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章复习 单元大概念(课件 学案)高中化学 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 章复习 单元大概念(课件 学案)高中化学 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11-08 22:09:48

文档简介

章复习 单元大概念
催化剂的活性与平衡点
催化剂的催化效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出现的“拐点”不一定是该反应的平衡点。因为有可能在可逆反应还没达到平衡之前,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就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下降。
例1 一定条件下,将5 mol H2和2 mol CO2充入2 L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合成乙烯,发生反应:6H2(g)+2CO2(g) CH2===CH2(g)+4H2O(g),温度对CO2的平衡转化率和催化剂的催化效率的影响关系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一定条件下,250 ℃时,催化效率达到最高点,但是并未达到平衡点M,催化效率已经下降。
有关多重平衡及选择性的问题
在多重平衡中,几个可逆反应是相互影响的。
1. 如果主反应的生成物又与主反应的某一反应物发生另一个可逆反应,那么该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就会增大。
2. 一定温度下,特定起始浓度的混合体系,多重平衡中的某种产物的选择性为定值。因为平衡常数不变,催化剂的选用与产物的种类、量的多少无关。催化剂不能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
3. 同一条件下,如果两种物质同时发生几个可逆反应,那么催化剂的选用就可使某种产物的选择性提高。
例2 NH3与O2作用分别生成N2、NO、N2O的反应均为放热反应。工业尾气中的NH3可以通过催化氧化为N2除去。将一定比例NH3、O2和N2的混合气体以一定流速通过装有催化剂的反应管,NH3的转化率、N2的选择性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图像分析]
①该图实际上是两个图的叠加,图中纵坐标的转化率不是平衡转化率,NH3与O2作用分别生成N2、NO、N2O的三个反应均为放热反应。在未达到平衡之前升高温度,NH3的转化率增大。当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NH3的转化率减小。
②由图可知,在175~300 ℃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NH3的转化率增大,N2的选择性降低。
③由图可知,低温条件下,虽然N2的选择性较高,但是NH3的转化率较低。若要高效除去尾气中的NH3(生成无污染的N2),则必须提高低温下NH3的转化率,故需要研发低温下NH3的转化率高、N2的选择性高的催化剂。
4. 多重平衡体系中,随着温度的增加,如果两种物质的选择性之和等于100%,那么二者的选择性变化曲线呈镜像对称。
如图所示,曲线①和曲线③表示平衡时两种产物的选择性随温度的变化,两条曲线呈镜像对称。
1. (2024·广东卷节选)某小组研究了3种酸对反应NO(aq)+NH(aq)===N2(g)+2H2O(l)的催化作用。在相同条件下,向反应体系中滴加等物质的量的少量酸,测得体系的温度T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据图可知,在该过程中________(填字母)。
A. 催化剂酸性增强,可增大反应焓变
B. 催化剂酸性增强,有利于提高反应速率
C. 催化剂分子中含H越多,越有利于加速反应
D. 反应速率并不始终随着反应物浓度下降而减小
2. (2023·广东卷)催化剂Ⅰ、Ⅱ均能催化反应R(g) P(g)。反应历程如图所示,M为中间产物。其他条件相同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使用Ⅰ和Ⅱ,反应历程都分4步进行
B. 反应达到平衡时,升高温度,R的浓度增大
C. 使用Ⅱ时,反应体系更快达到平衡
D. 使用Ⅰ时,反应过程中M所能达到的最高浓度更大
3. (2022·广东卷)恒容密闭容器中,BaSO4(s)+4H2(g) BaS(s)+4H2O(g)在不同温度下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组分的物质的量(n)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的ΔH<0
B. a曲线是n(H2O)随温度的变化曲线
C. 向平衡体系中充入惰性气体,平衡不移动
D. 向平衡体系中加入BaSO4,H2的平衡转化率增大
4. (2023·广东卷节选)配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且在生产和生活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1) 某有机物R能与Fe2+形成橙红色的离子[FeR3]2+,该离子可被HNO3氧化成淡蓝色的离子[FeR3]3+。
完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NO+2[FeR3]2++3H+?________+2[FeR3]3++H2O。
(2) 某研究小组对(1)中的反应进行了研究。用浓度分别为2.0 mol/L、2.5 mol/L、3.0 mol/L HNO3溶液进行了三组实验,得到c([FeR3]2+)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①c(HNO3)=3.0 mol/L时,在0~1 min内,[FeR3]2+的平均消耗速率=____________。
②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 平衡后加水稀释,增大
B. [FeR3]2+平衡转化率:αⅢ>αⅡ>αⅠ
C. 三组实验中,反应速率都随反应进程一直减小
D. 体系由橙红色转变为淡蓝色所需时间:tⅢ>tⅡ>tⅠ
5. (2022·广东卷节选)铬及其化合物在催化、金属防腐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
(1) 催化剂Cr2O3可由(NH4)2Cr2O7加热分解制备,反应同时生成无污染气体。完成化学方程式:(NH4)2Cr2O7Cr2O3+________+________。
(2) K2Cr2O7溶液中存在多个平衡。本题条件下仅需考虑如下平衡:
ⅰ. Cr2O(aq)+H2O(l) 2HCrO(aq) K1=3.0×10-2(25 ℃)
ⅱ. HCrO(aq) CrO(aq)+H+(aq) K2=3.3×10-7(25 ℃)
①下列有关K2Cr2O7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 加入少量硫酸,溶液的pH不变
B. 加入少量水稀释,溶液中离子总数增大
C. 加入少量NaOH溶液,反应ⅰ的平衡逆向移动
D. 加入少量K2Cr2O7固体,平衡时c2(HCrO)与c(Cr2O)的比值保持不变
②25 ℃时,0.10 mol/L K2Cr2O7溶液中lg随pH的变化关系如图1。
图1
当pH=9.0时,设Cr2O、HCrO与CrO的平衡浓度分别为x mol/L、y mol/L、z mol/L,则x、y、z之间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0.10;计算溶液中HCrO的平衡浓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③在稀溶液中,一种物质对光的吸收程度(A)与其所吸收光的波长(λ)有关;在一定波长范围内,最大A对应的波长(λmax)取决于物质的结构特征;浓度越高,A越大。混合溶液在某一波长的A是各组分吸收程度之和。为研究pH对反应ⅰ、ⅱ平衡的影响,配制浓度相同、pH不同的K2Cr2O7稀溶液,测得其A随λ的变化曲线如图2。
图2
波长λ1、λ2和λ3中,与CrO的λmax最接近的是________;溶液pH从a变到b的过程中,的值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章复习 单元大概念
高考能力
1. BD 【解析】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的焓变,A错误;由图示可知,酸性:硫酸>磷酸>乙酸,催化剂酸性越强,反应速率越快,B正确;硫酸分子中含有2个H原子,磷酸分子中含有3个H原子,乙酸分子中含有4个H原子,但含H最少的硫酸催化时,最有利于加速反应,C错误;由图示可知,反应开始一段时间,反应物浓度减小,但反应速率加快,反应速率并不始终随着反应物浓度下降而减小,D正确。
2. C 【解析】反应历程出现4个波峰,故使用Ⅰ和Ⅱ,反应历程都分4步进行,A正确;由图可知,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故反应达到平衡时,升高温度,平衡向左移动,R的浓度增大,B正确;由图可知,使用Ⅰ时活化能较低,反应速率更快,反应体系更快达到平衡,C错误;由图可知,在前两个历程中使用Ⅰ活化能较低,反应速率较快,后两个历程中,使用Ⅰ活化能较高,反应速率较慢,故使用Ⅰ时,反应过程中M所能达到的最高浓度更大,D正确。
3. C 【解析】图中各曲线上的点均是平衡状态下的点,由图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n(H2)减小,说明平衡正向移动,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即该反应的ΔH>0,A错误;由H原子守恒知,最上边的曲线是n(H2O)随温度的变化曲线,B错误;一定温度下,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向平衡体系中充入惰性气体,各气体组分的浓度不变,故平衡不移动,C正确;BaSO4是固体,向平衡体系中加入BaSO4,平衡不移动,H2的转化率不变,D错误。
4. (1) HNO2 (2) ①5.0×10-5 mol/(L·min) ②AB
【解析】(2) ①0~1 min内,由图可知,Δc([FeR3]2+)=(1.5-1.0)×10-4 mol/L=5.0×10-5 mol/L,[FeR3]2+的平均消耗速率==5.0×10-5 mol/(L·min)。②加水稀释,平衡逆向移动,n([FeR3]2+)增大,n([FeR3]3+)减小,增大,A正确;HNO3浓度增加,平衡正向移动,[FeR3]2+转化率增大,故αⅢ>αⅡ>αⅠ,B正确;由图可知,三组实验反应速率都是前期速率增大,后期速率减小,C错误;硝酸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体系由橙红色转变为淡蓝色所需时间越短,故tⅢ<tⅡ<tⅠ,D错误。
5. (1) ①N2↑ 4H2O (2) ①BD ②x+y+z 由图可知,pH=9时,lg>4,若忽略c(Cr2O),则c(HCrO)+c(CrO)=0.2 mol/L,反应ⅱ的平衡常数K2===3.3×10-7,解得c(HCrO)≈6.0×10-4 mol/L ③λ3 增大
【解析】 (1) ①(NH4)2Cr2O7受热分解可生成Cr2O3、N2和H2O,然后配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 ①加入少量硫酸,溶液的酸性增强,pH减小,A错误;加入少量水稀释,能促进反应ⅰ、ⅱ的平衡正向移动,溶液中离子总数增大,B正确;加入少量NaOH溶液,OH-与H+反应,反应ⅱ平衡正向移动,c(HCrO)减小,促进反应ⅰ正向进行,C错误;反应ⅰ的平衡常数K1=,平衡常数的值只与温度有关,与浓度无关,故加入少量K2Cr2O7固体,平衡时c2(HCrO)与c(Cr2O)的比值保持不变,D正确。③pH越大,c(CrO)越大,A越大,故与CrO的λmax最接近的是λ3。已知K1=、K2=,则=,温度不变,K1、K2不变,pH从a变到b,c(H+)减小,故的值增大。(共26张PPT)
第二章
单元大概念
章复习
知 识 网 络
单元整合
催化剂的催化效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出现的“拐点”不一定是该反应的平衡点。因为有可能在可逆反应还没达到平衡之前,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就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下降。
催化剂的活性与平衡点
1
由图可知,一定条件下,250 ℃时,催化效率达到最高点,但是并未达到平衡点M,催化效率已经下降。
在多重平衡中,几个可逆反应是相互影响的。
1. 如果主反应的生成物又与主反应的某一反应物发生另一个可逆反应,那么该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就会增大。
2. 一定温度下,特定起始浓度的混合体系,多重平衡中的某种产物的选择性为定值。因为平衡常数不变,催化剂的选用与产物的种类、量的多少无关。催化剂不能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
3. 同一条件下,如果两种物质同时发生几个可逆反应,那么催化剂的选用就可使某种产物的选择性提高。
有关多重平衡及选择性的问题
2
[图像分析]
①该图实际上是两个图的叠加,图中纵坐标的转化率不是平衡转化率,NH3与O2作用分别生成N2、NO、N2O的三个反应均为放热反应。在未达到平衡之前升高温度,NH3的转化率增大。当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NH3的转化率减小。
②由图可知,在175~300 ℃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NH3的转化率增大,N2的选择性降低。
③由图可知,低温条件下,虽然N2的选择性较高,但是NH3的转化率较低。若要高效除去尾气中的NH3(生成无污染的N2),则必须提高低温下NH3的转化率,故需要研发低温下NH3的转化率高、N2的选择性高的催化剂。
4. 多重平衡体系中,随着温度的增加,如果两种物质的选择性之和等于100%,那么二者的选择性变化曲线呈镜像对称。
如图所示,曲线①和曲线③表示平衡时两种产物的选择性随温度的变化,两条曲线呈镜像对称。
高考能力
A. 催化剂酸性增强,可增大反应焓变
B. 催化剂酸性增强,有利于提高反应速率
C. 催化剂分子中含H越多,越有利于加速反应
D. 反应速率并不始终随着反应物浓度下降而减小
BD
【解析】 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的焓变,A错误;由图示可知,酸性:硫酸>磷酸>乙酸,催化剂酸性越强,反应速率越快,B正确;硫酸分子中含有2个H原子,磷酸分子中含有3个H原子,乙酸分子中含有4个H原子,但含H最少的硫酸催化时,最有利于加速反应,C错误;由图示可知,反应开始一段时间,反应物浓度减小,但反应速率加快,反应速率并不始终随着反应物浓度下降而减小,D正确。
A. 使用Ⅰ和Ⅱ,反应历程都分4步进行
B. 反应达到平衡时,升高温度,R的浓度增大
C. 使用Ⅱ时,反应体系更快达到平衡
D. 使用Ⅰ时,反应过程中M所能达到的最高浓度更大
C
【解析】 反应历程出现4个波峰,故使用Ⅰ和Ⅱ,反应历程都分4步进行,A正确;由图可知,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故反应达到平衡时,升高温度,平衡向左移动,R的浓度增大,B正确;由图可知,使用Ⅰ时活化能较低,反应速率更快,反应体系更快达到平衡,C错误;由图可知,在前两个历程中使用Ⅰ活化能较低,反应速率较快,后两个历程中,使用Ⅰ活化能较高,反应速率较慢,故使用Ⅰ时,反应过程中M所能达到的最高浓度更大,D正确。
A. 该反应的ΔH<0
B. a曲线是n(H2O)随温度的变化曲线
C. 向平衡体系中充入惰性气体,平衡不移动
D. 向平衡体系中加入BaSO4,H2的平衡转化率增大
C
【解析】 图中各曲线上的点均是平衡状态下的点,由图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n(H2)减小,说明平衡正向移动,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即该反应的ΔH>0,A错误;由H原子守恒知,最上边的曲线是n(H2O)随温度的变化曲线,B错误;一定温度下,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向平衡体系中充入惰性气体,各气体组分的浓度不变,故平衡不移动,C正确;BaSO4是固体,向平衡体系中加入BaSO4,平衡不移动,H2的转化率不变,D错误。
4. (2023·广东卷节选)配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且在生产和生活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1) 某有机物R能与Fe2+形成橙红色的离子[FeR3]2+,该离子可被HNO3氧化成淡蓝色的离子[FeR3]3+。
HNO2
(2) 某研究小组对(1)中的反应进行了研究。用浓度分别为2.0 mol/L、2.5 mol/L、3.0 mol/L HNO3溶液进行了三组实验,得到c([FeR3]2+)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①c(HNO3)=3.0 mol/L时,在0~1 min内,[FeR3]2+的平均消耗速率=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②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B. [FeR3]2+平衡转化率:αⅢ>αⅡ>αⅠ
C. 三组实验中,反应速率都随反应进程一直减小
D. 体系由橙红色转变为淡蓝色所需时间:tⅢ>tⅡ>tⅠ
5.0×
10-5 mol/(L·min)
AB
5. (2022·广东卷节选)铬及其化合物在催化、金属防腐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
N2↑
4H2O
BD
③在稀溶液中,一种物质对光的吸收程度(A)与其所吸收光的波长(λ)有关;在一定波长范围内,最大A对应的波长(λmax)取决于物质的结构特征;浓度越高,A越大。混合溶液在某一波长的A是各组分吸收程度之和。为研究pH对反应ⅰ、ⅱ平衡的影响,配制浓度相同、pH不同的K2Cr2O7稀溶液,测得其A随λ的变化曲线如图2。
图2
λ3
增大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