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11-08 22:08: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 学 设 计
教学设计内容: 云游博物馆之第12课《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所用教科书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所教年级 七年级 课型 新授课
设计主题 AI赋能线上研学课程:穿越千年的使命
1. 整体设计思路、指导依据说明
根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历史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指导下,了解中外历史发展进程、传承人类文明、提高人文素养。历史课程应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应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创新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尝试跨学科的教学设计,使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依据新课标要求,本课以“AI 深度融合研学”为核心设计理念。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将豆包AI、即梦AI等工具贯穿教学全流程,替代传统单一教学模式。通过 AI 生成沉浸式内容、搭建互动探究平台、辅助史料分析等方式,让 云游博物馆从被动观看升级为主动探究。以“大汉灿烂 一馆可窥”为导入,用AI工具落地二重证据法,通过“穿越千年的使命”主题任务,让学生在AI赋能下完成文物鉴赏、史料互证、小组协作,最终达成知识掌握与素养提升的双重目标。课堂中,利用AI赋能教学,充分利用云博物馆,将博物馆国宝请进课堂,进行线上研学课程,利用汉武帝的密令激发兴趣,设置“穿越千年的使命”为研学课程主题任务,通过学生活动贯穿课堂,结合镇馆之宝、馆藏探秘、文物鉴赏、文物叙事等环节,创设云游博物馆情境,以阅读教材、分析史料、小组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氛围良好。
2. 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核心内容,聚焦汉武帝时期大一统王朝的巩固,上承汉初休养生息政策,下启汉代强盛局面,在秦汉史中具有关键地位。教材先揭示汉武帝面临的挑战:诸侯割据、豪强膨胀、思想繁杂、匈奴犯境等,再分政治、经济、思想、军事四维度阐述对策。政治上解析推恩令、刺史制度的巧妙;经济上说明盐铁官营、统一铸币的作用;思想上对比“尊崇儒术”与秦代思想控制的异同;军事上强调北击匈奴的疆域意义。学情分析:本课授课对象为七年级学生。他们已学过秦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对郡县制、分封制有初步认知,但对“大一统”内涵及汉武帝措施的联系理解较浅。学生对故事性内容兴趣浓厚,但对“推恩令”“盐铁官营”等抽象政策的作用分析能力不足,易混淆不同领域措施的逻辑关系。AI 赋能的可视化、互动化设计,能将抽象政策转化为直观场景,契合学生认知特点,同时培养其利用技术进行历史探究的能力。
3. 教学目标分析: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 年版)》要求:通过汉武帝的大一统,知道西汉从建立之初的社会残破发展到国力强盛的变化及原因。依据新课标要求,本课需要重点落实以下核心素养目标:①帮助学生理解汉武帝时期采取的一系列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唯物史观)②分析汉武帝在政治上推行推恩令、加强监察制度,经济上实行盐铁官营、统一铸币,思想上“尊崇儒术”等措施的目的、内容和影响。(史料实证、历史解释)③感受汉武帝时期大一统王朝的强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认识到大一统措施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利于加强民族凝聚力和国家认同感。(家国情怀)
4.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汉武帝在政治上、经济上、思想上、军事上的具体措施及影响。难点:理解各项措施相互配合以巩固中央集权,汉武帝时期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教学方法: 讲授法、问答法、史料实证法、直观演示法、情境教学法、AI辅助探究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 PPT、课本、豆包AI视频生成、豆包AI史料检索、即梦AI场景模拟、线上云博物馆
7.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 节 教师的活动 学生的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大汉灿烂 一馆可窥介绍二重证据法,引入新课。 听讲 激发学生兴趣,创设历史情境。
新授 【穿越千年的使命——汉武帝密令】教师介绍汉武帝,利用豆包AI生成汉武帝人物叙事视频,引出汉武帝的忧虑:大汉王朝繁荣的背后危机四伏?希望同学们进行线上博物馆研学,寻找危机证据和解决危机。 阅读,观看视频,积极为汉武帝危机证据和解决危机。 了解汉武帝,为汉朝危机四伏埋下伏笔,激发探究兴趣。
新授 云游博物馆—【镇馆之宝系列】展示三件镇馆文物。南越王博物院:文帝行玺 西汉湖南博物馆:素纱单衣 西汉海昏侯博物馆:刘贺玉印 西汉提问:①观察国宝文物主人的身份,你发现了什么问题?②阅读教材67页【相关史事】说说这些王国与西汉初年国家实行的哪种地方行政制度有关?有何危害? 云游博物馆,观察老师展示的三件镇馆文物,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充分利用云博物馆,将博物馆文物引入课堂,让学生进行观察、鉴赏,并回答问题。以实物史料激发兴趣,引出问题。
新授 一、削弱地方势力教材阅读:面对威胁渐大的地方势力,汉武帝如何应对? 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学生提取教材信息,并回答问题,进行做笔记。 引出汉武帝实行推恩令,让学生了解推恩令的内容和影响。
新授 利用图示和漫画,引导学生理解推恩令的作用。材料研读:梳理汉武帝在政治上巩固大一统的措施还有哪些?展示四则史料,引导学生分析史料,提取关键信息。 阅读史料,提取关键信息,回答问题,并做笔记。 使学生通过史料实证,了解汉武帝还采取酎(zhòu)金削爵、迁徙、打击地方豪强、建立刺史制度等措施,在政治上巩固大一统。
新授 云游博物馆—【馆藏探秘】展示两件博物馆文物和三段文献史料。铁铠甲 西汉南越王博物院五铢钱 西汉海昏侯博物馆提问:将文物与文献史料比对,你发现大汉王朝在经济方面存在什么问题?教材阅读:富商大贾控制朝廷经济命脉,汉武帝如何应对?加大对商人和商业的控制,说明汉武帝发展经济的基本指导思想是什么? 观察文物,分析文献史料,并进行比对,回答问题。阅读教材,提取信息,回答问题。 大汉王朝在经济方面存在私人铸币还没有完全禁绝,盐铁经营权大都掌握在豪强手里,富商大贾囤积财物,控制国家经济命脉的问题。了解汉武帝加大对商人和商业的控制及其对农业的重视和带来的影响。
新授 云游博物馆—【文物鉴赏】展示文物,师生一起鉴赏提问:在汉武帝之孙刘贺的墓中卧室内发现了孔子像漆衣镜,这说明当时怎样的文化风尚?也能印证汉武帝在思想文化上实行什么样的政策?展示文物:“仁义自成” 瓦当 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论语》竹简 海昏侯博物馆,让学生感受国家思想文化政策带来的影响。思考讨论:汉武帝“尊崇儒术”与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异同? 师生一起鉴赏文物,了解文物背后反映出的社会风尚和国家在思想文化方面的政策。小组讨论,完成表格。 了解汉武帝在思想文化上尊崇儒术及其带来的影响。了解汉武帝“尊崇儒术”与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异同,知道汉武帝尊崇儒术带来的深远影响。
新授 云游博物馆—【文物叙述】展示文物:西汉 鎏金银竹节铜熏炉教师讲述这个文物背后的故事,引出卫氏家族。北击匈奴展示一段视频:汉匈战争,让学生了解汉朝和匈奴之间的关系。引出漠北战役,讲述卫青和霍去病北击匈奴的故事。 观察文物,听讲故事。观看视频,了解汉匈战争,了解漠北战役。感受霍去病的精神品质。 了解汉朝与匈奴之间的关系,了解卫青和霍去病抗击匈奴,汉武帝在军事上巩固了大一统王朝。
新授 展示秦朝和汉朝的形势图。了解大一统的含义。 听讲,观察地图,做笔记。 汉武帝从多个方面巩固大一统的局面。
课堂小结 师生通过板书的进行研学课程小结。
布置作业 完成本课相应作业练习。
教学反思或总结 本课以“大汉灿烂 一馆可窥”导入,引出二重证据法,引导七年级学生学会用史料互证的学习方法完成本课学习。课堂中,利用AI赋能教学,充分利用云博物馆,将博物馆国宝请进课堂,进行线上研学课程,利用汉武帝的密令激发兴趣,设置“穿越千年的使命”为研学课程主题任务,通过学生活动贯穿课堂,结合镇馆之宝、馆藏探秘、文物鉴赏、文物叙事等环节,创设云游博物馆情境,以阅读教材、分析史料、小组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氛围良好。
板书设计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