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第15课
中国工农红军
长征与遵义会议
3.通过讲述长征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等艰难史事,感悟革命先烈们不畏艰难、勇于献身的长征精神,激发爱国之情。(家国情怀)
2022年版
课程标准
认识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通过了解长征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等艰难历程的史事,感悟长征精神。。
1.通过识读《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小组合作绘制长征路线图,培养绘制示意图,培养在特定时空框架内理解历史事件发展脉络的能力。(时空观念)
学习目标和重难点
课标要求
难点
2.通过观看视频,了解遵义会议的召开及伟大意义,认识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重点
壹
明出发路
——为何要长征?
贰
走险途路
——长征如何走?
叁
达胜利路
——火种有何义?
长征:一条不朽的路
壹
明出发路
为何要长征?
1.背景
面对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国民党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一、明出发路——为何要长征?
到1930年,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各
地创建了大小十几块革命根据地。
这赤匪发展的势头真的让我太震惊了,传我命令,调集兵力,全力围剿!
材料:第五次反“围剿”自9月下旬开始至11月中旬,临时中央和中革军委顽固地放弃积极防御和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坚持军事冒险主义,采用阵地战、正规战来迎战强大的国民党军,命令红一方面军各军团分别御敌于苏区之外,……“辗转寻找于敌之主力和堡垒之间,完全陷入被动地位”。近两个月的战斗,以惨重的代价证明了“左”倾冒险主义者“御敌于国门之外”是完全错误的。
——摘编自《中华民国史第08卷》
一、明出发路——为何要长征?
1.背景
1.背景
面对国民党的第五次围剿,中央红军反围剿的情况如何?
博古 李德
“左”的错误(左倾)
表现为急躁冒进,急于求成,激进冒险
失 败
背景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直接原因)
背景②:博古、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犯了“左”倾错误。(根本原因)
左派 右派
贰
走险途路
长征如何走?
活动一:我是绘图家——小组合作绘制长征路线图
二、走险途路——长征如何走?
①阅读教材P90—P92,识读长征路线示意图。
②绘制中央红军长征路线简图,标注重要的地点或军事行动。
长征过程
二、走险途路——长征如何走?
①开始: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②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
①1934.10
开始长征
②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
中央红军由8万多人锐减到3万多人
三年不喝湘江水,
十年不食湘江鱼。
长征过程
②湘江战役
二、走险途路——长征如何走?
习近平参观湘江战役纪念馆
陈树湘(宁断肠不断脊梁)
作者参观湘江战役纪念馆
陈树湘,红三十四师师长,这支部队被称为“绝命后卫师”,担负掩护任务,为主力红军渡过湘江赢得宝贵时间。牺牲时,腹中无肠,心中却有党。
二、走险途路——长征如何走?
长征过程
博古 李德
我们必须去湘西
和红二、红六军团会合
你支持谁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我建议去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
我在路上布下天罗地网等你们,你们可一定要来哦。
长征过程
二、走险途路——长征如何走?
③1935.1 强渡乌江,攻克贵州遵义,召开遵义会议。
①1934.10
开始长征
②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
③渡过乌江,夺取遵义
红军英勇渡乌江
二、走险途路——长征如何走?
③遵义会议
长征过程
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时地
主要内容
会后分工
1935年1月 , 贵州遵义
①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②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责,周恩来、毛泽东等负责军事。成立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军事指挥小组,负责长征中的军事指挥。
二、走险途路——长征如何走?
材料一 遵义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是完全正确的。这次会议开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央的新的领导,是中共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转变。也正是由于这一转变,我们党才能够胜利地结束长征,在长征的极端艰险的条件下保存了并锻炼了党和红军的基干……
——摘自《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材料二 在历史上,遵义会议以前,我们的党没有形成过一个成熟的党中央。从陈独秀、瞿秋白、向忠发、李立三到王明,都没有形成过有能力的中央。我们党的领导集体,是从遵义会议开始逐步形成的……
——邓小平
③遵义会议
长征过程
史料实证:结合材料,分析遵义会议的重要意义。
(1)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
(2)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二、走险途路——长征如何走?
【问题探究】什么说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年)
遵义会议
(1935年)
新中国成立
(1949年)
转折点
出现了很多错误
如大革命的失败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有了正确的领导
由失败走向胜利
建立新中国
14年
14年
幼年
成熟
长征过程
二、走险途路——长征如何走?
④四渡赤水,打乱敌人的“追缴”计划
①1934.10
开始长征
②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
③渡过乌江,夺取遵义
④四渡赤水
打乱敌人的“追缴”计划
⑤渡过
金沙江
跳出敌
人的包围
⑤渡过金沙江,跳出敌人的重重包围
⑥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⑥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二、走险途路——长征如何走?
长征过程
⑥飞夺泸定桥
泸定桥是大渡河上的一座铁索桥,原铺着木板。红军到达泸定桥时,敌人已把桥上的木板拆除,只剩下13条光溜溜的铁索。红军挑选22名突击队员,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抓住铁索匍匐前进。后面的战士边爬边铺桥板。敌人被红军的英勇行为震惊了,立即燃起大火,阻止红军前进。突击队员冲过火海,击溃敌人,占领对岸桥头。
长征过程
二、走险途路——长征如何走?
⑦爬雪山
①1934.10
开始长征
②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
③渡过乌江夺取遵义
④四渡赤水
⑤渡过
金沙江
⑧过草地
⑥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⑨突破
腊子口
⑦爬雪山
⑧过草地
⑨突破
腊子口
二、走险途路——长征如何走?
长征过程
⑦爬雪山⑧过草地
结合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视频,思考:红军长征途中遇到哪些困难?
恶劣的自然条件
缺衣少粮
敌人围追堵截
。。。。。。
食难
行难
御寒难
叁
达胜利路
火种有何义?
二、走险途路——长征如何走?
1.胜利会师
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
红二十五军
①吴起镇会师 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带领中央红军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②会宁会师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红二、红六军团
(红二方面军)
红四方面军
吴起镇会师
会宁会师
材料1:我们党领导红军......胜利完成震撼世界的长征,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图谋彻底失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肩负着民族希望胜利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 ——习近平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讲话
材料2: 材料二:倒下的是一座座丰碑,活着的是一面面旗帜。人数虽少些,但留下的都是中国革命的精华。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授封的将帅中,中将以上的共254人,其中有222人参加过长征。 ——《数字看长征》
材料3: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1935年12月27日)
三、达胜利路——火种有何义?
2.长征意义
史料实证:根据材料,归纳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①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②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③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播下了革命种子,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三、达胜利路——火种有何义?
活动二:我是故事家——文物史料会说话 长征故事我来讲
3.感悟长征精神
半截皮带《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金色的鱼钩《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藏
不畏强敌,不怕牺牲,坚韧不拔,英勇顽强,无坚不摧,一往无前
坚定信念
团结奋进
为民担当
三、达胜利路——火种有何义?
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所以我们要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不忘初心,走好新一代长征路
课堂小结
中国工农
红军长征
与遵义会议
根本:博古、李德在军事上左倾的错误。
直接: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①1934.10月从根据地出发→②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③1935.1 强渡乌江,攻克贵州遵义,召开遵义会议。④四渡赤水,打乱追剿计划⑤渡过金沙江,跳出包围圈⑥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⑦爬雪山⑧过草地⑨突破腊子口⑩1935.10吴起镇会师 1936.10会宁会师(胜利)
时地:
内容:
意义:
解决了…肯定了…增选了…取消了…
1935.1 贵州遵义
①确立了…形成了…
②挽救了…挽救了…挽救了…是一个转折点。
不畏强敌,不怕牺牲,坚韧不拔,英勇顽强,无坚不摧,一往无前
粉碎了…保存了…铸就了…播下了…打开了…
路线
原因
遵义会议
精神
意义
1.红军过草地的艰苦时期,大家曾高声要求蔡畅同志唱歌,蔡大姐笑着为大家用法文演唱《马赛曲》,铿锵有力的歌声感动每一位听众。这体现了红军长征( )
A.保存了红军的基干力量 B.放弃攻打中心城市
C.促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D.具有革命乐观主义
D
课堂测评
2.毛泽东说:“从1921年党成立到1934年,我们吃了先生的亏。纲领由先生起草,中央全会的决定也由先生起草,特别是1934年,使我们遭受了很大的损失,从那以后,我们就懂得了要自己想问题。”“从那以后,我们就懂得了要自己想问题”的历史事件是指( )
A.国共合作实现 B.南昌起义爆发
C.八七会议召开 D.遵义会议召开
D
课堂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