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词四首《江城子?密州出猎》课件(共22张PPT)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词四首《江城子?密州出猎》课件(共22张PPT)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9.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1-10 12:43: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教学目标
01
知识与技能:掌握重点字音、断句规则,理解词中重点字词含义及句子意思;背诵并默写全词。
0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小组讨论、词句赏析,体会豪放词的语言风格和艺术特色;结合背景理解词人情感。
0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苏轼的报国壮志和豪迈气概,培养家国情怀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一、导入
在北宋时期,有一位大文豪,他不仅文采斐然,更有着一腔报国热血。在一次出猎中,他挥笔写下一首豪放词,流传千古。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感受他笔下的“狂”与“志”。
二、作者简介,知人论世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豪放派词人代表。他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但始终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在文学、艺术等领域取得极高成就,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列入“唐宋八大家”。
过渡:这首词是苏轼被贬密州时所作,当时他的心境如何?让我们通过背景链接一探究竟
三、背景链接
这首词写于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为密州知州。密州当时是边境地区,常有西夏、辽国侵扰。苏轼在密州期间,心系国家安危,渴望有机会驰骋疆场、报效国家。这年冬天,他带领下属出去打猎,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词。
提问:结合背景,你觉得苏轼写这首词的初衷可能是什么?
四、诵读感知,梳理基础
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擎(qíng) 貂裘(diāo qiú) 卷(juǎn)
酣(hān) 遣(qiǎn) 挽(wǎn) 雕(diāo)
四、诵读感知,梳理基础
教师范读,强调断句节奏(豪放词需读出气势,节奏明快):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全班齐读
五、句子赏析
老夫聊发少年狂
老夫:苏轼自称(时年38岁,此处含自嘲之意);聊:姑且,暂且;
发:抒发;狂:豪情,狂放
翻译:老夫姑且抒发一番少年人的豪情壮志。
开篇点题,“狂”字是全词的词眼,奠定豪放基调。苏轼以“老夫”自称,却要“发少年狂”,展现出不服老、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
五、句子赏析
左牵黄,右擎苍
黄:黄犬;擎:举,托;苍:苍鹰
翻译:左手牵着黄犬,右手托着苍鹰。
运用对仗,描绘出词人出猎时的威武姿态:左手牵着猎犬,右手托着雄鹰,画面感极强,凸显“狂”态。
五、句子赏析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锦帽貂裘:名词作动词,戴着华丽的帽子,穿着珍贵的貂皮大衣;
千骑:形容随从之多;卷:席卷,形容速度快、气势盛
翻译:头戴华丽的锦帽,身穿珍贵的貂皮大衣,上千名随从簇拥着,像席卷一般掠过平坦的山冈。
写出出猎队伍的壮大和气势:将士们身着盛装,千军万马席卷平坦的山冈,场面壮阔,进一步烘托“狂”情。
五、句子赏析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倾城:全城的人;太守:苏轼自称(时任密州知州)
孙郎:指孙权(三国时吴国君主,曾骑马射虎,勇猛过人)
翻译:为了报答全城百姓都来追随我这个太守,我要亲自射杀猛虎,效仿当年的孙权。
体现词人在密州的威望,全城百姓纷纷追随出猎,侧面反映出词人深受民众爱戴,也暗合“狂”的氛围。
运用典故,词人以孙权自比,表达自己的勇猛无畏,展现出“狂”中的英气。
五、句子赏析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酣:酒喝得尽兴;尚:还,仍然;开张:开阔,舒展
鬓:鬓角;微霜:指头发微微变白;何妨:有什么关系
翻译:酒喝得正尽兴,胸怀和胆识依旧开阔舒展。鬓角已经微微染上白霜,又有什么关系呢!
写酒后的状态:酒意正浓,胸怀开阔,胆识过人,将“狂”情推向深入,体现词人的豪迈不羁。 词人虽已鬓角染霜,但并不在意,反问句凸显其乐观豁达的心态和渴望报国的决心,“狂”中含执着。
五、句子赏析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持节:手持符节(古代使者或将领持有的凭证);云中:古郡名(今内蒙古托克托一带);遣:派遣;冯唐:西汉大臣,曾为魏尚辩冤,使魏尚官复原职
翻译: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汉文帝派遣冯唐持节赦免魏尚那样,派人来启用我?
运用典故,词人以魏尚自比,希望朝廷能像派遣冯唐赦免魏尚那样,重用自己,让自己有机会奔赴边疆、杀敌报国,“狂”中藏壮志。
五、句子赏析
会挽雕弓如满月
会:终将,一定;挽:拉;雕弓:饰有花纹的弓;如满月:形容弓拉得满
翻译:终将把雕花的弓箭拉得像满月一样。
描绘出词人拉弓射箭的壮阔画面,“如满月”写出弓的张力,运用比喻,展现词人的勇武之气,“会”字体现出必胜的信心。
五、句子赏析
西北望,射天狼
天狼:星名(古代认为天狼星主侵略,此处代指西夏、辽国等侵扰北宋的少数民族政权)
翻译:朝着西北方向眺望,射杀那侵扰国家的天狼星(代指西夏、辽国侵略者)。
直抒胸臆,点明主旨:词人遥望西北边疆,渴望射杀侵扰国家的敌人,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报国壮志,“狂”的内涵最终落脚于家国大义。
六、深入理解
1.小组讨论:词人的“狂”体现在哪些方面?
①出猎时的姿态狂(牵黄擎苍、亲射虎);
②出猎的场面狂(千骑卷平冈、倾城随太守);
③心境狂(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④壮志狂(持节云中、射天狼)。
六、深入理解
2. 苏轼写这首词时40岁,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密州,仕途失意。“明知仕途不顺,苏轼为何还能如此‘狂’?这种‘狂’背后藏着怎样的心境?”

明确:“狂”是表象,实则是苏轼排遣失意、坚守报国之志的乐观与豁达——他没有因被贬而消沉,反而借狩猎抒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
七、主旨
这首词通过描写密州出猎的壮阔场面,抒发了词人苏轼的豪放之情、报国之志和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词人以“狂”为线索,将个人的勇武、民众的追随、对朝廷重用的渴望和对国家安危的牵挂融为一体,展现了豪放词的独特魅力。
八、课堂小结,巩固提升
今天我们学习了《江城子·密州出猎》,感受到了苏轼的“狂”与“志”。这首词不仅是一首豪放词的代表作,更承载着词人的家国情怀。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也能学习苏轼的乐观豁达,树立远大理想,勇于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
全班再次齐读全词,加深记忆
九、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基础作业
理解作业
结合词的背景和主旨,写一段不少于200字的赏析文字,谈谈你对“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理解。
拓展作业
查阅苏轼的其他豪放词(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对比分析其风格特点,下节课分享你的发现。
背诵并默写《江城子·密州出猎》,解释重点字词(抄写到作业本上)。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