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县第二中学高2025级高一上11月阶段性检测
地理试题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书写;必须在题号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无效;保持答卷清洁、完整。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题卷学生保存,以备评讲)。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年一度的因英仙座流星雨活跃时间为7月中旬至9月初。专家表示,2025年8月13日晚至14日凌晨是观测英仙座流星雨的最佳时机。完成下面小题。
1.流星雨是由小行星散落的物质与地球大气摩擦而成的。太阳系中小行星集中分布在( )
A.水星与金星之间 B.地球与金星之间
C.火星与木星之间 D.地球与火星之间
2.在我国观测流星雨的时机和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选择海拔较高、视野开阔之地观测
②选择远离城市的郊外观测,避免人造光污染
③应选择在晴朗的夜晚观测,满月时最佳
④夜空越暗越有利于观测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4年9月,杭州西湖边上新增了一批太阳能座椅,这些座椅不光好看,而且还能免费给手机充电。下图为太阳能座椅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太阳能座椅利用的太阳辐射( )
A.能量来自太阳耀斑的爆发
B.能量主要集中在红外线波段
C.是地球所有能源的能量来源
D.以电磁波的形式传到地球
4.仅从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量角度考虑,太阳能座椅使用效果最好的城市( )
A.青海西宁(36°N) B.德国法兰克福(52°N)
C.山西晋中(37°N) D.加拿大温哥华(49°N)
当地时间2022年1月15日,南太平洋岛国汤加的洪阿哈阿帕伊岛海底火山爆发。当地时间2024年7月16日,在萨摩亚群岛地区发生5.9级地震,震中在16.35°S,172.5°W,震源深度10千米。这种浅源特性让能量释放得特别猛烈,导致地面剧烈晃动和海啸形成。读图,完成下面5-7小题。
5.此次萨摩亚地震的震源最可能位于( )
A.地壳 B.软流层 C.下地幔 D.地核
6.地震防灾避险中,有逃生“黄金12秒”之说,其主要依据是( )
A.人体应急反应能力时间 B.建筑物的抗震系数差异
C.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的差异 D.纵波和横波传播介质的差异
7.汤加火山爆发后,澳大利亚、新西兰等环太平洋国家均及时发布了警报,该警报可能为( )
A.地震预警 B.暴雨预警 C.风暴潮预警 D.海啸预警
地球的演化史,从生物的角度来说,就是古生物的演化史。从地球生命出现到人类出现和发展,经历了约35亿年。而寒武纪被称为“生命大爆发”的时代,也被作为显生宙的开始。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8.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出现的主要生物是( )
A. 原核生物 B. 鱼类
C. 无脊椎动物 D. 两栖类
9. 在寒武纪之前,就出现了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氧气的生物,这种生物是( )
A. 三叶虫 B. 蕨类植物
C. 蓝细菌 D. 裸子植物
利用“温室效应”原理,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可以采用大棚种植蔬菜、花卉等作物。下图是塑料大棚农业生产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采用该农业技术主要目的是( )
A.增强太阳光照 B.增加二氧化碳的含量
C.降低作物生长环境的湿度 D.满足作物生长所需热量
11.该农业技术保温的原理主要是( )
A.大棚增加了太阳辐射 B.大棚增加了地面辐射
C.大棚阻挡了地面辐射 D.大棚阻挡了大气逆辐射
如图示意拉萨、乌鲁木齐、成都、上海四城市的日平均日照时数年变化曲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代表成都的是( )
A.①城 B.②城 C.③城 D.④城
13.图中城市日平均日照时数分布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正确的是( )
A.①城年均值大——天气状况 B.②城季节变化大——白昼时长
C.③城6月偏少——地形地势 D.④城年均值小——纬度位置
燕山南麓的滦河历史上曾通过还乡河入海,中更新世后历经两次改道,先后经沙河、滦河下游入海,改道过程伴随海平面阶段性上升。还乡河、沙河、滦河下游冲积扇的扇顶高度分别为65m、50m、20m,且冲积扇规模差异与变化是影响滦河改道的关键因素。下图为现代燕山南麓水系格局简图。据此完成14~16小题。
14.滦河改道的主要原因是不同时期冲积扇的( )
A.形成速度差异 B.沉积物类型差异
C.地势高低差异 D.分布位置差异
15.海平面上升对滦河改道的直接影响是( )
A.增强河流下蚀能力 B.降低河流排水效率
C.扩大流域集水面积 D.增加河流含沙量
16.与还乡河冲积扇相比,滦河下游冲积扇( )
A.形成时间更早 B.沉积物颗粒更粗
C.扇体面积更大 D.受海水影响更显著
二、综合题
17. 图1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局部)示意图,图2为地震波的传播速度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图1中表示地壳的是________(填序号),表示地幔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2)一般认为,软流层可能是火山活动中________的发源地。
(3)圈层①厚薄不一,一般________(填“大陆”或“大洋”)部分较厚、________(填“大陆”或“大洋”)部分较薄。
(4)③表示_________(填圈层名称),其由__________(填地球内部圈层名称)的全部和_______(填地球内部圈层名称)的部分构成。
18.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2分)
(1)生命起源于前寒武纪,前寒武纪包括 宙、 宙和 宙。
(2)古生代,大陆汇聚成一个整体,称为 。
(3)简述海洋动物向陆地动物进化的过程,并说明进化的理由。
(4)指出两个主要的成煤期,简要说明当时的地球环境特征。
19.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左图为热力环流示意图,右图为北半球某地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1)左图中甲、乙、丙、丁四点的气压值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热力环流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
(2)用箭头画出甲乙丙丁之间的热力环流。
(3)若左图为城市热岛环流,则表示郊区的是 地。一般情况下,甲地为 (晴朗/阴雨)天气,甲、乙两地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 。
(4)右图中A地的风向为 风,丙与丁相比,风力较大的是 ,理由是 。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D A A C D C C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D B C B D
二、综合题
17.(1) ①.② (2) 岩浆 (3)大陆 大洋 (4)岩石圈 地壳 地幔
18.(1)冥古 太古 元古 (2)联合古陆 (3)过程:海洋动物由海洋无脊椎动物先进化为鱼类,再进化为两栖类,后又进化为陆地,爬行类,最后进化为哺乳类。理由:海洋面积缩小,陆地面积扩大;气候变得干燥,水资源短缺。(4)古生代和中生代。地球处于温暖湿润时期,且森林茂密。
19.(1) 甲乙丙丁 地面冷热不均
(2)
(3) 甲 晴天 甲
(4) 西北风 丙 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