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课件)【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课件)【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11-10 09:48: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胡瓜
胡蒜
胡桃
胡椒
胡萝卜
胡荽
胡葱
胡豆
导入新课
的开通与经营西域
七上第十四课
核心素养目标
01
通过文字、图片等史料了解“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对西域的管理”等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02
通过分析相关史料,认识张骞通西域的意义;通过分析《丝绸之路示意图》,初步掌握分析阅读地图的能力,认识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03
学习张骞、班超等历史人物为报效祖国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的进取精神。培养自觉维护国家统一的意识。体会“一带一路”的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家国情怀)
01
张骞通西域
壹·张骞通西域
1.“西域”地理概念:
观察地图:西域在哪里?
狭义上的西域:今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
广义上的西域:还包括今中亚、西亚、印度半岛、欧洲东部等广大地区。
玉门关
阳关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壹·张骞通西域
2.张骞出使西域的背景:
阅读材料,合作探究,探寻张骞为何出使西域?
材料一:汉初西域有36国,后来匈奴征服乌孙、楼兰等小国,“敛税重刻,诸国不堪命”。 ——《后汉书》
原因:①西域小国林立,受到匈奴的控制和奴役。
材料二:文景时期,继续与匈奴和亲,并厚予馈赠,但匈奴仍然不断侵犯边境,抢走人畜,毁坏庄稼。——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材料二:“ 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 《汉书·张骞传》
②大月氏因被匈奴从河西故地赶走,怨恨匈奴,想要复仇。
③匈奴不断向中原发动进攻,使汉朝十分被动。
匈奴人控制
壹·张骞通西域
3.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
招贤令
我大汉王朝,历经几代先皇的休养生息,现民殷国富,兵强马壮。吾皇汉武帝雄才大略,志在四方。为保境安民,彻底根除匈奴之患,拟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现招募使者一名,代表大汉王朝出使大月氏。事成之后,赏良田美宅、黄金百两。如有勇者,速来报名,钦此!
汉武帝为什么要招募使者出使大月氏?
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
陛下!郎官张骞,愿出使月氏!
壹·张骞通西域
4.张骞出使西域的过程:
壹·张骞通西域
4.张骞出使西域的过程:
结合张骞西行历程,说说可以学习张骞什么精神?
阳关·张骞雕像
张骞应募,率100多人西出长安
途中被匈奴扣留十余年,娶妻生子。
乘匈奴不备逃出,继续西行。
辗转到达大月氏,但其西迁已久,无意东归。
张骞逗留一年多,无法说服大月氏,只好踏上归程
归途中又被匈奴抓住,扣留一年多才得以逃出。
不忘使命“持汉节不失”的精神;不屈不挠,不畏艰险;
壹·张骞通西域
4.张骞出使西域的过程:
第一次出使西域 第二次出使西域
时间
目的
结果
公元前138年
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虽然没有达到目的,但使
汉朝了解到西域的情况。
公元前119年
加强与西域各国联系
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汉书 张骞传》载:
“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
了解西域
沟通西域
张骞第一次开辟出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汉朝和西域各国有了第一次友好往来,所以称为“凿空”。
02
丝绸之路
贰·丝绸之路
1.丝绸之路的开辟:
“丝绸之路”一词最早来自于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出版的《中国——我的旅行成果》一书中。
在这条交通路线进行的贸易物品中,丝绸是中国输出的货物中最多、最具有代表性的商品。因此,李希霍芬将这条发端于中国的陆上交通线称之为“丝绸之路”。
张骞在联通西域以后,汉朝与西域的交流也更加密切。商人们载着货物往来东西。这条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后世称“丝绸之路”。
贰·丝绸之路
2.丝绸之路的路线:
长安
河西走廊
中亚
西亚
西域
(今新疆地区)
欧洲
根据《丝绸之路示意图》,说说陆上丝绸之路途经地区。
长安
河西走廊
西域
中亚
西亚
欧洲、北非
贰·丝绸之路
2.丝绸之路的路线:
汉朝沿丝绸之路西传之物有哪些? 传入中原的物品有哪些?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
贰·丝绸之路
3.海上丝绸之路:
▲汉朝海上航路图
山东沿岸
黄海
朝鲜
日本
东南沿海
中南半岛
马六甲海峡
孟加拉湾
印度半岛
斯里兰卡
欧洲
(1)向北:
(2)向南:
山东沿岸→黄海→朝鲜半岛和日本
东南沿海→中南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印度半岛南端和今天的斯里兰卡→欧洲地区
最重要的一条航线
03
汉朝对西域的管理
叁·汉朝对西域的管理
西 域
思考:对比秦朝的疆域,西汉的疆域多了什么地方呢?说明了什么?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
叁·汉朝对西域的管理
1.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府:
西汉形势图
时间
最高长官
职责
管辖范围
意义
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公元前60年
西域都护
颁行号令,调遣军队,征发粮草
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
叁·汉朝对西域的管理
2.东汉班超出使西域:
东汉明帝时,派班超出使西域。
甘英出使大秦(失败),开辟通往西亚的路线。
班超的儿子班勇再次出使西域。
西汉末年,匈奴重新控制了西域,汉朝与西域的往来中断。73年,东汉朝廷派兵出击匈奴,并派班超出使西域。
123年,东汉政府改西域都护府为西域长史府
叁·汉朝对西域的管理
2.东汉对西域的管理:
班超
东汉时期著名军事家、外交家,其长兄班固、妹妹班昭也是著名史学家。班超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但内心孝敬恭谨,审察事理。他口齿辩给,博览群书。不甘于为官府抄写文书,投笔从戎,随窦固出击北匈奴,又奉命出使西域,在三十一年的时间里,收服了西域五十多个国家,为西域的回归做出了巨大贡献。官至西域都护,封定远侯,世称“班定远”。
投笔从戎
不入虎穴 焉得虎子
叁·汉朝对西域的管理
3.一带一路:
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与有关国家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倡议。……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加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叁·汉朝对西域的管理
甘肃鸣沙山
我国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的共同体。那么丝绸之路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作用?
①加强中国同周边国家的经济贸易往来;
②有利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
③有利于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④充分显示了中国主动参与国际事务的积极姿态和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西域的地理概念
丝绸之路
对西域的管理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西域都护的设置
陆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
张骞通西域
丝绸之路
沟通中外文明的
班超经营西域
奠定基础
提供保障
1.《册府元龟》记载:“武帝时,博望侯张骞入西域,得胡角,传其法于西京(长安),横吹惟得《摩诃兜勒》一曲。李延年因胡曲更造新声二十八解。”材料表明张骞入西域推动了汉与西域的(  )
A.政治归属 B.军事联系
C.经贸往来 D.艺术交流
2.(跨语文)白居易在《寄胡饼与杨万州》中写道:“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现在很多人喜欢吃的羊肉串,也是自古流传下来的使用西域烧烤方法制作的食物。这说明,丝绸之路的开通(  )
A.丰富了内地的饮食文化 B.改变了西域人的饮食习惯
C.使大量西域食物销往内地 D.促进了内地餐饮业的繁荣
D
A
3.随着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的开通,西方的动植物品种,源源不断地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而中国的桃、大黄、茶树、桑蚕、方竹等也随之传向西方。材料反映了丝绸之路的开通()
A.促进了物种交流 B.实现了贸易互惠
C.加速了民族交融 D.改变了经济结构
4.公元前60年,为了管理统一后的西域,汉宣帝下令在乌垒城(今轮台县境内)建立西域都护府,郑吉为第一任西域都护。汉朝正式在西域设官、驻军、推行政令,开始行使国家主权。西域都护府的设立()
A.消除了北方边患的威胁 B.推动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C.导致王国势力对抗中央 D.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B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