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简单随机抽样-资源包【教学设计 +课件+练习 +素材 】 (10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4.2 简单随机抽样-资源包【教学设计 +课件+练习 +素材 】 (10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6-09-19 16:52:08

文档简介

《简单随机抽样》习题
1、为了了解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收视率,应采用适合的调查方式为_________.
2、为掌握我校七年级女同学的身高情况,从中抽测了100名女同学的身高,这个问题中的总体是__________,样本是_________.样本的容量是________,个体是__________.
3、下列调查中,分别采用了哪种调查方式:
(1)为了了解你们班同学的年龄,对全班同学进行了调查.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考察一个学校的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情况,调查了其中20名学生每天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4、今年我市有9万名初中毕业生参加升学考试,为了了解9万名考生的数学成绩,从中抽取2000名考生数学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在这个问题中总体是( )
A、9万名考生 B、2000名考生
C、9万名考生的数学成绩 D、2000名考生的数学成绩
5、为了解某中学毕业年级500名学生的视力情况,从中抽测了80名学生的视力.在这个问题中,总体、个体、样本各指什么?
6.养鸡场饲养一批鸡共25000只,从中随机抽取20只称得它们的重量如下:(单位:千克)
3.5,3.7,4.1,3.0,3.0,3.4,3.6,3.4,3.8,4.0,3.6,3.7,3.8,3.5,3.0,3.7,3.4,3.4,4.0,3.6.
(1)根据抽样调查的结果,填写表格.
(2)若规定重量在3.8千克以上的鸡为优质的鸡;则在这次抽样调查中有多少只优质的鸡,优质率可达百分之几?
(3)你认为养鸡场这批肉鸡的质量如何?
质量
划记
个数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简单随机抽样》习题
1.对于简单随机抽样,个体被抽到的机会( )
A.相等 B.不相等
C.不确定 D.与抽取的次数有关
2.从某批零件中抽取50个,然后再从50个中抽取40个进行合格检查,发现合格品有36个,则该产品的合格率约为( )
A.72% B.36% C.25% D.90%
3.为了了解全校240名高一学生的身高情况,从中抽取40名学生进行测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总体是240名
B.个体是每一个学生
C.样本是40名学生
D.样本容量是40
4.为了了解所加工的一批零件的长度,抽测了其中200个零件的长度.在这个问题中,200个零件的长度是( )
A.总体 B.个体
C.总体的一个样本 D.样本容量
5.下列抽取样本的方法是简单随机抽样的有( )
A.从无限多个个体中抽取50个个体作为样本.
B.箱子里共有100个零件,今从中选取10个零件进行检验,在抽样操作时,从中任意地拿出一个零件进行质量检验后再把它放回箱子里.
C.从50个个体中一次性抽取5个个体作为样本.
D.一彩民选号,从装有36个大小?形状都相同的号签的箱子中无放回的抽取6个号签.
6.为了考察一段时间内某路口的车流量,测得每小时的平均车流量是576辆,所测时间内的总车流量是11520辆,那么,这个问题中,样本的容量是________.
7.简单随机抽样:一般地,设一个总体含有N个个体,从中逐个____________地抽取n个个体作为样本________,如果每次抽取时总体内的各个个体被抽到的机会都________,就把这种抽样方法叫做简单随机抽样.
《简单随机抽样》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简单随机抽样的基本概念,了解简单随机抽样的注意事项.
2、经历调查、收集数据的过程,感受抽样的必要性,体验抽样的差异对结果的影响.
3、能根据具体情境设计适当的抽样调查方案,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教学重点
充分了解简单随机抽样,了解抽样调查过程中样本选取的代表性和广泛性.
教学难点
根据具体的问题情境进行合适的简单随机抽样,设计合理的调查方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通过创设实际问题情境,让学生明确调查不是简单地普查和抽样调查,还包括一些注意事项,引导学生思索方便有效的调查方式和方案,同时为新知识的学习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从而引出简单随机抽样的概念.
问题1:你每周在家干家务活吗?时间大约是多少?你知道其他同学在家干家务活的时间吗?
问题2:如果要了解全年级同学每周在家干家务活的平均时间,应该如何展开调查?通过小组讨论,说一说你的看法.
同学分组讨论后汇报讨论结果.
二、讲授新课
1、交流与发现
为了了解本校学生暑假期间参加体育活动的情况,学校准备抽取一部分学生进行调查,你认为按下面的调查方法取得的结果能反映全校学生的一般情况吗?如果不能反映,应当如何改进调查方法?
方法1:调查学校田径队的30名同学;
方法2:调查每个班的男同学;
方法3:从每班抽取1名同学进行调查;
方法4:选取每个班级中的一半学生进行调查.
通过前面的活动,学生亲身经历了一次数据的调查过程,并通过对所得数据的计算和分析,了解了自己在家干家务活的时间所处的位置和水平,在调查过程中体会到调查方便有效的重要性.
接下来,就能很好地解决交流与发现中的问题.
师生共同讨论完成交流与发现.
2、引出简单随机抽样的概念
抽样调查只考察总体的一部分个体,其调查结果往往不如普查得到的结果准确.为了获得较为准确的调查结果,抽样时要注意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
为了获取能够客观反映问题的结果,通常按照总体中的每个个体都有相同的被抽取机会的原则抽取样本,这种抽取样本的方法叫简单随机抽样.
师生共同完成书上的实验与探究以及例题.
三、巩固应用
练习1:电视台需要在本市调查某节目的收视率,每个看电视的人都要被问到吗?对一所中学的学生进行调查的结果能否作为该节目的收视率?你认为对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所作的调查结果会一样吗?
练习2:要调查下面的问题,你觉得用怎样比较合理?
(1)调查某种灯泡的使用寿命;
(2)调查你们学校七年级学生的体重;
(3)调查你们班学生早餐是否有喝牛奶的习惯.
练习3:为了了解你们学校的学生是否吃早饭,下列这些抽取样本的方式是否合适?
(1)早上7:00至7:30在校门口随机选择50名同学进行调查;
(2)选择全校每个班级中学号是5和15的同学进行调查;
(3)选择七(1)班全体学生进行调查.
学生讨论完成后,教师集体订正.
四、总结
简单随机抽样时要注意样本具有代表性.
课件11张PPT。简单随机抽样灯泡的寿命某灯泡厂要了解生产的1000只灯泡的使用寿命,你认为该如何进行调查?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调查,这种调查称为抽样调查.
其中从总体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怎样抽样调查才能方便有效呢?简单随机抽样交流与发现为了了解本校学生暑假期间参加体育活动的情况,学校准备抽取一部分学生进行调查,你认为按下面的调查方法取得的结果能反映全校学生的一般情况吗?如果不能反映,应当如何改进调查方法?方法1:调查学校田径队的30名同学;
方法2:调查每个班的男同学;
方法3:从每班抽取1名同学进行调查;
方法4:选取每个班级中的一半学生进行调查.探索感悟 抽样调查只考察总体的一部分个体,其调查结果往往不如普查得到的结果准确.为了获得较为准确的调查结果,抽样时要注意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为了获取能够客观反映问题的结果,通常按照总体中的每个个体都有相同的被抽取机会的原则抽取样本,这种抽取样本的方法叫简单随机抽样.练一练要调查下面的问题,你觉得用怎样调查比较合理?
(1)调查某种灯泡的使用寿命;
(2)调查你们学校七年级学生的体重;
(3)调查你们班学生早餐是否有喝牛奶的习惯.为了了解你们学校的学生是否吃早饭,下列这些抽取样本的方式是否合适?
(1)早上7:00至7:30在校门口随机选择50名同学进行调查;
(2)选择全校每个班级中学号是5和15的同学进行调查;
(3)选择七(1)班全体学生进行调查.练一练1.你认为下列的调查和判断正确吗?为什么?
(1)某校的黑板报上刊登了一篇题为《我校大部分学生不吃早餐》的报道.文章说:“本报小记者通过对课间到学校商品部买小食品的20名同学的调查,发现有16人是因为没有吃早餐而去买零食.由此推断,我校80%的学生在家不吃早餐.”
(2)在一场篮球比赛的实况转播中,解说员介绍了参加美国职业篮球比赛(NBA)的3名中国籍选手的身高.有位观众把这三个人的平均身高与美国球员的平均身高进行比较,得出了一个结论:“中国人的平均身高比美国人高.”不正确,样本不是简单随机抽取,不具有代表性不正确,样本不是简单随机抽取,不具有代表性2.某商场8月份随机抽查7天的营业额,数据分别如下(单位:万元):
3.6, 3.2, 3.4, 3.9, 3.0, 3.1, 3.6
试估计该商店8月份的营业额大约是多少万元. 解: 平均每天的销售额:
3.6+3.2+3.4+3.0+3.1+3.6=23.8(万元)
23.8 ÷7=3.4(万元)
课堂小结1.基本概念:
简单随机抽样.
2.采取简单随机抽样时要注意什么?
再 见课件2张PPT。例1:下列抽取样本的方式是属于简单随机抽样的是
( )
①从无限多个个体中抽取100个个体作样本;
②盒子里有80个零件,从中选出5个零件进行质量检验,在抽样操作时,从中任意拿出一个零件进行质量检验后,再把它放回盒子里;
③从8台电脑中不放回的随机抽取2台进行质量检验(假设8台电脑已编好号,对编号随机抽取)
A.① B.② C.③ D.以上都不对C例2、在某次篮球赛中,解说员介绍了参加美国职业篮球队的3名中国籍队员的身高,有位观众把这3个人的平均身高与美国人的平均身高进行比较,得出一个结论:“中国人的平均身高比美国人高”.
这个说法正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