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课程标准:
了解近代以来城市化进程中人们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的改善及问题。
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历程
大工厂,特别是从蒸汽机开始代替水力发动机的时候起,越来越多地开设在那里。据一个同时代的人说,在1786年,人们仅看到一个烟囱,即阿克赖特纱厂的烟囱矗立在屋上。十五年后,曼彻斯特约有五十个纱厂,大多数都拥有蒸汽机。那些赶忙建筑起来的、太小而不够人口居住的工人棚屋绵延在纱厂的周围,几乎把旧城围绕起来。……设有商店的中心区域已经美化了,那里开辟了宽阔的街道,两边有很高的砖砌的房屋。最后,在城市的最外面东南方,不久也建筑起一些四周围有花园的漂亮别墅,那里住着新的贵族,棉业豪富。
——[法]保尔·芒图著,杨人楩等译《十八世纪产业革命—英国近代大工业初期的概况》
根据材料指出工业革命与城市化的关系。
一.城市化的演进
【学习聚焦】工业化推动了人类社会城市化进程
工业生产逐渐向城市集中
乡村人口向城市转移
工业革命
根本原因
为经济发展提供劳动力与消费市场;
对城市的设施与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史料阅读】 P63—64
1.原因:
城市化也促进工业化
自主学习:根据教材P63,指出世界城市化发展的几个阶段。
英国
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加快城市化步伐
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加快
2.演进历程:
城市化成为衡量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一.城市化的演进
工业革命与经济发展的推动
世界城镇人口所占的比例,1800年仅有5.1%,到2015年已达53.92%,
世界城镇人口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城市化水平不断发展,
【学思之窗】P64
此图反映从1800到2015年,城镇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的变化情况,结合所学,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变化
原因
1800
1851
2015
1950
(1)世界城市化演进历程
第一个实现城市化国家
自主学习:结合教材P64,梳理中国城市化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2.演进历程:
年份 总人口(万人) 城市人口(万人) 城市化率(%)
1840 41281 2668 6.5
1893 33677 2668 7.9
1920 44377 4700 10.6
1936 46136 5263 11.4
1949 54167 5765 10.6
1960 66207 13075.88 19.75
1992 117171 32374.35 27.63
2000 126743 45906.31 36.22
2011 134735 69078.63 51.27
中国城市化率基本情况
①鸦片战争后,开启了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
②新中国成立后,城市化进入新阶段
③1978年后,城市化进程加快
④21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化迅猛发展
一.城市化的演进
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超过总人口的一半
(2)中国城市化演进历程
一.城市化的演进
问题探究:结合材料,概括中国近代城市化的主要特点并分析成因
①起步晚,发展缓慢。
②空间布局不均衡: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长江流域。
③受西方工业文明影响大,具有半殖民地特征。
①列强侵略下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通商口岸的开放;
②近代民族工业的推动;
③自然经济逐渐瓦解,但仍占主导地位。
特点
原因
中国城市由“传统城市”的形态走向近代是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的,一批有别于传统封建市镇的近代城市首先在通商口岸崛起。通商贸易成为开埠城市的经济主体,城市商业得到发展,洋行大量出现。兴办近代工业使中国城市化发展加快。这些城市通过强行建立租界等手段,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新的技术、城市建设与管理、文化样式及价值观移植嫁接到传统城市之中,从而使这些城市走出乡村社会及文化的包围而开始了艰难的近代化之旅。
——摘编自侯蕊玲《论中国近代城市产生发展中的几个特点》
近代中国城市化发展
中国城市化发展水平(1949-2013)
结合所学,分析建国后城市化发展各阶段的原因。
新中国成立
一五计划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
大跃进运动使城市化脱离农业超常发展,给城市化带来了一系列不利因素;
1959-1961严重的经济困难和自然灾害;
经济政策的调整(八字方针)
改革开放后,经济迅速发展,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
“文革”动乱,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现代中国城市化发展
快速发展阶段
停滞
徘徊
阶段
起步
发展
阶段
调整压缩
阶段
起步发展阶段
(1949--1957)
调整压缩阶段
(1958--1965)
快速发展阶段
(1978--至今)
停滞徘徊阶段
(1966--1978)
二.居住条件的改善
19世纪50年代, 在楼房住宅中普及(美国)
19世纪70年代,开始使用 (比利时)
20世纪以来, 得到推广,私人卫生间快速普及
人们生活
更加便捷舒适
购物中心的发展:
慈善救济 教育、医疗、服务、娱乐、绿化等
将商品销售、金融服务、餐饮和娱乐休闲等功能融合
娱乐休闲场所、公园、广场,图书馆、博物馆、影剧院、体育场馆
居民的文化娱乐生活更加多样(丰富),各种服务设施为人们提供了极大便利
社区功能的完善:
公共设施的增多:
1.建筑技术的革新
自主学习:结合教材P64—65,梳理居住条件改善的具体表现。
2.城市服务的完善
电梯
钢筋混凝土技术
集中供暖和制冷
三.基础设施的发展
原因
表现
西方
国家
管网:钢铁管道用于水网建设,自来水与排水系统逐渐普及。
照明:煤气灯、电灯的出现,创造了 。
通信:电报、电话逐渐普及, 。
交通:呈现 趋势, 。
19世纪末,地铁线问世、铁路高架桥纳入交通网络;
20世纪以来,电车、汽车、自行车普及。
城市经济的发展、规模的扩大以及功能的增加
自主学习:结合教材P65,梳理基础设施发展的原因及表现。
新的城市夜生活方式
通信更加便利
多样化、立体化
便利了人们出行
三.基础设施的发展
表现
中国
近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集中在 。
成就:1864年, 成立。此后,自来水、电力、公路、电报、电话等事业逐渐发展,
问题: 当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且 。
现代: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 以来,国家经济飞速发展。
成就:自来水、天然气等通到家家户户,污水、垃圾处理设施逐步标准化和环保化。城市道路四通八达,人们可以乘坐公共汽车、电车、地铁等多种交通工具出行。
通商口岸
上海煤气公司
水平依然有限
发展不平衡
改革开放
城市管网建设为居民生活提供了方便
照明设备的改善创造了新的城市夜生活方式
电报电话等通信设备的普及促进了信息交流
地铁电车汽车轮船等交通工具的出现便利了人们的出行。
总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四.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
材料一 到18世纪,经济繁荣所滋长的享乐主义,使宗教信仰被怀疑。工业革命中心曼彻斯特浓烟滚滚,污水横流,方圆几英里草木不生。在不到100万人口的伦敦,就有小偷1万余人,白天乞丐成群,晚上则明火执仗地抢劫。
——董正华《世界现代化进程十五讲》
材料二 地下室的潮湿程度根本不宜于给人居住……有许多工人家庭在这种墙上滴水的地下室住上一段时期后就与世长辞了……使穷人最受苦的是通风不足。最常见的后果是寒热病,我还屡次见到由此而起的肺痨病例……一个新从乡间来的房客往往睡在前一住客留下的、尚布满传染病菌的床上,或者几个钟点以前才从这个床上抬走一具患伤寒而死的尸体。
——《1793年医师关于曼彻斯特城工人住宅的调查报告》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城市化早期出现的主要问题。
城市病
环境污染
贫富分化加剧
社会问题
(犯罪、失业)
交通拥堵
四.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
二战后,发展中国家同样经历了类似问题。与此同时,犯罪率上升、失业者增加等社会问题也日益突出。
社会财富聚集在少数资本家手中,工人阶级生活贫困
大气污染(工厂废气、汽车尾气)
水污染 (生活和工业废水)
交通拥堵的纽约
城市化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近代以来的城市化与工业革命密切相关,近代的城市是工业经济发展的产物。
伴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从乡村大量流向城市,城市规模越来越大,设施不断完备,城市化得到不断发展。
城市化的发展改变了人口结构、社会结构和人类的生活方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而城市化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贫富分化等问题。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化中出现的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道路交通设施的发展方便人们的出行,改变了城市的面貌。
通信设备的改善密切了人们的交流和信息传播。
建筑技术和生活设施的改善改变了人们的居住环境。
社区功能的完善及公共服务设施的发展为居住在城市的人们提供了便利。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
上海世博会的主题体现了全人类对于未来城市环境中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反映了国际社会对于城市化浪潮、未来城市战略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度重视。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Better city,better life)
小结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的演进
基础设施的发展
居住条件的改善
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
原因
表现
城市经济的发展、规模的扩大以及功能的增加
原因
表现
(世界、中国)
历程
原因
工业化推动了人类社会城市化进程
城市的发展,建筑技术的革新
二战前:
二战后:
社区功能的完善,购物中心的发展,公共设施的增多
19世纪50年代,19世纪70年代,20世纪以来
西方国家(管网、照明、通信、交通)
中国(近代、现代)
环境污染、
贫富矛盾加剧
交通拥堵
社会问题(犯罪、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