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3张PPT。2.1 生物与非生物(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课前准备
课前预习
新课引入
新课过程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作业布置
学习目标: 1、 通过观察和讨论,能说出蜗牛具有眼、口、壳、足、触角等外部结构。
2、 知道蜗牛具有视觉、嗅觉、触觉,没有听觉。
3、 明白蜗牛能对一定的刺激作出反应,知道蜗牛依靠感觉和足四处觅食等生活习性。
4、 说出生物与非生物的主要区别。
5、 说出动物和植物的主要区别。
课前准备: 阅读材料:蜗牛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温暖、安静的环境内,如果空气湿度合适,除产卵时期外,它都在空气充足的地方休息和活动。如果空气湿度过小,体内大量失水时,它便栖息于泥土中;蜗牛怕强光刺激,有明显的趋暗习性,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属于昼伏夜出的动物。它所能吃的东西特别多,如植物类、动物尸体、土壤中的残枝败叶等,甚至连土壤中的沙粒也能吃。蜗牛有特别的忍耐性,对冷、热、饥、旱,都有较强的忍耐性。当在休眠状态时,一般可达6个月之久的时间不吃不喝,有的甚至长达4年之久;蜗牛喜欢群居,特别是在遇到不适环境的时候,它们会集成团生活在一起,相互保护。
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去哪里比较容易捉到蜗牛?请你试着去捉几只,并进行细致的观察。课前预习: 1、生物在地球上一般不会灭绝,这是因为生物能 ,生物能从幼小的个体变成较大的成体,这是因为生物能 。
2、组成人类自然环境的是( )
A水和空气 B植物和人 C动物和植物 D生物和非生物
3、下列物体中,属于生物体的是( )
A、月亮 B、 大熊猫 C、机械人 D、汽车新课引入: 1、我们生存在地球上,地球在茫茫的宇宙里是不是唯一有生命的?科学家在探索宇宙的时候,同时也在研究地球上的生命——生命科学。
在接下去的一章里,我们将一起来研究地球上的各种生命(生物)。科学探究很重要的一步就是——观察。
2、猜谜:名字叫做牛,不会拉犁头,说它力气小,背着房子走。(打一动物)观察蜗牛请问:大家有没有去抓(抓到)过蜗牛?通常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哪些地方找到它的?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请来的蜗牛。 >>注意:珍爱生命
使用放大镜 A、移动被观察物体,找到最佳的观察角度、距离。
观察指甲、头发、直尺上的刻度和课文上的文字。
B、移动头部或放大镜找到最佳的观察角度、距离。
试着对课桌进行观察。
C、课件
观察蜗牛的身体 A、 仔细观察,找出蜗牛的眼、口、足、壳、触角。
提示:两对触角,眼睛在上面那对触角顶上;口在哪里?如何观察口?把玻璃板反过来,足的位置,如何爬动的?
B、观察蜗牛在玻璃上爬行。
回答蜗牛爬行时会在玻璃上留下痕迹吗?
C、课件
探究蜗牛的感觉你们想知道有关蜗牛的什么呢?
探究,蜗牛有视觉、触、嗅、味、听觉吗?
探究步骤:
1、我们的问题是:
2、对此,我们有一个假设:
3、我们设计了一个实验:
4、以下是我们实验过程的记录:
5、我们的结论是:
小组探究小组讨论发言。
总结:蜗牛有视、触、嗅、味觉,没有听觉。
问题:蜗牛四处爬行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 找食物,交配繁殖后代等等。 课堂小结: 1、说出蜗牛具有眼、口、壳、足、触角等外部结构。
2、知道蜗牛具有视觉、嗅觉、触觉,没有听觉。
3、明白蜗牛能对一定的刺激作出反应,知道蜗牛依靠感觉和足四处觅食等生活习性。
课堂练习: 1、完成课本30-31上的问题或填空。
2、课堂内进行交流。作业布置: 1、课后搜索有关蜗牛的信息,或者发挥想象,选择一个课题进行探究。
【参考课题】
(1)、蜗牛一分钟能爬多远?
(2)、蜗牛喜欢吃什么?
(3)、蜗牛爬行时留下的痕迹是不是用来传递信息的?
(4)、蜗牛爬行时能拉多重的物体?
(5)、蜗牛和哪些动物差不多?
(6)、怎样为蜗牛建造一个舒适的家?
2、预习生物与非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