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第一单元知识梳理与拓展
生字识记
1.多音字
参
2. 易读错字
3. 形近字
二 、词语盘点
1. 重点词语
绿 毯 衣 裳 柔 美 彩 虹 马 蹄 豆腐 稍 微 羞 涩 礼 貌 拘束
点 缀 幽 雅 笨 拙 单 薄 妩 媚 花 苞 衣襟 恍 然 愁 怨 惊 鹊
2. 拓展词语
描写绿的词语:
一碧千里 翠色欲流 绿草如茵 青山绿水 青枝绿叶 千山 一 碧
带花字的词语:
柳绿花红 鸟语花香 百花争艳 繁花似锦 走马观花
锦上添花 落花流水 春花秋月 柳暗花明 昙花一现
第三个字是“自”的词语:
孤芳自赏 顾影自怜 不由自主 居功自傲 悠然自得 情不自禁
故步自封 喜不自胜 自暴自弃 咎由自取 沾沾自喜 洁身自好
三 、句子品析
1. 《草原》: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品析: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表达了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和依依惜别之情。
2. 《丁香结》: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
品析:作者用反问 的句式表达了作者从容豁达 的人生态度。这句话也告诉我们,我们应该正 视人生中解不完的问题, 同时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解不开的结,我们的人生才更加精彩。
3.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品析:用比喻 的修辞手法,生动地表现了乌云之黑,雨来之急。
四 、内容理解
1. 《草原》是著名作家老舍写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为我们描绘了草原风
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三幅画面,表现了蒙汉两族人民团结友好的深情厚谊。
2.《丁香结》一文主要从色彩、形状、气味、姿态等方面描写了丁香,以丁香结象征生活中解不开 的愁怨,告诉我们,人生需要“结”,这样生命才会精彩。
3.《古诗词三首》中《宿建德江》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孟浩然,诗人描写了停船夜宿建德江时看到 的景色,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及感慨人生的复杂之情。《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 书》的作者是宋代诗人苏轼,写的是急雨中西湖景色的变幻多姿,写出了诗人对盛夏时节雨 中西湖的喜爱与赞美之情。《西江月 · 夜行黄沙道中》的作者是宋代词人辛弃疾,写了乡村 夏夜月明风清,处处蛙声和鸣的景象,表现了词人夜行乡间的乐趣。
4.《花之歌》用第一人称的写法,赞美了花积极乐观的精神和向往光明的态度。
五 、积累拓展
描写丁香的诗句
(1)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商隐《代赠》
(2)殷勤解却丁香结,纵放繁枝散诞春。——陆龟蒙《丁香》
(3)霜树尽空枝,肠断丁香结。——冯延巳《醉花间》
(4)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璟《摊破浣溪沙》
2.描写月景的诗句
(1)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2)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3)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4)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3. 有象征意义的常见意象
(1)松柏:正直高洁、孤傲耐寒。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 《 青 松 》
(2)竹:正直高洁、虚心、顽强。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竹石》
(3)梅:高洁坚韧、不与世俗合污。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 《墨梅》
(4)柳:送别留恋。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送元二使安西》
4. 文化常识
(1)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杰出的语言大师,被誉为“人民艺 术 家”。小说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戏剧有《茶馆》《龙须沟》等。
(2)孟浩然: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 称 “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3)苏轼:字 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黄庭坚并称“苏 黄”,开创了豪放词风,辛弃疾在此基础上继 承并开拓了豪放词派的意境,两人合称“苏辛”。
(4)辛弃疾: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 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词人,出生时,中原 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 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
六、课内好句仿写汇总
1例句: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比喻)将羊群比作了白色的大花,也将草原比作了无边的绿毯。多么形象的比喻,可以想象 到草原的广阔。
仿写:海浪一会儿涌向岸边,一会儿又退回来,每一次的拍击都仿佛在蔚蓝的画布上添上了 银色的花边。
2例句: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比喻)将河比作了带子,还用了玻璃形容带子,从而更加体现了河水的清澈与明亮。
仿写:跋涉良久,远远地眺望到了一条曲折宛转的绸带——溪流!
3例句: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比喻)将各色的衣裳比作一条彩虹,从而体现了蒙古族人民盛装迎客的情景。
仿写:岸边的渔人老幼身着斑斓的渔装,众舟竞发,桨影纷飞,犹如一道绚丽的彩虹在海面 上疾驰而来。
4例句: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拟人)作者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境界的美好,让我们感受到骏马和大牛的样子。
仿写:在这片景致中,即便是高傲的天鹅与悠然的水牛,也会偶尔停下脚步,好像品味着自 然赋予的温馨与祥和。
5例句: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含关联词) 两个“既...又 ”表达了作者第一次置身草原之中的感受。
仿写:这番景致,既令人赞叹不已,又使人心旷神怡,既想驻足良久,又欲寻一静谧之处弹 奏一曲悠扬动人的旋律。
6例句: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比喻)将花苞比做了盘花扣,还运用了形容词“圆圆的”“鼓鼓的”,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花苞, 一目了然,花苞的形象跃然纸上。
仿写:嫩嫩的叶片尖尖的,绿绿的,宛若晨露中的翡翠珠。
7例句: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 ,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
(反问句)反问句的作用是以否定的形式表达肯定,目的是加强语气,起强调作用。作者利用 反问的形式引发“我”对人生的思考,表现了“我”从容 、豁达 、积极的人生态度。
仿写:梦,是追不尽的;生活中的目标也是追不尽的,不然,岂不显得太过安逸无追求了吗?
8例句: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 还要回头望。
(拟人) 作者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丁香花小巧 、繁密 、色泽明亮的特点 。“探 、窥”赋 予人的性情。
仿写:有的小巷深处透出几缕金黄,如同夕阳洒落的细碎光芒,在石板路上跳跃,引得路人 不自觉地放慢脚步。
《花之歌》
9例句: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 。 (比喻) 以“星”喻花,突出花的高洁夺目。
仿句:我是晨曦, 自地平线轻抚过山川之巅。
10例句: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排比) 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 、相同句式构成排比,增加语势,起强调作用,强烈地表达作 者的思想感情。
仿句:夜予我宁静,晨赠我光明, 日使我温暖,暮令我思绪万千。
11例句: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排比)从花的用途揭示花的形象,写出了花对人类的无私奉献。
仿句:我是佳节里团聚的灯火,我是庆典上的彩带,我是离别时寄托深情的信件。
12例句: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
(拟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花的追求,表现了花追求光明和美好的决心。
仿写:我始终向往远方,对未知充满好奇;我从不自我设限,亦不孤行于世。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