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湖南中考物理一轮复习-教材知识巩固-第二单元 声、光、热学第十二讲 物态变化 课件(42页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6年湖南中考物理一轮复习-教材知识巩固-第二单元 声、光、热学第十二讲 物态变化 课件(42页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11-09 23:25: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2张PPT)
第一部分 教材知识巩固
第二单元 声、光、热学
第十二讲 物态变化
考点1
温度与温度计
2022年版课程标准: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1.温度
(1)定义:表示物体____________的物理量。常用单位:__________,符号:______。
冷热程度
摄氏度

(2)摄氏温度:把在标准大气压下______________的温度定为0 ℃,沸水的温度定为100 ℃,将0 ℃至100 ℃之间等分为100份,每一等份代表______℃。
(3)常考温度的估测: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 ℃;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25 ℃;淋浴用热水的温度约为42 ℃;绿色蔬菜保鲜的合适温度约为 4 ℃。
冰水混合物
1
2.温度计
原理 液体的①______________
实验用 温度计 的使用 估:预估待测物体的温度
选:选择测量范围、分度值符合要求的温度计
放: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该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但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
热胀冷缩
读数 读: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图甲中读数正确的是视线②________
记: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图甲中温度计的示数为③______________
注意 事项 当图中温度计没有呈现出零刻度线的位置时,若温度计示数由下往上越来越大,则为“零上”,反之即为“零下”,图乙温度计的示数为④__________℃,图丙温度计的示数为⑤________℃
B
43 ℃
-16
36
1.[人教“想想做做”改编题]小明用装满水的玻璃瓶、橡皮塞和细玻璃管制作了一个简易温度计,如图所示。将此装置放入热水中,由于液体____________,细玻璃管内液面会上升;将装置取出,细玻璃管内液面将________。实验中要使观察到的现象更明显,可以改进的方法是换用更______(选填“细”或“粗”)的玻璃管。
受热膨胀
下降

2.[人教图片改编题]图中关于温度计的使用,A、B、C、D做法正确的是______。
C
考点2
熔化和凝固
1.熔化和凝固
物态变化 初始物态 最终物态 吸、放热 实例
熔化 ①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热 冰雪消融、蜡烛“流泪”等
凝固 ④_______ ⑤________ ⑥_____热 冰锥的形成、糖浆结块等
固态
液态

液态
固态

2.晶体与非晶体
分类 晶体(①______固定的熔化温度) 非晶体(②________固定的熔化温度)
熔化 图像
过程 AB段为③______态,吸热,升温; BC段为④____________态,吸热,温度⑤________;熔点为T ℃ CD段为⑥______态,吸热,升温 整个过程吸收热量,温度⑦__________
特点 熔化过程中,持续吸热,温度⑧_________ 持续吸热

没有

固液共存
不变

升高
保持不变
凝固 图像
过程 AB段为液态,放热,降温; BC段为⑨____________态,放热,温度不变;凝固点为T ℃ CD段为固态,放热,降温 整个过程放出热量,温度降低
特点 凝固过程中,持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持续放热
固液共存
实例(选填 合适序号) 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a.海波;b.玻璃;c.石蜡;d.沥青;e.石英;f.各种金属;g.松香;h.食盐;i.冰 特别提醒: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相同。
a、e、f、h、i
b、c、d、g
3.[人教图片改编题]甲、乙两种固体熔化过程的温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可知甲是________,且其熔点为________℃;乙是__________。甲的熔化过程持续了______min,在ab段处于____________态。
晶体
48
非晶体
4
固液共存
考点3
汽化和液化
1.汽化和液化
物态变化 初始物态 最终物态 吸、放热 实例
汽化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热 湿衣服变干等
液化 ④________ ⑤________ ⑥______热 雾、露、“白气”等的形成
液态
气态

气态
液态

2.汽化的两种方式
汽化方式 蒸发 沸腾
不 同 点 发生部位 只在液体表面 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
发生条件及特点 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 温度达到沸点,持续吸热,温度
①______________
影响因素 温度:温度越②______,蒸发越快 液体表面积:表面积越③______,蒸发越快 表面空气流速:流速越④______,蒸发越快 气压高低(气压越大,沸点越
⑤______)、温度、供热快慢等
相同点 都是汽化现象,都需要吸热 保持不变




3.液化的两种方式
(1)降低温度,如雾和露珠的形成,从冰箱拿出来的物体会“出汗”等。
(2)压缩体积,如液化石油气,火箭中的液态燃料和氧化剂等。
4.[人教“练习与应用”改编题]如图所示,在盛水盆里放两块高出水面的砖,砖上有一篮子,里面装有食物,用纱布袋罩在上面,且袋口边缘浸入水里,把它放在通风的地方,一天里面的食物也不会坏。简易冰箱中的饭菜不容易变质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将它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水蒸发时会吸热
加快水的蒸发
5.[人教“科学·技术·社会·环境”、教科“本章复习题”改编题]如图是青藏铁路冻土区路基两侧的“热棒”示意图。热棒的工作原理是:当路基温度上升时,液氨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变成气态氨上升到热棒的上端;通过散热片散热,气态氨发生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又沉入了棒底。热棒应使用____________(选填“导热性能”或“隔热性能”)好的材料制作。为降低成本,__________(选填“可以”或“不可以”)使用液态水替代液态氨。
吸收
液化
导热性能
不可以
考点4
升华和凝华
1.升华和凝华
物态变化 初始物态 最终物态 吸、放热 实例
升华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热 灯丝变细、寒冬结冰的衣服变干等
凝华 ④________ ⑤________ ⑥______热 霜、雾凇等的形成
固态
气态

气态
固态

6.[人教图片改编题]寒冷的冬天,在窗户玻璃上常结有漂亮的“冰花”,“冰花”结在玻璃的______(选填“内”或“外”)侧,是________形成的,这个物态变化过程要______(选填“吸”或“放”)热。

凝华

7.[人教“练习与应用”改编题]如图甲所示,同学们将碎冰块放入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和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为-4 ℃;同时发现易拉罐的底部外有白霜形成,该白霜的形成是水蒸气的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在形成白霜的过程中会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由此说明加盐能________(选填“降低”或“升高”)冰的熔点。
凝华
放出
降低
重难点
物态变化辨识及吸、放热的判断
例 [跨学科实践:厨房中的物态变化]
(1)做菜时,揭开锅盖,锅盖内表面的小水珠,是________形成的。
(2)热油锅中加水后油滴四溅是因为水发生了________现象。
(3)冻豆腐里面的小孔是豆腐里的水先________后________造成的。
液化
汽化
凝固
熔化
(4)从冷冻室取出的排骨表面有“白霜”,“白霜”的形成是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在排骨的“解冻”过程中,发现其周围冒出大量的“白气”,“白气”是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__________(选填“水蒸气”或“小液滴”),其形成过程要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5)将适量的淀粉拌入肉片,这样炒出的肉片既嫩又鲜,因为淀粉包裹在肉片表面,使肉片内部的水分不容易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
凝华
液化
小液滴
放出
汽化
实验1
研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例1 如图甲所示,大雪过后路面结冰,环卫工人会在公路上撒盐,使路面的冰及时熔化,确保行人和车辆的出行安全。为了弄清其中缘由,小张做了一组关于冰熔化的实验。
(1)如图乙,在组装实验器材时,应先固定______(选填“A”“B”或“C”),确保能用______________加热,提高效率;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示数是________℃。
(2)下列措施不能使物质受热均匀的是______。
A.加热过程中不断搅拌
B.通过水给试管加热
C.温度计的玻璃泡浸没在物质中
C
酒精灯外焰
-3
C
(3)加热一段时间后,小张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在丁图中绘制了A图像,由此可知冰熔化时需要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且温度____________(选填“升高”“保持不变”或“降低”),冰是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熔点是______℃,其在熔化过程中内能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第7 min时该物质为____________态。
吸热
保持不变
晶体
0
增大
固液共存
拓展设问:
(4)持续加热,烧杯内的水沸腾后试管里的水不会沸腾,理由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张在烧杯的水中加入少量的食盐后,发现试管中的水能够沸腾,说明加入食盐后水的沸点_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5)完成上述实验后,小张又取了适量淡盐水制成的碎冰,用相同的热源再次加热,得到丁图中的B图像。再次取适量浓度更大一些的盐水制成的碎冰,用相同的热源加热,得到丁图中的C图像。由以上实验可知,加入盐后冰的熔点将会_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烧杯中的水沸腾后,温度不再升高,试管中的水温能达到沸腾的温度,但不能继续吸热,所以不会沸腾
升高
降低
(6)A图像中0~5 min比8~10 min升温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另一小组在利用相同的器材进行这一实验时,观察到冰熔化过程中温度计示数缓慢上升。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填字母)。
A.烧杯中的水少
B.对试管内的冰不断搅拌
C.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试管壁
D.冰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升高
水的比热容比冰大
C
实验2
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
1.实验仪器:温度计、秒表、烧杯、酒精灯、硬纸板等。
2.实验操作
(1)器材组装:器材按____________的顺序进行组装,组装时酒精灯_______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
(2)用酒精灯给水加热至沸腾,在此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记录一次温度,并观察水的状态。
3.实验现象:水沸腾前的情景如图2中的______;水沸腾时的情景如图2中的______,气泡里主要是__________。
4.实验结论:水沸腾过程中不断________,温度______________。
自下而上
点燃


水蒸气
吸热
保持不变
例2 某兴趣小组利用图1甲所示装置研究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装置如图甲所示。
图1
(1)实验中还需要添加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
(2)实验中,为使用酒精灯的______焰对烧杯加热,应先调整________(选填“烧杯”或“温度计”)的位置。烧杯底部和铁圈之间垫有陶土网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纸板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纸板上留有小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检查实验装置时,发现烧杯中的温度计安装出现错误,该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正错误并检查无其他错误后,继续实验。加热过程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1乙所示,此时的水温为________℃。
秒表

烧杯
使烧杯受热均匀
减少热量散失,加快水的沸腾
保持烧杯内外气压平衡
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容器底
61
(4)当水温升高到90 ℃后,每隔30 s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将记录的数据绘制成如图1丙所示的图像。由图像可知,沸腾时水的温度_________,水的沸点为________℃。周围环境大气压________(选填“高于”或“低于”)标准大气压。
(5)观察发现烧杯中气泡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大如图1丁所示,说明水________(选填“已经”或“还未”)沸腾。实验结束后撤去酒精灯,水还能继续沸腾一小会儿,这说明水沸腾时不需要吸热,这种判断是否正确: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保持不变
98
低于
已经
不正确
撤去酒精灯,由于陶土网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水能继续吸热,所以水不会立即停止沸腾
拓展设问:
(6)加热过程中改变水内能的方法是__________。
(7)[人教“练习与应用”改编题]通过探究,小红终于明白妈妈用炉火炖鸡汤时,在沸腾后调为小火比较节能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8)(2025·南充节选)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2中的实线a所示,若将水置于密闭的容器(如高压锅)中探究,则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可能是图2中的______(选填“b”“c”或“d”)。
图2
热传递
液体沸腾时,吸热,温度不变
b
命题点1
温度计的使用及读数
1.(2023·常德)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
32
命题点2
物态变化辨识及吸、放热的判断
2.(2025·湖南)夏天,小明将湿衣服晾在向阳通风处,衣服变干的过程中,水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液化 B.汽化
C.凝固 D.熔化
3.(2025·长沙)民间艺人制作“糖面”时,其中一个环节是把糖块加热成液态糖浆,此过程中的物态变化是(   )
A.升华 B.凝华
C.熔化 D.汽化
B
C
4.(2024·长沙)“玉阶生白露”“人迹板桥霜”,关于水蒸气遇冷形成露和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露的形成是汽化 B.露的形成需要吸热
C.霜的形成是升华 D.霜的形成需要放热
5.(2023·永州)今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在炎热的夏天可以吃上远方的新鲜食品,人们为了防止食品在长时间运输中腐烂变质,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给食品降温,这是因为(   )
A.干冰熔化吸热 B.干冰液化吸热
C.干冰升华吸热 D.干冰凝华吸热
D
C
6.(2023·常德)关于生活现象的解释,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高压锅煮食物熟得快,是因为锅内气压大,沸点低
B.人出汗后吹风扇会感觉更凉快,是因为加快了蒸发
C.夏天,从冰箱拿出来的饮料瓶外壁会冒汗,这是一种液化现象
D.湖南的冬季,窗户上的小水珠常出现在玻璃内侧
7.(2023·娄底)市场上出售的一种网红食品——液氮冰激凌,标准大气压下,液态氮的沸点为-196 ℃,其制作过程主要是在冰激凌上倒入液态氮,使周围“烟雾缭绕”。“白雾”形成时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该过程需要______热。
A
液化

命题点3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8.(2022·张家界)下列是小李同学在劳动实践活动中采取的系列措施,其中为了减缓蒸发的是(   )
①使用酒精灯加热,不使用时盖上灯帽
②植树时剪掉多余的枝叶
③把洗过的衣服晾晒在通风处
④培育玉米苗时盖上地膜
⑤将收割的小麦摊开晾晒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④
D
命题点4
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的变化特点
9.(2025·湖南)小伟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小烧杯中的水能否沸腾。两个烧杯中装有初温相同的纯净水,当大烧杯中水温接近90 ℃时,每隔2 min分别记录一次两支温度计的示数,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像,如图乙所示。
(1)为获取实验数据,本实验用到的测量工具有烧杯、温度计和_______。
(2)如图丙,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
(3)本次实验中,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大烧杯的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且温度保持不变,小烧杯的水中始终没有大量气泡产生,温度也保持不变。此时小烧杯中的水是否沸腾,并说明判断的依据: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秒表
92
未沸腾,因为小烧杯中的水达到沸点后无法从大烧杯的水中继续吸热
10.(2025·长沙)图甲是小星改进后的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其中A管开口。
(1)图甲中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 ℃。
(2)小星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他观察到水从第5分钟开始沸腾,由图可知,水在沸腾时温度________。
(3)小星在水沸腾后撤去酒精灯,水停止沸腾后,在A管口连接抽气泵抽气使烧瓶内气压减小,水再次沸腾。由此可知,水的沸点随气压的减小而________。
96
不变
降低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