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
17.1 生命的起源(分层作业)
基础巩固+能力提升+拓展培优 三维训练
(限时:20min)
一、选择题
1.关于生命起源的推论有多种,其中化学进化学说认为原始生命诞生于( )
A.原始大气 B.原始海洋
C.原始陆地 D.原始森林
2.米勒的实验证明了在原始地球环境下( )
A.无机物可以转变为原始生命
B.简单的有机物可以形成复杂的有机物
C.无机物可以形成构成蛋白质的简单有机物
D.复杂的有机物可以演变成原始生命
3.原始生命诞生于( )
A.原始大气 B.火山附近 C.原始海洋 D.降雨过程
4.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中没有( )
A.水蒸气 B.甲烷 C.氢气 D.氧气
5.属于原始大气的成分的是( )
A.氨气、氢气、氧气 B.氮气、甲烷、氧气
C.氨气、氢气、甲烷、水蒸气 D.甲烷、二氧化碳、氢气、氧气
6.目前大多数科学家认为在地球形成以后的10亿年左右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原始生命形成于( )
A.原始大气 B.原始海洋 C.原始火山 D.宇宙空间
7.1965年,我国科学工作者人工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蛋白质),对生命起源的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根据化学演化学说,这些成果为生命起源的哪个阶段提供了有力证据( )
A.从无机物合成简单有机物
B.从简单有机物形成复杂有机物
C.复杂有机物相互作用形成原始生命
D.原始生命演化成原始的单细胞生物
8.美国科学家米勒等人所做的化学模拟实验,支持了生命起源的哪一步 ( )
A.有机小分子 → 有机大分子
B.无机小分子 → 有机小分子
C.有机大分子 → 原始生命
D.原始生命 → 原始单细胞生物
9.如图是模拟早期地球大气环境的实验装置示意图,甲处缺少的气体成分是( )
A.水蒸气 B.氧气 C.氢气 D.氨气
10.如图是巴斯德鹅颈瓶实验的改进装置,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该实验探究的变量是鹅颈的有无
B.实验前,甲、乙两瓶中的肉汤应该煮沸
C.鹅颈瓶的妙处是阻止了空气中的细菌进入肉汤
D.一段时间后,甲瓶肉汤比乙瓶肉汤先腐败
11.下列有关巴斯德鹅颈瓶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本实验要研究的变量是瓶颈形状
B.将肉汤煮沸的目的是杀死其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
C.在实验中能够变化的条件或因素称为变量
D.本实验得出的结论是细菌是从外界空气中进入肉汤的
12.美国科学家米勒通过实验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和大气成分,合成了组成蛋白质的一些有机物,这些有机物是( )
A.葡萄糖 B.脂肪 C.氨基酸 D.纤维素
13.如图是范·海尔蒙特所设计的老鼠实验,他根据此实验的现象,提出了生命起源的( )
A.自生论 B.神创论
C.化学演化学说 D.宇生论
二、综合题
14.为了探求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如图是美国科学家米勒等模拟原始地球条件的实验装置,请尝试对他的实验过程进行总结。
(1)图中从1处泵入的气体成分有 ,与现在地球上的大气不同之处是 。
(2)实验进行前,应该将实验装置清洗干净,目的是 。2处烧瓶中的水需要持续加热,这样做的意义是 。
(3)火花放电的作用是模拟 ,为其提供能量。冷凝器可使反应后的气体与水蒸气冷凝形成液体,这模拟了 过程。
(4)搜集到的证据:沉积在3处的物质相当于 中的多种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物质。
(5)得出的结论是:在原始地球条件下, 是可能的。
(6)细胞色素C是构成生物体的一种重要蛋白质,它是由许多氨基酸组成的。如表所示大猩猩与猕猴、兔、鸡、响尾蛇和金枪鱼等5种动物中细胞色素C的差异。请据表回答问题:
生物名称 猕猴 兔 鸡 响尾蛇 金枪鱼
与大猩猩的氨基酸的差异数目 1 6 12 13 20
①由表中数据可知,与大猩猩的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
②你认为以上资料涉及的研究方法是 。
③根据表格写出以上六种动物在进化历程中的地位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 。
(限时:10min)
一、选择题
1.米勒实验证明了( )
A.原始大气中的各种成分是能够转变成有机小分子的
B.原始大气中的各种成分是能够转变成有机大分子的
C.原始大气能产生生命
D.生命诞生的场所是原始大气
2.下图表示科学家巴斯德设计的经典“鹅颈瓶”实验。他将肉汤注入A、B两个烧瓶中,分别煮沸,一段时间后,A瓶中的肉汤腐败变质,B瓶中的肉汤仍然清澈(如图甲);然后将B瓶的瓶颈打断,数日后,B瓶中的肉汤也腐败变质(如图乙)。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将烧瓶中的肉汤煮沸是为了杀灭其中的细菌
B.鹅颈瓶的妙处是可以有效防止空气中的细菌进入肉汤
C.瓶颈打断后肉汤腐败变质是因为空气中的细菌进入肉汤
D.该实验证明了细菌是自然发生的,是肉汤自身产生的
3.关于原始大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始大气中主要有氢气、甲烷和水蒸气等
B.温度比现在的温度高
C.原始大气中含有氧气
D.由火山喷发形成
4.米勒实验是生命起源理论-化学进化论的重要实验,有关论述不科学的是( )
A.甲中裸露的电极模拟闪电,代表化学进化过程中的能量来源
B.甲中的气体主要包括氢气、氨气、水蒸气、甲烷
C.取样活塞处有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产生
D.米勒实验能够证明原始生命的产生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上原本没有生命,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逐渐演变而来的
B.原始大气与现代大气的成分相同,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
C.米勒实验支持了有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大分子物质的过程
D.米勒实验过程中的火花放电模拟了原始地球的降雨现象
6.科学家推测,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顺序是( )
①诞生原始生命 ②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 ③构成多分子的体系 ④形成有机大分子
A.②③④① B.①②③④
C.③④②① D.②④③①
7.1953年,美国的青年学者米勒在实验室中模拟原始地球和原始大气的条件,证明了化学起源学说的第一阶段,该实验被认为是生命起源研究领域中的重要进展。下图是米勒实验原始大气合成有机物的实验装置,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装置中注入的甲烷、氨气、水蒸气、氢气四种气体用于模拟原始大气
B.高压电源的火花放电模拟闪电
C.烧瓶中的清水模拟了高温条件下的原始海洋
D.该实验证明了原始海洋中的有机物可能会演变成原始生命
8.某大学研究团队指出蓝细菌也许是地球上最早的微生物之一,也是地球上最早的光合生物之一,其代谢方式为厌氧型(生存于无氧环境),却通过光合作用逐步改变地球大气成分。据此推测,蓝细菌出现前的原始大气中不可能含有( )
A.甲烷 B.水蒸气 C.氢气 D.氧气
二、综合题
9.如图是用以研究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的一个模拟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B处的装置中泵入了甲烷、氨、氢、水蒸气等气体,模拟的是 ,它与现在大气相比主要是不含 。在 B 处的两个电极放电产生电火花,模拟的是 ,这主要是为该实验提供 。
(2)A和C装置内的液体相当于 ,经过一周后,对C装置中的产物进行分析,发现有 等有机小分子生成。
10.生命起源的学说
(1)自生论,由 提出,我国也有腐草为萤、腐肉生蛆的说法。意大利医生 证明“腐肉生蛆”是不可能的,否认了“自生论”;法国微生物学家 证明只要肉汤不接触微生物就不会出现微生物,彻底否认了微生物可以“自生”的说法。
(2)神创论
(3) 逐渐为大多数人所认同。
(限时:8min)
一、选择题
1.为生物圈的形成创造了首要条件的是( )
A.原始地球 B.原始生命 C.多细胞生物 D.氧气
2.对于生命起源的假说多种多样,目前科学界普遍认为不合理的是( )
A.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
B.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C.米勒的模拟实验表明,原始地球上能形成氨基酸等小分子有机物
D.生命是从无生命物质自然发生的
3.科学家一直在探寻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下列科学家的实验与生命起源观点一致的是( )
A.海尔蒙特认为破布和谷糠能生小鼠——生生论
B.巴斯德的“鹅颈烧瓶”灭菌实验——自然发生论
C.米勒模拟原始地球条件的实验——化学进化论
D.雷迪的实验证实了腐肉不能生蛆——宇宙生命论
4.下列有关生物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米勒的模拟原始地球条件和大气成分实验中,使用了氧气
B.在“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实验中,选取大、小花生中最大的各1枚
C.在测定花生种子中的能量时,观察到种子燃烧过程中水温升高
D.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实验中,接种后需要再次高温灭菌
二、综合题
5.图一为米勒研究生命起源的化学演化过程的一个模拟实验装置,图二是生命起源化学进化过程的示意图,①②③④代表生命起源的不同阶段,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米勒实验装置中的A里的气体相当于 ,与现在大气成分的主要区别是不含 ,B装置的液体检测出了 等有机小分子。
(2)在生命起源的第①阶段中所利用的自然条件是高温、雷电,该条件为反应提供了 。
(3)图二中有机大分子物质生成的场所是 。
(4)1965年,我国科学工作者利用氨基酸成功地合成了具有生命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这证明了图二生命起源的 阶段(填序号)。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
17.1 生命的起源(分层作业)
基础巩固+能力提升+拓展培优 三维训练
(限时:20min)
1.关于生命起源的推论有多种,其中化学进化学说认为原始生命诞生于( )
A.原始大气 B.原始海洋
C.原始陆地 D.原始森林
【答案】B
【分析】化学进化学说认为,原始生命是在原始地球条件下,由非生命物质通过化学作用逐渐演变而来。该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无机小分子→有机小分子→有机大分子→多分子体系→原始生命。
【详解】A.原始大气是生成简单有机小分子的场所(如米勒实验模拟的条件),但原始生命并非直接在此形成,A不符合题意。
B.原始海洋中积累了氨基酸、核苷酸等有机物,为生命大分子和原始生命的形成提供了必要条件,B符合题意。
C.原始陆地环境恶劣,缺乏稳定液态水,无法支持生命起源的复杂过程,C不符合题意。
D.原始森林是生命出现后的产物,与生命起源无关,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米勒的实验证明了在原始地球环境下( )
A.无机物可以转变为原始生命
B.简单的有机物可以形成复杂的有机物
C.无机物可以形成构成蛋白质的简单有机物
D.复杂的有机物可以演变成原始生命
【答案】C
【分析】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学说:该学说认为生命起源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到有机小分子,再到有机大分子,最后形成原始生命。米勒实验在生命起源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米勒实验内容:米勒通过模拟原始地球的环境条件,如高温、闪电、原始大气成分(主要含甲烷、氨、氢气、水蒸气等,无氧气)等,在一个密闭装置中进行实验。装置内的气体在火花放电等作用下,经过一段时间反应,检测到多种有机小分子生成。
【详解】A.米勒实验只是证明了无机物可以形成有机小分子,并没有证明无机物可以直接转变为原始生命。原始生命的形成是一个极其复杂漫长的过程,还需要有机小分子进一步形成有机大分子等后续步骤,A不符合题意。
B.米勒实验主要体现的是无机物形成有机小分子,而非简单有机物形成复杂有机物。简单有机物形成复杂有机物是生命起源过程中在有机小分子形成之后的阶段,B不符合题意。
C.在米勒实验中,通过模拟原始地球环境,利用无机物(原始大气成分)在特定条件下反应,确实合成了氨基酸等构成蛋白质的简单有机物,证明了无机物可以形成构成蛋白质的简单有机物,C符合题意。
D.米勒实验没有涉及复杂有机物演变成原始生命这一阶段,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原始生命诞生于( )
A.原始大气 B.火山附近 C.原始海洋 D.降雨过程
【答案】C
【分析】原始生命的诞生与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理论相关,该理论认为原始海洋是生命诞生的场所。
【详解】A.原始大气中通过闪电等作用可形成简单有机物,但生命并未直接在此诞生,故A不符合题意。
B.火山附近可能提供能量和物质,但高温环境不利于生命形成,故B不符合题意。
C.原始海洋汇集了有机物并形成“有机汤”,为生命诞生提供了必要条件,故C符合题意。
D.降雨过程将有机物带入海洋,但生命诞生于海洋而非降雨过程本身,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中没有( )
A.水蒸气 B.甲烷 C.氢气 D.氧气
【答案】D
【分析】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包括甲烷、氨、氢气、水蒸气等,但不含游离的氧气。
【详解】A.水蒸气是原始大气的成分之一,故A不符合题意。
B.甲烷是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之一,故B不符合题意。
C.氢气是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之一,故C不符合题意。
D.氧气在原始大气中不存在,直到光合生物出现后才逐渐积累,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5.属于原始大气的成分的是( )
A.氨气、氢气、氧气 B.氮气、甲烷、氧气
C.氨气、氢气、甲烷、水蒸气 D.甲烷、二氧化碳、氢气、氧气
【答案】C
【分析】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蒸气、氢气、氨气、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其特点是没有氧气。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为生命的起源奠定了基础。
【详解】ABD.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故ABD不符合题意。
C.原始大气由火山喷发释放的气体构成,主要成分包括水蒸气、氢气、氨气、甲烷、二氧化碳等,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6.目前大多数科学家认为在地球形成以后的10亿年左右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原始生命形成于( )
A.原始大气 B.原始海洋 C.原始火山 D.宇宙空间
【答案】B
【分析】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地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经过极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可见生命可能起源于原始海洋。
【详解】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小分子物质,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经过极其漫长的岁月,原始海洋中,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1965年,我国科学工作者人工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蛋白质),对生命起源的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根据化学演化学说,这些成果为生命起源的哪个阶段提供了有力证据( )
A.从无机物合成简单有机物
B.从简单有机物形成复杂有机物
C.复杂有机物相互作用形成原始生命
D.原始生命演化成原始的单细胞生物
【答案】B
【分析】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原始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环境与现在完全不同:天空中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氨、甲烷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明显不同的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的氧。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经过极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所以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详解】化学演化学说认为生命起源分为几个阶段,其中从简单有机物形成复杂有机物是一个重要阶段。结晶牛胰岛素属于蛋白质,是复杂有机物,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证明了可以从简单有机物合成复杂有机物,为生命起源的“从简单有机物形成复杂有机物”阶段提供了有力证据,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美国科学家米勒等人所做的化学模拟实验,支持了生命起源的哪一步 ( )
A.有机小分子 → 有机大分子
B.无机小分子 → 有机小分子
C.有机大分子 → 原始生命
D.原始生命 → 原始单细胞生物
【答案】B
【分析】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原始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环境与现在完全不同:天空中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氨、甲烷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明显不同的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的氧。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
【详解】米勒实验是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和大气成分(甲烷、氨、氢气、水蒸气等),通过火花放电(模拟闪电),合成了多种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物质。这一实验结果表明,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无机小分子可以转化为有机小分子,为生命起源的第一步提供了有力的证据。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如图是模拟早期地球大气环境的实验装置示意图,甲处缺少的气体成分是( )
A.水蒸气 B.氧气 C.氢气 D.氨气
【答案】B
【分析】在这个实验中,一个盛有水溶液的烧瓶代表原始的海洋,其右上部甲处充入含有氢气、氨气、甲烷和水蒸气等“还原性大气”。米勒先给烧瓶加热,使水蒸气在管中循环,接着他通过两个电极放电产生电火花,模拟原始天空的闪电,以激发密封装置中的不同气体发生化学反应,而球型空间下部连通的冷凝管让反应后的产物和水蒸气冷却形成液体,又流回底部的烧瓶,即模拟降雨的过程(如图)。经过一周持续不断的实验和循环之后。米勒分析其化学成分时发现,其中含有包括5种氨基酸和不同有机酸在内的各种新的有机化合物,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详解】如图是米勒模拟原始地球条件和大气成分的实验装置图,原始大气中不含氧气,甲处充入的气体相当于原始大气,甲处没有的气体是氧气,甲处球型空间里含有氢气、氨气、甲烷和水蒸气等“还原性大气”,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如图是巴斯德鹅颈瓶实验的改进装置,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该实验探究的变量是鹅颈的有无
B.实验前,甲、乙两瓶中的肉汤应该煮沸
C.鹅颈瓶的妙处是阻止了空气中的细菌进入肉汤
D.一段时间后,甲瓶肉汤比乙瓶肉汤先腐败
【答案】A
【分析】(1)巴斯德利用鹅颈瓶实验证明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2)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A.甲乙两组的区别是甲组肉汤中有微生物,乙组的肉汤中无微生物,是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有无微生物,故A错误。
B.实验前,甲、乙两瓶中的肉汤应该煮沸,目的是杀死肉汤中的微生物,避免干扰实验结果,故B正确。
C.鹅颈瓶的妙处是阻止了空气中的细菌进入肉汤,但是空气能够进入,有利于形成除变量不同以外,其它的实验条件保持相同,故C正确。
D.甲瓶的瓶口是竖直向上的,因此空气中的微生物会通过竖直的瓶口进入甲瓶的肉汤中,使肉汤先变质腐败,故D正确。
故选A。
11.下列有关巴斯德鹅颈瓶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本实验要研究的变量是瓶颈形状
B.将肉汤煮沸的目的是杀死其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
C.在实验中能够变化的条件或因素称为变量
D.本实验得出的结论是细菌是从外界空气中进入肉汤的
【答案】A
【分析】(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2)巴斯德实验中将玻璃瓶颈拉成弯曲的鹅颈状,使外面的尘埃沉积在曲颈部而不致进入瓶内,亦能保持无菌。对照实验需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因此实验前要把肉汤煮沸。巴斯德利用鹅颈瓶实验证明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详解】A.该实验是为了证明使肉汤腐败的微生物是来源于空气,还是自身产生,因此控制的唯一变量是微生物,而不是瓶颈的形状,故A错误。
B.煮沸烧瓶中肉汤的目的是杀死其中的微生物,排除杂菌干扰,故B正确。
C.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条件或因素称为变量。对照实验中除变量外,其他条件都要保持相同且适宜,故C正确。
D.本实验得出的结论是细菌是由已经存在是细菌发生的,是从外界空气中进入肉汤的,故D正确。
故选A。
12.美国科学家米勒通过实验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和大气成分,合成了组成蛋白质的一些有机物,这些有机物是( )
A.葡萄糖 B.脂肪 C.氨基酸 D.纤维素
【答案】C
【分析】米勒等科学家通过实验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和大气成分,合成了包括氨基酸在内的有机小分子物质,而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详解】A.葡萄糖是一种单糖,是生物体内重要的能量来源,但它并不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A错误。
B.脂肪是生物体内的一种储能物质,同样不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B错误。
C.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在米勒的实验中,通过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和大气成分,科学家成功地合成了包括氨基酸在内的一些有机物。这些有机物为后来生命的起源提供了物质基础,C正确。
D.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多糖,同样不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D错误。
故选C。
13.如图是范·海尔蒙特所设计的老鼠实验,他根据此实验的现象,提出了生命起源的( )
A.自生论 B.神创论
C.化学演化学说 D.宇生论
【答案】A
【分析】范·海尔蒙特的老鼠实验支持了自然发生说。
【详解】范·海尔蒙特是一位17世纪的比利时医生和化学家,他的老鼠实验是自然发生说的一个例子。在这个实验中,海尔蒙特将谷糠和破布塞入瓶中,静置于暗处,21天后声称产生了老鼠。这个实验和其他类似的实验在当时被认为是支持自然发生说的证据,该理论认为生命可以从非生命物质中自然产生,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二、综合题
14.为了探求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如图是美国科学家米勒等模拟原始地球条件的实验装置,请尝试对他的实验过程进行总结。
(1)图中从1处泵入的气体成分有 ,与现在地球上的大气不同之处是 。
(2)实验进行前,应该将实验装置清洗干净,目的是 。2处烧瓶中的水需要持续加热,这样做的意义是 。
(3)火花放电的作用是模拟 ,为其提供能量。冷凝器可使反应后的气体与水蒸气冷凝形成液体,这模拟了 过程。
(4)搜集到的证据:沉积在3处的物质相当于 中的多种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物质。
(5)得出的结论是:在原始地球条件下, 是可能的。
(6)细胞色素C是构成生物体的一种重要蛋白质,它是由许多氨基酸组成的。如表所示大猩猩与猕猴、兔、鸡、响尾蛇和金枪鱼等5种动物中细胞色素C的差异。请据表回答问题:
生物名称 猕猴 兔 鸡 响尾蛇 金枪鱼
与大猩猩的氨基酸的差异数目 1 6 12 13 20
①由表中数据可知,与大猩猩的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
②你认为以上资料涉及的研究方法是 。
③根据表格写出以上六种动物在进化历程中的地位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 。
【答案】(1) 氢气、氨气、甲烷/氨气、甲烷、氢气/甲烷、氢气、氨气 缺少氧气
(2) 去除装置内的有机物 利用水蒸气推动气体在装置内的循环流动
(3) 闪电 降雨
(4)原始海洋
(5)由无机物合成有机小分子物质
(6) 猕猴 比较法 金枪鱼、响尾蛇、鸡、兔、猕猴、大猩猩
【分析】米勒通过实验验证了化学起源学说的第一步。在这个实验中,一个盛有水溶液的烧瓶代表原始的海洋,其上部球型空间里含有氢气、氨气、甲烷和水蒸气等“还原性大气”。米勒先给烧瓶加热,使水蒸气在管中循环,接着他通过两个电极放电产生电火花,模拟原始天空的闪电,以激发密封装置中的不同气体发生化学反应,而球型空间下部连通的冷凝管让反应后的产物和水蒸气冷却形成液体,又流回底部的烧瓶,即模拟降雨的过程。经过一周持续不断的实验和循环之后。米勒分析其化学成分时发现,其中含有包括5种氨基酸和不同有机酸在内的各种新的有机化合物,同时还形成了氨基酸,而氨基酸可以合成腺嘌呤,腺嘌呤是组成核苷酸的基本单位。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详解】(1)从1处泵入的气体成分是模拟原始大气,有氢气、氨气、甲烷等,与现在大气成分的主要区别是无氧气。
(2)米勒实验的目的是验证无机物可以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因此,在实验前,需对装置进行反复消毒并用蒸馏水冲洗干净。这样做的目的是除去装置中的有机物等杂质。
2处烧瓶中的水需要持续加热,利用产生的水蒸气带动气体在装置内的循环,相互流动起来。
(3)1内两电极通电是模拟实验中火花放电的作用是模拟原始天空的闪电,以激发密封装置中的不同气体发生化学反应。冷凝器可使气体与水蒸气冷凝形成液体,这模拟了降雨过程。
(4)搜集到的证据:沉积在3原始海洋中有多种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
(5)米勒提出的问题是在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小分子能生成有机小分子吗?米勒作出的假设是在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小分子物质能合成有机小分子物质。他搜集到的证据是在冷却的液体中检测到氨基酸等有机物。得出的结论是在原始地球条件下,由无机小分子物质合成构成生命的有机小分子物质是可能的。
(6)通过题干数据比较可知:大猩猩与猕猴有1个氨基酸不同,与兔有6个不同,与鸡有12个不同,与响尾蛇有13个不同,与金枪鱼有20个不同,因此基于这些数据,与大猩猩的亲缘关系最近的是猕猴。
上题的结论是通过对数据的比较得出的,因此用的是比较法。比较法是通过观察,分析,找出研究对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它是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是研究动物行为的主要方法。
动物进化的历程是由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而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金枪鱼属于鱼类、响尾蛇属于爬行类、鸡属于鸟类、兔、猕猴和大猩猩均属于哺乳类,因此根据上表以上六种动物在进化历程中的地位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是:金枪鱼、响尾蛇、鸡、兔、猕猴、大猩猩。
(限时:10min)
一、选择题
1.为生物圈的形成创造了首要条件的是( )
A.原始地球 B.原始生命 C.多细胞生物 D.氧气
【答案】B
【分析】生物圈的形成需要生命活动参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原始生命通过代谢活动(如光合作用)改变地球环境,为生物圈形成奠定基础。
【详解】A.原始地球仅为生命起源提供场所,并非生物圈形成的直接条件,故A不符合题意。
B.原始生命通过代谢活动产生氧气并参与物质循环,为生物圈形成创造首要条件,故B符合题意。
C.多细胞生物在生物圈初步形成后出现,属于后续演化结果,故C不符合题意。
D.氧气由原始生命(如蓝藻)的光合作用释放,是生命活动的结果而非首要条件,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如图是著名的巴斯德实验示意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探究实验的变量是空气中的细菌
B.将肉汤煮沸可以杀死瓶中的微生物
C.鹅颈瓶的妙处是阻止了空气中的微生物进入肉汤
D.该实验证明了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是肉汤本身产生的
【答案】D
【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A.该探究实验是为了探究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的来源。一组是鹅颈瓶实验,微生物无法进入瓶内;另一组是打断瓶颈后,微生物可以进入瓶内。两组实验的不同条件就是是否有微生物进入肉汤,所以变量是空气中的细菌(微生物),A不符合题意。
B.将肉汤煮沸是一种高温灭菌的方法,高温可以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变性,从而杀死瓶中的微生物,排除原有微生物对实验结果的干扰,B不符合题意。
C.鹅颈瓶的瓶颈弯曲且细长,空气可以进入瓶内,但空气中的微生物会在弯曲的瓶颈处沉积,无法进入肉汤,有效地阻止了空气中的微生物进入肉汤,C不符合题意。
D.巴斯德实验中,鹅颈瓶内的肉汤长时间不变质,是因为微生物无法进入;而打断瓶颈后,肉汤很快变质,是因为微生物进入了肉汤。这证明了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来自空气,而不是肉汤本身产生的,D符合题意。
故选D。
3.科学研究中经常用模拟实验来探究问题。下图是米勒探究地球生命起源的模拟实验,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模拟原始大气和闪电 B.b模拟降雨过程
C.c模拟原始海洋 D.d中出现单细胞生物
【答案】D
【分析】在研究生命的起源中,美国学者米勒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设计了一个实验装置,将甲烷、氨、氢、水蒸气等气体泵入一个密闭的装置内,通过火花放电,合成了氨基酸。因此,证明了从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是有可能的这一结论,表明在原始地球上可以产生有机小分子。
【详解】A.a装置内输入的气体是氢气、氨气、甲烷和水蒸气,模拟原始的大气;a处正、负电极进行火花放电,模拟闪电,A不符合题意。
B.b处是冷凝管,含有冷却水,模拟冷凝降雨过程,B不符合题意。
C.c装置内有沸水,模拟原始的高温海洋,C不符合题意。
D.d装置内出现多种氨基酸,没有出现单细胞生物,D符合题意。
故选D。
4.对于生命起源的假说多种多样,目前科学界普遍认为不合理的是( )
A.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
B.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C.米勒的模拟实验表明,原始地球上能形成氨基酸等小分子有机物
D.生命是从无生命物质自然发生的
【答案】D
【分析】生命起源的假说中,科学界普遍支持化学起源说,认为生命通过化学反应在原始海洋中形成,而自然发生说已被实验否定。
【详解】A.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水蒸气、甲烷、氨等,不含氧气,故A不符合题意。
B.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经过极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可见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故B不符合题意。
C.米勒通过实验验证了化学起源学说的第一阶段,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氨基酸),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故C不符合题意。
D.自然发生说(如“腐草化萤”)已被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推翻,科学界认为生命无法从无生命物质自然发生,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5.科学研究中经常用模拟实验来解决不便直接用实验进行探究的问题,以提高效率、获取证据。下列对米勒模拟实验的解释,你不认同的是( )
A.①内模拟了原始大气及闪电
B.②内模拟了水蒸气凝结降雨
C.③内模拟了原始海洋,其蒸发促进了水循环的进行
D.④内产生了氨基酸,证明了原始地球条件可以产生生命
【答案】D
【分析】(1)米勒实验中,①内模拟了原始大气,电极放电模拟闪电;②是冷凝管,模拟了水蒸气凝结降雨;③模拟了原始海洋;④是取样处。
(2)米勒的实验证明了在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小分子物质可以合成有机小分子物质,但不能证明原始地球条件可以产生生命。
【详解】A.①内泵入甲烷、氨和氢气的混合气体,模拟了原始大气,电极放电产生电火花,模拟了闪电,A正确。
B.②冷凝管让反应后的产物和水蒸气冷却形成液体,模拟了水蒸气凝结降雨,B正确。
C.③装置的加热位置是用来产生水蒸气的沸水,模拟的是原始海洋,水的蒸发促进了水循环的进行,C正确。
D.④内产生了氨基酸,证明了在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小分子物质可以合成有机小分子物质,但不能证明原始地球条件可以产生生命,生命的产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D错误。
故选D。
6.科学家一直在探寻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下列科学家的实验与生命起源观点一致的是( )
A.海尔蒙特认为破布和谷糠能生小鼠——生生论
B.巴斯德的“鹅颈烧瓶”灭菌实验——自然发生论
C.米勒模拟原始地球条件的实验——化学进化论
D.雷迪的实验证实了腐肉不能生蛆——宇宙生命论
【答案】C
【分析】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各种不同的证据的发现,人们对生命起源的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
【详解】A.海尔蒙特的实验(认为破布和谷糠能生小鼠)属于自然发生论,而“生生论”主张生命只能来自生命,故A错误。
B.巴斯德的鹅颈烧瓶实验通过灭菌证明微生物不能自然产生,否定了自然发生论,支持生生论,故B错误。
C.米勒模拟原始地球条件,成功合成有机物,支持化学进化论(生命通过化学过程演化),故C正确。
D.雷迪的实验证实腐肉不能生蛆,否定了自然发生论,支持生生论,而非宇宙生命论,故D错误。
故选C。
7.下列有关生物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米勒的模拟原始地球条件和大气成分实验中,使用了氧气
B.在“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实验中,选取大、小花生中最大的各1枚
C.在测定花生种子中的能量时,观察到种子燃烧过程中水温升高
D.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实验中,接种后需要再次高温灭菌
【答案】C
【分析】1953年,美国青年学者米勒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和大气成分,将甲烷,氨,氢,水蒸气,等气体泵入一个密闭的装置内,通过进行火花放电(模拟闪电),合成了多种氨基酸(氨基酸是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一类有机物)。
抽样时应当尽量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抽样检测样品数量越多,总体就越接近真实情况。
培养细菌或真菌,应先配制好培养基,并对培养基及其培养皿等材料用具进行高温灭菌;待培养基冷却后,将细菌或真菌接种在培养基表面,进行恒温(适合细菌真菌的生活)培养。
【详解】A.米勒的模拟实验是为了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和大气成分,探究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没有氧气。所以在米勒的模拟原始地球条件和大气成分实验中,没有使用氧气,故A错误。
B.在“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实验中,为了使抽样检测的结果能够接近真实情况,减小误差,不能只选取大、小花生中最大的各1枚,应该做到随机取样,且样本数量要足够多,故B错误。
C.在测定花生种子中的能量时,花生种子燃烧会释放能量,这些能量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会使周围环境的温度升高,所以可以观察到种子燃烧过程中水温升高,故C正确。
D.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实验中,接种后不能再进行高温灭菌,因为高温灭菌会杀死接种的细菌和真菌,导致无法检测到目标微生物,故D错误。
故选C。
8.如图所示是用以研究生命起源的化学演化学说的一个模拟实验装置,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A.实验后可检验到装置B内含有氨基酸等有机大分子物质
B.装置A里的气体相当于原始大气,含丰富的氧气
C.该实验装置中的火花放电模拟原始地球上的闪电
D.该模拟实验能够说明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大气
【答案】C
【分析】在研究生命的起源中,美国学者米勒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设计了一个实验装置,将甲烷、氨、氢、水蒸气等气体泵入一个密闭的装置内,通过火花放电,合成了氨基酸。因此,证明了从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是有可能的这一结论,表明在原始地球上可以产生有机大分子。
【详解】A.米勒的实验仅能证明在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小分子物质可以合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如氨基酸等,而氨基酸属于有机小分子物质,并非有机大分子物质,所以实验后可检验到装置B内含有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物质,A错误。
B.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氨、氢、甲烷、水蒸气等,没有氧气。装置A里的气体相当于原始大气,其中不含丰富的氧气,B错误。
C.在原始地球环境中,经常会出现闪电等现象。该实验装置中的火花放电模拟原始地球上的闪电,为实验提供能量,促使装置A中的气体发生化学反应,C正确。
D.米勒模拟实验的结论是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无机小分子物质可以合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如氨基酸等,此实验只是证明了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中从无机小分子物质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是可能的,并不能说明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大气,现在普遍认为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D错误。
故选C。
二、综合题
9.如图甲是探索生命起源问题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图乙结合地质学研究成果绘制的时间轴简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是米勒设计的实验装置,A中泵入了甲烷、氨、氢、水蒸气等气体,模拟了 的成分。
(2)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通过火花放电模拟了原始地球上的 。
(3)B装置里的液体相当于 ,实验后可检测到其中含有 等小分子有机物。
(4)图乙中,米勒实验模拟的地球时期是 (填字母)。
【答案】(1)原始大气
(2)闪电
(3) 原始海洋 氨基酸
(4)A
【分析】(1)有关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米勒的实验及其结论。
(2)分析生物进化的证据可以确定,现在地球上众多的生物,都是由古代的生物进化来的。科学家根据亲缘关系的远近,用生物“进化树”形象而简明地表示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详解】(1)图甲是米勒设计的实验装置,A里的气体相当于原始大气,有水蒸气、氨气、甲烷等,与现在大气成分的主要区别是无氧气。
(2)实验中火花放电的作用是模拟原始天空的闪电,以激发密封装置中的不同气体发生化学反应。
(3)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可见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因此,B处为取样活塞,若取样鉴定,可检验到其中含有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物质,共生成20种有机物,其中11种氨基酸中有4种(即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生物的蛋白质所含有的。因此,B装置里的液体相当于原始海洋,实验后可检测到其中含有氨基酸等小分子有机物。
(4)米勒的实验说明,在一定的条件下,原始地球上的原始大气中,各种成分是能够转变为有机小分子的,这是生命起源的第一步。米勒实验模拟的地球时期是A,证实了在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物可以合成有机小分子物质。
10.图一为米勒研究生命起源的化学演化过程的一个模拟实验装置,图二是生命起源化学进化过程的示意图,①②③④代表生命起源的不同阶段,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米勒实验装置中的A里的气体相当于 ,与现在大气成分的主要区别是不含 ,B装置的液体检测出了 等有机小分子。
(2)在生命起源的第①阶段中所利用的自然条件是高温、雷电,该条件为反应提供了 。
(3)图二中有机大分子物质生成的场所是 。
(4)1965年,我国科学工作者利用氨基酸成功地合成了具有生命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这证明了图二生命起源的 阶段(填序号)。
【答案】(1) 原始大气 氧气 氨基酸
(2)能量
(3)原始海洋
(4)②
【分析】有关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米勒等人所做的实验是为了证明该学说的第一步。
【详解】(1)图一米勒实验装置中的A里的气体相当于原始大气,有水蒸气、氨气、甲烷等,与现在大气成分的主要区别是无氧气。实验装置模拟的是原始海洋,实验后可检验到B装置的液体中含有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物质。
(2)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的第一个阶段,是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在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中所利用的自然条件是紫外线、雷电、高温。这些条件为反应提供能量。
(3)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可见,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由上可知,有机大分子物质生成的场所原始海洋。
(4)结晶牛胰岛素是一种活性蛋白质,蛋白质是大分子物质,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成功证明了在生物体外可以将有机小分子物质合成为有机大分子物质。可见,人工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证明了生命起源的第二步:有机小分子合成有机大分子,即:图二中的②阶段。
(限时:8min)
一、选择题
1.为生物圈的形成创造了首要条件的是( )
A.原始地球 B.原始生命 C.多细胞生物 D.氧气
【答案】B
【分析】生物圈的形成需要生命活动参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原始生命通过代谢活动(如光合作用)改变地球环境,为生物圈形成奠定基础。
【详解】A.原始地球仅为生命起源提供场所,并非生物圈形成的直接条件,故A不符合题意。
B.原始生命通过代谢活动产生氧气并参与物质循环,为生物圈形成创造首要条件,故B符合题意。
C.多细胞生物在生物圈初步形成后出现,属于后续演化结果,故C不符合题意。
D.氧气由原始生命(如蓝藻)的光合作用释放,是生命活动的结果而非首要条件,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对于生命起源的假说多种多样,目前科学界普遍认为不合理的是( )
A.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
B.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C.米勒的模拟实验表明,原始地球上能形成氨基酸等小分子有机物
D.生命是从无生命物质自然发生的
【答案】D
【分析】生命起源的假说中,科学界普遍支持化学起源说,认为生命通过化学反应在原始海洋中形成,而自然发生说已被实验否定。
【详解】A.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水蒸气、甲烷、氨等,不含氧气,故A不符合题意。
B.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经过极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可见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故B不符合题意。
C.米勒通过实验验证了化学起源学说的第一阶段,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氨基酸),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故C不符合题意。
D.自然发生说(如“腐草化萤”)已被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推翻,科学界认为生命无法从无生命物质自然发生,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科学家一直在探寻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下列科学家的实验与生命起源观点一致的是( )
A.海尔蒙特认为破布和谷糠能生小鼠——生生论
B.巴斯德的“鹅颈烧瓶”灭菌实验——自然发生论
C.米勒模拟原始地球条件的实验——化学进化论
D.雷迪的实验证实了腐肉不能生蛆——宇宙生命论
【答案】C
【分析】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各种不同的证据的发现,人们对生命起源的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
【详解】A.海尔蒙特的实验(认为破布和谷糠能生小鼠)属于自然发生论,而“生生论”主张生命只能来自生命,故A错误。
B.巴斯德的鹅颈烧瓶实验通过灭菌证明微生物不能自然产生,否定了自然发生论,支持生生论,故B错误。
C.米勒模拟原始地球条件,成功合成有机物,支持化学进化论(生命通过化学过程演化),故C正确。
D.雷迪的实验证实腐肉不能生蛆,否定了自然发生论,支持生生论,而非宇宙生命论,故D错误。
故选C。
4.下列有关生物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米勒的模拟原始地球条件和大气成分实验中,使用了氧气
B.在“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实验中,选取大、小花生中最大的各1枚
C.在测定花生种子中的能量时,观察到种子燃烧过程中水温升高
D.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实验中,接种后需要再次高温灭菌
【答案】C
【分析】1953年,美国青年学者米勒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和大气成分,将甲烷,氨,氢,水蒸气,等气体泵入一个密闭的装置内,通过进行火花放电(模拟闪电),合成了多种氨基酸(氨基酸是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一类有机物)。
抽样时应当尽量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抽样检测样品数量越多,总体就越接近真实情况。
培养细菌或真菌,应先配制好培养基,并对培养基及其培养皿等材料用具进行高温灭菌;待培养基冷却后,将细菌或真菌接种在培养基表面,进行恒温(适合细菌真菌的生活)培养。
【详解】A.米勒的模拟实验是为了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和大气成分,探究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没有氧气。所以在米勒的模拟原始地球条件和大气成分实验中,没有使用氧气,故A错误。
B.在“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实验中,为了使抽样检测的结果能够接近真实情况,减小误差,不能只选取大、小花生中最大的各1枚,应该做到随机取样,且样本数量要足够多,故B错误。
C.在测定花生种子中的能量时,花生种子燃烧会释放能量,这些能量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会使周围环境的温度升高,所以可以观察到种子燃烧过程中水温升高,故C正确。
D.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实验中,接种后不能再进行高温灭菌,因为高温灭菌会杀死接种的细菌和真菌,导致无法检测到目标微生物,故D错误。
故选C。
二、综合题
5.图一为米勒研究生命起源的化学演化过程的一个模拟实验装置,图二是生命起源化学进化过程的示意图,①②③④代表生命起源的不同阶段,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米勒实验装置中的A里的气体相当于 ,与现在大气成分的主要区别是不含 ,B装置的液体检测出了 等有机小分子。
(2)在生命起源的第①阶段中所利用的自然条件是高温、雷电,该条件为反应提供了 。
(3)图二中有机大分子物质生成的场所是 。
(4)1965年,我国科学工作者利用氨基酸成功地合成了具有生命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这证明了图二生命起源的 阶段(填序号)。
【答案】(1) 原始大气 氧气 氨基酸
(2)能量
(3)原始海洋
(4)②
【分析】有关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米勒等人所做的实验是为了证明该学说的第一步。
【详解】(1)图一米勒实验装置中的A里的气体相当于原始大气,有水蒸气、氨气、甲烷等,与现在大气成分的主要区别是无氧气。实验装置模拟的是原始海洋,实验后可检验到B装置的液体中含有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物质。
(2)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的第一个阶段,是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在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中所利用的自然条件是紫外线、雷电、高温。这些条件为反应提供能量。
(3)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可见,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由上可知,有机大分子物质生成的场所原始海洋。
(4)结晶牛胰岛素是一种活性蛋白质,蛋白质是大分子物质,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成功证明了在生物体外可以将有机小分子物质合成为有机大分子物质。可见,人工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证明了生命起源的第二步:有机小分子合成有机大分子,即:图二中的②阶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