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一中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级语文科试卷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阅读不能跟时髦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曾一直耿耿于为什么那么多报纸把文化和娱乐混在一起,名曰“文化副刊”。我无意看轻娱乐,只是对无处不在的娱乐文化与时髦话题表达一下虚弱的无奈,只是在阅读的“自我保护”上忧虑一下趣味的滑坡。
在出版业十分发达、资讯铺天盖地的当代社会,建立并坚持自己的阅读趣味,可谓不易,甚至要常常保持一种警觉。胡适对做学问的要求是要像孟子说的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外,他还加一句“时髦不能跟”。他认为做学问最忌跟风。阅读又何尝不是如此?周围的人都说好,大家都在谈论,大有“非读不可”之势。此刻,单是虚荣的诱惑就足以让人难以抗拒,因为感觉不读不看,自己就OUT了。这时候如果还能有所坚持就真的很不简单,甚至值得尊重了。
这么说,并不是拒绝以开放的心态对待阅读,而是深感养成独立趣味之必要。生活中,我们常常感到相似的人多,独特有趣的人少,从根本上说,是有独立审美趣味的业余“学问家”太少的缘故。相似的教育背景,相似的专业训练,甚至太过相似的阅读体验,带来了太多的相似,恰恰缺少了独特与不同,让人在交流中难有收获。这样的相似,往大了说,从长远看,影响一个民族的整体素质和创造力。
当然,独立的趣味与广博的审美并不矛盾。特别是作为副刊编辑,编辑的修养、眼界、趣味,直接影响着副刊的“成色”。虽说报纸副刊不是深度阅读的天地,副刊所刊发的作品也未必符合每一个编辑的趣味,但它却是通向深度阅读的引领者和线索提供者。它让人安静下来,沉淀下来,不过于追求有用,而是体会无用之用、过程之美,对人类,对历史,对艺术,对人生保持广泛的兴趣,保持心境的洒脱,保留心底的温润。这样丰盈的精神生活常常是在某种孤独中实现的,而不是在热闹中获取的。时髦的东西多了,会热闹一时,引人关注一时,但长久来看,恰恰丢掉了自己的根本。
当下,社会和生活的急剧变化,似乎人人都感受着自我认识、自我认同的危机,人人都急于确立自身的存在感、参与感,急于证明自己能把握某种潮流,甚至引领某种潮流,这几乎成为一种认真而普遍的焦虑。我想这恐怕是诸多名曰“文化副刊”的副刊无法放下时尚与时髦话题的内在原因吧。而在我个人的阅读体验中,也曾有过随潮流的脚步去追逐,为炫目的表达而惊叹,被动人的文采所折服的经历。终于有一天,我发现,热闹与繁华过后,真正能留下来成为值得你信任的“朋友”的,恰是那些朴实无伪、与心灵相契的文字,它让你身心舒展、灵魂自由。
时髦不能跟,自己不能丢。(《 人民日报 》2015年07月27日 24 版)
1.下列关于“我”对“阅读不能跟时髦”的原因的理解,不正确一项是(3分)
A.在阅读的“自我保护”上,“我”担心阅读趣味会滑坡。
B.在娱乐文化与时髦话题无处不在的情况下,“我”很是无奈。
C.跟风阅读,因虚荣的诱惑而使人无法坚持自我的阅读趣味。
D.跟风阅读,造成相似性太多,让人在交流中难有收获。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3分)
A.胡适认为做学问的要求应该像孟子所提倡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同时也不能跟时髦。
B.能够坚持自己的阅读趣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即使大家都在谈论甚至觉得不读不看就OUT了,也不要改变自己的阅读趣味。
C.太多的相似性能够影响到一个民族的整体素质和创造力,这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D.养成独立的趣味是非常必要的,因为生活中具有独立审美趣味的“学问家”太少。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副刊编辑的修养、眼界、趣味对副刊的“成色”有着直接影响,可见,一个副刊的优劣主要取决于编辑的优秀与否。
B.副刊虽不是深度阅读的天地,但是它却是通向深度阅读的引领者,因此,我们不能忽视报刊副刊中的栏目。
C.“文化副刊”无法放下时尚与时髦话题,应该与人们急于确立自身的存在感、参与感,急于证明自己能把握某种潮流,甚至引领某种潮流这样的一种认真而普遍的焦虑感有关。
D.那些朴实无伪、与心灵相契的文字才能让人身心舒展,灵魂自由,这才是阅读独立趣味的真正体现,这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
章谊,字宜叟,建州浦城人。登崇宁四年进士第,补怀州司法参军,历漳、台二州教授、杭州通判。建炎初,陈通寇钱塘,城闭,部使者檄谊聚杭州七县弓兵,以张声势。会王渊讨贼,谊随渊得入城,贼平,旋加抚定,人皆德之。
帝幸临安,苗、刘为变,帝御楼,宰臣百执事咸在,人心汹汹。帝问群臣曰:“今日之事何如?”浙西安抚司主管时希孟辄曰:“乞问三军。”谊斥之曰:“问三军何义?若将鼓乱邪?”希孟却立屏息,帝嘉之。事定,窜希孟吉阳军,谊迁二秩,擢仓部员外郎。奉使二浙,贸易祠牒以济军用,以稽迟罢。未几,召为驾部员外郎,迁殿中侍御史。
绍兴四年,金遣李永寿、王翊来,求还刘豫之俘,及西北人在东南者,又欲画江以益刘豫。时议难之,欲遣大臣为报使。参政席益以母老辞,荐谊为代,加谊龙图阁学士,充军前奉表通问使,给事中孙近副之。谊至云中,与粘罕、兀室论事,不少屈。金人谕亟还,谊曰:“万里衔命,兼迎两宫,必俟得请。”金人乃令萧庆授书并以风闻事责谊谊诘其所自金人以实告乃还至南京刘豫留之以计得归。帝嘉劳之,擢刑部尚书。
谊宽厚长者,故事台官言事,非挟怨以快己私,即用仇家言为人报复,谊独存大体,士论归之。立朝论事,奏疏无虑数十百篇,皆经国济时之策。初,席益荐谊使金,帝曰:“谊亦母老,朕当自谕之。”谊闻命,略无难色,戒其家人勿使母知。将行,告母曰:“是行不数月即归,大似往年太学谒告时尔。”及还,母竟不知其使金也。(选自《宋史》)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金人乃令萧庆授书/并以风闻/事责谊谊/诘其所自/金人以实告/乃还至南京/刘豫留之/以计得归。
B金人乃令萧庆授书/并以风闻事责谊/谊诘其所自/金人以实告/乃还/至南京刘豫/留之/以计得归
C金人乃令萧庆授书/并以风闻事责谊/谊诘其所/自金人以实告/乃还至南京/刘豫留之/以计得归。
D金人乃令萧庆授书/并以风闻/事责谊谊/诘其所/自金人以实告/乃还/至南京/刘豫留之/以计得归。
下列对文中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第”,指科举考试录取列榜的等级次第。“登第”的意思是“科举考试应试得中”,“落第”的意思是“科举考试应试中落选”。
“擢”,古代表示官职升降任免等的专用词语,它的意思和“陟”“谪”等词的意思相近。
“祠牒”,祠部所颁发的度牒。唐宋以来,祠部发给或售给出家人以凭证,可免地税及徭役。
“大学”,我国古代的大学,始于汉代,是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是国家举办的官学。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3分)
章谊胆识过人,才能出众。他在平定陈通进犯和苗、刘变乱中显示了出众的才能。
章谊擅长外交,不辱使命,他独自出使金国,与金人周旋,不曾屈服,也没有受辱。
章谊敢于担当,得到重用。他肩负出使金国重任,得到皇帝犒劳,被提拔为刑部尚书。
章谊关心国事,勤于议政。他在朝中论述政事,奏疏不下数十上百篇,都是治国救世的策略。
7.翻译下面两个句子。(10分)
(1)会王渊讨贼,谊随渊得入城,贼平,旋加抚定,人皆德之。(5分)
(2)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横而斗诸侯。(5分)(《过秦论》)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11分)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①
陆游
??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8.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5分)
??相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这首词使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你指出其中两种,并结合词句分析其效果。(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李商隐《锦瑟》中,感慨当年不甚珍惜,如今往事成风,无奈只剩怀念和回忆的诗句是: , 。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 ”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3)荀子在《劝学》中讲到“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他想阐述的道理是“ ,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祁茂顺
汪曾祺
祁茂顺在午门历史博物馆蹬三轮车。
他原先不是蹬车的,他有手艺:糊烧活,裱糊顶棚。
单件的烧活,接三轿马,一个人鼓捣一天,就能完活。他在糊烧活的时候,总有一堆孩子围着看。糊得了,就在门外放着:一匹高头大白马——跟真马一样大,金鞍玉辔紫丝缰;拉着一辆花轱辘轿子车,蓝车帷,紫红软帘,软帘贴着金纸的团寿字。不但是孩子,就是路过的大人也要停步看看,而且连声赞叹:“地道!祁茂顺心细手巧!”
如果是成堂的大活:三进大厅、亭台楼阁、花园假山……一个人忙不过来,就得约两三个同行一块干。订烧活的规矩,事前不付定钱,由承活的先凑出一份钱垫着,交活的时候再收钱。早先订烧活,都是老式的房屋家具,后来有要糊洋房的,要糊小汽车、摩托车……人家要什么,他们都能糊出来。后来订烧活的越来越少了,都兴火葬了。谁家还会弄一堂“车船轿马”到八宝山去?
祁茂顺主要的活就剩下裱糊顶棚了。后来糊顶棚的活也少了。北京的平房讲究“灰顶花砖地”,纸糊的顶棚很少见了——容易坏,而且招蟑螂,招耗子。钢筋水泥的楼房更没有谁家糊个纸顶棚的。
祁茂顺只好改行。
午门历史博物馆原来编制很小,没有几个职员,不知道为什么,却给馆长配备了一辆三轮车,用以代步。经人介绍,祁茂顺到历史博物馆来蹬三轮车。馆长姓韩。韩馆长是个方正守法的人,除了上下班,到什么地方开会,平常不为私人的事用车,因此祁茂顺的工作很轻松。
祁茂顺很爱护这辆三轮车,总是擦洗得干干净净的。晚上把车蹬回家,锁上,不许院里的孩子蹬着玩。
不过街坊邻居有事求他,他总是有求必应的。隔壁陈大妈来找祁茂顺。“茂顺大哥,你大兄弟病了,高烧不退,想麻烦您送他上一趟医院,不知您的车这会儿得空不得空?”
“没事,交给我了!”祁茂顺把病人送到医院。挂号、陪病人打针、领药,他全都包了。
祁茂顺人缘很好。
离祁茂顺家不远,住着一家姓金的。他是旗人皇室宗亲,是“世袭罔替”的贝勒,行四。街坊则称之为“金四爷”。辛亥革命后,旗人再也不能吃皇粮了。幸好他的古文底子好,又学过中医,协和医学院特约他校点中医典籍,他就有了稳定的收入。
贝勒府原是很大的四合院,后来大部分都卖给同仁堂乐家当了堆放药材的楼房,只保留了三间北房。金四爷还保留一些贝勒的习惯。他不爱“灰顶花砖地”,爱脚踩方砖,头上是纸顶棚,四白落地。上个月下雨,顶棚漏湿了,垮下了一大片。金四爷找到了祁茂顺,说:“茂顺,你给我把顶棚裱糊一下。”
祁茂顺说:“行!星期天。”
祁茂顺星期天一早就来了,带了他的全套工具:棕刷子,棕笤帚,一盆稀稀的糨子,一大沓大白纸。这大白纸是纸铺里切好的,四方的,每一张都一样大小,不是要用时现裁。
金四爷看着祁茂顺做活。
只见他用棕刷子在大白纸上噌噌两刷子,轻轻拈起来,用棕笤帚托着,腕子一使劲,大白纸就“吊”上了顶棚。棕笤帚抹两下,大白纸就在顶棚上呆住了。一张一张大白纸压着韭菜叶宽的边,平平展展、方方正正、整整齐齐。拐弯抹角用的纸也都用眼睛量好了的,不宽不窄,正合适,棕笤帚一抹,连一点褶子都没有。而且,用的大白纸正好够数,不多一张,不少一张。连糨子都正好使完,没有一点糟践。金四爷看着祁茂顺的“表演”,看得傻了,说:“茂顺,你这两下子真不简单,眼睛、手里怎么能有那么准?”
“也就是个熟。”
“没有个三年五载,到不了这功夫!”
“那倒是。”
金四爷给祁茂顺倒了一杯沏了两开的热茶,祁茂顺尝了一口:“好茶!还是叶和元的双窨香片?”
“喝惯了。”
祁茂顺告辞。
“茂顺,别走,咱们到大酒缸喝两个去。”
“大酒缸?现在上哪儿找大酒缸去?”
“八面槽不就有一家吗?他们的酥鱼做得好。”
“金四爷,您这可真是老黄历了!八面槽大酒缸早都没了。现在那儿改了门脸儿,卖手表照相机。酥鱼?可着北京,现在大概都找不出一碟酥鱼!”
“大酒缸没有了?”
“没有喽。”
金四爷喝着茶,连说了几句:“大酒缸没有了。大酒缸没有了。”
很难说得清他的话是什么意思。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这篇小说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手艺人祁茂顺在时代变迁中的生活境遇,故事虽然简单,但耐人寻味,寄寓作者深刻的思考。
B.祁茂顺糊烧活、裱糊顶棚曾经赢得了人们的赞叹,后来被迫改行,这说明他的手艺已经落伍,无法满足人们生活的需求。
C.作者以欣赏的笔触描写祁茂顺的高超技艺,表达对旧民俗的留恋;叙述火葬、钢筋水泥楼房,也表达出对新观念、新事物的认同。
D.鲜明的对比是这篇小说突出的特色,金四爷保留一些贝勒习惯的守旧做派就是通过祁茂顺适应新生活的态度反衬出来的。
E.小说的结尾含蓄隽永,尤其最后一句“很难说得清他的话是什么意思”,引发读者更深刻的思考。
(2)小说主人公祁茂顺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中祁茂顺帮助金四爷裱糊顶棚的情节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中“烧活、纸糊的顶棚、大酒缸”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但茶坊酒肆里却都说,革命党人要进城,举人老爷到我们乡下来逃难了。惟有邹七嫂不以为意,说那只不过是几口破衣箱。
②使人不能不感到,这样丧失了双臂的雕像中,人们称为美术作品命运的、同创作者毫无关系的某些东西正出神入化地烘托着作品。
③在新加坡你可以品尝到星洲辣蟹、肉骨茶和娘惹菜等美食,品类之丰,实在是擢发难数。
④王夫人一进房来,贾政更加火上浇油一般,那板子越发下去得又狠又快。
⑤马谡的军队在司马懿大军的围攻下,土崩瓦解,降者无数。
⑥阿Q的意思,以为癞是不足为奇的,只有这一部络腮胡子,实在太新奇,令人看不上眼。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④⑤ D.②③⑥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对我来说,关于复原米洛斯的维纳斯那两条已经丢失了的胳膊的方案,我只能认为全是些倒人胃口的方案,全是些奇谈怪论。
B.正像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的达尔文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C.在鲁迅留学日本期间,对当代世界文化的发展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对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有了更切实的思考,也初步形成了他的独立非世界观和人生观。
D.月饼一改简单、纯朴的传统样式,不仅让人匪夷所思,而且有点眼花缭乱。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从叙事的角度说,《红楼梦》特别令人赞叹的是其中真实而丰满的细节描写。① 中国古典小说从魏晋小说的“粗陈梗概”,到宋元说书的矜奇尚异,细节描写② 失之简陋、夸张,而《红楼梦》则③ ,它完全是以丰富的生活细节构成了小说叙事的主体。这些“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不但真实可信,而且内涵深刻,④ 具有以小见大的艺术容量,充分显示了曹雪芹对现实生活敏锐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①
②
③
④
A
往往
相反
因此
B
由于
都
不然
C
都
相反
因此
D
因为
往往
不然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中国山水画的诗意之美,是中国绘画历来所提倡的。不论《春山烟雨》还是《春浦帆归》,只看画题,① 。诗意之美丰富了中国山水画的美学意境。真正山水画中的诗境,体现在画的构思、章法、形象、色彩的诗化, ② 。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诗画的一致,是中国山水画家追求的最高理想,③ 。
16.下图为某学校“生命发展课程模型图 ”,请把这个模型图中三类课程的内容、设置对象和目的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6分)
17.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中央电视台有档节目叫《我有传家宝》。一次节目中,三位嘉宾带来了三样东西。一样是承载了传统技艺和文化的青花瓷,一样是象征着诚信家风的一杆秤,另一样是熔铸着责任和荣誉的勋章。
青花瓷、秤、勋章,你认为哪一样更具有传家宝的价值?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体现你的思考、权衡和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湛江一中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级语文科试卷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分)
1.B【解析】只是社会现象,不是原因。
2.D【解析】“学问家”错,是“业余学问家”。
3.B【解析】“报刊副刊中的栏目”无中生有。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4.B【解析】原文标点:金人乃令萧庆授书,并以风闻事责谊,谊诘其所自,金人以实告,乃还。至南京,刘豫留之,以计得归。
5. B【解析】“擢”提拔提升的意思。
6. B【解析】不是独自出使。
7.(1)恰逢王渊讨伐贼寇,章谊跟着王渊进入城中,贼寇被平定,随即加以安抚,众人都感激他。(“平”“旋”“德”各1分;“德”解作“认为……有才德”,亦可;大意2分)
(2)商鞅辅佐秦孝公,对内建立法规制度,鼓励农民种田和织布,修造防守和进攻的装备,对外推行连横政策,使诸侯之间互相争斗。(“内”“外”“斗”各1分,大意2分)
【译文】
章谊字宜叟,建州蒲城人。崇宁四年进士及第,补授淮州司法参军,历任漳台二州的学官教授和杭州通判。建炎初年,陈通侵犯钱塘,城门关闭,部使者用文书传令章谊聚集杭州七县弓箭手,来扩大声势。恰逢王渊讨伐贼寇,章谊跟着王渊进入城中,贼寇被平定,随即加以安抚,众人都感激他。
皇帝来到临安,苗傅刘正彦发生政变,皇帝登楼,宰臣百官都在,人心惶惶。皇帝问群臣:“今天的事怎么办?”浙西安抚主管时希孟立刻说:“请问三军。章谊斥责他说:“问三军是什么意思?想要煽动叛乱吗?”时希孟退后屏息站立,皇帝赞赏章谊。事情平定后,把时希孟流放到吉阳军,章谊连升两级,提拔为仓部员外郎。奉命出使二浙,买卖祠部颁发的凭证来资助军用,因滞留被免职。不久,召入任驾部员外郎,升任为殿中侍御文。
绍兴四年,全国派李永寿、王翊来,要求归还刘豫的战俘,以及在东南的西北人,又想到划江为界来帮助刘豫。当时朝议反对,想派大臣做使者。参政席益拿母亲年老来推迟,推荐章谊代替自己,章谊加官龙图阁学士充任军前奉表通问使,给事中孙近任副使。章谊到了云中,与粘罕、兀室论事,毫不屈服。金人告诉他立即回去,章谊说:“万里受命,兼迎两宫。要求一定要得到满足。”金人于是命令萧庆授书,同时拿传闻的事责备章谊,章谊问他们从哪里得来的,金人告诉他实情,于是回来。到了南京,刘豫留下他,章谊用计脱身回来。皇帝嘉奖他,越级提拔他为刑部尚书。
章谊是宽厚长者,旧例台官论事,不是挟怨来满足自己私人的愿望,就是用仇家的话替别人进行报复,唯独章谊从大局出发,士人的舆论倾向与他。在朝中论述政事,奏疏不下数十上百篇,都是治国救世的策略。当初,席益推荐章谊出使金国,皇帝说:“章谊母亲也年老,我应当亲自告诉他。”章谊听到任命,没有一点为难的神色,告诉家人不要让他母亲知道。出发前,告诉母亲说:“这次出行没几个月就回来,就像往年太学谒告时罢了。”等他回来,母亲竟不知道他出使金。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8.(5分)相同点: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2分)不同点: a 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境。 b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3分)
9. (6分)a.“铁骑无声望似水”,望过去,盔甲齐全的骑兵就像一条默默无声的河流。此处运用比喻,形象、具体。这是作者所见,写出军队纪律是那么严明,军容是那么整齐,军队的声势是那么浩大。b.“寒灯”“漏声断”“月斜”,写出了环境的冷清凄凉,衬托出作者心境的凄苦悲凉。c.上片写梦游中的世界,下片写梦醒后的感慨,虚实结合,梦内梦外的这种反差对比,表达了词人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和执著的为国献身精神。(正确指出一种表现手法1分,结合词句分析2分。只指出表现手法不分析的最多给2分。)
【赏析】上片写的是梦境。一开头就渲染了一幅有声有色的边塞风光画面:雪、笳、铁骑等都是特定的北方事物,放在秋声乱起和如水奔泻的动态中写,有力地把读者吸引到作者的词境里来。让读者一下子把联想融于作者的描绘之中。中间突出一句点明这是梦游所在。先说是迷离惝恍的梦,不知道这是什么地方;然后才又进一步引出联想——是在梦中的联想;这样的关河,必然是雁门、青海一带了。这里,是单举两个地方以代表广阔的西北领土。但是,这样苍莽雄伟的关河当时落在谁的手里呢?那就不忍说了。那作者为何有这样的“梦游”呢?只因王师还未北定中原,收复故土。这压着作者的心病,迟迟未能解除。作者深厚的爱国感情,凝聚在短短的九个字中,给人以非恢复河山不可的激励,从而过渡到下片。
下片写梦醒后的感想。首先描写了冷清孤寂的环境:漏尽更残,寒灯一点,西沉斜照的月色映在窗前。这样的环境,既和清笳乱起、铁骑似水的梦境相对照,又和作者从戎报国、封侯万里的雄心相映衬,使得全词增添了抑扬起伏的情致。梦境中军旅戎马生涯逼真,而现实中理想抱负却是一场幻梦。梦境何等的雄拔,现实却是何等的凄凉。梦内梦外的这种反差和错位,令人顿生英雄陌路之慨。虚实对比,形成巨大反差,凸现了词人的失落情怀。“有谁知”三字,照应“寄师伯浑”的题目,婉转地表示了把对方视为知己挚友的意思。篇末直抒感慨,身虽老而雄心仍在,于苍凉悲愤之中更见豪壮之气,从而振起全篇,激扬着高亢的情调。
人老而心不死,自己虽然离开南郑前线回到后方,可是始终不忘要继续参加抗金事业。“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即使是死了,也念念不忘收复故土。如此爱国热情,是多么伟大!梦境和实感,上下片呵成一气,有机地融为一体,使五十七字中的笔调,具有壮阔的境界和教育人们为国献身的思想内涵。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1)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2)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 (1)AE【解析】B项“这说明他的手艺已经落伍,无法满足人们生活的需求”错。C项,后半句的表述不符合文意。D项“鲜明的对比是这篇小说突出的特色”错。(A项3分,E项2分,C项1分)
(2)①手艺精湛,心细手巧,糊烧活地道,裱糊顶棚讲究;②朴实忠厚,热心助人,街坊邻居有事相求,总是有求必应;③勤快能干,认真谨慎,三轮车总是擦洗得很干净,收车落锁,不许人乱碰。(每点2分)
(3)①展示了祁茂顺高超的手艺,完成了主人公形象的塑造;②照应开头糊烧活的情节,结构严谨;③表达叹惋民俗文化衰落的主题。(每点2分)
(4)观点一:他们的消亡是历史的必然。①从文中可以看到时代的变迁:“都兴火葬了”“钢筋水泥的楼房更没有谁家糊个纸顶棚的”“卖手表照相机”等,说明“烧活、顶棚、大酒缸”等不能适应时代的变化,已经过时了。②“纸顶棚容易坏,而且招蟑螂,招耗子”,说明不创新变化就不能适应发展,就没有竞争力,衰败是必然的趋势。(观点2分,分析每点3分)观点二:它们的衰落乃至消亡,令人叹惋。①糊烧活、糊顶棚是祁茂顺的手艺,也是他的生存方式,却因为现实的冲击无奈改行,令人叹惋。②它们也是传统民俗文化的代表,构成了我们的文化记忆,衰落和消亡使得这些民俗文化失传,令人痛惜。(观点2分,分析每点3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C【解析】不以为意:指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用在这里不合语境,应用“不以为然”。擢发难数:形容罪恶多得像头发那样,数也数不清。
13.A【解析】B语序不当,应改为“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C缺主语。D 逻辑顺序不当,“匪夷所思”应与“眼花缭乱”对调。
14.D
15.①就会觉得诗意盎然②诗情与画意交融③也是中国山水画的最高境界(答对一空1分,答对两空3分,答对三空5分,意思对即可。)
16.生命发展课程包括国际理解、健康艺术、社会交往、科学素养。其中基础类课程的设置对象是“全(或群)体学生”,目的是夯实该类学生的基础;拓展类课程的设置对象是“分层学生”,目的是开拓该层学生的视野;研究类课程的设置对象是“个体学生”,目的是丰富(或突出)学生个性。(内容完整、准确4分,表达连贯2分。)
17.(60分)要求:突出“更”。
全国新课标卷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
一等(20~16分)
二等(15~11分)
三等(10~6分)
四等(5~0分)
基础等级
内容
20分
符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挚
符合题意
主题明确
内容较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实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思想基本健康
感情基本真实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确
内容不当
思想不健康
感情虚假
表达
20分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字迹工整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字迹清楚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字迹基本清楚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潦草难辨
发展等级
特征
20分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意
较深刻
较丰富
较有文采
较有创意
略显深刻
略显丰富
略显文采
略显创意
个别语句有深意
个别例子较好
个别语句较精彩
个别地方有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