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高三年级下华东师大版5.19《左忠毅公逸事》课件(86张)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高三年级下华东师大版5.19《左忠毅公逸事》课件(86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19 11:55: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86张PPT。第一課
左忠毅公逸事
方苞題解
文體、主旨
文體探究
左光斗事蹟
史可法事蹟
魏忠賢其人其事 本文選自《望溪先生文集》,為作者記述父親所講的左公行誼。逸事,又稱「軼事」,指世人不甚知道的事蹟,多屬史傳上失載之事。左公名光斗,字遺直,明安徽桐城人。神宗萬曆三年(西元一五七五年)生,熹宗天啟五年(西元一六二五年)卒,年五十一。
左光斗為官忠直敢諫,不畏權貴,與楊漣協力排斥宦官,時稱「楊、左」。後魏忠賢得勢掌權,楊漣上書熹宗,彈劾其罪狀,左因參與其事,同為所害,受盡酷刑,慘死獄中。思宗崇禎元年(西元一六二八年)魏忠賢被誅後,左光斗才得以昭雪,追封為太子少保;南明福王時,又追諡忠毅。 本文既名「逸事」,所以作者對於左公對抗權貴等重大的事蹟,略而不書,只記敘左光斗和史可法師生之間兩件逸事:視學京畿,獎掖後進;身陷囹圄,責以大義。透過這兩件事的描述,生動地刻劃出左公為國舉才、堅貞不屈的高尚情操。其中史公冒死探獄與左公烈行苦心這一段,更是可歌可泣,感人肺腑。
本文語言簡潔,對話傳神,剪裁得當,節奏明快,充分顯現出桐城派文章的「雅潔」特色。
左忠毅公的生平事蹟
左光斗,字遺直,安徽省桐城縣人。萬曆三十五年進士,旋拜中書舍人,累官至左僉都御史,立朝忠耿,不畏權要萬曆四十八年,巡視中城,搜獲假印七十餘顆、偽印之狀一百零九紙、假官一百餘名,京城震動。同年,出理屯田,大興水利,北人始知種稻,京城附近稻田遍布,民生因以富足。 左忠毅公生於明神宗萬曆三年九月初九,當天,月光明亮,形如大斗,因而命名為「光斗」,是取《論語》中:「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之意,期勉自己只要修身以德,必能使人心歸附。
左光斗個性卓然不群,豪邁不拘,自幼喜讀忠孝節義的故事,奠定日後重視氣節的操守。 萬曆四十八年,明神宗崩逝,太子常洛即位,是為光宗,在位不及一月,染患痢疾,先後服下鴻臚寺臣李可灼獻上的兩粒紅丸,當晚就暴斃太子由校即位,是為熹宗,改元天啟光宗寵姬李選侍借撫養為名,仍留居乾清宮,勾結太監魏忠賢,意圖挾持熹宗作威作福。
大臣聯合上疏要李氏遷出,迫李氏移住噦鸞宮,是為「移宮案」。
光斗與楊漣協心建議,排閹奴,扶沖主,宸極獲正,兩人力為多。由是朝野並稱為「楊、左」。左光斗繼楊漣劾魏忠賢二十四大罪,復草奏劾魏忠賢黨三十二斬罪,不及上奏,便被閹黨提前下手,誣陷下獄,橫遭慘死。

對於岌岌可危的明王朝來說,左光斗的作為雖不能挽狂瀾於既倒,但仍不失為敢於死諫之諍臣。
   史可法是明末著名大臣。字憲之,號道鄰。崇禎元年(西元一六二八年)進士。
  崇禎皇帝,大臣立了福王做皇帝,在南京建立了「南明」政權。此時,史可法到了揚州,坐鎮指揮,大家都稱呼他史督師。當時清攝政王多爾袞寫了一封信招降史可法,信中嚴辭相脅,威逼利誘,而史可法卻寫下了〈復多爾袞書〉,拒絕投降。明末民族英雄史可法  西元一六四四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史可法在南京擁立福王。
西元一六四五年,史可法被清兵包圍於揚州城,死守十餘日,曾說:「城存與存,城亡與亡,我頭可斷,而志不可屈。」城陷,慷慨赴義。清兵憤於揚州軍民死守,入揚州大肆殺戮,死者達八十萬,史稱「揚州十日」。史可法死守揚州城   揚州大屠殺後,城中遍尋不到史可法的屍體,只好將史可法衣冠葬於揚州城外的梅花嶺,這就是到現在還保存的史可法「衣冠塚」。  史可法死守揚州城史可法衣冠塚關於史公祠的聯語:  
「數點梅花亡國淚,二分明月故國心;
生來自有文信國,死而後已武鄉侯。」
(2) 「萬點梅花盡是孤臣血淚,
一抔故土還留勝國衣冠。」史可法死守揚州城  左公在考場上提拔了史可法,進而建立師生情誼,亦師亦父,傳為美談。
  左公除了提拔史可法之外,也常在生活上資助他,更在德業上予以勉勵:
  「初,史公有母在堂,家甚貧,(左)公月給薪米,以供其母,而館史公於官邸,令與子侄同學。每遇公餘,辯論古今,唯以文武遠略、忠孝大義相勸勉。」左史師生,情誼千古   另外,當左公被奸人誣陷入獄時,史公冒著生命危險入獄探視,左公雖憤怒斥責,但其中卻也蘊含了對史公極高的期許及愛護。以下兩段文字可和課文第二段相互印證:
  「此地何地!此時何時!子來見我,何益?我望子擔當宇宙,子何不知保身之道?自是戒勿再至。」  左史師生,情誼千古   「此時何時!此地何地!禍出不測,窺伺者眈眈,今後勿讓他(史公)來,添我悶惱。」(左光斗獄中寄長子國柱書)左公死後,史可法寫下〈祭左忠毅公文〉,文中曾說:
  「師之於法,故不第文字之知己也,又因法貧甚,而館之宦邸中。每遇公餘,即懸榻以俟,相與抵掌時事,辯論古今,不啻家人父子之歡。」 左史師生,情誼千古 熹宗即位,魏忠賢受寵,熹宗年少,不愛過問朝政,大權落在魏忠賢手裡。
  天啟五年,魏忠賢逮捕楊漣、左光斗、魏大中、周朝瑞、袁化中、顧大章等六人處死,並極力詆譭東林黨人及正直朝臣,壓制言論。
  熹宗死,明思宗即位,貢生錢嘉徵劾忠賢十大罪,忠賢畏罪自殺。下詔磔(音ㄓㄜˊ,車裂)其屍,懸首河間,結束了明代政治史上宦官專權最黑暗的一頁。魏忠賢其人其事作者
生平著作
寫作風格
文人軼事 方苞,字靈皋,一字鳳九,晚號望溪,清 安徽 桐城(今安徽省桐城市)人。生於聖祖 康熙七年(西元一六六八年),卒於高宗 乾隆十四年(西元一七四九年),年八十二。

方苞幼時家貧,發憤向學,早年即以文章名聞一時。康熙四十五年(西元一七○六年)中進士,康熙五十年(西元一七一一年)因戴名世案牽連入獄,幸賴大學士李光地竭力營救,始免於難。雍正、乾隆朝曾任內閣學士、禮部右侍郎等職。 方苞論學以宋儒為宗,曾以「學行繼程、朱之後,文章介韓、歐之間」與友好相期勉。為文嚴標義法,所謂「義」,即內容要言之有物;所謂「法」,即形式要言之有序。其後劉大櫆、姚鼐一脈相承,主張義理、詞章、考據三者並重,影響二百餘年,成為文學史上著名的桐城派。
方苞著作宏富,其文平實謹嚴,以雅潔著稱。
著有《春秋通論》、《周官集注》、《禮記析疑》等書,後人並輯有《望溪先生文集》。
方苞以擅寫古文、時文而名聞大江南北,但唯獨不會作詩。少年時,他曾在京城將自己寫的詩呈送汪琬指點,汪琬接過後,只粗略一看,就將詩稿扔在地上,大加詆毀。

接著方苞又將詩送給王士禎,王士禎看後也不加稱讚。最後方苞去拜訪劉體仁,劉體仁讀完後,久久不說一句話,思索了很久後,對他說:「足下以後可不必再作詩,只憑文章出名就可以了。」方苞聽了,很悵然的回到家裡,從此便不再寫詩了。文人軼事─方苞不善寫詩
方苞身長瘦弱,臉上有些痘斑,目光如電,膽小的人見了他都嚇得說不出話來。他個性剛直,喜歡當面指責別人的過失。看到別人有一事一言之善,就反躬自責,唯恐自己不能做到。平日在家有客人,一定要子弟奉茶,侍立左右,讓他們知道長幼有序的禮貌。

每遇到自己的生日,一定避居於野寺,不接受子孫的祝壽。學生如果送東西給他,一定用來助人。文人軼事─為人剛正不阿
方苞和同鄉戴名世意氣相投,情誼深厚。戴名世寫了許多充滿故國之思的文章,當他閒居南山的時候,有人將他的文章彙刊為南山集。方苞一向推重戴名世的民族氣節,更推重他這些文章,便替南山集寫了一篇序文。
康熙五十二年,一場驚人的文字獄中,戴名世被處死。受到牽連的有幾百人。
因方苞為《南山集》作序,全族人被牽連關進牢獄裡,而方苞本人則論以應斬之罪,幸好大學士李光地平日頗欣賞他,設法極力營救,才免去了一死。
他以帶罪之身在南書房侍候,轉而讓他在自己的書齋蒙養齋工作,編校典籍,後來又命為武英殿修書總裁。
雍正繼位,赦免了方苞和他全族人的罪。雍正九年授為侍講學士,不久又陞為內閣學士。方苞不想再參與國家大政,便藉口足疾辭命,做修書的工作。乾隆元年,方苞負責彙編明、清各大家的八股文章成集,給從事科舉者作指南,不久陞為禮部右侍郎。年近八十,以病請辭回鄉休養乾隆十四年,因病去世。享年八十二歲。
方苞研究學問尊崇程頤、朱熹等人的理學,尤其長期專心研究《春秋》、《三禮》,五十多年間寫成經學著作《禮記析疑》、《春秋通論》、《周官集注》等,後人將他的著作,合編為《方望溪先生全集》。 課文注釋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第五段 先君子嘗言:鄉先輩左忠毅公視學京畿。一日,風雪嚴寒,從數騎出,微行,入古寺。廡下一生伏案臥,文方成草。公閱畢,即解貂覆生,為掩戶,叩之寺僧,則史公可法也。及試,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視。呈卷,即面署第一。召入,使拜夫人,曰:「吾諸兒碌碌,他日繼吾志事,惟此生耳!」
先君子:對已逝父親的尊稱。方苞父名仲舒,號逸巢。
視學京畿:視察京師轄區的學政。時天啟元年(西元一六二一年),左光斗任畿輔學政。京畿,國都及其附近的地方。
從數騎:帶領幾個騎馬的侍從。從,使……跟隨;帶領。
微行:暗地裡出訪。指尊貴者隱匿身分,易服出訪。微,副詞,暗中、祕密地。
廡:音ㄨˇ,正堂兩側的廂房。
案:桌子。
文方成草:文章剛完成草稿。
解貂覆生:脫下貂皮外衣,覆蓋在書生身上。貂,音 ㄉㄧㄠ,狀如鼠而軀體較大,產於中國東北和韓國等地,毛長三、四公分,皮質輕暖,可以製成皮衣。
叩:問。
史公可法:史可法,字憲之,一字道鄰,明 祥符(今河南省開封市)人。崇禎元年(西元一六二八年)進士。南明福王時以兵部尚書、大學士督師揚州,清兵大舉南下,死守不屈,城陷,殉國。
瞿然:驚視的樣子。瞿,音 ㄐㄩˋ。
面署第一:當面簽署第一名。署,音ㄕㄨˋ。
碌碌:才識平庸。 及左公下廠獄,史朝夕窺獄門外。逆閹防伺甚嚴,雖家僕不得近。久之,聞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持五十金,涕泣朱督?洌?涓醒桑∫蝗眨?故饭??忠虏輰眨?晨穑?珠L鑱,為除不潔者。引入,微指左公處,則席地倚牆而坐,面額焦爛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盡脫矣!史前跪,抱公膝而嗚咽。公辨其聲,而目不可開,乃奮臂以指撥眥,目光如炬,怒曰:「庸奴!此何地也,而汝來前!國家之事,糜爛至此,老夫已矣!汝復輕身而昧大義,天下事誰可支拄者?不速去,無俟姦人構陷,吾今即撲殺汝!」因摸地上刑械,作投擊勢。史噤不敢發聲,趨而出。後常流涕述其事以語人曰:「吾師肺肝,皆鐵石所鑄造也!」
鑱更鼓廠獄:指東廠所設之監獄。明代設有東廠、西廠,由宦官主持,對官吏進行偵緝或搜捕行動。
逆閹:橫行無道的宦官,這裡指魏忠賢和他的爪牙。閹,音 ㄧㄢ,宦官的通稱。
防伺:防範探察。伺,音 ㄙˋ,偷偷地察看。
炮烙:音 ㄆㄠˊ ㄌㄨㄛˋ,以燒紅的金屬灼燙人體的酷刑。
旦夕且死:很快就會死亡。旦夕,早晚,指很短的時間。且,將。
朱督?洌和?z卒商量。
更敝衣草屨:換上破衣草鞋。屨,音 ㄐㄩˋ,鞋子。
手長鑱:拿著長柄的鏟子。手,作動詞用,拿。鑱,音 ㄔㄢˊ,古代一種挖土器,裝上彎
曲的長柄,用以掘土。為除不潔者:偽裝成清除垃圾的人。為,通「偽」,裝作。
微指:暗指。
以指撥眥:用手指撥開眼眶。眥,音 ㄗˋ,眼眶。
目光如炬:眼光亮得像火炬,形容人發怒時的神色。炬,音 ㄐㄩˋ,火把。
庸奴:蠢材。糜爛:比喻局勢敗壞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如稀
飯之爛熟。糜,音 ㄇㄧˊ,粥。
已矣:完了,意指將死。
輕身:不顧生命,指冒險入獄。
昧大義:不明大道理。
支拄:支持、支撐。拄,音 ㄓㄨˇ。
俟:音 ㄙˋ,等待。
構陷:編造罪名,加以陷害。
因:於是、就。
噤:音 ㄐㄧㄣˋ,閉口。
「吾師肺肝」二句:指左公忠肝義膽,堅毅不屈。吾師,科舉時代,應試及第者,稱主考官為座師,自稱門生。可法是左公督學時錄取的考生,所以稱左公。 崇禎末,流購埆I忠出沒蘄、黃、潛、桐間,史公以鳳廬道奉檄守禦。每有警,輒數月不就寢,使將士更休,而自坐幄幕外,擇健卒十人,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移則番代。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鏗然有聲。或勸以少休,公曰:「吾上恐負朝廷,下恐愧吾師也。」
? 史公治兵,往來桐城,必躬造左公第,候太公、太母起居,拜夫人於堂上。
? 余宗老塗山,左公甥也,與先君子善,謂獄中語,乃親得之於史公云。崇禎:明思宗年號(西元一六二八~一六四四年)。
流伲壕郾姄锫樱?訜o定所的寇佟?
張獻忠:明延安衛(今陝西省延安市)人。與李自成等並起為寇,據陝西、河南,陷成都,自稱大西國王。殺人如麻,慘無人道,後被清兵所滅。
蘄黃潛桐:指湖北、 安徽一帶。蘄,音ㄑㄧˊ,今湖北省 蘄春縣;黃,今湖北省 黃岡市;潛,今安徽省 潛山縣;桐,今安徽省 桐城市。
以鳳廬道奉檄守禦:以鳳陽、廬州二府兵備道之官,奉命守禦。道,古代行政區域名稱。檄,音 ㄒㄧˊ,古代用以徵召或聲討的文書。
更休:輪流休息。更,音 ㄍㄥ,輪替。
幄幕:帳篷。幄,音 ㄨㄛˋ,帳幕。踞:音 ㄐㄩˋ,蹲坐。
漏鼓移:指過了一更。漏,刻漏。鼓,更鼓,古代計時、報時的器具。一夜分為五更,每更擊鼓報時,所以五更又叫五鼓。
番代:輪番替代。番,次。
迸落:散落。迸,音 ㄅㄥˋ,向外四散。
鏗然:狀聲詞,形容金屬、瓦石撞擊的響亮聲音。少休:稍作休息。少,音 ㄕㄠˇ。
治兵:治理軍務。
躬造左公第:親自到左公府第。造,至、到。第,府第。
候太公太母起居:向太公、太母請安。候,問候。太公、太母,古代稱父母或尊稱他人之父母,此指左忠毅公的父母。起居,日常生活。宗老塗山:宗老,族中的長輩。塗山,姓方,名文,字爾止,號塗山。順治時,隱居江寧,為方苞族祖,以詩著名,著有《塗山集》。
甥:此指女婿。女婿,亦稱館甥或甥館。據馬其昶(ㄔㄤˇ) 《 左忠毅公年譜》記載,方塗山是左光斗的女婿。
善:友好。
云:句末語助詞,無義。深度鑑賞
全文佈局
內容賞析
寫作手法
立意取材
雅潔簡樸
集評 本文為記敘文中的雜記體,在古代屬逸事狀。方苞所以選這種文體來記述左光斗的事蹟,不僅是因可以掌握到別人無法掌握的第一手資料,更重要的是出於他對文章義法的理解,充分哂昧恕溉テ淠┷E,著其大節」的手法。以史公為陪襯,來烘托左公不計個人得失,以國事為重的崇高人格。
全文布局謹嚴,條理不紊,讀來有一氣呵成之感。 在內容上,他置清代思想上的高壓政策於不顧,對明代諸君子的「志節之盛」縈繞於懷並彰之以文,甚至以抗清英雄史可法為陪襯,讚頌左光斗愛護人才、激勵人才的憂國憂民精神,和以國家民族為重、不顧個人安危的高尚品格,表現了作者不苟且、不懼禍、一心彰明大義的節操。
在表現手法上,以忠毅公的「忠毅」為主線,以史可法的言行為陪襯,著意選擇細節,用簡潔洗鍊的語言,生動地表現出忠毅公的性格和精神面貌,真正做到了「以義為經、以法為緯。」 這是篇記人的散文,題目是逸事,也就是說,它雖是以人物言行為主要敘述內容,但又不是全面完整地去記述左光斗的一生行狀。

在這方面,方苞吸收了《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和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狀〉等傳記文學的成功經驗,不求記敘完整,而是凸出人物精神上的閃光點;不求全面展示人物的身世、經歷,而是從中擷取幾個片斷,從而把主題集中鮮明地表現出來。

〈左忠毅公逸事〉是通過事件來表現人物的,表現人物的主旨即是「忠毅」二字。 1.選材上多用細節,傳其精神
 
方苞這篇散文的成功之處,在於他選用了一些蘊含豐富、最能表現人物特徵的細節,如「視學京畿」一段幾乎全由細節組成。「解貂覆生,為掩戶,叩之寺僧」這幾個細節使左公對人才的愛惜和無微不至的體貼,從中生動而具體地呈現出來。在「面署第一」這一場面中,作者選取左公眼睛表情這個細節—「瞿然注視」這當中既包含左公由司吏唱名引起的猛然回憶,也表現了他對人才既愛惜又關注的驚喜之情,蘊蓄很深。 2.語言上雅潔簡樸,真摯感人
這篇散文在語言哂蒙希?_實做到了簡樸、雅潔,而且又十分準確,如寫左光斗對史可法的賞識和愛惜,用了兩個「即」字:「即解貂覆生」、「即面署第一」。前一個「即」字,表現了左光斗發現人才後的欣喜與衝動,和對人才的關心與體貼;後一個「即」字,反映了左光斗那種求賢若渴的急切,以及對人才的倚重和信任,剛呈卷還未看「即面署第一」。由於有了前面「公閱畢,即解貂覆生」作根底,這裡就不會覺得左光斗冒失輕率,相反而更使人欽佩他那種信任和倚重人才的品格和膽識。 方苞的文章以「雅潔」著稱,句中往往帶有特殊意涵。判斷下列「  」中的舉止動作代表了什麼動機或心態
1.「即解貂覆生,為掩戶」表示:左光斗愛惜人才
2.「及試,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視」的動作表示:左光斗對史可法名字印象深刻,故仔細端詳
3.「呈卷,即面署第一」表現左光斗:為國舉才之熱切
4.「史朝夕窺獄門外」意指:史可法心中關切至極,而「窺」字又代表了:史可法心中惶恐不安
5.「微指左公處」的「微指」代表禁卒心中畏懼
6.「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鏗然有聲」說明史可法:受左公感召,忠勤為國
7.「往來桐城,必躬造左公第,候太公太母起居,拜夫人於堂上」的舉止,說明史可法視師如父
筆墨經濟畫形象
  這篇散文著力塑造了左光斗動人的形象,作者沒有對這一形象精繪細描,而是用簡潔的筆墨勾勒其形象外貌。要言不煩寫性格。
  左光斗的精神、性格是多方面的,但作者不是全面地塑造人物,而是以散文的筆調記述「逸事」,因而,他也就只需凸出一兩點,無須面面俱到。 細節點染,傳其精神
  方苞為了刻劃左光斗的形象,還善於哂眉毠濣c染的筆法,展示人物的性格風貌。圍繞「才」,展現了三個方面的內容:惜才,選才,譽才。這三個方面的內容由於注重細節描寫,因而顯得分外顯明凸出。 側面烘托,添其光彩
   這篇散文寫了兩個人物,一是左光斗,一是史可法。但是,作者筆法精絕,寫史可法是為了烘托左光斗,通過史可法的形象反射出左光斗的光彩,從而增添出左光斗的光彩。所以,文章中有許多筆墨,往往是落筆於史可法,而歸意於左光斗。
集評
1.清馬鈞衡〈望溪先生集外文跋〉:「書諸公逸事,陰陽消長所繫,不唯足傳懿節而已。」
2.清雷鋐:「先生之文,非闡道翼教有關人倫風化不苟作。」
語文天地
歷代古文邉?
桐城派文學理論
說文解字─毅
親屬的稱謂
省略句之還原一、背景:魏晉以後,文章漸趨華麗對偶而成駢體,太重形式和辭藻,內容則呈現空洞。
二、萌芽:初唐陳子昂、元結、李華等,為古文邉拥南闰尅#ü薯n愈非首倡古文邉诱撸┕盼倪動簡史1.代表人物:韓愈、柳宗元、劉禹錫等。
2.主張:
(1)韓愈主張以先秦兩漢的散文,取代六朝的駢文。(六朝是指東吳、東晉、宋、齊、梁、陳)
(2)韓愈獨尊儒術,主張「文以載道」,將文學與儒學融合為一。
3.結果:古文邉釉谔拼鷣K未完全成功,晚唐五代駢文又興。唐代古文邉影l展1.代表人物:歐陽修、三蘇、曾鞏、王安石。
2.結果:古文邉又链送耆?晒Γ?盼某蔀槲恼轮??凇?
唐代古文邉游凑槌墒欤?欢?敝帘彼螘r期,經歐陽修登高一呼,拔擢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 、曾鞏等人。此六人呼應中唐古文邉拥木?瘢瑢懗隽速|量俱優的文學作品,使文從字順的散文,成為散文界中的主流。宋代古文邉影l展元朝:代表人物:姚燧、虞集。
明朝
1.代表人物:宋濂、劉基、方孝孺、王守仁、歸有光、前後七子(主「文必秦漢,詩必盛唐」)、袁宏道。
2.茅坤編《唐宋八大家文鈔》,唐宋八大家因此定名,並尊韓愈為八大家之首。
元明古文邉影l展清朝:清初古文亦盛,以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為代表。之後清古文有三派:
1.清初桐城派:
(1)方苞認為作文的目的,不僅是做一個文人,主要是通經明道。而經、道的根源是《六經》、《論》、《孟》,其次是《左傳》、《史記》、唐宋八大家,最後是明朝的歸有光。
(2)方苞為文嚴標「義法」,即「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其文章力求「雅潔」,即「澄清無滓」,為桐城派之祖。 清代古文邉影l展(3)方苞將古文與詩詞歌賦分開,認為詩歌無法明道,對小說戲曲則更加輕視。曾說:「非闡道翼教、有關人倫風化之文不茍作。」
(4)姚鼐,世稱「惜抱先生」,是劉大櫆的學生,主張義理、詞章、考據三者並重,為桐城派集大成者。
(5)姚鼐編《古文辭類纂》一書,是一部古文總集,選文嚴謹,為桐城派的教科書。清代桐城派古文理論2.清中陽湖派:
(1)以惲敬、張惠言為代表。
(2)主張駢散互用的古文,為桐城派的支派。
3.清末湘鄉派:
(3)以曾國藩為代表。
(4)為中興桐城派之功臣。清代古文邉影l展桐城派初祖-方苞  方苞在文學上,繼承了清初錢謙益、魏禧、侯方域、汪琬、戴名世等散文名家,開啟了清初古文門派。因為其門人劉大櫆以及再傳弟子姚鼐,均是桐城人,所以世稱「桐城派」古文。
方苞的文章以「雅潔」著稱。其思想源自《六經》、《論》、《孟》,文章則效法《左傳》、《史記》及唐宋八大家。講究義法,提倡義理,考據、辭章並重,作品以典雅、凝鍊見稱。 桐城派的文學理論是從方苞開始建立起來的。方苞的文學理論實即繼承唐、宋古文邉铀?岢龅摹肝摹埂ⅰ傅馈购弦坏闹鲝垼?趧撟鞣椒ǚ矫鎰t強調「義法」。其認為唐、宋古文八大家的文章雖然寫得很好,但他們在「明道」方面卻做得不夠。
因此他以六經、論語、孟子為文章最早的根源;其次取左傳、史記,然後才是唐、宋古文八大家,明朝只取歸有光一人。他強調所謂的「義法」,「義」即「言有物」;「法」即「言有序」。 劉大櫆著重發揚方苞關於「法」的理論,進一步探求散文的藝術性,並提出「因聲求氣」說。主張:「行文之道,神為主,氣輔之。」
姚鼐是桐城派集大成者。他強調「義理、考證、詞章」三者合一」以能兼長者為貴。編有《古文辭類纂》。把眾多不同的文章風格,歸納為陽剛、陰柔兩大類。分文體為十三類。是一部古文總集。 1.嚴標義法
  桐城派的文學理論是從方苞開始建立的。方苞提倡「文道合一」,即所謂的古文「義法」,而「義法」一詞,便成為桐城派的重要理論基石。
文章的思想內容,必須哂酶叨燃记杀磉_出來,才能深入人心,流傳廣遠,才能做到「文以載道」和「文道合一」。桐城派文學理論2.力求雅潔
  方苞還主張古文當以「雅潔」為尚,即所謂「澄清無滓」,反對俚俗和繁蕪。他說:「古文氣體,所貴澄清無滓,澄清之極,自然發其精光。」同時他又制定了下列幾條寫作古文的限制條例:(1)不可入語錄中語
(2)不可入魏、晉、六朝人藻麗俳語
(3)不可入漢賦中板字法
(4)不可入詩歌中雋語
(5)不可入南、北史佻巧語。
這些規則成為桐城文派「古文義法」的法則,同時也是他本人在散文創作上的特色。3.桐城派的影響 
  桐城派的文章,多為「闡道翼教」而作,哂谜Z言,只求簡明達意、條例清晰,不重羅列材料、堆砌辭藻,不用詩詞與駢句,力求「清真雅正」,頗有特色。桐城派的文章一般都清順通暢,尤其是一些記敘文,如方苞〈獄中雜記〉、〈左忠毅公軼事〉,姚鼐〈登泰山記〉等,都是著名的代表作品。毅,「豬+辛」就等於毅這個字。
辛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刑具,這個刑具很細,很鋒利,又可以剌人,可以把人耳朵割掉,又可以在人臉上刺字,刑罰「黥首」,就是用辛在臉上刺字。
豬立毛的目的是什麼呢?第一是自衛,第二是進攻。讓豬奮進,這是毅的本義。所以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論語?泰伯》說文解字─毅親屬的稱謂
  舍、先、亡這幾個字。家、舍,含有謙恭之意,多指稱活著的親人;先、亡,含有懷念哀痛之情,用在稱已死的親人。
家:是用來稱比自己輩分高或年長的人,如稱自己的父親為家父、家嚴;稱母親為家母、家慈;稱丈人為家岳;稱祖父為家祖;稱兄嫂為家兄、家嫂…… 等等。
舍:是用來謙稱自己的家舍,如寒舍、敝舍、舍下等;同時又用來謙稱比自己卑幼的親屬,如舍弟、舍妹、舍侄,但不說舍兒、舍女。家、舍,雖都謙稱自己的親屬,但卻有長幼之分,不可混淆。
先:用於對長者的尊稱,如對已過世的父親稱先父、先嚴、先考、先君子等;對母親尊稱先母、先慈、先妣等;對祖父稱先祖……等等。
亡:一般用於卑幼者,如亡弟、亡兒,不過對已去世的妻子、摯友,亦可稱亡妻、亡友。
  「家、舍、先、亡」均已包含「我」的意思,因此用時一般不說「我家父」、「我先母」,更不能說「你家父」、「你舍弟」。  舊時謙稱自己孩子時,還常用「犬」字,意指子女年幼涉世不深。如犬子、犬女等。
  此外,「小」,也是對人常用來稱己一方的謙詞,如自稱小弟、小妹,對人稱自己兒女為小兒、小女。 方苞文章文辭簡潔,常有省略主語或賓語的現象。下列出自〈左忠毅公軼事〉一文的文句,請為它填入省略的主語或賓語
1.一日,風雪嚴寒,(左公)從數騎出,(左公)微行,(左公)入古寺。
2.公閱畢,(左公)即解貂覆生,(左公)為(生)掩戶。
3.(左公)叩之寺僧,則史公可法也。
4.(史公)呈卷,(左公)即面署第一。
5.(史公)聞左公被炮烙,(左公)旦夕且死;(史公)持五十金,(史公)涕泣朱督?洌?涓醒伞?
6.(禁卒)微指左公處,(左公)則席地倚牆而坐。
7.(左公)因摸地上刑械,作投擊勢。
8.史噤不敢發聲,(史公)趨而出。後(史公)常流涕述其事以語人。
9.每有警,(史公)輒數月不就寢,(史公)使將士更休,而自坐幄幕外。問題討論
「鐵石鑄造」之寓意
以賓顯主之寫作技巧
客觀呈現人物的風貌
桐城派文風一、「吾師肺肝,皆鐵石所鑄造也!」此句話寓意為何?它在文中有何作用?請加以說明。
答:
1.此句喻左公之忠肝義膽,堅毅不屈。
2.這兩句話上承左公愛才,與史可法冒死探獄之後,下啟史可法忠勤國事,深受左公人格感召之前。插入「吾師肺肝,皆鐵石所鑄造也!」既是史可法對左公生平行誼的讚頌,也為左光斗的為人形象、修養性格,做了畫龍點睛的描繪。雖然著墨不多,但卻為全文提供了聚光的焦點。二、本文題目為〈左忠毅公逸事〉,第三段卻只敘述史可法的公忠體國而隻字未提左公,這種寫法是否偏離題旨?
答:
第三段寫史可法征討流贂r,勤於職守,身先士卒的忘我表現,藉此來凸出史可法以國事為重、公而忘身的忠貞品格。另外,還有三種作用:
1.呼應第一段「解貂覆生」的動作,證明左光斗當年眼光正確,也證明左光斗「他日繼吾志事,惟此生耳」的期望實現。2.呼應第二段左光斗之言,「國家之事,糜爛至此,老夫已矣!汝復輕身而昧大義,天下事誰可支拄者?」史可法果真成為國之重臣。
3.史可法治兵衛國時,左光斗早已過世多年,但左光斗的愛國精神在史可法身上重現,寫史可法實寫左光斗。左光斗雖死猶生。
所以,此段雖未提及左光斗,卻更烘托出左光斗的偉大不凡,為「烘雲托月」(以賓顯主)的典範之作。三、記敘人物時,如實地寫出其行為細節及對話,而不用形容性的語句描述,也不加價值判斷,以求客觀呈現人物的風貌,稱之為「呈現式語言」。本文正是使用這種手法,請從文中舉出二例,並加說明。
答:
這是一篇記人的散文,也是方苞的名作。由於屬於逸事,所以作者只概括性的選擇了左公生平幾個精彩的片段,加以細膩、入微的描寫,這種「呈現式語言」的手法,把人物塑造得栩栩如生,令人印象鮮明、深刻。如以「解貂覆生,為掩戶」這幾個動作,寫出左公的識才與愛才;以「吾諸兒碌碌,他日繼吾志事,惟此生耳」刻劃出他對史公的刮目相看,倚重甚殷;以「奮臂以指撥眥」、「摸地上刑械,作投擊勢」,凸顯左公「忠貞」、「剛毅」的特質。而「吾師肺肝,皆鐵石所鑄造也」不僅是史公對恩師的稱頌,也是作者對左公的稱頌,堪稱筆力千鈞。四、桐城派的文章謹嚴雅潔,善於剪裁,從本文何處可看出這種風格?試舉例說明。
答:
本文主旨在記述左公之行誼,史公中試後,與左公過從的情形,無涉於題旨,故一筆不提,只用一「及」字,即引入左公下獄事。至於左公在獄中經過之情形,也只以「久之」二字帶過,可說善於剪裁。此外第四段寫史公篤厚師門,道出史公之為人,然就全文看,或就史公的角度來說都算不上是重大事件,所以採取略寫,由此也可見其剪裁得當。補充教材
〈覆多爾袞書〉史可法〈覆多爾袞書〉史可法
爾時南中臣民,哀慟如喪考妣,無不拊膺切齒,欲悉東南之甲,立翦凶讎。而二三老臣,謂國破君亡,宗社為重,相與迎立今上,以繫中外之心。今上非他,神宗之孫,光宗猶子,而大行皇帝之兄也。名正言順,天與人歸。五月朔日,駕臨南都,萬姓夾道歡呼,聲聞數里。群臣勸進,今上悲不自勝,讓再讓三,僅允監國。迨臣民伏闕屢請,始以十五日正位南都。從前鳳集河清,瑞應非一,即若告廟之日,紫雲如蓋,祝文升霄,萬目共瞻,欣傳盛事。大江湧出柟梓數十萬章,助修宮殿,豈非天意也哉!語譯:那時候南方的臣子百姓,聽到凶訊,人人哀傷痛哭,猶如喪失了父母,莫不捶胸切齒,要求傾東南的軍隊,立即去殲滅萬惡的敵人。但是幾位老臣,說此際國破君亡之時,應以國家為重,共同商議迎立當今的皇上,以使內外人心安定。當今的皇上不是別人,是神宗之孫,光宗之侄,先皇帝之兄。名正言順,天神所贊許,人心所歸向。五月初一,大駕到臨南都,百姓夾道歡呼,聲聞數里。群臣勸請皇上登位,皇上悲痛萬分,一再謙讓,只答應稱「監國」。 群臣百姓齊集宮門,反覆跪請,方於十五日在南都即位。在此之前,鳳鳥飛集,黃河水清,吉祥徵兆不止一件。在祝告祖廟那天,空中出現如傘一樣的紫雲,祝文燒化即飛升上天,眾目共睹,人人歡欣,傳為喜訊。大江上湧出柟木梓木幾十萬根,用以修造宮殿,這難道不是天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