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题课2 浓度-时间图像 温度与转化率
学习目标 知识网络
1. 掌握浓度-时间图像的关系。2. 会分析常见的化学平衡综合图像。3. 了解温度与转化率、平衡转化率的关系。
浓度-时间图像
已知反应X===2Z经历两步:①X→Y;②Y→2Z。反应体系中X、Y、Z的浓度c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1) 根据两步反应可判断X是反应物,Y是中间体,Z是生成物;则该图中曲线a表示为c(X)随t的变化曲线;随着反应的进行,c(X)减小,c(Y)先增大后减小,c(Z)增大。
(2) t1 s时,c(X)=c(Y)=c(Z)。
(3) t2 s时,c(Y)开始减小,则Y的消耗速率大于其生成速率。
(4) t3后,X全部被消耗,Y的起始量可以看作为c0,故Y浓度的变化量为c0-c(Y),根据反应②,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可得关系式:c(Z)=2c0-2c(Y)。
温度与转化率、平衡转化率的关系
1. 转化率和平衡转化率
转化率有未达到平衡的转化率和已达到平衡的平衡转化率,在审题时,一定要注意转化率是不是平衡转化率。
2. 转化率与温度
可逆反应(ΔH) 升高温度
吸热反应,ΔH>0 未达到平衡的,转化率增大
已达到平衡的,平衡转化率增大
放热反应,ΔH<0 未达到平衡的,转化率增大
已达到平衡的,平衡转化率减小
3. 转化率-温度图像
对于反应N2(g)+3H2(g)2NH3(g) ΔH<0,T1之前,反应未达到平衡,温度升高,N2的转化率不断增加;T1时反应达到平衡,继续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N2的平衡转化率下降。
综合图像分析
1. 审图注意事项
(1)分析随着横坐标增加,纵坐标代表的物理量变化的含义;
(2)解释曲线发生趋势变化(拐点)的原因(如温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3)判断转化率是不是平衡转化率,条件变化,平衡移动的方向;
(4)从图像中提取有关平衡数据,计算化学平衡常数(Kc、Kp)等。
2. 举例
(1) 在一密闭容器中投入1 mol CO和2 mol H2发生反应:CO(g)+2H2(g)CH3OH(g),实验测得平衡时甲醇的物质的量随温度、压强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①比较压强:p1________p2(填“>”“<”或“=”,下同)。
②比较M、N两点的化学反应速率:v(M)________v(N)。
③对于气相反应,用某组分B的平衡压强p(B)代替物质的量浓度c(B)也可表示平衡常数(Kp),则M点时平衡常数Kp=______(p1=5 MPa,结果写分数)。
[分析] ①增大压强,反应CO(g)+2H2(g)CH3OH(g)的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CH3OH的物质的量增多,根据图像,同温下,p1对应甲醇的物质的量大于p2。②M、N两点温度相等,M点的压强大于N点的压强,压强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即v(M)>v(N)。③在一密闭容器中投入1 mol CO和2 mol H2,M点时n(CH3OH)=0.25 mol,列三段式:
CO(g)+2H2(g)CH3OH(g)
开始/mol 1 2 0
反应/mol 0.25 0.50 0.25
平衡/mol 0.75 1.5 0.25
则M点时平衡常数Kp=,将p1=5 MPa代入,则Kp= MPa-2。
(2) 在保持体系总压为105 Pa的条件下进行反应:SO2(g)+O2(g)SO3(g),原料气中SO2和O2的物质的量之比m不同时,SO2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
图中m1、m2、m3的大小顺序为________。
[分析]m=,m越大,SO2转化率越小,根据图像可知,m1>m2>m3。
(3) 汽车使用乙醇汽油并不能减少NOx的排放,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以耐高温试剂Ag-ZSW-5催化,测得NO转化为N2的转化率随温度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①在=1条件下,最佳温度应控制在________左右。
②若不使用CO,温度超过775 K,发现NO的分解率降低,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为什么加入CO后NO转化为N2的转化率增大: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①由图可知,在=1条件下,温度为870 K(写860~880 K也可)左右时,NO还原为N2的转化率接近100%。②该反应放热,升高温度,不利于反应正向进行。③加入的CO会与NO的分解产物O2发生反应,促进NO分解平衡向生成N2的方向移动,导致NO转化率升高。
类型1 浓度-时间图像
在2 L密闭容器中投入一定量A、B,发生反应:3A(g)+bB(g)cC(g) ΔH>0。12 s时反应达到平衡,生成C的物质的量为1.6 mol,反应过程中A、B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4,c=1
B. 前12 s内,反应物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25 mol/(L·s)
C. 12 s后,反应物A的消耗速率等于B的生成速率
D. 单位时间内生成0.3 mol A的同时,生成0.4 mol C,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类型2 温度与转化率
焦炭还原二氧化硫对于烟气脱硫具有重要意义。该反应为2C(s)+2SO2(g) S2(g)+2CO2(g)。向1 L密闭容器中加入足量的焦炭和1 mol SO2发生上述反应。其他条件一定,在甲、乙两种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相同时间,测得SO2(g)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的ΔH>0
B. 生成1 mol SO2同时消耗1 mol CO2,可判断反应到达平衡
C. 在相同温度下,与甲催化剂相比,乙催化剂使反应活化能更低
D. 该反应适宜的条件是选用甲催化剂,反应温度在500 ℃左右
类型3 综合图像分析
(2024·高州期末)在两个恒压密闭容器中均充入2.0 mol NH3、3.5 mol O2,仅发生反应:4NH3(g)+5O2(g) 4NO(g)+6H2O(l) ΔH<0,测得NH3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 p1________p2(填“>”或“<”),图中A、B、C三点的平衡常数KA、KB、KC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
(2)若温度为T1、压强为p1条件下,容器的初始容积为2.0 L,则达到平衡状态时c(NH3)=________mol/L(写出计算过程,保留两位小数)。
(3) A点的平衡常数Kp=________(写出含p2的代数式即可,气体分压=气体总压×气体的物质的量分数)。
1. (2025·广州市实验外语学校)某温度下,在2 L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一定量的A、B发生反应:6A(g)+bB(g) cC(g),12 s时,C的物质的量为0.6 mol,反应过程中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交点时A的消耗速率等于A的生成速率
B. 2 s时,用A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0.15 mol/(L·s)
C. 化学计量数之比b∶c=1∶3
D. 12 s时,容器内的压强与起始时的压强之比为8∶13
2. H2S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S(g) ?2H2(g)+S2(g) ΔH=a kJ/mol。向容积为1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n(H2S)+n(Ar)=0.1 mol的混合气体(Ar不参与反应),测得不同温度(T1>T2)时H2S的平衡转化率随比值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的a<0
B. 平衡常数KX>KZ
C. T1温度下,当=1,到达平衡时,H2的体积分数为
D. 维持Y点时n(H2S)不变,向容器中充入Ar,H2S的平衡转化率减小
3. (2025·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CO合成甲醇的反应为CO(g)+2H2(g) ?CH3OH(g) ΔH,在容积均为2 L的甲、乙两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2 mol CO、4 mol H2与4 mol CO、8 mol H2,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平衡时甲醇的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1) 能判断甲,乙容器中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________(填字母)。
A.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B. 2v正(H2)=v逆(CH3OH)
C. 容器中的气体的压强不变
D. c(CO)∶c(H2)∶c(CH3OH)=1∶2∶1
(2) 300 ℃时,当甲容器中CH3OH的体积分数处于D点时,此时v正________(填“>”或“<”)v逆。
(3) 曲线Ⅰ代表的是容器________(填“甲”或“乙”)中发生的反应。
(4) 该反应的ΔH________0(填“>”或“=”“<”),判断的理由是 。
(5) A、B、C三点的平衡常数KA、KB、KC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KC=________。
配套新练案
习题课2 浓度-时间图像 温度与转化率
1. 工业上可通过甲醇羰基化法制取HCOOCH3:CH3OH(g)+CO(g) HCOOCH3(g)。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投入等物质的量的CH3OH和CO,测得相同时间内CO的转化率随温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b点:v正=v逆
B. 增大压强,甲醇转化率增大
C. 平衡常数:K(75 ℃)>K(85 ℃)
D. 反应速率:v(c点) < v(e点)
2. (2024·东莞中学)向绝热、恒容的密闭容器中通入SO2和NO2发生反应:SO2(g)+NO2(g) SO3(g)+NO(g),正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c点时:v正=v逆
B. 各点温度下的平衡常数:a>b>c
C. SO2浓度:a点
D. 逆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3. 一定条件下,发生可逆反应:A(g)+3B(g) mC(g) ΔH,现将A、B物质的量分别为1 mol、3 mol充入恒容容器中发生反应,另发生数次为该次投料量x倍的反应。反应达到平衡时A物质转化率α(A)与投料比x和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若a>1>b,则m大于4
B. ΔH<0
C. 图像上任意一点都满足c(A)∶c(B)=1∶3
D. 若m=4则x=a、b、1的三条线段将重合
4. (2025·广州市第八十九中学)将氯化氢转化为氯气的技术是近年科学研究的热点。刚性容器中发生反应:4HCl(g)+O2(g)===2Cl2(g)+2H2O(g),投料浓度比c(HCl)∶c(O2)分别为1∶1、7∶1时,HCl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曲线a对应投料比7∶1
B. 该反应的ΔH>0
C. 平衡常数:K(B)>K(C)
D. 反应速率:v(A)>v(C)
5. (2025·广州协和学校)在恒容密闭容器中,一定量的NO、CO发生反应:2CO(g)+2NO(g) N2(g)+2CO2(g)。运用变量控制的方法,探究温度或催化剂比表面积(单位质量的物质所具有的总面积)对CO、NO转化的影响。三组实验中c(CO)随t(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实验Ⅰ,t1时刻CO的消耗速率小于CO的生成速率
B. 其他条件不变,充入惰性气体平衡正向移动
C. 实验Ⅰ、Ⅱ相比,Ⅰ中催化剂比表面积更大
D. 实验Ⅲ的反应温度比实验Ⅱ的高
6. (2025·化州市第一中学)在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H2S,发生反应:2H2S(g) 2H2(g)+S2(g) ΔH。H2S气体分解生成H2(g)和S2(g)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
(1) ΔH________(填“>”“<”或“=”)0。
(2) 图中压强(p1、p2、p3)的大小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图中M点的平衡常数Kp=________MPa(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7. 美国Bay等工厂使用石油热裂解的副产物甲烷来制取氢气,其生产流程如下:
(1) 此流程的第Ⅰ步反应为CH4(g)+H2O(g) 3H2(g)+CO(g) ΔH=+206.4 kJ/mol。
①相关化学键的键能如下表:
化学键 H—H O—H C—H C≡O
键能(kJ/mol) 436 465 a 1 076
则a=________。
②一定条件下CH4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则p1________p2(填“<”“>”或“=”)。
(2) 此流程的第Ⅱ步反应为CO(g)+H2O(g) H2(g)+CO2(g)。该反应的平衡常数随温度的变化如表所示:
温度/℃ 400 500 830 1 000
平衡常数K 10 9 1 0.6
从上表可以推断:此反应是________(填“吸”或“放”)热反应。
(3) 在一个绝热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判断此流程的第Ⅱ步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________(填序号)。
①体系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②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③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④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改变
⑤体系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
⑥v正(CO2)=2v逆(H2O)
(4) 此流程的第Ⅱ步反应为CO(g)+H2O(g) ?H2(g)+CO2(g),在830 ℃时,某时刻反应混合物中CO、H2O、H2、CO2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2 mol/L、2 mol/L、1 mol/L、1 mol/L,则此时反应向________(填“正反应方向”或“逆反应方向”)进行;若CO、H2O的初始浓度均为3 mol/L,该反应达到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________。
习题课2 浓度-时间图像 温度与转化率
分类举题
例1 D 【解析】前12 s内,A的浓度变化量为(0.8-0.2)mol/L=0.6 mol/L,A反应的物质的量为0.6 mol/L×2 L=1.2 mol,生成C的物质的量为1.6 mol,故A、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 mol∶1.6 mol=3∶4,故c=4,B的浓度变化量为(0.5-0.3)mol/L=0.2 mol/L,故A、B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0.6 mol/L∶0.2 mol/L=3∶1,故b=1,A错误;前12 s内,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5 mol/(L·s),B错误;12 s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A的消耗速率与B的生成速率之比为3∶1,C错误。
例2 C 【解析】SO2的转化率随着温度先升高后降低,说明反应达平衡后,平衡逆向移动,该反应为放热反应,ΔH<0,A错误;生成1 mol SO2同时消耗1 mol CO2,都表明的是同一个反应方向,不能说明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不能判断反应到达平衡,B错误;当选用乙催化剂且温度控制在200 ℃左右时,SO2的转化率达最高,故该反应适宜的条件是200 ℃左右,D错误。
例3 (1) < KA=KB>KC (2) 0.55(计算过程见解析) (3)
【解析】(1) 该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可逆反应,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压强越大,NH3的平衡转化率增大,所以p1<p2;化学平衡常数是温度的函数,温度相同,化学平衡常数相同,升高温度,平衡逆向进行,化学平衡常数减小,所以KA=KB>KC。(2) 温度为T1、压强为p1条件下,根据氨气平衡转化率为60%,列三段式如下:
4NH3(g)+5O2(g) 4NO(g)+6H2O(l)
起始/mol 2.0 3.5 0
转化/mol 1.2 1.5 1.2
平衡/mol 0.8 2 1.2
该装置为恒温恒压,起始时n(总)=(2.0+3.5)mol=5.5 mol,对应的体积是2 L,平衡时n(总)=0.8 mol+2 mol+1.2 mol=4 mol,对应的体积应为×2 L= L,平衡时c(NH3)==0.55 mol/L。
(3) 压强为p2,根据A点的NH3的平衡转化率也为60%,则平衡时n(总)=0.8 mol+2 mol+1.2 mol=4 mol,NH3的分压为=p2=p2,O2的分压为=p2=p2,NO的分压为=p2=p2,Kp=。
质量评价
1. D 【解析】图中交点时A、B的浓度相等,但反应没有达到平衡状态,A的消耗速率不等于A的生成速率,A错误;2 s时描述的是时刻,不能计算瞬时速率,B错误;开始到平衡时A的浓度变化=0.8 mol/L-0.2 mol/L=0.6 mol/L,B的浓度变化为0.5 mol/L-0.3 mol/L=0.2 mol/L,已知C的物质的量为0.6 mol,故C的浓度变化为0.3 mol/L,故b∶c=2∶3,C错误;平衡时A的物质的量为0.2 mol/L×2 L=0.4 mol,B的物质的量为0.3 mol/L×2 L=0.6 mol,C的物质的量为0.6 mol,则总物质的量为1.6 mol,起始时总物质的量为2.6 mol,则12 s时的压强与起始时的压强之比为8∶13,D正确。
2. C 【解析】通入的相同时,在T1时(T1>T2),H2S的平衡转化率更大,说明温度升高,平衡正向移动,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该反应的a>0,A错误;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X、Z的温度相同,则平衡常数:KX=KZ,B错误;T1温度下,当=1,且n(H2S)+n(Ar)=0.1 mol,可知n(Ar)=n(H2S)=0.05 mol,此时H2S的平衡转化率为50%,即转化量为0.025 mol,列三段式:
恒温恒容下体积分数等于物质的量分数,则H2的体积分数为=,C正确;维持Y点时n(H2S)不变,向容器中充入Ar(Ar不参与反应),参加反应的各气体浓度不变,则平衡不移动,H2S的平衡转化率不变,D错误。
3. (1) C (2) > (3) 乙 (4) < 在相同条件下,随着温度的升高,平衡时甲醇的百分含量减小,说明升温平衡逆向移动,该反应正向是放热反应 (5) KA>KB=KC 12
【解析】(1) 该反应气体总质量不变,恒容条件下混合气体的密度一直不变,不能判断达到化学平衡状态,A错误;当v正(H2)=2v逆(CH3OH)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B错误;该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减少,恒容条件下容器中的气体的压强不变时,达到化学平衡状态,C正确;当c(CO)∶c(H2)∶c(CH3OH)=1∶2∶1时不能判断达到化学平衡状态,D错误。(2) 300 ℃时,当甲容器中CH3OH的体积分数处于D点时,仍为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甲醇的体积分数低于平衡时,故平衡正向移动,v正>v逆。(5) 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减小,B、C温度均为300 ℃,平衡常数相同,A、B、C三点的平衡常数KA、KB、KC大小关系:KA>KB=KC;根据图中数据,设CO转化了x mol,可列出三段式
甲醇的体积分数为50%,故×100%=50%,x=1.5,KC==12。
配套新练案
习题课2 浓度-时间图像 温度与转化率
1. A 【解析】图示转化率并非完全是平衡转化率,由图可知,b点时,CO转化率还未达到最高值,说明反应还在正向进行中,故b点:v正>v逆,A错误;增大压强,该反应的平衡正向移动,甲醇转化率增大,B正确;由图可知,CO转化率达到最高值后,随着温度的升高,CO转化率降低,说明平衡逆向移动,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越低,平衡常数越大,故平衡常数:K(75 ℃)>K(85 ℃),C正确;起始投料相同,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反应速率:v(c点)2. B 【解析】c点之后,正反应速率显然还在随时间而改变,故c点一定未达到平衡状态,A错误;绝热、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反应速率先增后降,说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越高,K越小,则平衡常数:a>b>c,B正确;反应物的浓度随时间不断减小,故SO2浓度:a点>b点,C错误;随着反应进行,生成物浓度变大、放热导致升温,逆反应速率增大,D错误。
3. A 【解析】相同温度下,x为a时,A的转化率最大,若a>1>b,则说明投料越多,A的转化率越大,增大投料量,相当于给体系加压,平衡正移,说明正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则m小于4,A错误;当投料量固定时,温度越高,A的转化率越小,说明反应为放热反应,则ΔH<0,B正确;A、B物质按物质的量之比为1∶3参与反应,则图像上任意一点都满足c(A)∶c(B)=1∶3,C正确;若m=4,则反应为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改变压强,平衡不移动,故投料量对化学平衡无影响,则x=a、b、1的三条线段将重合,D正确。
4. C 【解析】当c(O2)一定时,c(HCl)越大,HCl的转化率越低,曲线a表示HCl的转化率大,所以曲线a对应的曲线进料浓度比c(HCl)∶c(O2)=1∶1,A错误;随温度升高,HCl的转化率减小,说明反应放热,ΔH<0,B错误;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平衡常数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200 ℃时平衡常数大,K(B)>K(C),C正确;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C点温度高,所以v(A)5. D 【解析】实验Ⅰ,t1时刻还未达到平衡,则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即CO的消耗速率大于CO的生成速率,A错误;其他条件不变,充入惰性气体,体系各物质浓度不变,则平衡不移动,B错误;实验Ⅰ、Ⅱ相比,Ⅱ中反应速率更快,达到平衡时间更短,则Ⅱ催化剂比表面积更大,C错误;实验Ⅲ相比实验Ⅱ,达到平衡时间更短,则实验Ⅲ的反应温度比实验Ⅱ的高,D正确。
6. (1) > (2) p1<p2<p3 (3) 1
【解析】(1) 恒压条件下,温度升高,H2S的转化率升高,即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则ΔH>0。(2) 该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反应,温度不变,增大压强平衡逆向进行,H2S的转化率减小,则压强关系为p1<p2<p3。(3) M点的H2S转化率为50%,总压为5MPa,设H2S起始量为2 mol,列三段式:
Kp=MPa=1 MPa。
7. (1) ①415.1 ②< (2) 放 (3) ④⑤
(4) 正反应方向 50%
【解析】(1) ①ΔH=(4a+465 kJ/mol×2)-(1 076 kJ/mol+436 kJ/mol×3)=206.4 kJ/mol,解得a=415.1。②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增加的反应,减小压强,向气体分子数增大反应方向进行,则p1列三段式:
CO(g)+H2O(g)??H2(g)+CO2(g)
某时刻浓度/(mol/L) 2 2 1 1
变化浓度/(mol/L) x x x x
平衡浓度/(mol/L) 2-x 2-x 1+x 1+x
K===1
解得x=0.5,故该反应达到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100%=50%。(共55张PPT)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习题课2 浓度时间图像 温度与转化率
目 标 导 航
学习目标 知识网络
1. 掌握浓度-时间图像的关系。 2. 会分析常见的化学平衡综合图像。 3. 了解温度与转化率、平衡转化率的关系。
核心笔记
已知反应X=====2Z经历两步:①X→Y;②Y→2Z。反应体系中X、Y、Z的浓度c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浓度-时间图像
1
(1) 根据两步反应可判断X是反应物,Y是中间体,Z是生成物;则该图中曲线a表示为c(X)随t的变化曲线;随着反应的进行,c(X)减小,c(Y)先增大后减小,c(Z)增大。
(2) t1 s时,c(X)=c(Y)=c(Z)。
(3) t2 s时,c(Y)开始减小,则Y的消耗速率大于其生成速率。
(4) t3 s后,X全部被消耗,Y的起始量可以看作为c0,故Y浓度的变化量为c0-c(Y),根据反应②,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可得关系式:c(Z)=2c0-2c(Y)。
1. 转化率和平衡转化率
转化率有未达到平衡的转化率和已达到平衡的平衡转化率,在审题时,一定要注意转化率是不是平衡转化率。
2. 转化率与温度
温度与转化率、平衡转化率的关系
2
可逆反应(ΔH) 升高温度
吸热反应,ΔH>0 未达到平衡的,转化率增大
已达到平衡的,平衡转化率增大
放热反应,ΔH<0 未达到平衡的,转化率增大
已达到平衡的,平衡转化率减小
3. 转化率-温度图像
1. 审图注意事项
(1) 分析随着横坐标增加,纵坐标代表的物理量变化的含义;
(2) 解释曲线发生趋势变化(拐点)的原因(如温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3) 判断转化率是不是平衡转化率,条件变化,平衡移动的方向;
(4) 从图像中提取有关平衡数据,计算化学平衡常数(Kc、Kp)等。
综合图像分析
3
2. 举例
①比较压强:p1________p2(填“>”“<”或“=”,下同)。
②比较M、N两点的化学反应速率:v(M)________v(N)。
③对于气相反应,用某组分B的平衡压强p(B)代替物质的量浓度c(B)也可表示平衡常数(Kp),则M点时平衡常数Kp=________(p1=5 MPa,结果写分数)。
图中m1、m2、m3的大小顺序为________。
(3) 汽车使用乙醇汽油并不能减少NOx的排放,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以耐高温试剂Ag-ZSW-5催化,测得NO转化为N2的转化率随温度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分类举题
类型1 浓度-时间图像
1
A. b=4,c=1
B. 前12 s内,反应物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25 mol/(L·s)
C. 12 s后,反应物A的消耗速率等于B的生成速率
D. 单位时间内生成0.3 mol A的同时,生成0.4 mol C,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D
类型2 温度与转化率
2
A. 该反应的ΔH>0
B. 生成1 mol SO2同时消耗1 mol CO2,可判断反应到达平衡
C. 在相同温度下,与甲催化剂相比,乙催化剂使反应活化能更低
D. 该反应适宜的条件是选用甲催化剂,反应温度在500 ℃左右
C
【解析】 SO2的转化率随着温度先升高后降低,说明反应达平衡后,平衡逆向移动,该反应为放热反应,ΔH<0,A错误;生成1 mol SO2同时消耗1 mol CO2,都表明的是同一个反应方向,不能说明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不能判断反应到达平衡,B错误;当选用乙催化剂且温度控制在200 ℃左右时,SO2的转化率达最高,故该反应适宜的条件是200 ℃左右,D错误。
类型3 综合图像分析
3
(1) p1___p2(填“>”或“<”),图中A、B、C三点的平衡常数KA、KB、KC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
(2)若温度为T1、压强为p1条件下,容器的初始容积为2.0 L,则达到平衡状态时c(NH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mol/L(写出计算过程,保留两位小数)。
(3) A点的平衡常数Kp=_________________(写出含p2的代数式即可,气体分压=气体总压×气体的物质的量分数)。
<
KA=KB>KC
0.55(计算过程见解析)
质量评价
A. 图中交点时A的消耗速率等于A的生成速率
B. 2 s时,用A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0.15 mol/(L·s)
C. 化学计量数之比b∶c=1∶3
D. 12 s时,容器内的压强与起始时的压强之比为8∶13
D
【解析】 图中交点时A、B的浓度相等,但反应没有达到平衡状态,A的消耗速率不等于A的生成速率,A错误;2 s时描述的是时刻,不能计算瞬时速率,B错误;开始到平衡时A的浓度变化=0.8 mol/L-0.2 mol/L=0.6 mol/L,B的浓度变化为0.5 mol/L-0.3 mol/L=0.2 mol/L,已知C的物质的量为0.6 mol,故C的浓度变化为0.3 mol/L,故b∶c=2∶3,C错误;平衡时A的物质的量为0.2 mol/L×2 L= 0.4 mol,B的物质的量为0.3 mol/L×2 L=0.6 mol,C的物质的量为0.6 mol,则总物质的量为1.6 mol,起始时总物质的量为2.6 mol,则12 s时的压强与起始时的压强之比为8∶13,D正确。
C
(1) 能判断甲,乙容器中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____(填字母)。
A.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B. 2v正(H2)=v逆(CH3OH)
C. 容器中的气体的压强不变
D. c(CO)∶c(H2)∶c(CH3OH)=1∶2∶1
(2) 300 ℃时,当甲容器中CH3OH的体积分数处于D点时,此时v正______(填“>”或“<”)v逆。
(3) 曲线Ⅰ代表的是容器______(填“甲”或“乙”)中发生的反应。
C
>
乙
(4) 该反应的ΔH____0(填“>”或“=”“<”),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A、B、C三点的平衡常数KA、KB、KC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KC=____。
<
在相同条件下,随着温度的升高,平衡时甲醇的百分含量减小,说明升温平衡逆向移动,该反应正向是放热反应
KA>KB=KC
12
【解析】 (1) 该反应气体总质量不变,恒容条件下混合气体的密度一直不变,不能判断达到化学平衡状态,A错误;当v正(H2)=2v逆(CH3OH)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B错误;该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减少,恒容条件下容器中的气体的压强不变时,达到化学平衡状态,C正确;当c(CO)∶c(H2)∶c(CH3OH)=1∶2∶1时不能判断达到化学平衡状态,D错误。(2) 300 ℃时,当甲容器中CH3OH的体积分数处于D点时,仍为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甲醇的体积分数低于平衡时,故平衡正向移动,v正>v逆。(5) 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减小,B、C温度均为300 ℃,平衡常数相同,A、B、C三点的平衡常数KA、KB、KC大小关系:KA>KB=KC;根据图中数据,设CO转化了x mol,可列出三段式:
配套新练案
A. b点:v正=v逆
B. 增大压强,甲醇转化率增大
C. 平衡常数:K(75 ℃)>K(85 ℃)
D. 反应速率:v(c点) < v(e点)
A
【解析】 图示转化率并非完全是平衡转化率,由图可知,b点时,CO转化率还未达到最高值,说明反应还在正向进行中,故b点:v正>v逆,A错误;增大压强,该反应的平衡正向移动,甲醇转化率增大,B正确;由图可知,CO转化率达到最高值后,随着温度的升高,CO转化率降低,说明平衡逆向移动,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越低,平衡常数越大,故平衡常数:K(75 ℃)>K(85 ℃),C正确;起始投料相同,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反应速率:v(c点)A. c点时:v正=v逆
B. 各点温度下的平衡常数:a>b>c
C. SO2浓度:a点D. 逆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B
【解析】 c点之后,正反应速率显然还在随时间而改变,故c点一定未达到平衡状态,A错误;绝热、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反应速率先增后降,说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越高,K越小,则平衡常数:a>b>c,B正确;反应物的浓度随时间不断减小,故SO2浓度:a点>b点,C错误;随着反应进行,生成物浓度变大、放热导致升温,逆反应速率增大,D错误。
A. 若a>1>b,则m大于4
B. ΔH<0
C. 图像上任意一点都满足c(A)∶c(B)=1∶3
D. 若m=4则x=a、b、1的三条线段将重合
A
【解析】 相同温度下,x为a时,A的转化率最大,若a>1>b,则说明投料越多,A的转化率越大,增大投料量,相当于给体系加压,平衡正移,说明正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则m小于4,A错误;当投料量固定时,温度越高,A的转化率越小,说明反应为放热反应,则ΔH<0,B正确;A、B物质按物质的量之比为1∶3参与反应,则图像上任意一点都满足c(A)∶c(B)=1∶3,C正确;若m=4,则反应为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改变压强,平衡不移动,故投料量对化学平衡无影响,则x=a、b、1的三条线段将重合,D正确。
4. (2025·广州市第八十九中学)将氯化氢转化为氯气的技术是近年科学研究的热点。刚性容器中发生反应:4HCl(g)+O2(g)=====2Cl2(g)+2H2O(g),投料浓度比c(HCl)∶c(O2)分别为1∶1、7∶1时,HCl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曲线a对应投料比7∶1
B. 该反应的ΔH>0
C. 平衡常数:K(B)>K(C)
D. 反应速率:v(A)>v(C)
C
【解析】 当c(O2)一定时,c(HCl)越大,HCl的转化率越低,曲线a表示HCl的转化率大,所以曲线a对应的曲线进料浓度比c(HCl)∶c(O2)=1∶1,A错误;随温度升高,HCl的转化率减小,说明反应放热,ΔH<0,B错误;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平衡常数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200 ℃时平衡常数大,K(B)>K(C),C正确;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C点温度高,所以v(A)A. 实验Ⅰ,t1时刻CO的消耗速率小于CO的生成速率
B. 其他条件不变,充入惰性气体平衡正向移动
C. 实验Ⅰ、Ⅱ相比,Ⅰ中催化剂比表面积更大
D. 实验Ⅲ的反应温度比实验Ⅱ的高
D
【解析】 实验Ⅰ,t1时刻还未达到平衡,则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即CO的消耗速率大于CO的生成速率,A错误;其他条件不变,充入惰性气体,体系各物质浓度不变,则平衡不移动,B错误;实验Ⅰ、Ⅱ相比,Ⅱ中反应速率更快,达到平衡时间更短,则Ⅱ催化剂比表面积更大,C错误;实验Ⅲ相比实验Ⅱ,达到平衡时间更短,则实验Ⅲ的反应温度比实验Ⅱ的高,D正确。
(1) ΔH______(填“>”“<”或“=”)0。
(2) 图中压强(p1、p2、p3)的大小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
(3) 图中M点的平衡常数Kp=_____MPa(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
p1<p2<p3
1
7. 美国Bay等工厂使用石油热裂解的副产物甲烷来制取氢气,其生产流程如下:
①相关化学键的键能如下表:
则a=__________。
②一定条件下CH4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则p1___p2(填“<”“>”或“=”)。
451.1
<
从上表可以推断:此反应是_____(填“吸”或“放”)热反应。
放
(3) 在一个绝热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判断此流程的第Ⅱ步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______(填序号)。
①体系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②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③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④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改变
⑤体系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
⑥v正(CO2)=2v逆(H2O)
④⑤
正反应方向
50%
【解析】 (1) ①ΔH=(4a+465 kJ/mol×2)-(1 076 kJ/mol+436 kJ/mol×3)=206.4 kJ/mol,解得a=415.1。②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增加的反应,减小压强,向气体分子数增大反应方向进行,则p1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