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四 建设美丽中国 讲义(含答案) 2026年中考地理一轮教材梳理讲义(商务星球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十四 建设美丽中国 讲义(含答案) 2026年中考地理一轮教材梳理讲义(商务星球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8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商务星球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11-09 00:20: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十四 建设美丽中国
目标领航 构建知识网
基础通关 直击考什么
知识点1 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
1.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特点:种类①_ _ _ _ 、分布②_ _ _ _ 、发生频率高。
2.气象灾害与自救措施
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图
气象灾害 主要分布地区 发生时间 防治/防护措施
旱灾 秦岭—淮河线以北地区 春季 修建水利设施,跨流域调水;节约用水、水资源循环利用
③_ _ _ _ 东部平原和沿海地区 夏季 修建水利设施,建设海绵城市
遇洪水往高处跑,等待救援
寒潮 影响范围广,最南可到海南岛 秋末至次年初春 加强监测及预报,制定紧急预案
关注天气、加厚衣物、注意保暖
台风 东南沿海地区 夏秋季节 停止户外活动,关好并紧固门窗;在户外应避开积水区及临时建筑物
沙尘暴 华北地区 冬、春季节(2—5月) 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
关好门窗、避免出门;外出佩戴好口罩等防尘用品
3.地质灾害与自救措施
我国主要地质灾害分布图
地质灾害 主要分布(我国地跨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防治/防护措施
④_ _ _ _ 台湾岛及附近海域、西南地区和华北地区 a.条件允许应及时、有序撤离到安全的空旷地带,撤离时从步梯逃生,不要乘坐电梯;b.不能及时撤离时,要用软物体保护头部,可以暂时躲在小开间的墙角,地震停止后向安全地带转移
滑坡、泥石流 山区,集中在地势阶梯的过渡带 植树造林、在山坡建设加固工程和排水工程
应向与滚石或泥石流方向垂直的两侧逃离、躲避;若无法逃离,可寻找大型、坚固物体躲避
方法技巧 分析区域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类型
判断方法:从位置、时间、地形、天气气候等角度逐一判断是否满足该种自然灾害发生的条件
(1)位置条件:火山、地震主要发生在板块交界处,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受台风影响大。
(2)时间条件:寒潮和沙尘暴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台风多出现在夏秋季节。
(3)地形条件:滑坡、泥石流主要发生在山区;平原地区排水不畅、易发生洪涝灾害。
(4)天气气候条件:暴雨天气易引发洪涝、滑坡、泥石流等灾害;连续晴天易导致干旱灾害。
4.灾害防治
(1)原则:我国坚持“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显著提升灾前、灾中、灾后各环节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灾害损失,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安全保障。
(2)措施
a.灾前防灾备灾:建设防灾工程,建设水利枢纽;开展灾害监测,气象灾害提前预警;建设救灾物资储备库,及时提供救灾物资。
b.灾中应急救援:抢救受灾人员,启动应急响应,紧急抢救并转移安置灾民,减少人员伤亡;抢修道路等基础设施,保障救灾通畅,降低财产损失。
c.灾后恢复重建:重建家园,震后重新规划,创建更安全、更多就业机会的城镇;恢复正常秩序,通过心理干预,消除心理创伤,保障个人心理健康和社会稳定。
知识点2 环境保护与发展★★☆
1.环境问题及治理
(1)现状: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同时消耗了大量自然资源,带来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等环境问题。
(2) 主要环境问题及形成原因
环境问题 主要分布 危害 形成原因
大气污染 华北地区 气候变暖、雾霾频发 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大量排放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等
水污染 全国 水质恶化、水体富营养化 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等直接排入水体
水土流失 ⑤_ _ _ _ _ _ _ _ 、东南丘陵 耕地破坏、河流含沙量增大 植被破坏、流水侵蚀
土地荒漠化 西北地区 耕地破坏、易发⑥_ _ _ _ __ ____ 植被破坏、土壤退化
(3)环境问题防治措施
a.实施生态修复:实行休渔制度、退耕还林(草)、退牧还草,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修建防护林,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等。
b.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系统健康。
c.发展循环经济:控制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消耗。
d.发展低碳经济:开发清洁能源,改善能源结构,减少碳排放。
链接:本书P104“中国的主要清洁能源分布及优缺点”
(4)发展:我国积极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目前已进入了环境质量整体持续好转、稳中向好的时期。
2.生态文明
(1)发展原则:建设美丽中国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用生态文明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
(2)生态文明建设
(3)具体措施:低碳生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绿色出行;垃圾分类,资源循环利用;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节约用水用电、不浪费粮食。
命题研究 聚焦怎么考
命题点1 自然灾害及防治措施
[2025河北]穿越太行山的太焦铁路(河南段)依山傍沟(如图)。雨季时,山上的危石在雨水的冲刷下,极易掉落,给当地的交通运输带来安全隐患。因此,这里有一群可敬的劳动者——捅山工,他们负责清除危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危石极易掉落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捅山工清除危石主要是为了( )
A.减轻风沙危害 B.减少山体滑坡
C.保障列车安全 D.保护谷底农田
3.可以减少捅山工工作量的措施是( )
A.减少车次 B.平整土地 C.设防护网 D.加固路基
4.[2025石家庄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广。东部地区夏季风带来的降水、地面状况及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会导致洪涝灾害。下图示意我国4个地区的位置及夏季暴雨出现概率随日期变化。
(1) 我国东部地区夏季多盛行_ _ _ _ (风向)季风,暴雨高概率出现的时间规律是由_ _ _ _ 向_ _ _ _ 推迟。(方位)
(2) 下图示意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频发的原因,将框图补充完整。
Ⅰ_ _ _ _ ;Ⅱ_ _ _ _ _ _ _ _ ;Ⅲ_ _ _ _ ;Ⅳ_ _ _ _ _ _ _ _ 。
(3) 针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频发的原因,提出合理的治理措施。
命题点2 清洁能源及其利用
[2025石家庄二模]2025年1月,我国最大的滩涂光伏储能电站在渤海湾畔投产发电。电站集“光伏发电+盐业生产”于一体(如图),利用光伏组件的热效应使盐池的温度升高,实现了“盐光互补”的产业模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该电站投产后,发电效益最显著的时段是( )
A.1—2月 B.5—6月 C.7—8月 D.10—11月
6.与发展单一产业相比,“盐光互补”的产业模式能够 ( )
A.增加光伏面板反射的太阳光,提高发电量
B.增加盐池吸收太阳辐射,提高产盐量
C.改变土地利用类型,改善生态环境
D.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
专题十四 建设美丽中国
基础通关 直击考什么
知识点1 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
1.多; 广
2.洪涝
3.地震
知识点2 环境保护与发展★★☆
1.(2) 黄土高原; 沙尘暴
命题研究 聚焦怎么考
命题点1 自然灾害及防治措施
1.B 2.C 3.C
4.(1) 东南; 南; 北
[解析]我国东部地区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带来大量水汽,形成降水。由于夏季风从南向北推进,暴雨的高概率出现时间也随纬度增加而推迟。
(2) 平原; 亚热带季风; 大; 下降(降低)
(3) 退耕(田)还湖;上游营造防护林,治理水土流失;中下游地区疏浚河湖;修建水利枢纽。
[解析]针对(2)小题原因,要治理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频发,可以采取的措施是:退耕还湖,恢复湿地,增加蓄洪能力;上游加强植树造林、营造防护林,治理水土流失;中游修建水利枢纽工程,调蓄洪水;中下游地区修建和加固堤坝,疏浚河道,提高防洪能力;建立完善的气象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发布洪涝预警信息;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
命题点2 清洁能源及其利用
5.B
[解析]光伏发电的效益最显著的时段通常是日照时间最长、太阳辐射最强的时段,该地位于渤海湾畔,10—11月,1—2月昼长较短,太阳高度角小,太阳辐射弱,发电效益差;7—8月为该地的雨季,降水多,太阳辐射弱,发电效益差;5—6月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白昼较长,太阳高度角大,且雨季尚未来临,降水少,太阳能丰富,发电效益最为显著。
6.D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