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课件-2025-2026学年2024北师大版物理九年级全册教学课件(21页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2.1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课件-2025-2026学年2024北师大版物理九年级全册教学课件(21页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11-09 22:08: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幻灯片 1:封面
课程标题:12.1 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学科与年级:北师大版 九年级物理
教师姓名:[教师姓名]
幻灯片 2:学习目标
能区分导体和绝缘体,知道常见导体(如金属、酸碱盐溶液)和绝缘体(如塑料、玻璃)的实例。
理解导体导电的原因(存在自由电荷)和绝缘体不导电的原因(自由电荷极少),了解半导体的特性及应用。
通过实验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掌握判断物质导电与否的方法,培养实验观察和分析能力。
了解影响导体导电性能的因素(如温度、材料、横截面积、长度),知道超导现象及应用前景。
幻灯片 3:课程引入
情境展示:
图片 1:电线内部是铜丝(能导电),外部是塑料外皮(不能导电);电工师傅维修电路时戴绝缘手套(橡胶不导电)。
视频片段:用导线将电源、开关、小灯泡与不同物质(如铁钉、橡皮、铅笔芯、玻璃)连接,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
生活疑问:为什么电线用铜丝做芯,而不用塑料?为什么电工要戴绝缘手套?不同物质的导电能力为什么会有差异?
提问引导: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电压和电流的测量,而电流的形成离不开 “能导电的物质”。本节课我们将通过实验,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区分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
幻灯片 4:导体与绝缘体的定义及实例
实验探究 1:“判断物质是否导电”
实验目的:通过小灯泡是否发光,判断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实验器材:干电池(2 节串联,3V)、小灯泡、开关、导线(若干)、待测试物质(铁钉、铜片、铝丝、橡皮、塑料尺、玻璃片、铅笔芯、食盐水溶液、糖水)。
实验装置:将电源、开关、小灯泡用导线串联,留出两个 “测试接线柱”,用于接入待测试物质(形成 “测试电路”)。
实验步骤:
断开开关,将待测试物质接入测试接线柱,闭合开关,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
若小灯泡发光,说明该物质能导电;若不发光,说明该物质不易导电。
依次测试所有物质,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分类:
| 能导电(小灯泡发光)| 不易导电(小灯泡不发光)|
|----|----|
| 铁钉、铜片、铝丝、铅笔芯(石墨)、食盐水溶液 | 橡皮、塑料尺、玻璃片、糖水 |
概念定义: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质叫做导体。导体内部存在大量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自由电荷),电荷能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质叫做绝缘体。绝缘体内部几乎没有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无法形成持续电流。
常见导体与绝缘体实例:
| 类别 | 常见物质 | 应用场景 |
|----|----|----|
| 导体 | 金属(铜、铁、铝、银)| 电线芯、电器触点 |
| 导体 | 酸碱盐的水溶液(食盐水、稀硫酸)| 电解装置、蓄电池电解液 |
| 导体 | 石墨(铅笔芯主要成分)| 干电池电极、铅笔芯导电实验 |
| 导体 | 人体、大地、湿木头 | 触电事故(人体导电)、接地装置(大地导电)|
| 绝缘体 | 塑料、橡胶 | 电线外皮、绝缘手套、电工胶布 |
| 绝缘体 | 玻璃、陶瓷 | 绝缘子(高压电线塔)、电器外壳 |
| 绝缘体 | 干燥的空气、木头 | 空气开关(利用空气绝缘)、干燥木材做电工凳 |
幻灯片 5:导体导电与绝缘体不导电的原因
微观解释(基于原子结构):
导体导电原因:
金属导体:内部存在大量 “自由电子”(金属原子失去的外层电子,可在金属内部自由移动),当导体两端有电压时,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金属导电靠自由电子)。
酸碱盐溶液导体:溶液中存在大量 “自由离子”(如食盐水溶液中的 Na 和 Cl ),离子带电荷,在电压作用下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溶液导电靠自由离子)。
绝缘体不导电原因:
绝缘体(如塑料、玻璃)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极强,电子几乎不能脱离原子核的束缚成为自由电子;溶液类绝缘体(如糖水)中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因此无法形成定向移动的电荷,不能导电。
导体与绝缘体的相对性:
导体和绝缘体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示例 1:玻璃常温下是绝缘体,加热到红炽状态时,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减弱,产生自由电子,变成导体(如加热后的玻璃能导电)。
示例 2:干燥的木头是绝缘体,受潮后木材中含有水分,水分溶解木材中的杂质形成溶液,产生自由离子,变成导体(湿木头能导电,因此不能用湿手摸电器)。
示例 3:空气是绝缘体,但在高压下(如闪电),空气被击穿,产生自由电荷,变成导体(闪电是空气导电形成的电流)。
幻灯片 6:半导体的特性与应用
半导体的定义: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质叫做半导体,常见的半导体材料有硅(Si)、锗(Ge)等(均为晶体,也叫 “半导体晶体”)。
半导体的特性:
热敏性:半导体的导电性能随温度升高而显著增强(如温度升高 1℃,硅的导电能力可能增加几十倍)。
光敏性:半导体的导电性能随光照强度增加而显著增强(如光照越强,锗的导电能力越强)。
掺杂性:在纯净的半导体中掺入微量其他元素(如在硅中掺入磷或硼),可以显著改变其导电性能,制成 “N 型半导体” 或 “P 型半导体”,为制造电子元件奠定基础。
半导体的应用:
热敏电阻:利用半导体的热敏性,制成温度传感器(如空调温控器、电子体温计),通过检测电阻变化感知温度。
光敏电阻:利用半导体的光敏性,制成光控开关(如路灯自动开关、相机曝光控制),光线暗时电阻大,电路断开;光线亮时电阻小,电路接通。
半导体器件:利用半导体的掺杂性,制成二极管(单向导电)、三极管(放大电流)、集成电路(芯片),广泛应用于手机、电脑、电视、人工智能设备等电子产品中(如手机芯片由上亿个半导体元件组成)。
重要意义:半导体是现代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材料,推动了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如 5G 通信、人工智能、物联网都依赖半导体技术)。
幻灯片 7:影响导体导电性能的因素
实验探究 2:“探究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物理量,导电性能越好,电阻越小)
实验目的:探究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对其导电性能(电阻)的影响。
实验器材:电源、开关、小灯泡、电流表、不同规格的金属丝(材料:铜、铁;长度:10cm、20cm;横截面积:0.5mm 、1mm )、酒精灯(改变温度)。
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探究一个因素时,控制其他因素不变)。
实验现象与结论:
材料影响:控制长度、横截面积、温度相同,铜丝接入电路时,电流表示数大(电阻小),铁丝接入时电流表示数小(电阻大)→ 结论:材料不同,导体导电性能不同(铜的导电性能比铁好)。
长度影响:控制材料、横截面积、温度相同,10cm 铜丝接入时电流大(电阻小),20cm 铜丝接入时电流小(电阻大)→ 结论:同种材料、横截面积相同的导体,长度越长,导电性能越差(电阻越大)。
横截面积影响:控制材料、长度、温度相同,1mm 铜丝接入时电流大(电阻小),0.5mm 铜丝接入时电流小(电阻大)→ 结论:同种材料、长度相同的导体,横截面积越大,导电性能越好(电阻越小)。
温度影响:控制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相同,用酒精灯加热铜丝,观察到电流表示数逐渐变小(电阻变大)→ 结论:多数金属导体,温度越高,导电性能越差(电阻越大)(与半导体的热敏性相反)。
实际应用:
电线用铜丝而非铁丝(铜的导电性能好,电阻小,减少电能损耗);
高压线用粗导线(横截面积大,电阻小,减少输电损耗);
滑动变阻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丝长度,改变电阻,调节电流)。
幻灯片 8:超导现象与应用前景
超导现象的发现:1911 年,荷兰物理学家昂尼斯发现,某些金属(如汞)在极低温度下(汞在 - 268.95℃),电阻突然变为 0,这种现象叫做超导现象,处于超导状态的物质叫做超导体。
超导体的特性:
零电阻:电流通过超导体时,没有电阻,不会产生热量(电能无损耗)。
抗磁性:超导体能排斥磁场,使磁场无法穿过自身(如 “磁悬浮” 现象,超导体上方的磁铁会悬浮)。
超导体的应用前景:
超导输电:用超导体制作输电线路,电流无损耗,可大幅降低电能传输成本(目前常规输电损耗约 5%-10%,超导输电可实现零损耗)。
超导磁悬浮列车:利用超导体的抗磁性,使列车悬浮在轨道上(无摩擦),速度可达 600km/h 以上(比高铁更快)。
超导磁共振成像(MRI):用超导体制作强磁场线圈,用于医学成像(如医院的 MRI 设备,超导线圈可产生稳定强磁场,成像更清晰)。
超导储能:用超导体线圈储存电能,无能量损耗,可用于电网调峰(解决太阳能、风能发电的间歇性问题)。
目前挑战:大多数超导体需要在极低温度下(-200℃以下)才能工作,需要复杂的制冷设备,成本高;科学家正在研究 “高温超导体”(在较高温度下实现超导,如 - 196℃以上),未来有望实现常温超导,推动超导体的广泛应用。
幻灯片 9:课堂小结
知识框架回顾:
导体与绝缘体:导体易导电(有大量自由电荷,如金属、盐溶液),绝缘体不易导电(自由电荷极少,如塑料、玻璃),二者无绝对界限,条件改变可转化。
半导体:导电性能介于二者之间(硅、锗),具有热敏、光敏、掺杂性,应用于电子元件(芯片、传感器)。
影响导体导电性能的因素:材料(铜比铁好)、长度(越长越差)、横截面积(越大越好)、温度(金属温度越高越差)。
超导现象:低温下电阻为 0,应用前景广泛(输电、磁悬浮),需突破常温超导技术。
重点强调:导体导电的微观原因(自由电荷),半导体的特性及应用,影响导体导电性能的控制变量实验,理解 “导电性能” 与 “电阻” 的关系(导电性能好→电阻小)。
幻灯片 10:课堂练习 1
下列物质中,属于导体的是( )
A. 塑料直尺 B. 玻璃片 C. 食盐水溶液 D. 橡皮
关于导体和绝缘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导体一定是金属
B. 绝缘体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导电
C. 导体内部有大量自由电荷,绝缘体内部几乎没有自由电荷
D. 人体是绝缘体,所以不会发生触电事故
半导体材料的重要特性是( )
A. 导电性能与导体相同
B. 导电性能不随温度、光照变化
C. 具有热敏性和光敏性
D. 只能用于制作电阻
幻灯片 11:课堂练习 2
将一根铜丝均匀拉长后,其导电性能会_____(选填 “变好”“变差” 或 “不变”),原因是铜丝的_____变长、_____变小,电阻变大。
为什么高压电线的外皮是陶瓷绝缘子(绝缘体)?而电线芯是粗铜丝(导体)?
答:陶瓷绝缘子是绝缘体,能防止电流泄漏到大地(或防止触电);粗铜丝是导体,能_____,且粗铜丝横截面积大,_____,减少电能损耗。
下列关于超导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超导体的电阻很大
B. 超导体适合制作电热器(如电热水器)
C. 超导体可用于制作输电线路,减少电能损耗
D. 所有物质在常温下都能实现超导
幻灯片 12:课堂练习答案
C(解析:A、B、D 均为绝缘体,食盐水溶液是盐溶液,属于导体)
C(解析:A 选项,导体还包括盐溶液、石墨等;B 选项,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导体;D 选项,人体是导体,会发生触电)
C(解析:半导体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具有热敏、光敏、掺杂性,可制作二极管、芯片等)
变差;长度;横截面积(解析:拉长后长度增加、横截面积减小,电阻变大,导电性能变差)
传输电流;电阻小(解析:铜丝导电传输电流,粗铜丝横截面积大,电阻小,减少输电损耗)
C(解析:A 选项,超导体电阻为 0;B 选项,超导体无电阻,不能产生热量,无法制作电热器;D 选项,超导体需低温,常温超导未实现)
幻灯片 13:拓展思考
为什么电工师傅在维修电路时,既要戴绝缘手套,又要穿绝缘鞋?(提示:双重绝缘保护,防止人体接触带电体时,电流通过人体流入大地造成触电)
冬天用手触摸金属门把手会感觉比触摸木头门把手凉,除了导热性差异,与导电性能有关吗?(提示:金属是导体,能快速传导人体的热量;木头是绝缘体,导热慢,因此感觉金属更凉)
未来如果实现了常温超导,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哪些影响?(提示:输电零损耗,电费降低;磁悬浮列车普及,出行更快捷;医学成像设备更轻便,成本更低)
幻灯片 14:结束语
总结与延伸: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区分了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了解了影响导电性能的因素及超导现象。下一节课我们将学习 “电阻”,深入探究电阻的概念、单位及电阻的测量,为理解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电阻关系奠定基础。希望大家课后观察生活中的导体和绝缘体应用,思考其设计原理!
北师大版2024版物理九年级全册【精做课件】
授课教师: . 班 级: . 时 间: .
12.1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第十二章 欧姆定律
a
i
T
u
j
m
i
a
N
g
你知道常见的导线是哪种金属制作成的吗?
观察并思考
特别重要的电器设备的导线还要用昂贵的银来做。铁也是导体,既多又便宜,想想看,为什么不用铁来做导线呢?
演示实验
观察小灯泡的亮度是否相同,并思考原因。
实验现象
接入不同的导体,小灯泡的亮度发生了变化。
1. 实验探究: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1)实验过程
把长短、粗细相同的铜丝和镍铬合金丝分别接入电路,闭合开关,观察电路中小灯泡的亮度和电流表的示数。
一、电阻
(2)实验现象
把铜丝接入电路,电流表的示数较大,小灯泡较亮;把镍铬合金丝接入电路,电流表的示数小,小灯较暗。   
(3)实验分析
导体虽然容易导电,但对电流也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在相同的电压下,通过铜丝的电流比较大,表明铜丝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比较小;通过镍铬合金丝的电流比较小,表明镍铬合金丝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比较大。
(4)实验结论
导体在导电的同时,对电流产生阻碍作用。不同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用电阻来表示导体的这种性质。 
一、电阻
2. 电阻
(1)概念:在物理学中,把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叫电阻。
用字母 R 表示。
(2)单位:
①国际单位:欧姆,简称欧,符号Ω.
②常用单位:千欧(kΩ)、兆欧(MΩ).
③换算关系:1 kΩ = 103 Ω 1MΩ =103 kΩ.
(3)电阻器
 在电子技术中,我们常用到有一定电阻值的元件——电阻器,也叫做定值电阻。电路图中的符号 。
一、电阻
(4)对电阻的理解
可从“阻碍作用”和“性质”两个角度来分析。
①导体的电阻越大,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在相同的电压下,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电阻)越大,电路中的电流越小。而绝缘体之所以起绝缘作用,就是由于其电阻很大。
②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由自身情况决定。不管这个导体是否连入电路,是否有电流通过,也不管它两端的电压是否改变,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电阻)总是存在的。无电流通过时,这种阻碍作用仅仅是没有体现出来而已。
一、电阻
(5)常见的一些电阻器
一、电阻
普通电阻
热敏电阻
陶瓷电阻
压电电阻
线绕电阻
贴片电阻
(6)一些物体的电阻值
一、电阻
小电珠
约10欧
白炽灯约800欧
热水壶
约50欧
电流表的内阻约0.1欧
电压表的内阻
约在几十兆欧
人体约
几千欧
知识点1 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
1. [2024·北京]下列物品中,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
( )
C
A. 陶瓷杯 B. 橡皮 C. 钢尺 D. 塑料水瓶
返回
2. 小明买了如图所示的新型折叠屏手机,并
给它贴上塑料手机膜,折叠屏的主要部件是柔性发光二极管。
制成二极管和塑料手机膜的材料分别是( )
C
A. 绝缘体、半导体 B. 导体、绝缘体
C. 半导体、绝缘体 D. 半导体、导体
返回
3. [2025·石家庄月考]关于导体和绝缘体,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D
A. 一般条件下,汽油、炭、大地是导体
B.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在绝缘体中没有电荷
C. 导体容易导电,是因为导体中有大量的自由电子
D. 导体与绝缘体没有绝对界限
返回
4. 如图所示电路中, 、
为两金属夹,分别在两金属夹之间
接入硬币、铅笔芯、橡皮或塑料尺,
闭合开关后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
铅笔芯
硬币
在观察到小灯泡发光时,两金属夹之间接入的可能是______
__或______。
返回
知识点2 电阻
5. 关于电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B
A. 导体的电阻越大,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
B. 导体容易导电说明它对电流没有任何阻碍作用
C. 绕线电阻是常用的电阻器之一
D. 在电路图中,电阻器的符号是“ ”
返回
6.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在实验室见到的某种仪表的刻度盘,
据此我们可以判断出这种仪表是用来测量______(填写物理
量名称)的,测量结果的单位名称是______。
电阻
欧姆
返回
7.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在、 两点之间分别
接入灯泡和 ,闭合开关后发现电流表的示
数分别为和,,若灯泡 的电阻为
小于
此题主要使用了转换法 ,即将电阻的大小转换为电
流表的示数,两端电压不变,电路中的电流越大,电阻越小。
,则灯泡 的电阻______(选填“大于” “小于”或“等
于”) 。
返回
8. 废物利用是节约资源的重要手段。下列废物再
加工后,最适合做电工钳外套的是( )
C
A. 废铜 B. 废铁 C. 废橡胶 D. 废纸壳
返回
9. 电流、电压和电阻是电学中非常重要的三个物理量,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
D
A. 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所以有电压,电路中一定有电流
B. 电荷的移动形成电流
C. 导体的电阻越大,表明导体的导电能力越强
D. 电阻是导体的属性,无论是否有电流通过,它的电阻总
是存在的
返回
10. 如图所示是一种电子体温计,它通过感温头中电流的大
小来反映人的体温。感温头是由半导体材料制成的,这应用
了半导体的( )
D
A. 单向导电特性
B. 良好的绝缘特性
C. 电阻随压力变化而变化的特性
D. 电阻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特性
返回
必做作业:从教材习题中选取;
选做作业: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