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人教新版 九下 语文
同步课件
目
学习目标
壹
知识必备
贰
整体感知
叁
细读感悟
肆
思考探究
伍
录
课堂小结
陆
积累拓展
柒
本课件在课文讲解过程中参考、融入教材课后题
“万千将士如斯,万里边关如铁”,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的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事迹,都有仁人志士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他们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边塞诗词。
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学过的有哪些?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一首新的边塞词作《渔家傲·秋思》,看看范仲淹眼中的边塞又会是怎样的呢?
1.了解词的特点,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体会词在节奏、韵律上的美感。
2.在把握大意、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品析意象与典故,品味词中描写的边塞风光。
3.感受词人忧国思乡,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情感。
重点
重点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号文正,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作者简介
北宋仁宗即位之后,国家逐渐形成积贫积弱之势,表面一片升平,实际上危机四伏。西夏元昊称帝,宋朝调兵遣将,但事出仓促,每战辄败。1038年西夏大举攻取今陕北数县,延州成为孤城,1040年,朝中无军事人才,朝廷委派范仲淹出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他以文官身份统兵戍边,担任西北边疆防卫重任。
据史传记载,在镇守西北边疆四年期间,他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卒,招徕诸羌并推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服,称赞他道“小范老子腹中有数万甲兵”。这首题为“秋思”的《渔家傲》就是他在西北军中的感怀之作。
写作背景
词
是诗歌的另一种形式,由五言、七言诗和民间歌谣发展而成,盛于宋代,又叫做“长短句”,一般都分为两段(上下片或上下阕)。词牌是词调的名称,它与词的内容没有必然的联系。
根据字数多少,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一般认为,58字以内为小令,59字至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根据词作风格,词主要分为婉约与豪放两大派。
文体知识
大家先朗读诗歌,结合课下注释和字典解决生僻字,扫清阅读障碍,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朗读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
读准字音;读出节奏与韵律;初步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zhànɡ
yān
mèi
qiānɡ
lè
sài
划分朗读节奏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当时的西北边疆。
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羌笛、马嘶的声音。
层峦叠嶂。嶂,直立似屏障的山峰。
出征的士兵。
出自“勒石燕然”的典故,东汉大将窦宪率兵击退匈奴,一直追击到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而“燕然未勒”即是指功业未成。
是“雁去衡阳”的倒装,传说大雁南归到衡阳的回雁峰即止,王勃曾写道:“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理解诗词大意
西北边疆秋天到来,与中原风光大不相同,大雁也不愿停留,一直飞向衡阳城南。战马悲鸣寒风呼啸,连着军营中的号角声,各种边塞特有的声音回响。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一座孤城紧闭。
端起一杯浊酒,想起家在远方,边功未立,敌寇没破,我又怎能返乡。只听见羌笛悠悠如诉如泣,月光朗照,满地寒霜,这样的夜晚谁能入睡,将军的头发花白,出征的士兵流下眼泪。
1. 如果让你用一个字来概括边塞秋景的特点,你会用哪个字?
异
2. 赏读上片内容,说说边塞秋景“异”在何处?
气候异
声音异
环境异
形势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塞下天气寒冷,与家乡吴地大不相同;
“四面边声连角起”,塞下凄厉的声音,也是中原没有的;
“千嶂里”,崇山峻岭之中,地理环境与家乡不同;
“长烟落日孤城闭”,孤城紧闭戒备森严,战事十分紧张,与安稳的家乡不同。
资料链接:宋朝从建立之后,就采取重内轻外政策,对内加紧控制,而在边疆上长期放弃警戒,武备松弛。宝元元年(1038)西夏元昊称帝,宋廷调兵遣将,扬声讨伐,而事起仓促,将不知兵,兵不知战,以致每战辄败。范仲淹到任延州后,一方面加强军队训练,一方面在延州周围构筑防御工事,始终居于守势,不敢轻易出击,延州局势才暂时稳定下来,但就整个形势来说,延州仍处于孤立状态。所以“孤城闭”三字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军事态势。
3.词人用了哪些意象,渲染出怎样的氛围?
衡阳雁
边声
千嶂
长烟
落日
孤城
凄寒
荒凉
肃杀
紧张
朗读上片,语调要平稳、悠长,略带凄凉感。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4. 下片的情感着重体现在哪个字上?
泪
“一”和“万”用悬殊的差别来突显词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仅仅一杯浊酒是消解不了万里的思乡之愁的,但又只能用一杯浊酒来排遣对亲人的思念,表现出词人的思乡心切。
此句写出了词人和征人们的一种心理矛盾:他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但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5.赏读下片内容,其中包含了词人怎样复杂的情感?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这时已夜寒霜浓,又传来了悠悠羌笛之声,更加重了征人的愁思。
“羌管悠悠霜满地”
将军和征夫都难以入睡,因功业未成、有家难回,将军和征夫都白了头发、流下眼泪。运用互文手法,流露出边关将士对功业未成的惆怅和对家乡的思念。
这里的悲怆情调还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于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朗读下片,语调要低沉,表现出悲凉的心境。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6.这首词是落入俗套的悲秋之作吗?结合具体词句和写作背景谈谈你的看法。
悲而不惨,悲中有壮,壮在心态,壮在志气。
虽然景色悲凉,但是内心却怀着渴望为国家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隐含着壮志难酬的悲愤情绪,使得这首词的风格境界阔大,气魄宏伟,气概豪迈,苍凉悲壮。
如何理解《渔家傲·秋思》一词的风格
这首词在范仲淹仅存的五首词中,乃至在当时的词坛上,都别具一格。
①写军旅生活在题材上是一种突破,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有别于当时占主导地位的写花前月下、儿女情思的婉约词。
②境界阔大,气魄宏伟,气概豪迈,自然天成,精致优美而又不失古朴浑厚,刚健峭拔,苍凉悲壮,是这首词的主要风格。
③词学大家夏承焘(tāo)认为其“下开苏轼、辛弃疾豪放派的词风”。
本词上片写塞外秋景,景中有情,下片抒发边关将士的愁情。 借景抒情和直抒胸臆相结合。全词抒发了边关将士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阅读下面这首新边塞诗,体会其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终生引
吴振
这些年一直生活在边境
日子一枯燥,心便思乡
若当初知道这就是未来
或许对生活可以做另一种选择
作为大海的孩子,回到海边
回到一艘船上,织网扬帆
带回海洋馈赠的鱼群和波浪
回到命运的岸上,垦荒拓土
娶一个皮肤黑黑带着阳光的海港妹子
任潮起潮落,海鸥飞翔
如今面对深夜,面对界碑
我仍客客气气地描写生活
在边境,山路弯弯,丛林深深
祝福守边人吧
多守一年就多一年工资,多一层忠诚
死后骨灰撒在这里,连碑也免了,真好
一首诗即将尘埃落定
一个男人总要选择一种像样的活法
我不会向身后的国家和人民说出反悔的语言
面前是国界疆土,不能说没有选择
但
有一种诗和远方,恰恰是从少年到白头
这首诗深刻地描绘了一位边境守卫者的内心世界和生活状态。诗人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生动的场景描绘以及深刻的人生感悟,展现了边疆生活的艰辛与美好、孤独与坚韧、平凡与伟大。
结合本课所学,对你有什么启发?
无论是新时代的戍边人还是北宋的边关将士,他们都以国家为重、以人民为先,展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
我们应该感激这些戍边将士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守护着国家的安全和人民的幸福,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和平、稳定的生活环境。
我们应该学习戍边将士的忠诚担当和勇于奉献的精神。无论在哪个领域、哪个岗位,我们都应该以国家为重、以人民为先,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Thanks!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