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归去来兮辞》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20 15:07: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5张PPT。 朗朗乾坤,谁能挣脱名缰利索的羁绊?滚滚红尘,谁又能拒绝高官厚禄的诱惑?但在中国文学史就有这样一个人,他有官不做,乐居田园,用自己的心灵书写了一曲曲动人的绝唱,他就是中国著名的隐逸诗人之宗,谁? 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
——《宋史 陶潜传》) 饮 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心远”是一种怎样的心境?“心远”: 是一种远离尘世、自得自乐于自然的隐士心境,也是追求自由的隐士情怀的表露,更是一种遗世独立的人格魅力的体现,是中国古代士大夫精神上的—个归宿。归去来兮辞陶渊明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晋宋时期文学家。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名潜,一名渊明,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先生,他出生于没落的地主家庭,少年时曾怀有“大志济于苍生”的志向。
29岁开始入仕,从此的13个年头,时官时隐,历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建威将军、彭泽县令之类的小官。在彭泽县令任上仅85天,就辞官回家,躬耕陇亩,从此不再出仕。 陶渊明今存诗歌125首,其中四言诗9首,五言诗116首。
他的五言诗可大略分为两类:
一类是继承汉魏以来抒情言志传统而加以发展的咏怀诗;
一类是前人很少创作的田园诗。反映了他厌弃官场生活的思想感情,寄寓对官场的厌倦,表露出洁身自好的高洁志趣。
后代批评家常用质朴、平淡、自然评价陶诗的风格,称其为“田园诗人”。他是田园诗的鼻祖。散文首推《桃花源记》,本文则是辞中名篇,在艺术上平淡、朴素,充满了诗意,全无半点斧凿痕迹,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写作背景 陶渊明四十一岁那年(公元40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五天的彭泽令。陶潜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怎么能为五斗米而向这乡里小人低三下四!”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 千百年来,《归去来兮辞》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曾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一篇而已。”(《东坡题跋》卷一引)敬服之情,无以复加。
而《归去来兮辞》确实是在艺术上精心结撰、刻意求工的力作。题 解回去吧归去来兮辞助词,无义语气助词回 去 辞是战国后期楚国诗人_____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新诗体。也称楚辞;又因屈原所作《离骚》是这种文体的代表,故又称“骚体”。到了汉代,常把辞赋并称,统称为辞赋。
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四句为一小节,每节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两句为一组;以_____字句为主,多用语气词“兮”,每句按三拍读。有些七字句中出现了虚词,也应作六字句读。例如: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形式自由,句式整散结合六 chóuchàngyáng熹微zūnshāngmiǎnjiǎoxiùyìhuányǎotiǎohuánggāozhào kē正音:惆怅飏xī樽觞眄庭柯矫岫翳盘桓棹窈窕遑遑皋 写弃官归田的原因和弃官归田时的欢快心情。第一部分(第1段)小节:第二部分(2、3段)小节:  极力描写归田的生活乐趣。
初进家门
居室之乐
庭院之乐
户外之乐第三部分(第4段)小节:
抒发诗人“乐天安命”的情怀。整体把握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序言解读(1)幼稚:指孩童。    
(2)瓶:指盛米用的陶制容器。  (3)生生:犹言维持生计。前一“生”字为动词,后一“生”字为名词。   
(4)术:指经营生计的本领。   
(5)长吏:较高职位的县吏。指小官。
(6)脱然:轻快的样子。   (7)有怀:有所思念(指有了做官的念头)。   
(8)靡途:没有门路。    我家境贫困,种田不能维持自己的生活。家中孩子很多,米缸里经常没有存粮,维持生计的花费,没有办法解决。亲友多劝我出去做官,自己心里也产生了这种念头,但苦于没有门路。(9)四方之事:指他接受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的任命出使的事情。   
(10)诸侯:指州郡长官。   
(11)家叔:指陶夔,当时任太常卿。   
(12)以:因为。   
(13)风波:指军阀混战。
(14)彭泽:县名。在今江西省湖口县东。   
(15)眷然:依恋的样子。   (16)归欤之情:回去的心情。      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 刚巧碰上朝廷有奉使外出的差事,州郡长官都拿爱惜人才为美德。叔父因为看到我贫苦就推荐,于是被任命为小县的的官吏。这时战乱没有平息,心里害怕远地的差使。彭泽县离家只有一百里路程,公田收获的粮食足够酿酒饮用,因此就要了下来。但过了没几天,便产生了留恋田园的归家念头。(17)质性:本性。  
(18)违己:违反自己本心。
(19)交病:指思想上遭受痛苦。   
(20)从人事:从事于仕途中的人事交往。指做官。   
(21)口腹自役:为了满足口腹的需要而驱使自己。   
(22)一稔(rěn):公田收获一次。稔,谷物成熟。   
(23)敛裳:收拾行装。 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勉强)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 (惆怅感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rěn),当敛裳宵逝。 为什么呢?因为我的本性坦率自然,不会勉强做作的;饥寒虽是急迫的事,但违背自己本心更使人痛苦。过去为官做事,都是被吃饭驱使;当时惆怅感慨,深愧平生的志愿。但还是想等到秋收以后,就收拾行装连夜离去。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就着)事顺(陈述)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24)寻:不久。   
(25)程氏妹:嫁给程家的妹妹。   
(26)武昌:今湖北省鄂城县。   
(27)骏奔:急着前去奔丧。   
(28)仲秋:农历八月。   (29)乙巳岁:晋安帝义熙元年。 不久,嫁给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要急着前去奔丧,就自己弃官离职了。从秋八月到冬季,做了八十多天的官。就着这件事来抒发自己的心意,文章题目叫《归去来兮》。时在乙巳年十一月。1、于时风波未静?
古义:指战乱。今义:风浪,常用来比喻纠纷或乱子。
2、尝从人事
古义:指做官。今义:常用义,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或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罚等工作。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古义:不久。今义:常用义为“寻找”“追寻”等。
4、幼稚盈室
古义:小孩。今义:指不成熟的做法。
5、于是怅然慷慨
古义:感慨。今义:指大方的行为。讲出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古义和今义思考:1、序讲了哪些内容?
交代了文本写作的时间、背景,叙述了作者做官的经过和辞官的原因。2、作者辞官的原因有哪些?
(1)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2)饥冻虽切,违已交病。
(3)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4)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   结合全文看,奔程氏妹丧显然只是表层原因,另外三点才是根本原因。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确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芜:荒芜。 胡:为什么。疑问代词。
以心为形役:以,让,介词;心为形役,心志被形体所役使。
奚:何,为什么,疑问代词。 惆怅:失意状。
谏:①规劝,挽回;②挽回,纠正。此取后项义
来者:指未来的事情。 追:来得及弥补。
其:无实义,置句中起调整音节作用。 遥遥:漂荡。
飏:飘扬。形容船驶行轻快。征夫:行人而非征兵之人。
以:拿(以前路问征夫)后文“农人告余以春及”也是这样。
熹微:微亮,天未大亮。 学习第一段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译文:回去吧,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还不回!既然自己知道心志被形体所役使,又为什么还要如此伤感失意而独自悲哀呢?我认识到过去所作错的已经无法挽回,但知道未来的事情还来得及弥补。我确实已误入迷途但还不算太远,已经觉悟到如今归田是对的,而以前出仕是错的。归舟轻快地飘荡前进,微风徐徐地吹动着上衣。向行人打听前面的路程,恨晨光还是这样晨曦微微。2、这一段写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什么情感?
答:这一段写了弃官归田的原因和弃官回家路途中的情形,表达了诗人因误入官场而自责、因能及时醒悟而自慰以及归途中无比欢快的心情。第一段问题探究自责——田园将芜,
自悔——已往不谏,来者可追,
自觉、自醒——迷途未远,今是昨非。1、这一段要归纳“段意”的话,可以很简
省,只需两个字足矣,哪两个字?明确:归去。2、谈谈你对这一段中“觉今是而昨非”一句的理解。
答:昨日之“非”,今天之“是”,陶渊明算是彻悟,一了百了。故一个“觉”字,真有一种迷途知返的味道。陶渊明率性而行,鄙弃官场,向往田园,做了千古的榜样,可千百年来又有几人能够做到呢?弃官归家——自责自我安慰已往昨非来者今是归隐出仕对比第一段: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学习第二段
瞻:望见。
衡宇:犹衡门。衡,通“横”。横木为门,形容房屋简陋。
载:语助词,有“且”、“又”的意思。
三径:汉代蒋诩隐居后,在屋前竹下开了三条小路,只与隐士求仲、羊仲二人交往。 终于看到自己简陋的家门,我高兴地向前飞奔。家僮欢快地迎接,孩子们在门口等候。院里的小路长满了荒草,松和菊还依旧保持着原有的风貌。 一旦决计归去,便不迟疑,心无旁骛地直奔远方的家园。小舟遥遥,晨风飘飘,这就是回家的感觉。作者借助景物的描写,将归田的欢愉尽情表露。这跟在官时“惆怅而独悲”的心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接下来,一“问”一“恨”,将景中人凸显,而归途的急迫,也就被渲染而出。终于到家了,即便是“横木为门”的陋室,作者也“载欣载奔”。他那孩子般的欢呼雀跃,真正写尽了弃官归隐的率真与美好。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暇观。云无心以出岫, 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引:拿来。 以:为了。
眄:斜视。柯:树枝。
怡:形作使动,使…愉快。
寄傲:寄托傲世的情绪。
审:明白,深知。
容膝:形容居室狭小,仅能容膝。
策:拄著。扶老:手杖。
流憩:散步或休息
矫首:抬头。遐观:远望。
岫:山洞。景:日光。
翳翳:阴暗的样子。
盘桓:徘徊,留恋不去。  带着孩子们进了屋里,美酒已经满觞。我端起酒壶酒杯自斟自饮,观赏着庭树使我开颜。倚着南窗寄托我的傲世之情,(更)觉得这狭小之地反而容易使我安乐。小园的门经常关闭着,每天在园中散步成为乐趣。拄着拐杖到处走走,不时抬头望望远方。白云自然而然地从山洞里飘浮而出,倦飞的小鸟也知道飞回巢中。日光暗淡,即将落山,我仍手抚着孤松,流连徘徊不愿离去。1、“三径就荒,松菊犹存”蕴涵着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家园的小径都快荒芜了,但是松菊还在那里傲然挺立。这里有对久违的田园生活的向往,有恨自己不早归来以致家园荒芜的感叹,更重要的是“松菊犹存”比喻的是自己高洁的品格。松四季常青,也是作者的品质长存,菊傲然怒放于寒秋,也是作者的傲岸独立、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的体现。探究讨论:2、第一自然段最后表现出了作者回家途中欣喜和急迫的感情,第二自然段中,到家后,作者感情又有什么新的表现?
“载欣载奔”“童仆欢迎,稚子候门”,可感悟出主仆俱迎,妻子皆乐的情景,尤其具有情味的是妻子,不好意思出来迎接,但由“有酒盈樽”可知妻子比谁都盛情,所有的感情都融合在她默默地劳动之中了。多好的一幅天伦之乐图啊!3、到家后衣食住行又是怎样的?
? “引壶觞以自酌……抚孤松而盘桓”,既有室中之乐,也有园中之乐,这是真正的隐士之乐,和刘禹锡《陋室铭》中的“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异曲同工。)
由此,第二自然段可以划分为两个层次,抵家时的狂喜,家人团聚其乐融融和居家生活的闲适。4、从此段中又可以看出陶渊明有什么样的隐士情怀?
从“室中之乐”到“园中之乐”,创造了一个安乐闲适、自由自在的意境,这就是作者想要的生活方式,也符合作者“质性自然”的本性,同时抒发了作者洁身自好、孤芳自赏的情怀。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学习第三段息交:断绝交游。
言:语助词。焉求:何求。
悦:意动用法,以…而愉快。
情话:知心话。
乐:意动用法,以…为乐。
有事:指耕种之事。 畴:田地。
巾车:有布篷的小车。
棹:船桨,本文指划船。
窈窕:水路深远曲折。
以、而:表修饰。
善: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喜欢,羡慕。行休:将要结束。指死亡。
回来呀!我要跟世俗之人断绝交游。世俗的一切和我的志趣情志相违背,再驾车出游又能追求什么呢?跟乡里故人谈谈知心话使人愉快,弹琴读书又能消愁解忧。农夫告诉我春天到了,将要去西边的田地耕作。有时驾着小篷车,有时划着孤舟。既要探寻那幽深的沟壑,又要走过那高低不平的山丘。树木欣欣向荣,泉水缓缓流动。我羡慕万物顺应天时,感叹自己一生将要结束。1、第三段接第二段继续表现作者的隐士情怀,他是通过什么来表现的?
作者通过乡村的生活探究讨论:2、本段开头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意??
以“归去来兮”引出描写和感叹。作者重回久违的田园,更坚定了躬耕的决心,并流露出要与世俗相忘之意,以“息交以绝游”进一步表示对当权者和官场生活的鄙弃。3、本段中陶潜隐居乡村的生活乐趣,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1)促膝而谈的家庭之乐——悦亲戚之情话;??
(2)弹琴消忧的本色生活——乐琴书以消忧;??
(3)与乡邻交往之乐——告余春及,有事西畴;??
(4)巾车孤舟出游之乐——窈窕寻壑,崎岖经丘。???   陶潜是中国士大夫中第一个劳动实践者,此乃其躬耕田园,诗酒琴书的隐士情怀。在早出晚归的辛勤耕作中,诗人与劳动人民的关系更为密切,对劳动人民的感情也更为真挚。从这些诗中,读者可以看出,在这种闲适的田园生活中,诗人心情自然而宁静,达到了心灵发展的真正和谐的境地,这才是真正的归隐。   小结:此段在描写和叙述中饱含感情。虽然有低沉的感叹,也有及时行乐之意,但基调仍是乐观、旷达的。此段寓情于景、于物、于事之中,最后两句触景生情,自然引出末段的抒情议论。
亲戚:
情话:讲出下列词语的古义和今义古指内外亲戚,包括父母和兄弟;

今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的成员。古指知心话
今指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携幼入室  形作名,幼儿、小儿。
眄庭柯以怡颜 形作使动,使…愉快。
园日涉以成趣 名作状,在园中,每天。
策扶老以流憩 名作动,拄着。
时矫首而遐观 名作状,时时。
悦亲戚之情话 悦:形作意动,以…为快乐。
乐琴书以消忧 名作动,弹琴、读书。
或棹孤舟  名作动,划动。
善万物之得时 形作动,喜欢,羡慕。词类活用  已矣乎(已矣乎:犹言算了吧。)!寓形宇内复几时(寓形宇内:寄身于天地之间。),曷不委心任去留(曷不:何不。委心:随自己的心意。去留:指生死。)?胡为乎遑遑欲何之(遑遑:心神不定的样子。何之:到哪里去。)?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帝乡:天帝之乡。指仙境。)。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植杖:把手杖插在地上。耘:田地里除草。耔:在苗根培土。)。登东皋以舒啸(皋:水边高地。舒啸:放声长啸。“啸”是撮口发出长而清越的声音。),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聊:姑且。乘化:随顺著大自然的运转变化。归尽:归向死亡),乐夫天命复奚疑!(还有什么犹豫彷徨?) 学习第四段1、开头两句的感慨有何深意?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这是作者抒发感慨,也是他再一次表明自己的决心,也是以另一种形式对丑恶现实的谴责和抗议。探究讨论:2、“富贵”六句写出了什么样的内容??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是作者的人生态度;“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则是作者所追求的生活境界。?3、讨论:如何正确理解结尾处两句话“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作者以“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之句收束全文,乐天安命,随着生命的自然变化一直到死,这是作者的人生态度和处世哲学。这样的思想是有些消极,在历史上也曾引起很多落魄文人的共鸣,但我们不能将这种评价简单化、绝对化,而是要进行深入的理解。联系陶渊明的经历和志向,是可以理解这种态度的。“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他本不愿出仕,也不适合为官,他不肯降志辱心与士族阶层同流合污,无法将自己融入污浊黑暗的官场生活中去,弃职归田便成为他必然的选择,投身自然才可享受种种人生乐趣,才能寄托心灵,这也正是他执着追求自己理想的一个表现。“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这种发自内心的情感直率地表达出来,不加任何矫饰,是作者历经人生曲折之后真实而复杂的感慨,饱含着作者从官场退出后的沉痛反思和过来人的切身感悟及深刻体验。承上而问委心任去留遑遑欲何之自我解答富贵浮云恬然自乐卒章显志乐天安命( )( )反正第四段重 点 句 式农人告余以春及
将有事于西畴
复驾言兮焉求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既自以心为形役名句欣赏1、“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在文中作者以此宽慰自己。作者觉悟到过去出仕之事做错了,已经不能改正,但知道未来之事(指归隐)还可以挽救。此句在文中有明确所指,然独立看,也可用于不要沉溺于往事的感伤,凡事应当往前看,抛却过去,把握未来之语境。2、“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这是景物描写的名句,用无心形容流云,用知还形容飞鸟,把云和鸟人格化了,在此基础上,作者将感情寄托到物上,表现出自己的归田恰似一只倦飞得鸟儿急于返巢的心理,达到了景中见情,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3、“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此句为作者出游时所见的初春生机勃勃之景象,是实景,也是心景。早春光景,见归来之可乐,万物蓬勃,使作者亦心生生命短暂之感慨。披迹寻求,了悟生命之意象。4、“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登上东边的高冈而放声长啸,面对清澈的流水而把诗歌吟唱。作者以此句表达自己隐居田园,快然自足,读之“素怀洒落,逸气流行”。用之面对自然,豪情满怀,心生壮阔之志,亦未不可。整体把握第一部分(第1段) 写弃官归田的原因和弃官归田时的欢快心情。辞官归田自责之词自恕自慰之词田园将芜,心为形役来者可追,迷途未远主旨句:今是而昨非序文:叙述了作者家贫出仕和弃官归田的经过,交代了写作的原由。 抵家居室欣喜若狂涉园舒适安逸出游留连忘返第二部分(2、3段):极力描写归田的生活乐趣。重审心志承上而问委心任去留遑遑欲何之自我解答富贵浮云恬然自乐卒章显志乐天安命( )( )反正第三部分(第4段):抒发诗人“乐天安命”的情怀。行文线索一、叙事线索二、感情线索归途抵家室内园中自责自慰怡然自乐闲适怡得 潇洒旷达出游归去来兮自责自安归思自安自得归途之乐室中之乐园中之乐出游之乐乐天安命厌恶富贵(缘由)(主旨)归田归心总结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全文主旨 《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辞官归隐之际与上流社会公开决裂的政治宣言。文章以绝大篇幅写了他脱离官场的无限喜悦,想象归隐田园的无限乐趣,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和隐居生活的向往和热爱。山莺知倦啼又止,掩翅斜飞入古诗。
平生只羡归林日,却无闲田似旧时。经宵无睡天愈爽,雨后和风倍添凉。
何不释卷拾春色,宁可抛书嗅草香舞一曲淡泊 遗万世芬芳 外面雷打大地轰轰隆隆,似乎是你那个朝代的反响,也提醒我此时笔下的你多么的惊天动地。而我也觉得此时这种心情写下你的那种淡泊刚刚好,因为你那时的田园必定有无限的好风光,而雨打后的面貌必定焕然一新。
该如何在喧嚣的尘世中让自己内心的积郁坦然?又该如何在繁华的都市里让自己浮躁的心灵宁静?穿越时间界限,不妨回到那时的南野中游荡,与寂寞的诗魂倾心交谈,或许能让甘泉通过荒漠汇成绿洲…… 你的世界内外皆天堂!
已经家徒四壁了,无奈的望着操劳的妻,望着渴求的儿。迫于生计,怀抱满腹经纶,依依惜别了故乡的青山绿水,奔走仕途。可时局动荡仕途险恶,你又怎肯降志辱身同一些官场人物周旋。这是别人羡慕你的人生,是啊!你归隐田园,品乡间淡酒,观风中寒菊,活的多么潇洒自在;然而,却没人知你内心的无奈,你也有济世的抱负,但无从施展。在那个昏暗的时代,容不下你这铮铮的巍然风骨,于是你在无尽的无奈中选择逃离世俗! 当你吟着《归去来兮》一路踏歌而来,历史的画面在那一刻又那样的清晰,五斗米又怎样?男儿铮铮怎可让心灵沉淀上俗世的繁华?看吧!即使世俗的围墙挡住你万丈豪情,却也挡不住你铿锵的步伐。是啊!你的五斗诗魂风雨带着憧憬,来到清幽山涧,万丈红光透过云雾照射在晋代的山乡小巷。
滚滚红尘,道不尽的爱恨情愁;芸芸众生,谁能乘云归去?与其在世间打磨,不如畅饮山巅共红日沉浮,南山下的松菊映着一张沧桑而似花笑容的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污浊的尘世,无尽的诱惑,这些海市蜃楼般的期盼谁又能看清呢?
是你,在满朝文武勾心斗角的风口浪尖上,舞着一曲对名利地位的淡泊,以坚定的步伐踏出清高的旋律。
是你,在世俗纷乱歌舞升平的纸醉金迷里,舞着一曲对荣华享乐的淡泊,以轻蔑的步伐踏出桀骜的旋律。
是你,在硕果累累田间丰收的满目金色中,舞着一曲对谷物满仓的淡泊,以轻盈的步伐踏出悠然的旋律。
陶令日日醉,不会五柳春。素琴本无弦,漉酒用葛巾。清风北窗下,自谓羲皇人。何时到栗里(溧阳),一见平生亲。(李白《戏赠郑溧阳(郑晏)》)
仿佛灵魂回到了内心,我猛地惊醒,窗外还是黯然的,四周已恢复静谧,我的心中已多了几分坦然,几分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