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六年级数学上册预习学案
第六单元《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
结合生活实例(如商品打折、税额计算等),理解“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意义,明确其本质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延伸(百分数是特殊的分数)。
掌握“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解题方法:先将百分数转化为小数或分数,再根据“一个数×几分之几(或小数)= 对应量”列式计算,明确公式中“一个数”(单位“1”的量)、“百分之几”(百分率)与“对应量”的关系。
能准确识别题目中的单位“1”(即“一个数”)和所求的“对应量”,熟练处理“百分数与小数/分数互化”的计算环节,确保结果准确。
能运用该知识点解决常见实际问题(如计算折扣价、应纳税额、利息等),掌握解题的完整步骤(找单位“1”→确定百分率→列算式→计算→写答)。
感受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实用价值,培养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提升逻辑分析和计算能力。
(一)预习重点
理解核心数量关系:“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逻辑一致,数量关系均为单位“1”的量×百分率 = 百分率对应的量(如“男生人数(20人)×50% = 男生中达标人数(10人)”)。
掌握解题关键步骤:
第一步:找单位“1”(题目中“的百分之几”前面的量,如“小明身高的80%”中,单位“1”是“小明身高”);
第二步:确定百分率(题目中明确给出的百分数,如30%、75%等);
第三步:列式计算(单位“1”的量×百分率,计算前可将百分数化为小数或分数,如25% = 0.25或)。
(二)预习难点
准确识别单位“1”:当题目表述较复杂时(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铺垫表述),需排除干扰信息,锁定“的百分之几”直接关联的量(如“一件衣服原价200元,现价是原价的80%”,单位“1”是“原价”,而非“现价”)。
百分数与小数/分数的灵活互化:根据计算便捷性选择互化方式(如20%化为0.2计算更简便,12.5%化为计算更简便),避免因互化错误导致结果偏差。
区分“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与“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前者直接用“单位‘1’的量×百分率”,后者需先算“1±百分率”(如“比200多15%”需用“200×(1+15%)”),避免混淆两种题型的列式逻辑。
阅读教科书第六单元中“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内容,结合书中例题,圈出单位“1”、百分率及核心数量关系,标注解题步骤。
回顾“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方法(如“20的是多少?”列式20×),对比“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如“20的75%是多少?”列式20×75%),总结两者的异同点。
自主完成2道基础例题(如“某班有40人,近视人数占25%,近视人数有多少?”),先找单位“1”和百分率,再列式计算,对照教科书验证结果。
完成“概念填空”,巩固单位“1”识别、数量关系及解题步骤等核心知识。
独立完成“预习检测题”:必做题确保掌握基础题型;选做题尝试复杂实际场景,核对答案后分析错题原因(如单位“1”找错、互化失误)。
(一)回顾旧知
百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如50%表示,可转化为小数0.5或分数。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数量关系为“单位‘1’的量×几分之几 = 对应量”,如“60的是多少?”列式60×=24。
百分数与小数/分数的互化:
百分数化小数:去掉%,小数点左移两位(如35%=0.35);
百分数化分数:写成分母为100的分数,再化简(如60%==)。
(二)新知学习: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
1. 理解题意:结合教科书例题分析
例题1(教科书基础题):六年级(1)班有40名学生,其中男生占55%,男生有多少人?
分析“一个数”(单位“1”):“男生占55%”表示“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55%”,因此单位“1”是“全班人数(40人)”;
分析“百分之几”:明确百分率是55%;
所求量:男生人数(即“40的55%是多少”)。
结论:“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本质是“求单位‘1’的量的百分之几对应的具体数量”,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逻辑完全一致。
2. 解题方法:推导与示例
(1)核心方法推导
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方法,结合百分数与分数的关系,推导如下:
“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 = 单位“1”的量 × 百分率(可先化为小数或分数)。
(2)教科书例题解题步骤
以例题1为例:
步骤1:找单位“1”和百分率:单位“1”=40人(全班人数),百分率=55%;
步骤2:将百分数化为小数或分数(选择便捷方式):55%=0.55(或);
步骤3:列式计算:40×0.55=22(人)(或40×=22人);
步骤4:写答:男生有22人。
(3)不同互化方式的对比(教科书变式题)
例题2:某商品原价300元,现在打八折(按原价的80%销售),现价是多少元?
方式一:百分数化小数:80%=0.8,列式300×0.8=240(元);
方式二:百分数化分数:80%=,列式300×=240(元);
结果一致:两种方式均得出现价240元,可根据计算习惯选择互化方式。
3. 实际应用:常见场景与解题(教科书拓展)
(1)计算折扣价
场景:一件衣服原价250元,促销时打七五折(75%),现价多少元?
单位“1”:原价250元;
百分率:75%;
列式:250×75%=250×0.75=187.5(元);
答:现价187.5元。
(2)计算税额
场景:某商店10月份营业额为50000元,按营业额的3%缴纳营业税,应缴纳营业税多少元?
单位“1”:营业额50000元;
百分率:3%;
列式:50000×3%=50000×0.03=1500(元);
答:应缴纳营业税1500元。
4. 注意事项
单位“1”的确认:务必找到“的百分之几”前面的具体量,避免将“所求量”误当作单位“1”(如“男生有22人,占全班的55%”,单位“1”仍是“全班人数”,而非“男生人数”)。
百分数的正确互化:若百分数的分子是小数(如2.5%),需先化为整数百分数再互化(2.5%=0.025或=),避免直接计算错误。
结果的单位:根据题目情境添加正确单位(如人数用“人”,金额用“元”),确保答案完整。
“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本质是“求( )的百分之几对应的具体数量”,核心数量关系是:( )×( )= 百分率对应的量。
题目中“的百分之几”前面的量是( ),如“小明体重的60%”中,单位“1”是( )。
计算“200的35%是多少”时,可先将35%化为( )(小数)或( )(分数),再列式( ),结果是( )。
一件商品原价180元,按原价的85%出售,现价是( )元,列式为( )。
某小学有800名学生,参加兴趣小组的人数占90%,参加兴趣小组的有( )人,这里的单位“1”是( ),百分率是( )。
(一)必做题(难度较低)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求50的20%是多少”与“求50的是多少”,列式相同,结果也相同。( )
(2)“某班女生占45%”,表示“女生人数=全班人数×45%”,单位“1”是女生人数。( )
(3)计算“300的12.5%是多少”时,将12.5%化为计算更简便,列式300×=37.5。( )
(4)一个数的80%一定比这个数小(0除外)。( )
填空题。
(1)60的40%是( ),列式:( );250的12%是( ),列式:( )。
(2)某果园有120棵苹果树,梨树的棵数是苹果树的75%,梨树有( )棵,这里的单位“1”是( )。
解决问题。
(1)某工厂有职工500人,其中技术人员占32%,技术人员有多少人?
(2)一本故事书共240页,小明已经看了65%,小明已经看了多少页?
(3)一种笔记本的单价是5元,现在按单价的90%出售,买3本这样的笔记本需要多少元?
(二)选做题(难度较高)
百分数与分数结合问题:一根绳子长20米,第一次用去它的20%,第二次用去它的,两次一共用去多少米?(提示:先分别算两次用去的长度,再相加)
答案
(一)概念填空答案
单位“1”的量;单位“1”的量;百分率
单位“1”;小明体重
0.35;;200×0.35(或200×);70
153;180×85%=153
720;小学总人数(800名学生);90%
(二)预习检测题答案
1. 必做题答案
(1)判断:
① √(20%=,50×20%=10,50×=10,列式和结果均相同)
② ×(单位“1”是全班人数,而非女生人数,正确数量关系是“女生人数=全班人数×45%”)
③ √(12.5%=,300×=37.5,计算正确)
④ √(0除外的数乘小于100%的百分数,结果小于原数)
(2)填空题:
① 24;60×40%=24;30;250×12%=30
② 90;苹果树的棵数(120棵)
(3)解决问题:
① 技术人员人数=500×32%=500×0.32=160(人);
答:技术人员有160人。
② 已看页数=240×65%=240×0.65=156(页);
答:小明已经看了156页。
③ 单价现价=5×90%=4.5(元),3本总价=4.5×3=13.5(元);
答:买3本需要13.5元。
2. 选做题答案
(1)两次用绳长度计算:
第一次用去长度=20×20%=4(米);
第二次用去长度=20×=5(米);
两次共用去=4+5=9(米);
答:两次一共用去9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