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2025—2026学年上学期八年级历史期中试题 (闭卷)
第一部分 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20 小题,共20分)
1. 《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在评论某场战争时说道:“敲开门户之时,还须尽力将中国纳入‘西方秩序’中去。”其评论的是 ( )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中法战争 D. 甲午中日战争
2.有歌谣唱到:“天父天兄手段高,打得清兵四处跑,拿下南京立天国,旗开得胜万民 笑。”歌谣中“拿下南京立天国”指的是
A. 金田起义 B. 永安建制 C. 定都天京 D.天京陷落
3.为了适应军事工业对燃料和原材料的需求,也为了获取利润,以补充军事工业的经费不足,洋务派 ( )
停办军用工业 B. 创办民用工业 C. 组建新式海陆军 D. 创办新式学堂
4. 马克思说:“推动了这次大爆炸(指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的是英国的大炮。”“太平 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 太平天国运动反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卖国行为
B. 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社会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C. 太平天国运动以反对外国侵略为主旨
D. 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源
5.由于统治集团主战、主和意见分歧,相互掣肘,事先既未组成专门的作战指挥机构,更无统筹全局的指导 … … 继则在海陆战端已启的情况下仓促宣战。材料反映出在甲午 中日战争中清政府( )
对战争准备不足 B. 军队不够团结 C. 与对手力量悬殊 D. 错估战争形势
6. 《孙中山自述》中写道:八国联军之破北京,议和之赔款九万万两而后……国势危急, 有志之士,多起救国之思,而革命风潮自此萌芽矣。据此可知,“革命风潮自此萌芽”是由于( )
A. 民 族危机的加剧 B. 革命思想的传播
C. 孙文的革命活动 D. 革命团体的成立
7.《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该条经有利于外国人直接利用中国廉价 劳动力和原材料,剥削中国人民的条款是( )
A. 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希 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C. 增开通商口岸 D. 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8. 今年4月13日,《人民日报》在《从甲午战争的废墟上崛起》一文中指出:“131年前的那个甲午,是黑暗的、痛苦的、流血的、沉沦的甲午。”这里主要是指甲午战后( )
A. 签订了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面临着灭亡的危险
C. 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D. 刺激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
9. 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 倒是想‘以夷制华’”。然面,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制华’给你看。” 下列选项,你认为能够印证“以夷制华”和“以华制华”的历史事件是( )
A. 太平天国运动 签订《天津条约》 B. 洋务运动 签订《马关条约》
C. 太平天国运动 签订《辛丑条约》 D. 洋务运动 签订《辛丑条约》
10.小明在研究中国近代史时查到一份法国报刊,上面刊载了一篇关于中国的新闻报道 《中国的革命,崛起的国家》,其中图片有剃头店铺、起义者和武昌风光鸟瞰等。这篇 报道有助于研究 ( )
A. 太平天国运动 B. 中法战争 C. 辛亥革命 D. 护国战争
11.民国元年,为紧跟时势,商务印书馆编纂了《共和国教科书》,推崇爱国平等、自由、权利等理念。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是 ( )
戊戌变法 B. 中华民国成立 C. 新文化运动 D. 五四运动
12.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说:“至于中国所有好战精神,尚未完全丧失,可于此次'拳民运动’中见之”“无论欧美、目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以上材料旨在说明义和团运动 ( )
A.号召人们推翻清政府统治 B.在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下失败
C.带有迷信色彩 D.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13.某班同学开展“近代爱国诗词”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以下诗词可作为学习素材的有( )
①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②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郑成功《复台》)
③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
④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狱中题壁》)
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4.在武昌起义爆发时,孙中山远在海外并未直接参与,但我们仍称他是辛亥革命的领导者,因为他早就为革命播下了火种。其中的“火种”是指 ( )
A. 自强求富 B. 变法图强 C. 三民主义 D. 民主科学
15. 电视剧《觉醒年代》中陈延年号:“无论是学界、政界、商人、劳工、农夫、警察、当兵 的、做官的、议员、乞丐、新闻记者,都要站出来!中国是我的中国,也是你的中国,中 国是中国人的中国”。以上材料说明五四运动( )
A. 使青年学生成为运动主力 B. 一场拯救民族危亡的社会革命运动
C. 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D. 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
16. 学者齐卫平认为,中共一大选择在上海召开,有三个主导因素:第一,上海是中国工人 阶级的重要发源地;第二,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的早期组织……,第三个主导因 素应是上海( )
A. 最早被开辟为通商口岸 B. 是辛亥革命爆发的地方
C. 是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 D. 是五四运动爆发的地方
17. 李大钊在《圆明园故址》中写道:“圆明两度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一曲悲笳吹不尽, 残灰犹共晚烟飞。”诗中所说的“两劫”指的是( )
A.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 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
18. 孙中山将民族主义放在了三民主义的首位,把推翻清政府同建立统一民族国家及共和制 度相结合。这反映出三民主义 ( )
A. 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 B. 与维新派的政治目标一致
C. 提出明确的反帝口号 D. 推动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19.这次会议改变了党的军事路线和领导核心,确立了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思想路 线,改变了党的发展局面。这次会议 ( )
A. 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B. 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C. 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D. 将毛泽东思想写入党章
20.张学良曾说:“内战不停止,很难造成抗日之局势,从前我认为非先统一则不能抗日, 现在我则认为非抗日则不能统一。”基于这一认识,张学良 ( )
A.宣告东北易帜 B. 撤出东北三省
C. 继续“围剿”红军 D. 发动西安事变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21.材料一 在1858年与英法的天津谈判中,咸丰帝和其朝臣最不能容忍的是“公使驻京” 这一内容。咸丰帝甚至打算以全免进口关税换取公使不驻北京。而当时西方国家互派大使 常驻对方首都,已经是外交惯例。为此,清朝不惜一切代价全力抗争,致使战争不断升级,最 终付出惨痛代价。
——摘编自任世江《初中历史课程“点一线”解析(一)》
材料二 历史学最基本的价值,就在于提供错误,即失败的教训。所谓“以史为鉴”,正 是面对错误。从这个意义上讲, 一个民族从失败中学到的东西,远远超过他们胜利时的收获。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清政府外交存在什么问题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强以此为借 口,使战争升级的表现。(4分)
(2)根据材料二,谈谈你从以上探究中“学到的东西”。(2分)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将大笔军费和巨额赔款全部转嫁给劳动人民。由于五口通商,外国的工业产品涌进中国,排斥了中国传统的家庭副业和手工业,使东南沿海地区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失去生计。同时,地主加紧了对农民的盘剥,土地兼并更为严重。1846—1850年,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各省都遭到严重的水旱灾害,广大农民家破人亡,陷入绝境。经过积极的酝酿和准备,1850年春夏间,洪秀全发布金田“团营令”。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金田宣布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
——摘编自李侃《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洪仁玕之所以抛却在香港作为教会中人的平静生活,冒死投效与清军血战正酣的太平军的行列,除了身为洪秀全族弟和心系攘夷大业的因素外,更为其拳拳报国之心所驱使,即试图在太平天国实施他的近代化方案,使中国也走上富强之路。
——摘编自夏春涛《洪仁玕的思想特征及其历史地位》
材料三 1864年6月1日,洪秀全在多日以野草充饥后病逝,幼天王洪天贵福继位。7月19日天京失守,随后清军屠城,许多平民百姓被杀,其惨况无可描述。湘军攻破天京后太平军放火烧城,湘军在大肆抢劫后也到处纵火。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洪秀全发动此次农民起义的开始标志是什么?(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洪仁玕提出这一方案的目的。(2分)
(3)材料三所叙述的是什么历史事件?综合上述材料,概述太平天国运动有何历史意义?(4分)
23.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臣窃惟欧洲诸国,百十年来,由印度而南洋,由南洋而中国,闯入边界腹地…… 而求互市(注:通商)……合地球东西南朔九万里之遥,胥(注:都)聚于中国,此三千余年一大 变局也 。
——李鸿章《复议制造轮船未可裁撤折》(1872年)
材料二 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我皇上赫 然发愤,排群议,冒疑难,以实行变法自强之策,实自失胶州、旅顺、大连湾、威海卫以后始也。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外一种)》
(1材料一中的“大变局”指什么 为应对这一变局,李鸿章等洋务派具体做了哪些努 力 (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割台湾偿二百兆”是哪一条约的
内容 “变法自 强”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和探究,你能从当时国人应对时代变局中得到什么启示 (2分)
24. (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1年11月,广东光复后,人们都自觉剪掉辫子,广州一天剪辫者有20多 万,城里的理发店从早到晚,都非常拥挤……1912年北京2月12日电:“满清王朝统 治中国近300年,其年幼的末代皇帝溥仪于今天宣布退位。”《泰晤士报》评论说,清朝 统治不复存在,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国已经正式成为一个共和国。
材料二 … …赵秀才消息灵, 一知道革命党已在夜间进城,便将辫子盘在顶上……未 庄的人心日见其安静了。据传来的消息,知道革命党虽然进了城,倒还没有什么大异 样。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
——鲁迅:《阿Q 正传》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历史现象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3分)
(2)材料二中“赵秀才”对辫子的处理方式说明了什么问题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 出辛亥革命还有哪些局限性 (3分)
(3)综上所述,我们评价历史事件应该遵循什么原则 (1分)
阅读下列材料,任意选择两幅图片,结合图片所反映的历史史实,自拟观点,写一篇 80~120字的小短文。( 6分 )
(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金田起义 五四运动
虎门销烟 武昌起义
参考答案
1-5AABAB 6-10 ADDCC 11-15BDBCB 16-20CBACD
21.(1)问题:缺少现代外交意识。(2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签订《北京条约》,丧 失更多主权。(2分,任答一点即可)
(2)重视科技发展,提升军事实力;积极开展外交活动,顺应世界发展潮流。(2分, 任答一点即可,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22.(1)背景: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封建剥削导致阶级矛盾激化;自然灾害严重;外国侵略势力的加剧。(4分,答出两点即可)标志:金田起义。(2分)
(2)目的:振兴太平天国,反对清王朝;实现国家富强。(2分,答出一点即可)
(3)事件:天京陷落;(2分)意义:使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的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2分,答出一点即可)
23.(1)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2分,任答一点即可)努力: 创办轮船招商局等一系列军事和民用企业;创建北洋海军。(4分)(任答两点即可)
(2)《马关条约》(2分)戊戌变法(百日维新)(2分)
(3)顺应时代潮流;变革图强,承担时代责任。(2分,任答一点即可,其他合理答案 也可)
24.材料一放映了宰亥革命后,久们剪掉辫子、渭朝宋代皇帝宣布退位以及中国由君主专制转变为共和制的历史现象。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是辛亥革命的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 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同时,剪辫易服也是辛亥革命后社会习俗变革的 重要表现。
(2)材料二中“赵秀才”对辫子的处理方式说明了辛亥革命在农村地区的影响有限,封建思 想依然根深蒂固。辛亥革命的局限性还包括未能彻底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以及未能广泛发动人民群众,导致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等北洋军阀窃取。
(3)评价历史事件应该遵循客观、全面、辩证的原则。要充分考虑历史背景、历史条件以及 历史事件的复杂性和多面性,避免片面性和主观性。
25.【范文】选择图片:虎门销烟 金田起义
观点:中国人民具有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精神
论述:1839年,林则徐将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 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工侵略的坚强意志。1851年1月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 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开始。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规模宏大的农 民战争,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由此可知,中国人民为了挽救民族危亡进 行了不懈的抗争与探索体现了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