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9张PPT。左忠毅公逸事方苞作者介绍 :方苞(1668—1749)字凤九,一字灵皋,晚年自号望溪。桐城(今安徽省桐城县)人。清初散文家,清代古文“桐城派”创始人之一。与姚鼐(nài )、刘大櫆(kuí)合称桐城三祖。方苞,字凤九。 方苞自幼聪明,4岁能作对联,5岁能背诵经文章句,6岁随家由六合迁到江宁旧居居住,仍保留桐城籍。16岁随父回安徽桐城参加科举考试。24岁至京城,入国子监,以文会友,名声大振,被称为“江南第一”。大学士李光地称赞方苞文章是“韩欧复出,北宋后无此作也”。方苞32岁考取江南乡试第一名。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考取进士第四名。时母病回乡,未应殿试。康熙五十年,《南山集》案发,方苞因给《南山集》作序,被株连下江宁县监狱。不久,解到京城下刑部狱,定为死刑。在狱中两年,仍坚持著作,著 《礼记析疑》和《丧礼或问》。
康熙五十二年,因重臣李光地极力营救,始得康熙皇帝亲笔批示“方苞学问天下莫不闻”,遂免死出狱,以平民身份入南书房作皇帝的文学侍从,后来又移到养蒙斋编修《乐律》。康熙六十一年,充武英殿修书总裁。雍正九年(1731年)解除旗籍,授詹事府左春坊左中允,次年迁翰林院侍讲学士。雍正十一年,提升为内阁学士,任礼部侍郎,充《一统志》总裁。雍正十三年,充《皇清文颖》副总裁。清乾隆元年(1736),再次入南书房,充《三礼书》副总裁。乾隆四年,被谴革职,仍留三礼馆修书。乾隆七年,因病告老还乡,乾隆帝赐翰林院侍讲衔。从此,他在家闭门谢客著书,乾隆十四年病逝。年82岁,葬于江苏六合。
左光斗(1575~1625), 字遗直,一字共之,号浮丘。别命左遗直、左共之、左浮丘.。明桐城人(今枞阳县横埠镇人),其父左出颖迁家于桐城县城(今桐城市区啖椒堂),颖生九子,光斗排行第五。明朝官员,也是史可法的老师。因对抗大宦官魏忠贤,下狱,死。弘光时平反,谥为忠毅。 文学成就及思想 左光斗自幼潜心读书,虽然天资不是很出众但学习异常刻苦。桐城一地在明末清初,文风颇为兴盛,名家辈出,以至后来形成“桐城派”这样一个影响全国,泽被今世的大学派,左光斗居身于其中,深受熏陶,因而年青时就颇负才名,除了精通文史外,还比较留心一些经世致用之说,事关国计民生之策。因此可以说他很早就报有凌云壮志,希图救国救民。这些思想又促使他养成清正刚毅的性格。 史可法;生于开封,死于扬州。明末抗清英雄。清兵入关时,史可法由于魏忠贤馀党的迫害,被迫离开南京到扬州督师。史可法到扬州,平日与将士同甘共苦,深受广大的军民尊敬和爱戴。经过一番整顿,江北的军事形势有了明显改观。
不久,清兵由多铎率领至少十万人马攻打扬州,扬州明军不足两万人。多铎多次诱降史可法,史可法皆将来书投入水中。多铎恼羞成怒,下令攻城。史可法日夜组织军民坚守,然终于寡不敌众,清军占领全城。史可法对清军大呼:「史可法在此!」被俘后,多铎仍不断劝降史可法,史可法回答:「城存与存,城亡与亡,我头可断,志不可屈!」从容就义。
清兵自入关以来,从未遇过这样顽强的抵抗,多铎为了泄恨,竟疯狂下令屠城十日。在这次血腥的大屠杀中,共有数十万人丧生,这就是史上有名的『扬州十日』。『扬州十日』后,尸横遍地,史可法的忠骸也无从找寻。后来,史可法的家人把他穿的衣服和笏板葬在扬州城外的梅花岭上,供人们凭吊。
扬州融资100万在梅花岭建成史可法纪念馆。
课文翻译 先君子尝言,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一日,风
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庑下一生伏案卧,
文方成草。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叩之寺僧,
则史公可法也。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
呈卷,即面署第一。召入,使拜夫人,曰:“吾诸儿
碌碌,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尊称已故的父亲(方仲舒)家乡前辈京城地区任……学政风雪交加天气寒冷使……跟从。Jì一人一马Xíng;微服出行 ;Wǔ;廊屋;厢房对读书人的统称。这里指;史可法刚刚草稿覆(于)生为(之)掩户户;房门询问(他就是)等到乡试的时候。点名jù 吃惊的样子。(将发现人才的惊喜状,表现得淋漓尽致)(史可法)交上考卷当面签署面;名作状召(之)入使(之)拜夫人。他当时已有四个儿子。平庸的样子。将来继承我的志向和事业的,只有这个读书人啊。归纳 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逆阉防伺甚严,虽
家仆不得近。久之,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持五
十金,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一日,使史更敝衣,
草屦,背筐,手长镵,为除不洁者,引入。微指左公
处,则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
骨尽脱矣。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公辨其声,而目注释12朝夕(伺于)狱门外。 宦官,这里特指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即使形作动;靠近,进监狱。酷刑将谋划,这里是恳求、商量。(介词结构后置)狱卒(被)感动。 更换破旧的衣服。Jù鞋子,这里是;穿着草鞋。名作动。手拿着……。名作动。同“伪”;装扮成清除垃圾的人。引之入暗暗地意动;以地为席。全部脱离走上前;名作动。不可开,乃奋臂以指拨眦,目光如炬,怒曰:“庸奴!
此何地也,而汝来前!国家之事糜烂至此,老夫已矣,
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拄者?不速去,无
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因摸地上刑械作投击
势。史噤不发声,趋而出。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
曰:“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举、挥这里译为;努力举起手臂。zì眼眶用手指拨开眼眶停止、完毕。身子、生命以之为轻,意动。昧于大义在大义方面愚昧不堪。sì等待 构罪陷害于是Jìn闭口小步快走与铸造匹配,翻成“钢铁”归纳支撑抵挡; 崇祯末,流贼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史
公以凤庐道奉檄守御。每有警,辄数月不就寝,使将
士更休,而自坐幄幕外。择健卒十人,令二人蹲踞而
背倚之,漏鼓移则番代。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
冰霜迸落,铿然有声。或劝以少休,公曰:“吾上恐负
朝廷,下恐愧吾师也。”
qí对农民起义军的蔑视。Xí官方文书,奉行上级命令时间副词;即、就替换wò幄幕,军旅之帐。同义;蹲谁倚谁?史可法用背靠着这两个士兵。背;名作动替换稍微归纳 史公治兵,往来桐城,必躬造左公第,侯太公、
太母起居,拜夫人于堂上。
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与先君子善,谓狱中语
乃亲得之于史公云。
本义;身体,引申为亲自。造;拜访府第问候尽弟子之礼同宗族的老长辈shēng本义:姐妹的儿子。这里指女婿。同文章开头友好,形作动判断词介词结构后置归纳 先父曾经说,同乡前辈左忠毅公在京都附近任学政。一天,刮风下雪特别寒冷,左公带着几个骑马的随从外出,隐藏自己的身份改装出行到一座古庙。在厢房里见一个书生趴在桌子睡着了,文章刚写成草稿。左公看完了,就脱下貂皮外衣盖在书生身上,替他关好门。左公向庙里的和尚问这个书生,原来就是史可法。等到考试,吏官叫到史可法的名字,左公惊奇地注视着他,他呈上试卷,就当面签署他是第一名。又召他到内室,让他拜见了左夫人,并对夫人说:“我们的几个孩子都平庸无能,将来继承我的志向和事业的只有这个书生了。”
译文 等到左公被送进东厂监狱,史可法早晚守在监狱的大门外边.可恶的太监防备看管的很严。即使左家的佣人也不能靠近。过了好久,听说左公受到炮烙酷刑,不久将要死了,史可法拿出五十两银子,哭泣着跟看守商量,看守被感动了。一天,看守让史可法换上破旧衣服,穿上草鞋,背着筐,用手拿着长铲,装做打扫粪便的人,看守把史可法引进牢房。暗暗地指点左公呆的地方,左公却靠着墙坐在地上,脸和额头烫焦溃烂不能辨认,左边膝盖往下,筋骨全部脱落了。史可法走上前去跪下,抱着左公膝盖就哭泣起来。左公听出是史可法的声音,可是眼睛睁不开,于是奋力举起胳臂用手指拨开眼眶,目光像火炬一样明亮,
恼怒地说:“没用的奴才!这是什么地方?可你来到我这里!国家的事情,败坏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我已经完了,你又轻视自己不明大义,天下事谁能支持呢?还不赶快离开,不要等到坏人编造罪名来陷害你,我现在就打死你!”于是摸索地上刑具,做出投打的样子。史可法闭口不敢出声,小步紧走地出来。后来史可法常常流着泪讲述这件事,告诉别人说:“我的老师的肝肺、都是铁石所铸造出来的。”
崇祯末年,张献忠在蕲春、黄冈、潜山、桐城一带活动。史可法凭借凤阳、庐州道员的身份奉命防守御敌。每次有警报,就几个月不能上床睡觉,他让士兵轮番休息,可是自己在帐篷外边坐着。挑选了强健的士卒十人, 命令二人蹲坐着用背靠着他,过了一更鼓就轮流替换一次。每到寒冷的夜晚站立起来,抖动自己的衣裳,铠甲上的冰霜散落下来,像金属响亮的声音。有人劝他稍微休息一下,他说:“我对上怕辜负朝廷,对下怕愧对我的老师呀!”
史可法指挥军队,往来于桐城。一定亲自拜访左公府第向太公、太母请安,并到厅堂上拜见左夫人。
我本家的老前辈涂山,是左公的女婿,他和先父很要好,说左公在监狱里对史可法讲的话,是亲耳从史可法那里听到的。
本文选自《望溪先生文集》,通过左忠毅公的事迹、品行、及遭遇的描述和赞美,作者实际上也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的忠心,对人才的看法,以及对朋友、对自身被陷害,被囚禁的种种遭遇的不满。
课文分析古今异义;
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
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
及试,吏呼名至史公瞿然注视
虽家仆不得近。
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
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
乃奋臂以指拨眥,
老夫己矣,
或劝以少休。
必躬造左公第。
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
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Xíng;微服出行 ;háng从小路走 小草;草稿等到即使将暗暗用力举起完同“稍”访女婿露返回词性活用;
从数骑出
呈卷,即面署第一。
虽家仆不得近。
手长镵 ,为除不洁者。
则席地倚墙而坐
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
汝复轻身而昧大义。
天下事谁可支拄者?
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曰:
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
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
与先君子善,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使……跟从 使动用法面;当面 名词作状语近;接近 形容词作动词手;手拿 名词作动词 为;同伪席;以…为席 意动用法前;上前 名词作动词轻;看轻 形容词作动词支柱;作支柱 名词作动词语;告诉 名词作动词背;用背(倚) 名词作状语上、下;对上、下 名作状善;友好 形容词作动词问题引导下的再学习1、本文记叙了左光斗的哪几件事?课文记叙了左光斗的两件事:
发现并重用史可法狱中斥逐以保护史可法。2、左光斗读了史可法文后为什么不当即叫醒他? 史伏案而卧,说明他夜读甚苦,所以不忍心叫醒他。3、选文第二段为什么先交代“逆阉防伺甚严”“左公被炮烙”这些情况? 前者为下文左公语和史可法五十金求见做铺垫。后者为下文写左公肖像做铺垫。4、说说第三段结尾句的作用? 这句话是通过对史可法语言的描写,表现了史可法对国家的赤胆忠心,也写出左光斗对史可法的影响巨大。5、课文的主人公是左光斗,却写了许多关于史可法的事情,这是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侧面描写作用:从侧面衬托左光斗的人格和才能。6、本文最后一段的作用? 最后一段补叙狱中逸事的来源,突出了故事的真实性。7、左光斗是一个怎样的人? 善于发现人才,关心人才,爱惜、保护人才,在自己身陷囹圄的情况下还心系祖国,为国家着想,对国家一片忠心,确实无愧于“忠毅”这个谥号。结构梳理左光斗不辞辛苦,为国选材身陷狱中,心系国事。爱国精神,影集后人。补写由来,记录传世。爱国精神 小结:
忠毅为左光斗的谥号,全文以此为核心,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忠心爱国,刚毅坚韧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形象。先贤的治国平天下的政治大义和人生大义至今感染我们、影响我们。句式特点;
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
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
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
呈卷,即面署第一。
召入,使拜夫人。
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
史朝夕狱门外。
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
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
流贼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
史公治兵,往来桐城,
候太公、太母起居,拜夫人于堂上。
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省略;视学于京畿省略;为之掩户省略;公叩之于寺僧省略;史公呈卷,左公即面署第一省略;公召之入,使之拜夫人固定结构;惟…耳省略;史朝夕候于狱门外倒装;于禁卒谋。被动省略;无俟奸人构陷之省略;出没于蕲、黄...省略;往来于桐城倒装;于堂上拜夫人倒装;于史公云得之风雪微行
庑下阅卷
解貂覆生
叩之寺僧
面署第一
使拜夫人爱才选才更衣探师;就小义
拨眦怒斥;为大义惜才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秉承师训-成才躬造左公第恩师难忘正面描写侧面烘托显性主旨;
通过左忠毅公为国爱才、选才、惜才,以及史可法秉承师训支柱天下的事实,赞扬了左光斗的爱国精神,以及他刚正不阿的性格。
隐性主旨艺术特色;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肖像、细节写人物;
选材精当、重点突出,返回
讨论;第一自然节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看,属于正面描写。请同学归纳一下,文章共写了几件事?突出了左光斗哪些方面的特点?课后反思
讨论;第二自然节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看,也属于正面描写。主要内容是左光斗下厂狱之后的情况。请同学描述一下,在这一节中作者史可法和左光斗是如何行动的?
讨论;这一节重点描写了史可法寒夜守幄幕的情景,中心是否转移,作者写史可法事迹的目的是为了什么?这一节最重要的一句话是?
讨论;写“躬造左公第”的目的?第五节的作用?thank yo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