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快乐读书吧:笑与泪,经历与成长《小英雄雨来》导读课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快乐读书吧:笑与泪,经历与成长《小英雄雨来》导读课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9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1-09 16:39: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英雄雨来》导读课教学设计
【读本解读】
《小英雄雨来》是一篇儿童题材的中篇小说,讲的是在那战火连天、枪炮轰鸣的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少年雨来游泳本领高强,他痛恨日本鬼子,机智勇敢地掩护革命干部,支持八路军抗战,和日本鬼子斗争的故事。他强烈的爱国精神和一系列的英雄行为,成为一代代全国少年儿童心目中的英雄。
这部小说的作者管桦以儿童的视角和语言讲述故事,便于学生以主人公为中心梳理人物关系;生动有趣的小标题有利于分析情节和概括内容;小说主人公雨来的活泼顽皮、聪明机智、勇敢顽强等特点容易引起孩子的共鸣。雨来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英雄精神,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书中大量优美的环境描写,使小英雄的故事充满诗情画意,有利于培养学生阅读写作技巧。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在四年级已学习《小英雄雨来》的节选内容,对雨来的机智勇敢有初步印象,且掌握了把握长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方法(如梳理情节、提取关键信息),具备一定的文本分析能力。
从认知特点来看,六年级学生对 “英雄” 主题有天然的兴趣,能结合生活经验理解 “勇敢、爱国” 等品质,但对 “整本书阅读” 的系统性方法接触较少。此外,学生对战争背景下少年成长的复杂性认知较浅,需要通过创作背景补充和片段细节赏析,帮助其衔接课内节选与整本书的完整故事,实现从 “碎片化认知” 到 “系统性阅读” 的过渡。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小英雄雨来》的基本信息,创作背景及英雄内涵,建立对 “平凡少年成长为抗日英雄” 的初步认知。
2.学习通过封面提取信息、借助目录预测内容、结合片段赏析人物形象的阅读方法,掌握关注情节、环境及人物描写的小说阅读技巧。
3.理解 “英雄” 的内涵,感受雨来的天真、勇敢等品质,激发整本书阅读兴趣,并能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阅读计划。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提取书本基本信息,通过目录预测故事内容,初步感知雨来的人物形象。
2.掌握 “关注情节、环境及人物描写” 的小说阅读方法,为整本书阅读奠定基础。
教学难点:
1.从片段赏析中深入体会雨来的成长特质,理解 “平凡少年到抗日英雄” 的成长过程。
2.将课内习得的阅读方法迁移到整本书阅读中,制定贴合自身节奏的阅读计划。
【教学过程】
任务一:漫话英雄,初识人物
活动一:忆英雄,盘点英雄人物
师:你知道哪些英雄人物呢?
预设:古代的民族英雄岳飞、文天祥、戚继光、郑成功、林则徐;现当代的英雄人物董存瑞、黄继光、刘胡兰等。
活动二:知英雄,明晰英雄内涵
师: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英雄”?
预设:不怕困难,舍己为人,无私爱国,为人民利益而英勇斗争,令人敬佩的人。
活动三:说小英雄,列举少年英雄
师:那么,孩子可以成为英雄吗?
提示:自古英雄出少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出现了许多小英雄,如抗日战争时期的王二小,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草原小姐妹等;在文学作品中也出现了诸多小英雄,如海娃、雨来、张嘎等。
活动四:读英雄,回顾雨来事迹
师:四年级我们已经学过课文《小英雄雨来》,文中为什么说雨来是小英雄呢?
预设:面对敌人的训斥和盘问,雨来机智勇敢;面对敌人的哄骗与利诱,雨来沉着冷静;面对敌人的威胁与毒打,雨来坚强不屈。
师:这篇课文只是《小英雄雨来》这本书的开篇故事,后面的情节更精彩,我们今天就去了解这本书。
设计意图:通过盘点英雄人物、明晰英雄内涵、列举少年英雄,激活学生对 “英雄” 的既有认知,建立 “英雄并非遥不可及” 的观念;再结合四年级课内学过的雨来事迹,自然衔接课内与课外,唤醒旧知,为整本书阅读搭建桥梁,初步激发学生对雨来形象的探究兴趣。
任务二:探索书本,初步把握
活动一:探书本,提取基础信息
师:仔细观察封面,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预设1:书名是《小英雄雨来》,作者是管桦。
预设2:它属于 “语文阅读推荐丛书”。
预设3: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预设4:封面插图描绘了一个孩子在芦苇丛中的场景,可能与书中的情节相关。
师:快速浏览下面的内容,完成下表,说说这是一本怎样的书?完成任务单。
(出示序言等部分内容,学生自主阅读,填写任务单,全班交流分享)
参考:
大致内容:抗战时期冀东一带,雨来和他的小伙伴们利用熟悉的水乡环境,与日本侵略者展开智谋斗争,并最终战胜鬼子的故事。
活动二:读资料,了解创作原因
出示背景资料:
管桦从小就和村里的儿童一起站岗放哨,给八路军送鸡毛信,上树瞭望,捕捉敌情。1940年,他离家奔赴抗日战场,长年转战南北。他参军以后,童年时代的情景常常浮现眼前。于是,他创作了以雨来为主人公的小说《小英雄雨来》。
师:这些经历可能对作者创作《小英雄雨来》有什么帮助?
预设1:“雨来”的身上可能有作者见到的英雄们的影子;“雨来”的故事可能与那些保护过作者的人们有关。
预设2:管桦爷爷正是亲眼见证了战火中的小英雄们的事迹,才创作出了这本广为流传的儿童文学作品。
师:是的,管桦从小崇拜英雄人物,参加过冀东地区的抗日战争,得到老百姓的帮助和掩护,亲身经历目睹了儿童团孩子站岗、放哨、带路、送信,有的英勇牺牲。在伟大悲壮的抗日战争中,连少年儿童都使敌人鲜血横流,也有很多孩子英勇牺牲。作者把在抗日战争中所见所闻的那些孩子们都缩写成一个小孩子,就是小英雄雨来。
活动三:读目录,预测故事内容
师:浏览目录。你发现目录中这些标题有什么特点?
(出示目录)
预设:我发现有的标题是以人物命名的,比如“雨来这孩子”“扁鼻子军官”“特务”。
预设2:很多都是直接用里面人物的语言作为标题的,比如“这儿是中国的土地”“一定救回自己的同志”“敌人来了”等。
预设3:还有的目录标题是以故事情节命名的,例如“雨来被抓住了”“妈妈决心拖住特务”。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我们发现这本书的目录标题很有特点,很多都是用人物、故事情节还有精彩的语言命名的,那这样命名到底有什么好处呢?
预设1:能让读者快速了解故事里的关键人物。
预设2:提前知道故事里的精彩对话。
预设3:方便读者猜测故事的内容。
师:没错,这样的目录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把握一些重要内容,同时,我们也可以根据标题大胆地猜测一下里面的故事内容。下面,就请你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小标题,说说你的猜测。
预设1:“雨来这孩子”这个章节可能是介绍雨来,让我们认识这个孩子。
预设2:从“危险的侦查”这个故事名中我猜测雨来可能和小伙伴在村中侦查,遇到了鬼子,侦查遇到了危险。
预设3:“这儿是中国的土地”这句话作为故事名,故事一定和雨来爱国有关。
小结:
师:目录能让我们将厚厚的书读薄,也能定位、检索我们想读的任何一个故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封面提取书本信息、结合创作背景理解故事渊源、通过目录预测情节,既培养 “关注书本细节” 的阅读习惯,又渗透 “封面 — 目录 — 创作背景” 的整本书阅读方法;让学生感知书籍编排特点,为系统阅读整本书奠定方法基础。
任务三:赏析片段,认识雨来
活动一:读片段,识形象
是什么故事让我们觉得雨来是一个英雄呢?雨来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
读读这个片段,说说雨来是个怎样的孩子?
(出示片段节选)
片段一:
雨来,头上戴一顶褪了色的绿军帽。帽舌软塌塌地耷拉着,快遮到眼睛上了。因此,他看人得仰起脖子来,差不多脸朝天。他用牵牛花的藤蔓当做皮带扎在腰间。花朵颤巍巍的。这不像皮带,倒是真正的花环。
他们“一二,一二”地喊着口令,挺胸瘪肚,指着小脖儿,迈着正步,在树林里转圈儿。跪下一只腿,朝一个目标瞄准,后来就演习“冲锋”。他们呼哈喊叫地奔跑着,用当做步枪和刺刀的木棍扎草垛。在他们的想象里,这草垛就是守在阵地上的鬼子兵,连扎带挑,草叶乱飞。
——《军事演习》
片段二:
旷野很静。只有偶然间,风吹着地里的干柴叶子,刷拉刷拉响。可以听得见自己鞋底擦着地,唰唰地响。
不知为什么过去小朋友们谈的话,偏这时候在雨来的耳朵里响起来。铁头说,狼啊,狐狸呀,都是黑夜里爬出窝,到野地里寻找可以捕捉的食物。铁头说,狼这种野兽专找单行人,你在路上走,他在背后跟着,突然的把两只前爪搭在你的肩膀头上。你一回头,他就趁势咬住你的脖子,咬断气管,把你咬死。
雨来想起这些关于狼的故事,就一边走着,不住的瞪大眼睛向四下里看望。
——《越胆小越害怕,越胆大越不怕》
预设:勇敢、可爱、机灵……
师:你是从哪些方面感受到的?请你再次默读片段,并在任务单上做批注。
预设1:我从动作描写感受到的。片段一里雨来他们 “挺胸瘪肚、迈着正步”“呼哈喊叫地奔跑”“用木棍扎草垛”,这些动作能看出他像小战士一样机灵又有活力,特别可爱。
预设2:从外貌描写能感受到。“褪了色的绿军帽”“用牵牛花藤蔓当皮带”,那副打扮就像个小战士,感觉他很活泼可爱。
预设3:我发现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结合起来能看出特点。片段二里旷野很静,只有风声和脚步声,这种安静的环境让雨来想起狼的故事,他 “不住地瞪大眼睛看望”,能感受到他虽然有点害怕但还在坚持往前走,很勇敢。
小结:
师:同学们,阅读小说时,关注小说中的情节、环境的描写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感受人物形象,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我们发现雨来与我们并没有什么不同,他天真、活泼、可爱……可是就是这样一个普通而平凡的少年最后成长为一名勇敢的八路军,成为无数小朋友心中的英雄和偶像。他的成长中到底经历了什么,成长的密码又是什么呢?让我们追寻雨来的足迹,去书中寻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聚焦小说的外貌、动作、环境及心理描写,学习 “从细节中品人物” 的阅读技巧,借助片段赏析具象化雨来的天真、勇敢等品质,初步理解 “平凡少年到抗日英雄” 的成长特质,突破 “感知人物形象” 的重点,为深入理解英雄内涵铺路。
任务四:交流方法,制定计划
活动一:回顾总结,明确方法
师:刚才我们说阅读小说时要关注环境和情节描写,除了这些阅读方法,在读《小英雄雨来》这本书时,你还会运用哪些方法呢?
(出示“快乐读书吧”里的小贴士,语文园地六交流平台)
预设:关注人物动作、语言、心理活动描写;梳理人物关系等
师:有了方法的指导,我们再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阅读计划,就能够有效地完成整本书阅读,并从中有所收获。
活动二:制定计划,推进阅读
请大家翻到目录,结合页码和故事情节,预估每部分阅读时间,根据自己的情况制订一份阅读计划表。
提示:可以根据页码,也可以根据故事情节及主要人物,设计有创意的阅读计划。
(出示示例)
《小英雄雨来》阅读计划表 阅读者姓名:
阅读时间 阅读章节 概括标题 阅读感受 完成情况 (完成打√)
1-5节 掩护交通员
6-11节
12-16节
17-22节
23-28节
29-31节
32-40节
师:完成后可以和同桌交换计划,互相提出修改建议,让计划更贴合自己的阅读节奏!
(学生自主完成阅读计划表)
欣赏创意阅读计划表。
设计意图:梳理 “关注情节、环境、人物描写” 等阅读方法,强化方法迁移意识;通过制定个性化阅读计划,将课内习得的方法转化为自主阅读能力,推进整本书阅读的有序进行。
【板书设计】
《小英雄雨来》导读课
追寻雨来成长足迹
关注情节
成长 关注环境
平凡少年 抗日英雄 梳理人物

【教学反思】
本次导读课通过 “漫话英雄” 活动,学生对 “英雄内涵” 的理解从模糊走向清晰;“封面 — 目录 — 片段” 的探究环节,有效培养了学生提取信息、预测内容、赏析人物的能力,多数学生能结合细节说出雨来的天真与勇敢。
在难点突破上,通过片段对比和细节批注,学生对雨来“平凡到英雄”的成长有了初步感知,但对“成长过程的复杂性”理解仍显浅层,后续可增加“雨来不同阶段行为对比”的微任务,深化认知。此外,学生制定的阅读计划个性化较强,但部分学生计划可行性不足,需在后续课堂中增加“计划优化小技巧”的分层指导,提升计划的落地性。
整体来看,学生整本书阅读兴趣被有效激发,为后续深入阅读奠定了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