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0课往事依依训练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0课往事依依训练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1-10 15:17: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0课往事依依训练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忙禄奔波的人能在看书的过程中寻找到慰藉。读一本温暖心灵的书籍,可以拥有明媚的心情,跳出沉闷的环境,徜徉在诗意的海洋中。在浩缈的书海里畅游的时间越久,人的精神世界就会越丰富。
1. 给加点字注音。
(1)慰藉 ( ) (2)徜徉( )
2. 校对这段主持词时,发现其中有错别字,请你改正。
(1)忙禄________ (2)浩缈________
3. 主持词中的“畅游”可用同义词“___________”替换。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①阅读的意义在于,它在超越世俗生活的层面上,建立起精神生活的世界。②一个人若是不学习,他的认知就会变得狭隘。③有人会问□“经常读书和不读书的人,究竟有什么区别□”④我想,腹有诗书的人,不会将自己囿于生活中的鸡毛蒜皮,也不会困于一时的人生低谷。⑤小说类书籍读多了,你会看到_____,变得淡定;历史类书籍读多了,你会见过_____ ,变得思辨;科学类书籍读多了,你会习得_____ ,变得理性。⑥书读得越多,人就站得越高,所看到的世界就越广阔。
4. 请提取第②句中画线部分的主干,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请在第③句中的方框内填入恰当的标点符号。
6. 请将下列短语依次填写在第⑤句中的横线处。(只填序号)
A. 前人的见识智慧 B. 人生的跌宕起伏 C. 严谨的分析方法
7. 小纯正在设计活动宣传海报,需要从下面两张图片中选择一张作为配图。你会推荐哪一张?请说明理由。 (不少于80 字)
8.学校开展茶文化研学活动,同学们来到茶文化展厅进行参观。请你根据下面两个展板上的内容,回答小昆提出的问题。
小昆:易武茶山上的茶树这么茂盛,茶叶质量这么好的原因是什么呢?
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小昆:哦,原来是这样!研学真有趣,让我增长了不少知识呀!
阅读理解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往事依依
年华似流水。几十年过去,不少事情已经模糊,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
小时候,我住的小屋里挂着一幅山水画。这只是一幅极普通的画,清晨看到,晚上看到,一天少说看到三四次,竟百看不厌。有时凝视久了,自己也仿佛进入画中,'徜徉于山水之间',甚得其乐。入了神,自然乐在其中。家里有一部《评注图像水浒传》,一打开,就被一幅幅插图吸引住了。梁山雄伟险峻,水泊烟波浩淼,水面有无边无际的芦苇,山上有一排排大房子……这一切,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好像就是家乡长江边焦山一带。那时读《水浒传》,会不知不觉把焦山一带风景当做梁山泊背景,我似乎目睹何涛、黄安率领的官军在茫茫荡荡的焦山下,在芦苇水港中走投无路、狼狈逃窜的情景,犹如身历其境,真是津津有味。以后年龄增长,也曾重读《水浒传》,虽然理解比小时候深入,但是形象却不如那时鲜明。后来才懂得,这就是形象思维的作用,生动的形象可以形成深刻的记忆。
学生时代的生活乐趣,很大程度来自读书。书,给我以广阔的天地,而其中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的,竟是一本让人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
祖国的大地山川气象万千,家乡的山山水水也美丽非凡。一年之中,风光流转,阴晴雨雪,丽日蓝天,风云变幻,真是美不胜收。《千家诗》中很大部分诗歌歌咏祖国风物,按春夏秋冬时序编排,打开书往下念,四季风光就活生生地展现在眼前:'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城无处不飞花';'绿树阴浓夏日长','五月榴花照眼明';'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吟诵这些诗句,春花秋月,夏云冬雪,一年四季都沉醉在诗的意境之中。诗句中丰富的颜色给生活涂上了绚丽的色彩。'红紫芳菲','橙黄橘绿','黄鹂鸣翠柳','白鹭上青天',令人眼花缭乱,心旷神怡。脑海里常常浮现五彩纷呈的世界,沉浸在美的享受中,生活情趣浓浓郁郁。
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国文教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不用说,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读辛弃疾词的。也是在初中读书时,来了一位代课的国文老师,是年轻的新派人,他喜欢教白话文。有一次,教到田汉《南归》中的诗;模糊的村庄已在面前/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依然是十年前的园柳、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这几句诗镌刻在我心上,几十年过去,至今还能信口背出。此后,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
老师常对我们说:'你们光念几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课外要有计划地认认真真读点好书;多读书,读好书,能丰富知识,增添智慧,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谆谆教导铭刻在心,使我一生受用不尽。
往事依依,金色的回忆唤起我的青春激情,催我不断奋进。
9.读完课文后,杨艺对文中追忆的往事及其带给作者的感受和影响进行了梳理,请你帮她补充完整。
阶段 主要事件 感受 影响
小时候 看山水画和 《评注图像水浒传》 乐在其中,犹如身历其境(津津有味) (1)_________________
童年 读《千家诗》 (2)_________ 获得美的享受、生活情趣
初中 (3)________ 深深感动, 深受感染 培养“我”课外阅读的兴趣
老师谆谆教导 铭刻在心 (4)__________________
10. 下面是小华从文中摘抄的两个句子,请你读一读,结合括号中的提示进行赏析。[教材母题变式]
(1)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雕镂”和“镌刻”都解释为“雕刻”,既然意思相同,为什么此处不用“镌刻”呢?)
(2)书,给我以广阔的天地,而其中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的,竟是一本让人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 (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
11. 研读课文时,王佑认为第四段引用的诗句的顺序可以调换,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城无处不飞花”“绿树阴浓夏日长”“五月榴花照眼明”“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鱼鳞瓦房顶上看北斗七星
肖复兴
① 老院的房顶上,铺着鱼鳞瓦。坐在上面,有点儿硌屁股。
②可能是童年没有什么可玩的,爬房顶成了一件乐事。开始跟着院子里的大哥哥大姐姐一起爬,后来,我一个人也常常会像小猫一样爬上房顶。尤其是夏天的晚上,吃完晚饭,做完作业,我总会悄悄地溜出屋,一个人上房,坐在鱼鳞瓦上。
③不知道为什么,我总爱爬到房顶上去。那里有什么东西吸引着我?除了瓦片之间长出的狗尾巴草、落上的鸟屎、飘落的树叶,没什么东西。不过,站在上面,好像自己一下子长高了好多,家门前的那棵大槐树,和我一般高了。再往前面看,西边的月亮门、月亮门里的葡萄架,都在我的脚下了。再往远处看,胡同口的前门楼子,都变得那么矮、那么小。
④ 风大一点儿的时候,槐树的树叶被摇得哗啦啦响。我会从裤兜里掏出手绢——那时候,每天上学,老师都要检查你带没带手绢——迎着风,看着手绢抖动着,鼓胀着,像一面招展的小旗子。
⑤大院里,住着我的一位同学。他坐我的座位后面,有一次,上课铃声响了,我才想起了忘记带手绢,有些着急,他从后面递给我一条手绢,悄悄地说他有两条。就这样,躲过了老师的检查,我还给他手绢,谢了他。手绢用红丝线绣上了他的名字。幸好,老师只是扫了一眼,要是仔细一看,看见了他的名字,就麻烦了。
⑥坐在房顶上,白天能看到的房子呀,树呀,花草呀,积存的污水呀,堆在院子里乱七八糟的杂物呀……这所有的一切,都变成了黑乎乎的影子,看不大清楚,甚至根本看不见了。院子里嘈杂的声音,也变得朦朦胧胧、轻飘飘的了,周围显得非常安静,静得整个院子像睡着了一样。
⑦更多的时候,我就是这样无所事事,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地胡思乱想。有时候,我也会想娘,但想得更多的是姐姐。娘过世几年了,姐姐就离开我和弟弟几年了。我忽然觉得时间那么长,姐姐离我是那么远。
⑧ 站在房顶上,视野开阔,能看到靠近我们胡同这一侧北京火车站的钟楼,姐姐就是从那里坐上火车离开北京去内蒙古的。有时候,能看到夜行的列车飞驰的影子。车窗前闪烁的灯火,
像萤火虫那样微小朦胧,很快就被夜色吞没了。
⑨更多的时候,我只是默默地望着夜空,胡思乱想,或想入非非。老师曾经带我们参观过一次动物园对面的天文馆。在那里,讲解员讲解了夜空中的很多星星,我只记住了北斗七星的位置,像一把勺子,高高地悬挂在天空之北。天气好的时候,我一眼就能找到北斗七星。它们对着我闪烁,像见到老朋友一样,一直等着我来找它们,让我涌出一种亲切的感觉。
⑩有雾或者天阴的时候,雾气和云彩遮挡住了北斗七星,天空一下子暗淡了很多。浓重如漆的夜色,像一片大海,波浪暗涌,茫茫无边。
房顶上,更显得黑黝黝的,只有瓦脊闪动着灰色的反光,像有什么幽灵在悄悄地蠕动。眼前那棵枝叶繁茂的大槐树,影子打在墙上和房顶上,风吹过来,树在摇晃,影子也在摇晃,树哗哗响,影子也在哗哗响着,像在大声喧哗,树和影子争先恐后地说着一些我听不懂的话。
有一天晚上,身后突然传来了砰砰的声响。无星无月的浓重夜色中,那声音急促而沉重,一声比一声响,一声比一声近。我很害怕,转过身去,不敢朝声音发出的地方看。
这时候,一个黑影出现在我的面前,叫了我一声:“哥!”
原来是弟弟。他对我说:“我就知道,你一准儿在这里。爸到处找不着你!”然后他又说了句,“我看见你好几次一个人爬到房顶这里来了。”
那一天,我和弟弟没有着急从房顶上下来。我问清父亲找我没什么大事,便拉着他一起坐在房顶的鱼鳞瓦上,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地聊起来。在家里,我们很少这样聊天,更别说坐在房顶上聊天了。他问我:“你总爱一个人坐在房顶上干什么呀?”
我没有回答他的问题,而是问他:“你认识北斗七星吗?”他摇摇头。
我告诉他北斗七星很亮,要是有一天迷路了,找不到回家的方向了,你看到了北斗七星,就能找到回家的路了。
12.小语对文章标题感到疑惑:不是在房顶上看“北斗七星”吗?但全文写“北斗七星”只有寥寥几笔。于是,她对文章第① ~ 11 段进行了梳理,探究“北斗七星”的含义,请你补全内容。
13. 朗读可以拉近我们与文学作品间的距离,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情感。请你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做朗读设计,并说明理由。(提示:朗读设计可以从重音、语调、语气等角度入手)
浓重如漆的夜色,像一片大海,波浪暗涌,茫茫无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小语、小文围绕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展开了讨论。请你结合句子,补全他们的对话。
小语:我很欣赏画波浪线的句子,我觉得句子中有许多美妙之处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你看,“列车飞驰的影子”“车窗前闪烁的灯火”等短语从(1)________的角度巧妙地营造出了“我”与姐姐离别后(2)_______的氛围,画面感十足!
小文:对啊,我也觉得画波浪线的句子写得太棒了!(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词语运用的角度分析)
小语将本文与课内文章进行了关联阅读,你怎么理解小语的成长感言?结合本文,联系《往事依依》,说说你的看法。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上天的九级浪
迟子建
①楼下的农家,大约在白山黑水间生活久了的缘故,他家饲养的家禽,非黑即白。看门的狗呢,也是一黑一白。白的是大狗,黑的是小狗。女主人六十多岁了,她一早一晚地,蒸了馒头,拿到小市场卖。她出门的时候,由白狗率领着,那条威猛的白狗看上去就像翻卷在她前面的一团云。
②白狗在家,小黑狗是老实的。白狗和主人一出门,小黑狗大约觉得天下是自己的了,立刻神气起来了。它会翻越木栅栏,跳到鸭子和鹅的领地,把鸭子撵得四处奔逃。鸭和鹅平素也是掐架的,但小黑狗一旦欺负鸭子了,鹅就会昂首挺胸的,梗起它气贯长虹的脖子,雄赳赳地出击。小黑狗此时会落荒而逃,溜回果树下的老窝。别以为它受了威胁后会长记性,小黑狗下次照样去骚扰鸭子。
③这些鸭子和鹅居于园田的角落。鹅一律是白色的,鸭子呢,大多是灰黑的。有一只鸭子,羽毛是黑的,惟有胸脯那儿是白的,好像这只鸭子给自己开了一扇窗。这只鸭子,便也遭同类的嫉妒,不仅黑鸭子对它群起而攻之,傲慢的大白鹅,也时常袭击它。它们那架势,似乎不合力把它胸前那扇窗撞碎,就绝不罢休。所以只要听到楼下的鸭子发出受惊的叫声了,十有八九是那只黑白花的鸭子。
④狗对鸭子和鹅的食物,是不闻不碰的,它们吃的不是一路的。狗捡主人的剩饭,鹅和鸭呢,啄食的多半是谷物。冬天的时候,尤其雪大的日子,山上的麻雀寻觅不到吃的了,就会惦记这家院落家禽的食物。麻雀密密麻麻地落下来,往往刚偷个三口两口的,鹅就会张开蒲扇似的翅膀,驱赶它们。麻雀一轰而起,逃向天空。我想鹅身上无所畏惧的英雄主义气概,大概缘自它与众不同的眼睛吧。老人们说鹅眼是收缩的,所以往往把人和风景都看小了。人在它眼里也许只是谷穗一般大,麻雀呢,不用说就是一缕浮尘了。
⑤我观察了,不仅人喜欢看风景,动物也是一样的。起风的时候,果树抖得厉害,狗就喜欢钻出窝,歪着脖子看摇摆的树,赏它的万种风情吧。正午的阳光将大地照得泛出白光时,鸭子和鹅就格外欢实,“嘎嘎——呱呱——”地叫着,且歌且舞。它们张开翅膀的时候,一定是把阳光当成了上天垂下的长发,而把自己的翅膀当成了梳子。
⑥傍晚,天空本来晴朗着,可是突然,一团连着一团的阴云从西南方向飞涌而出。它们气势宏大,像一支无坚不摧的铁甲部队,顷刻间横跨天际,占领了东北部的天空。灰云压顶,天色黯淡,它们却还嫌兵力不够,继续增兵,阴云厚起来,天黑起来,一看,就是大暴雨要来了。果然,我刚把窗子关上,雷声轰隆隆响起,闪电在云层中游鱼似地穿梭,暴雨已经来了。它们把玻璃窗打得劈啪劈啪响,像是放爆竹。我站在窗前,看了一眼楼下的农家小院,发现家禽都已回棚了,小黑狗也回窝了,只有白狗,站在窗棂下,随时准备出发的样子。
⑦大兴安岭的暴雨就是这样,来得猛烈,去得也快。一刻钟吧,云薄了,雨小了。又一刻钟,天放晴了。本该落山的太阳,又明晃晃地跳了出来,大约雷声把它给打回来了吧。山上的水雾与阳光交融,生出了今年的第一道彩虹!好像老天嫌山河还缺乏春意,特意为它加上一只妩媚的眼。本来它要加一双的,可是第二条彩虹只是隐隐约约眨了眨眼,就不见了。而第一条彩虹,也很快被轰轰烈烈的云霓所淹没。
⑧并不是所有的阴云都能演化成雨水。暴雨过后,天空还飞涌着大片大片的云。这些云带着股重生的喜悦,翩翩起舞,姿态万千。灼灼的夕阳把西边天空的云照得一片嫣红,而东方的云,却是一派金黄。给人的感觉就是西方的天空在炼丹,而东方的天空则在炼金,在这嫣红和金黄之间,又有逐渐化开的蓝天,一块块地,散发着宝石色的光泽。风云变幻的天空,其壮丽之色,让我想起了艾伊瓦佐夫斯基的《九级浪》都说天空如海,那多半是指它平静广阔的一面;而这场暴雨后的天空,让我明白天空之所以如海,是它也能卷起层层波浪!而且每一条波浪,都那么的惊险,又那么的绚丽!
⑨农家小院的鸭和鹅,抖着翅膀出来了。它们看上去欢欣鼓舞的,大概知道彩虹出来后,河水就会暖了,它们离下河嬉戏的日子也就不远了。只是它们不知道主人还有没有时间放牧它们。暴雨过后,小黑狗侧着身子蹭着果树玩耍,而白狗又引领着老迈的女主人,去小市场卖馒头去了
(选自迟子建《也是冬天,也是春天》)
(链接材料)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二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节选自茅盾《白杨礼赞》)
16.迟子建笔下有很多鲜活的生命状态,阅读①~⑤段,根据文章内容补充相关信息。
动物 活动
鸭子 ①________;在正午阳光下且歌且舞
大白鹅 雄赳赳出击小黑狗;②________;在正午阳光下且歌且舞
黑狗 撵鸭子;____③
麻雀 ④________

17.迟子建善用色彩再现画面,营造氛围,表现情感,请从色彩运用的角度赏析第⑧段。
18.本文开头和结尾都写白狗领着女主人,去小市场卖馒头,结合全文谈谈这样写的妙处。
19.迟子建的散文意蕴丰富,就文章主旨,同学们众说纷纭,你赞同谁的观点?或者你还能读出什么?结合文章具体内容,选择感受最深刻的一点写下你的理解和分析。
小华:活泼可爱的小动物让我看到生命的活跃美好。
小龙:我感到了不同生命在风雨中的坦然和华美。
小飞:我被这种人与动物、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感动
……
20.暴风雨让迟子建体悟“天空如海”的深邃含义,白杨树让茅盾感受“倔强挺立”的北方精神,生活中是否也有这样的景或物,触动你的情感,引发你的感悟或联想,写一段文字,50字左右。
答案
1、(1)jiè (2)yáng 2.(1)碌 (2)渺 3.示例:遨游 4.认知变得狭隘。5.: ? 6.B
A C 7.示例一:我会推荐图一。图一中象征着光明和希望的太阳从一本摊开的书中升起。书的形状酷似一只展翅飞翔的大鸟,象征着正在茁壮成长的学生。图片寓意我们要多读书才能奔赴美好的未来。以图一作为海报配图,能激励我们积极阅读,迎接美好未来。
示例二:我会推荐图二。图二中五只胳膊从大地中伸出,努力触摸书本。五只胳膊代表着许许多多的学生,图片形象地表达了学生们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以图二作为海报配图,能够激励我们重视阅读,不断探索知识的海洋。8.示例:易武茶山地区温度适宜,年降水量适中,日照充足,漫射光多于直射光,所以易武茶山上的茶树这么茂盛,茶叶质量这么好。
9.(1)启发“我”的形象思维 (2)美不胜收,
心旷神怡 (3)听两位国文老师诵读宋词和诗歌 (4)使“我”一生受用不尽
10.(1)①为了避免与后文中的“镌刻”重复,使语言富于变化。②二者各有侧重,“雕镂”侧重于雕刻的精细,“镌刻”侧重于刻的印迹深。
(2)示例一: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读《千家诗》比作编织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读书带给“我”的乐趣及美妙享受,表达了“我”对书的喜爱之情。
示例二:运用对比的手法,将“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与“让人看不上眼”进行对比,显示出石印本《千家诗》的魅力。
11.不同意。因为它们是按春夏秋冬的时序来编排的,同前文相照应。如果随意调换,会使课文条理不清,显得杂乱。
12.(1)被风吹动的树叶 (2)夜空 (3)老师带“我们”参观天文馆 (4)亲情
13.示例:词语“浓重如漆”“波浪暗涌”“茫茫无边”读重音,整个句子用沉重的语气读,语调逐渐低沉。(2 分)理由:这样读可以体现夜色浓重,表达“我”看不见北斗七星时的失落心情。
14.(1)视觉 (2)伤感 (3)“飞驰”“闪烁”描绘了火车在夜色中驰行的场景,“吞没”则表明火车渐行渐远,逐渐消失于夜色之中,暗含了作者对姐姐的思念之情
15.示例:我认为小语的成长感言道出了成长是自我和外界的互动。遇见借给“我”手绢的同学,“我”收获了纯真的友谊;与亲人分别,“我”体会到思念的滋味;在老师的带领下,“我”学习了知识。于漪小时候看过的画、读过的诗,以及听过的两位国文老师的朗诵等,激发了她对读书的喜爱、对老师的感激、对祖国的热爱,为她后来成为名师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16黑鸭子群起攻击黑白鸭 袭击黑白鸭(赶走偷食的麻雀) 歪着脖子看摇摆的树 偷食家禽的食物
17.第⑧段运用“嫣红”“金黄”“蓝”“宝石色”等多种色彩,再现了天空的壮丽多彩,营造了一种惊险而绚丽的氛围,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神奇变幻的赞叹之情。
18.从结构上看,首尾呼应,开头引出下文,结尾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从内容来看,通过写暴风雨前后白狗领着女主人去卖馒头,写出了即使经历了狂风骤雨,生活依然平静,体现了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生命的活力与美好。
19.示例一:我看到了生命的活跃美好。文中各种小动物都别有情趣,比如淘气的小黑狗,欺负同伴的小黑鸭,斗士般的大白鹅等,它们个性不同,但都很生动活泼。
示例二:我看到了不同生命面对风雨的姿态。小黑狗等家禽们都在风雨来临时回窝了,大白狗却准备随时出发。这些都是生命的常态,逃避与面对,既是狗的生存状态,也是人类的现实生活。
20.示例一:老家村头的大榕树,长了好几十年了,面对着风吹雨打依然屹立不倒,并始终保持挺拔,就像一位坚毅的战士,守护这一方水土。
示例二:我坐在窗前,望向窗外,金黄色的夕阳挂在天边,喷发的光和热裹挟着层层云朵,似火焚烧,仿佛要烧掉这一天的烦闷与喧嚣。
示例三:高山上,岩缝间,一株小树,随遒劲狂风左摇右晃,却不曾屈服,树亦如此,人又何惧!勇面挫折,并相信不能压垮你的,终将使你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