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 第十一章 电路及其应用 2 导体的电阻 课件(共5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 第十一章 电路及其应用 2 导体的电阻 课件(共50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5.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11-09 22:49: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0张PPT)
第十一章 电路及其应用
2.导体的电阻
核心素养 素养目标
物理观念 1.知道电阻的定义,掌握电阻定律的内容和表达式.
2.知道电阻率的概念,清楚常见材料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
科学思维 通过电阻定义式和决定式的比较,进一步体会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的意义.
科学探究 通过实验探究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掌握实验方法和结论.
一、电阻
教材认知
引入 如图所示的图像为金属导体A、B的U-I图像,思考:
(1)对导体A(或导体B)来说,电流与它两端的电压有什么关系?U与I的比值怎样?
提示:(1)对导体A(或导体B),电流与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导体A或导体B的电压与电流的比值是定值,但两者的比值不相等.
(2)对导体A、B,在电压U相同时,谁的电流小?谁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大?
提示:(2)电压相同时,A的电流小,说明A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大.
阻碍 

103 
106 
D. 从关系式U=IR可知,对于一个确定的导体,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导体两端的电压也越大
ACD
A. 该电阻的阻值为4 Ω
B. 如果仅将电压升高到30 V,则通过的电流为6 A
C. 如果仅将该电阻换成阻值为10 Ω的定值电阻,则通过的电流应为2 A
D. 当该电阻两端不加电压时,定值电阻的阻值应为零
AC
二、电阻定律 电阻率
教材认知
引入 下表所示为四个串联导体的各方面因素关系及导体两端的电压关系.
     三个因素
      及电压
不同导体    长度 横截面积 材料 电压
a l S 铁 U
b 2l S 铁 2U
c l 2S 铁
d l S 镍铜合金 5U
(1)对比导体a和b说明什么?
提示:(1)导体电阻和长度成正比.
(2)对比导体a和c说明什么?
提示:(2)导体电阻和横截面积成反比.
(3)对比导体a和d说明什么?
提示:(3)导体电阻和材料有关.
长度l 
横截面积S
材料 
导电 
增大 
标准电阻 
超导现象 
项目
区别 适用于纯电阻元件 适用于粗细均匀的金属导体或浓度均匀的电解液、等离子体
联系
典题讲练
A. 2∶3 B. 2∶1 C. 5∶3 D. 1∶3
B
名师点评
电阻与电阻率的辨析
(1)导体的电阻越大,说明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不能说明导体的电阻率一定越大.
(2)电阻率越大,材料的导电性能越差,但用这种材料制成的电阻不一定大,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和决定电阻率大小的因素是不同的.
A. 导体A和B的电阻之比为2∶1
B. 导体A和B的电阻之比为1∶2
C. 通过导体A和B的电流之比为1∶1
D. 相等时间内通过导体A和B左侧面的电荷量之比为2∶1
C
三、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
教材认知
引入 研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公式法,可以用列表法,还可以用图像法.
根据下面两个图像分析讨论:
甲 乙
(1)图甲是某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图,思考图像斜率的物理意义是什么?该元件是线性元件还是非线性元件?
提示:(1)甲图线的斜率表示导体电阻的倒数,该元件为线性元件.
(2)如果某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乙所示,分析该元件的电阻在图像中如何反映.该元件是线性元件还是非线性元件?
提示:(2)乙图线上一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的倒数表示电阻,该元件为非线性元件.
甲 乙
【知识梳理】
1. 伏安特性曲线
电阻的倒数 

线性元件 
正比 
R
【拓展深化】 线性元件与非线性元件的比较
项目 I-U图线
(伏安特性曲线) U-I图线
坐标轴 U为横轴,I为纵轴 I为横轴,U为纵轴
斜率 图线上的点与坐标原点连线的斜率表示导体电阻的倒数 图线上的点与坐标原点连线的斜率表示导体的电阻
项目 I-U图线
(伏安特性曲线) U-I图线
线性元件图线
的形状
可得R1>R2
可得R3>R4
非线性元件图
线的形状
表示电阻随U的增大而增大
表示电阻随I的增大而减小
ABD
A. 随着所加电压的增大,小灯泡的电阻增大
D. 对应P点,小灯泡的功率为图中矩形PQOM的面积
名师点评
应用图像求电阻时的注意问题
A. R1为线性元件,R2为非线性元件
B. R1的电阻R1=1 Ω
C. R2的电阻随电压的增大而减小
D. 当U=1 V时,R2的电阻等于R1的电阻
AD
解析:由题图可知,R1的伏安特性曲线为过原点的直线,故R1为线性元件,R2的伏安特性曲线为曲线,故R2是非线性元件,故 A正确;R1的电阻为2 Ω,故B错误;由题图可知,当U=1 V时,R2的电阻等于R1的电阻,都为2 Ω,故D正确;I-U图像上的点与坐标原点连线的斜率表示电阻的倒数,由题图可知,R2的电阻随电压的增大而增大,故C错误.
随堂检测
A B C D
A
1
2
3
4
A. a电阻丝较粗
B. b电阻丝较粗
C. a电阻丝的阻值小于b电阻丝的阻值
D. 图线表示的电阻丝的阻值与电压成正比
B
1
2
3
4
A. 1
B
1
2
3
4
A. 该导体是线性元件
B. 曲线的切线的斜率表示导体的电阻
C. 随着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大,导体的电阻增大
D. 该导体的电阻率不随导体两端的电压变化而变化
C
1
2
3
4
课时作业(十四)
[基础训练]
A. 鸟有耐高压的天性
B. 鸟是干燥的,所以鸟不导电
C. 鸟两脚间的电压几乎为零
D. 鸟电阻极大所以无电流通过
解析:小鸟并联在两脚之间的导线上,两脚之间的导线长度非常小,故两脚之间的导线的电阻非常小,则鸟两脚间的电压很小,接近于零,不会对鸟造成危害,故C正确.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C. 100R D. 10 000R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A. 2∶3 B. 1∶3 C. 1∶2 D. 3∶1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A. 电阻率反映导体的导电性能,电阻率越大,导电性能越好
B. 电阻率大的导体,电阻一定大
C. 用来制作标准电阻的材料的电阻率几乎不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D. 电阻率与导体的长度和横截面积无关
解析:电阻率反映导体的导电性能,电阻率越小,导电性能越好,A错误;导体的电阻与电阻率、长度和横截面积有关,可知电阻率大的导体,电阻不一定大,B错误;用来制作标准电阻的材料的电阻率几乎不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C正确;电阻率与导体的材料有关,与导体的长度和横截面积无关,D正确.
C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图(a) 图(b)
A. 1∶1 B. 1∶2 C. 2∶1 D. 1∶4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C
A. 8 V 6.67 Ω B. 12 V 120 Ω
C. 8 V 20 Ω D. 12 V 10 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7. 在做“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实验时,每次需挑选下表中两根合适的导线,测出通过它们的电流大小,然后进行比较,最后得出结论.
导线号码 A B C D E F G
长度/m 1.0 0.5 1.5 1.0 1.2 1.5 0.5
横截面积/mm2 3.2 0.8 1.2 0.8 1.2 1.2 1.2
材料 锰铜 钨 镍铬 锰铜 钨 锰铜 镍铬
解析:(1)研究电阻与导体材料的关系,应该选长度和横截面积都相同、材料不同的两根导线,即选C、F.
C、F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2)研究电阻与导体长度的关系,应该选材料和横截面积都相同的两根导线,即选C、G.
解析:(3)研究电阻与导体横截面积的关系,应该选长度和材料都相同的两根导线,即选A、D.
解析:(4)本实验所采用的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C、G 
A、D 
控制变量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能力提升]
A. 电流I越大,则薄膜厚度d越小
B. 电流I越大,则薄膜厚度d越大
C. 正方形边长L越大,所测定的电阻值越大
D. 正方形边长L越小,所测定的电阻值越大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A. 电阻a的阻值随电流的增大而增大
C. 在两图线交点处,电阻a的阻值大于电阻b的阻值
D. 在电阻b两端加4 V电压时,流过电阻的电流是2 A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1. 如图甲所示为一测量电解液电阻率的玻璃容器,P、Q为电极,设a=1 m,b=0.2 m,c=0.1 m,当里面注满某电解液,且P、Q加上电压后,其U-I图线如图乙所示.当U=10 V时,求电解液的电阻率ρ是多少?
答案:40 Ω·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