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项复习梳理:《标点符号》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2026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项复习梳理:《标点符号》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1-10 14:15: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有一位媒婆为一位秀才作媒,写了一张纸条告诉秀才女方的长相,秀才看了非常高兴,以为自己可以娶一个漂亮老婆,请你依秀才的想法加上标点符号:
乌黑头发没有麻子脚不大正常
乌黑头发;没有麻子;脚不大,正常。
请依媒婆的意思加标点:
乌黑头发,没有;麻子;脚不大正常。
可是结婚那天,一翻开头纱,秀才吓了一跳,新娘头发稀疏、一脸大麻子、两只大脚还长短不齐,秀才生气的找媒婆理论,媒婆却说:“我早就告诉你了!”
情境导入:
标点符号的用法及
表达效果
一、了解常见的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分为标号与点号
◎点号是点断,表示语言中的停顿、结构关系和语气。
名称 顿号 逗号 分号 句号 问号 叹号 冒号
形式 、 , ; 。 ? ! :
名称 破折号 括号 书名号 引号 省略号
形式 —— () 《》 “” ……
备注 占两格 分别占一格 分别占一格 右左上角 占两格
◎标号具有标明词语或句子的性质和作用。
点号 7种 顿号 逗号 分号 冒号 句号 问号 感叹号
、 , ; : 。 ? !
点号的作用在于点断,主要表示说话时的停顿和语气,是针对句子内部结构层次的。
对于点号,要明确点号表示停顿的时间长短关系:
句内点号(顿号<逗号<分号<冒号)<三个句末点号(句号、问号、叹号)。
:顿号、逗号、分号、冒号
顿号、逗号、分号表示句子内部大小、性质不同的由短到长的停顿。
1.顿号
用 法 内 涵 例句(词)
大并套小并,大并逗,小并顿 并列结构内部又包含并列词语,为区分层次,大的并列结构之间用逗号,小的并列词语之间用顿号。 过去、现在、未来,上下、左右,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并列谓和并列补,中间不用去打顿 并列性谓语之间和并列性补语之间用逗号,而不用顿号。 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这个故事讲得真实,动人。
集合词语连得紧,中间不要插进顿 集合词语结构紧密,不能用顿号隔开来。 “中小学”“师生员工”中间不能用顿号。
句内点号
连词前不带顿 并列短语中,如果有连词“和、与、及、或”等,连词前不能用顿号。 观众长时间地等待,只是想一睹她的风采,或让她签一个名。
并列词语带语气词,打逗不打顿 句子内有多个词语并列,但同时又都带了语气词,停顿时间就自然长了些,之间不能用顿号。 房间里真乱呀,书呀,纸呀,椅子呀,衣服呀……乱七八糟。
概数约数不确切,中间也别带上顿 概数即约数,是不确切的数目,中间不能用顿号。 他看上去十七八岁的样子。
多个(三个及三个以上)引号、书名号并用,中间不能用顿号 “大宅子”“鱼翅”“鸦片”分别比喻什么?
即时训练
1.判断正误,并修改。
这个省今年的水利建设,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 )
飞机在六千米高空水平飞行时,飞行员只能看到两侧八、九公里和前方一、二十公里范围内的地面。( )
x
x
提示:并列词语作谓语,之间不能用顿号,应用逗号。
提示:“八九”“一二十”这些数字表示的都是概数,中间不用顿号。
2.逗号
用 法 例 句
句子内部主语与谓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 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
句子内部动词与宾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 应该看到,科学需要一个人贡献出毕生的精力。
句子内部状语后面如需停顿,用逗号 对于这个城市,他并不陌生。
复句内各分句之间的停顿,除了有时要用分号外,都要用逗号 据说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即时训练
(1)他呢倒是很乐观地、全神贯注地干起来了。( )
(2)可是整个村子——白房顶啦、白树木啦、雪堆啦,全看得见。( )
x
x
提示:主语后有语气词,语气词“呢”后应用逗号。
提示:句中并列词语后有语气词,语气词“啦”后应用逗号。
3.分号
分号主要表示具有并列关系的分句之间的停顿,起分清层次的作用。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多重复句第一层的前后两部分之间、分项列举的各项之间,可使用分号。
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分号使用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典 例 剖 析
句中没有逗号的并列成分之间不能用分号 一方面是旅游线路老化、接待能力不足;另一方面是旅客口味不一、经济承受能力不同。 句中没有逗号却直接用了分号,没有遵循从小到大的标点使用规律。应将分号改为逗号。
列举的各项有一项或多项包含句号时,各项末尾不能再使用分号 一、学习贵在自觉。要有笨鸟先飞的精神,自我加压;二、学习贵在刻苦。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持之以恒…… 既然“一、学习贵在自觉”
“二、学习贵在刻苦”后面都已经用了句号,表明整个句子已经结束,再用分号,会使层次不清。可将句号都改为逗号,或将分号改为句号。
简单并列分句之间不能用分号 “画人画鬼”指《聊斋志异》的题材内容;它借狐鬼故事来达到“刺贪刺虐”的目的。 句中仅是两个简单的分句,不必使用分号,分号应改为逗号。
分说与总说的句子之间不能用分号 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便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 最后一个分句是总说,故分号应改为冒号。
非并列的单重复句的分句之间不能用分号 南广河没有金沙江那样磅礴的气势;但是金沙江也难得有南广河如此安逸的情怀。 转折复句,非并列的单重复句,其中的分号要改为逗号;非并列的多重复句才可以用分号。
辨析:
单重复句:指只有一重关系的复句。
多重复句:指有两重以上关系的复句。
示例:
1、单重复句:事实上许多职业并不要求人们具有很高的语言和逻辑数学方面的才能;|(并列)相反,许多工作往往需要人们有较强的空间想象力和运动能力等。
2、二重复句:想收获庄稼,||(假设)就得先拿种子;|(并列)想骑马,||(假设)就得先支出草料;|(并列)搞革命这样的大事业,||(假设)就得投血本。
3、三重复句:车摇慢了,|||(并列)线抽快了,||(假设)线就会断头;|(并列)车摇快了,|||(并列)线抽慢了,||(假设)毛卷、棉条就会拧成绳,|||(并列)线就会打成结。
即时训练
3.判断正误,并修改。
(2)感受得深,文章就写得深刻,感受得浅,文章就写得肤浅,没有感受,也就没有文章可写了。( )
(3)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 )
提示:“……写得深刻”“……写得肤浅”“没有……可写了”三者并列,由于分句内已用了逗号,因此,“深刻”“肤浅”后的逗号均应改为分号。
提示:“就理解方面说”“就运用方面说”是并列关系,是一个层次,但两个方面都分别有解释的内容,其中已经使用了逗号,所以为了区分层次,“就运用方面说”前应用分号。
x
x
作用 示例
①表示总结上文。 提示:表示总结上文的冒号一般位于最后一个分句之前。
②用在需要说明的词语之后,表示注释和说明。 提示:冒号之后的内容是对上文相关内容的说明。
③用于总说性或提示性词语(如“说、例如、证明”等)之后,表提示下文。 提示:冒号用在提示性词语之后,提示下文。此种作用与表示注释和说明作用的区别在于冒号前后的内容是否具有提示和被提示关系。
④用在书信、发言稿等开头的称呼语后面,表示提起下文。 敬爱的老师:
冒号
冒号特别注意:
1、注意冒号的提示范围,冒号提示内容的末尾用句号。
在一些家庭采访中,不少家长反映:孩子作业多,作业时间长,有时做作业到深夜。 这些情况在全国多处学校都存在。
2、冒号的提示作用要发挥到句子的末尾,不能只管到句中。如果只管其中的一部分,则只用逗号、破折号或不用。
本市文坛的三位女杰:王安忆、王小鹰、程乃珊在一起谈笑风生。( × )
3、“××说”的形式放在句首,其后用冒号;放在句中,其后用逗号;放在句末,其后用句号。
雨果说:“一个有坚强心志的人,财产可以被人掠夺,勇气却不会被人剥夺。”
“真不是和你说着玩儿,”洪民一本正经地说,“如果你能出山,咱们一起想办法,这事准能完成。”
4、冒号不能与“是”“即”等字词同时使用。
对于施工中出现的安全事故苗头实行“三不放过”:即没查出原因不放过,当事人和施工人员没有深刻认识事故苗头的后果不放过,整改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冒号改逗号)
5、同一句中不能用两个冒号。晚上开大会,张书记宣布:厂里要实行两项改革措施:一是持证上岗,二是脱产培训。(两个冒号中应有一个改为逗号)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朱熹年近50岁那年,上书建议朝廷重修白鹿洞书院,并亲自制订学规,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治学方法。
B.《旧约·创世纪》中说:“神以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这句话应当倒过来说才对,即“人以自己的形象创造了神”。
C.我们的任务:是在每一时刻,都要保卫这座大桥的安全。
D.有人认为:儿童天真烂漫,无忧无虑,不可能产生心理异常,心理学家并不认同这种观点。
答案:B 
A项,“提出”后的冒号去掉。
C项,冒号不能与“即、乃、是”这样的词语一起使用。
D项,将“心理异常”后的逗号改为句号。 “有人认为”后面的冒号只能管到“心理异常”,最后一句话与前面所有内容并列。
句末点号:
句号、问号、叹号(补充)
句号
1.表示陈述语气。
2.表示较缓和的祈使语气。
问号
1.表示疑问语气。(反问、设问、疑问)
选择问句——句末使用问号。
(选择)多重问句——每句用问号
2.表示疑问语气加重,可叠用,强烈的情感表达。
叹号
1.强烈的祈使语气、反问语气。
2.当句子包含疑问、感叹两种语气且都比较强烈时,可在问号后加叹号。
来表示陈述句结束的标点符号,表示一句话完了之后的停顿。用句号的句子语调平缓。
祈使语气主要包括命令、请求、劝告、禁止、警告、劝阻、催促等类型,用于表达直接指令或建议,通常省略主语并以动词原形开头。
1.命令式:语气强烈,直接指示行动,如“立刻出发!”
2.请求式:语气委婉,常用“请”,如“请递给我那本书”。
3.劝告/建议式:提供建议或提醒,如“按时睡觉对身体好”。
4.禁止式:明确禁止行为,常用“别”或“不要”,如“不要随地吐痰!”
5.警告式:警示潜在风险,如“小心触电!”
6.劝阻式:温和阻止行为,如“别生气了”。
7.催促式:敦促快速行动,如“快点走!”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很怀疑人类对这个物质世界的认识真有穷尽的一天?按照事物的相对性推导,是否还存在一种与物质相对的反物质?
B.小李见他笑得有点儿异样,就问:“怎么了?你。”他回答说:“没什么,别多心。”
C.听到“中心内爆”和“相对位移”,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是宇宙天体物理学论述?还是大陆漂浮学说讲座?其实这是一篇文化批语中的用语。
D.小雨突发奇想地说:“今天阳光灿烂,我上你家看看好吗?”博文打趣地说:“去我家?去我家干吗?扶贫吗?哈哈。”
答案:D 
A项,第一个问号改为句号。第一句是陈述句。
B项,改为“怎么了,你?”
C项,第二个问号应为逗号,改为“是宇宙天体物理学论述,还是大陆漂浮学说讲座?”
标号:
引号、破折号、省略号、括号、书名号
用法 举例
表讽刺和否定 好个“友邦人士”!日本帝国主义的兵队强占了辽吉,炮轰机关,他们不惊诧;在学生的请愿中有一点纷扰,他们就惊诧了!
表特定称谓 他曾获得“中国十大杰出民警”“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重庆市人民卫士”“全国公安战线一级英雄模范”等多种荣誉称号。
表特殊含义 她(海伦 凯勒)用动人的笔调描绘出她心中“看”到的世界;海伦很快学会了用手指“说话”。
“特定称谓”和“特殊含义”是不一样的。特定称谓:如“三八红旗手”“三好生”等,是一种名称;特殊含义:上例中,海伦的“看”“说话”并非常人的“看”“说话”,只是用心去感受。它具有特殊含义。 两者有明显区别。
表直接引用 “救场如救火”,他二话不说,包上头就扮戏。
表强调突出 鲁迅在书桌上刻了一个小小的 “早”字。
引号
搜集疑惑,区分难点
作用 阐释
着重论述、强调突出 把需要论述的对象单独标示出来,起一个强调作用,以引起读者注意。起到提示、醒目、强调作用。
特殊含义 字面意义外还有其他含义,表层之外有深层,也就是结合句子的具体语言环境,有特殊的含义(意思)。离开了这个语境就没有这个特殊含义了。
特定称谓 具有某些特点(被特别确定的,或被公认的)的名称、简称、专用术语以及纪念日等较为固定的称呼(名字、叫法)。往往不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指出引号的作用
因为别里科夫的生活中处处是套子,所以我们把他称作“装在套子里的人”。
房里也映得较光明,极分明的显出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寿”字。
古老的非遗文化正渐渐“飞”入寻常百姓家。
多地“非遗购物节”纷纷上新。
“窥”见画家王希孟创作《千里江山图》的故事。
(特定称谓)
强调
特殊含义
特定称谓
特殊含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然而,也正是这千百来逐渐趋于完美的绘画准则,让一些画家“长跪不起”,不敢轻易逾越雷池,仍在使用今日的笔墨纸张道说古人程式化的话语……
对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长跪不起”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我站在山脚抬头望去,只见无数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向山顶延伸着。
B.父亲的话让我意识到,要打破我们父子之间这层令人悲哀的“厚壁障”太难了。
C.著名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D.他们的做法彻底撕掉了自己“文明”的面具,真相赤裸裸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破折号
用法 举例
总括性说明 她的坚强,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已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
补充性说明 朦胧之中似乎胎孕着一个如花的笑——这么淡,那么淡的倩笑。
突然转变话题 你画得真好。——你为什么这样勇敢,不怕他?
突出语意转折 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对前面词语的解释 李时珍花了二十多年时间,才编成这部药学经典——《本草纲目》。
对事情原因的解释 鲁大海,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表示递进 你怎么会姓赵!——你那里配姓赵!
表示事项列举分承 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环境物理学分为以下五个分支学科:——环境声学——环境光学 ……
表示声音延长 “嘎——”传过来一声水禽被惊动的鸣叫。
表示说话的中断或间隔 “班长他牺——”小马话没说
中国印章艺术由此实现了一次完美的升华——演变为中国文化特有的篆刻艺术,明清时期,众多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在篆刻上融入了对汉字形体的研究和理解,再加上他们对印面布局的精心设计,对各种刀法的熟练掌握,篆刻艺术迅速走向成熟并孕育出异彩纷呈的流派风格,篆刻艺术的发展及成就,使印章成为与中国画、中国书法紧密结合的艺术形式,同时也是中国画和书法作品中 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
A.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B.醉心阅读使我得到了回报——我的作文常常得到老师的表扬。
C.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变——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
D.你永远那么青翠挺拔,风吹雨打,从不改色,刀砍火烧,水不低头——这正是英雄的井冈山人的革命精神。
【分析】句中破折号表示对前面内容的进一步解释说明,即补充说明。
A.解释原因;
B.对上文内容进一步解释说明(补充说明);
C.转移话题;D.总结上文。
B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有记者评价莫言:他是接地气的中国本土作家,很基层,很民间,很负责任;细腻地表达了人类的普世价值——就是爱与恨,和平与友善。
B.我喜欢秋天,秋日的田野真是五彩缤纷:稻谷的金黄,枫叶的火红,芦花的雪白,竹林的深绿——
C.“你们——放开我——让我进去——多救一个人——”救援队员小张情绪激动,哭喊着,用断断续续的声音对紧拉着他的同事说。
D.今天晚上他指挥演唱《黄河大合唱》。他着装得体,神态从容,眼光、手势配合和谐——好一派指挥家的风度。
答案:D 破折号表示总结上文
A项,破折号与“即”“就是”等词语不能同时使用,应将破折号改为逗号。
B项,将结尾的破折号改为省略号。
C项,断断续续地说话应该用省略号。
省略号
用法 举例
表省略 表引文或引述的话有所省略 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
表重复词语的省略 我扑到指导员身上大喊:“指导员,指导员……”好半天,他才微微睁开眼睛。
表列举同类事物和序数词语的省略 牡丹、吊钟、菊花、山茶、墨兰……春秋冬三季的鲜花都在这里聚齐了。
表静默或思考 “好久不见,你还好吧?”“……”顾然猛然见到暗恋多年的姑娘,脸一下子红到了耳根。
表说话断断续续 小马难为情地说:“一条河挡住了去路,我……我过不去。”
表声音持续 嗒嗒嗒……从一座桥上,突然喷出六条火舌,封锁了我军前进的道路。
表语言的中断 “革命革命,革过一革的,……你们要革得我们怎么样呢?”老尼姑两眼通红地说。
表话未说完或表语意未尽 许多这样的热情交替出现,有的过一定时期去而复来,有的出现一次便永远消失了……
并列的词语三个以上才能用省略号。
由于扇子被不同身份与爱好的朋友选用,从古到今,民间便产生了不少
脍炙人口的扇谜。“合起像把尺,展开如半月”“有风我不动,一动我就有风”……这些谜语朴素自然,富有生活情趣。小小一把扇,蕴藏着古老而深邃的东方文化神韵。
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文中的省略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小太监出去引宝玉进来,先行国礼毕,元妃命他前,携手揽于怀内,又抚其头颈笑道:“比先竟长了……”一语未终,泪如雨下。(《红楼梦》)
B.有二伯还偷各种东西,锡火锅、大铜钱、烟袋嘴……反正家里边一丢了东西,就说有二伯偷去了。(《呼兰河传》)
C.“你和润生是一个班的吧?”田晓霞大方地问他。“嗯……”少平一下子感到脸像炭火一般发烫。(《平凡的世界》)
D.仙草又忍不住说了孩子落草时有百灵子叫的事,嘉轩背抄着手在地上踱步,沉吟着:“百灵……百灵……白灵……白灵……就是灵灵儿娃嘛!”(《白鹿原》)
“……这些谜语朴素自然”中的省略号是对前面列举的“扇谜”的省略。A.表示话语中断。B.表示列举未完。与例句相同。C.表示语意未尽。D.表示因思考而语音延长。
书名号
注意事项 举例
1.商品名不能用书名号。 《海尔牌》空调已经远销海外。(书名号应去掉)
2.身份证不用书名号。 公安机关负责向公民颁发《身份证》。(书名号应去掉)
3.栏目名不用书名号,要用引号。节目可用书名号。 近日,《重庆日报》、重庆电视台和重庆电台共同推出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栏目——《不朽的红岩》,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书名号应去掉)
4.主题、会议、标语等都不用书名号,可用引号。 以《团结、友谊、交融、发展》为主题的第4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今天在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广场隆重开幕。(书名号改为引号)
5.考试、比赛等活动不用书名号。 对于《雅思IELTS考试》,人们已经耳熟能详,如今一个全新的同样来自英国的职业外语水平测试——《博思BULATS考试》,也已由国家人事部考试中心推出。(全国卷IV)(句中两个书名号应改为引号)
书名号是用于标明书名、篇名、报刊名、文件名、戏曲名、歌曲名、图画名等的一种标点符号,亦用于电影、电视剧等与书面媒介紧密相关的文艺作品。 书名号分为双书名号和单书名号两种。
2. 【甲】翻开《精神的力量——航天精神引领中华民族探索浩瀚宇宙》一书,中国航天事业的历程一一展现,字里行间全是澎湃的热情,全是珍贵的回忆。中国航天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迅速发展壮大。【乙】我永远忘不了,从天上传来的“东方红”乐曲是那么悠扬、那样动听!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和全国人民继续大力支持航天事业,中国航天人披荆斩棘、刻苦攻关,航天事业穿云裂石,突飞猛进地实现飞跃,大踏步赶上时代。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升空并安全返回,获得圆满成功;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实施宇航员空间出舱活动。这一切无不给我们带来激动和幸福!进入新时代,航天梦引领中国航天人奋力奔跑、勇敢逐梦,让航天事业奔向强国目标,自立自强地谱写着新的辉煌篇章。【丙】北斗泽沐八方,嫦娥飞天揽月,天问造访火星,天和筑梦天河……这些好消息一则接着一则地传来,很不容易,真是令人万般欣慰!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甲 B.乙 C.丙
解析:B.乐曲名应使用书名号,所以“东方红”应为《东方红》。
停顿功能(标示书面语所需的停顿)
语气功能(陈述、祈使、疑问、感叹)
定性功能(即标示属性:如着重号标示被强调的部分,引号 标示直接引语等)
修辞功能(灵活巧妙地运用标点符号,可以使读者产生听觉或视觉上的联想,起到突出语意,增强节奏、使语言表达更为形象生动)
标点符号的功能
把握标点的修辞作用
(例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天是越来越冷了,祥子似乎没觉到。心中有了一定的主意,眼前便增多了光明;在光明中不会觉得寒冷。地上初见冰凌,连便道上的土都凝固起来,处处显出干燥,结实,黑土的颜色已微微发些黄,像已把潮气散尽。特别是在一清早,被大车轧起的土棱上镶着几条霜边,小风尖溜溜的把早霞吹散,露出极高极蓝极爽快的天;祥子愿意早早的拉车跑一趟,凉风飕进他的袖口,使他全身像洗冷水澡似的一哆嗦,一痛快。有时候起了狂风,把他打得出不来气,①可是他低着头,咬着牙,向前钻,像一条浮着逆水的大鱼;风越大,他的抵抗也越大,似乎是和狂风决一死战。猛的一股风顶得他透不出气,②闭住口,半天,打出一个嗝,仿佛是在水里扎了一个猛子。打出这个嗝,他继续往前奔走,往前冲进,没有任何东西能阻止住这个巨人;他全身的筋肉没有一处松懈,像被蚂蚁围攻的绿虫,全身摇动着抵御。这一身汗!等到放下车,直一直腰,吐出一口长气,抹去嘴角的黄沙,他觉得他是无敌的,他刚从风里出来,风并没能把他怎样了!
1.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表现力。文中有两处画横线部分,请任选一处,分析其中的逗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
【答案】
第①处:逗号让画线处成为三个独立语句,对三个动作起到强调作用;逗号标示的停顿,使三个动作不再具有流畅性,表现了前行的艰难。
第②处:逗号让画线处成为三个独立语句,强调闭住口和打嗝间隔时间长,打嗝不顺畅;让“透不出气”的感觉更强烈。
标点符号文学表达效果
核心技巧:结合语境,分析文本
1.看内容:丰富文章内容;突出强调重点(刻画人物性格、心理…)
2.看情感:鲜明的情感色彩;传达强烈情感
3.看修辞:发挥标点的修辞效果(比喻义;反讽)
4.看语气节奏:类别、轻重、缓急
5.看读者体验:联想的诱发性、体现含蓄寓意
小结
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看云似乎是很多北京人的日常,自到了北京,我也入乡随了俗,经常看起云来。那天是周六,我和几个朋友在一家书店闲聊,因为一直留意着窗外的云,聊天时我有些心不在焉。书店是整幅的玻璃幕墙,大大小小的云在窗框里,如画一般,还带有特别随意任性的毛边儿。带着流苏一样的大毛边儿的大块云和带着细丝一样的小毛边儿的小块云都主打一个飘逸轻盈。哪怕再高妙的丹青手,也画不出来那个劲儿,实在是美翻了。
云这么好看,却也不妨碍它下雨。那天,我们在宋庄的街道上闲逛,走着走着雨就来了。雨来了,云还在,太阳也还在。这就是名副其实的太阳雨了吧?淋着这雨,我们都没有打伞。打伞会觉得辜负了这云的,也会辜负这雨,不是吗?
1.文章结尾处的“不是吗?”是个问句,却并不表疑问,它起到了什么作用?
本句是无疑而问的反问句,故意设问是为了引起读者思考,增强情感力度,强调作者和朋友们不打伞在雨中淋着而行的惬意美好,表达对北京的云和太阳雨的喜爱和享受。
问句可以分为疑问句、设问句、反问句。其中是问句却不表示疑问的是反问句,“不是吗”属于反问句,无疑而问,用问句是为了加强语气和语势,使表达意思更肯定,引导读者思考和想象。“不是吗”是对上文作者与朋友在街道上闲逛,恰好遇上了太阳雨,便淋雨而行这一行为的肯定和强调,表达作者对太阳雨的喜爱,对淋雨而行的喜欢和享受。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