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一、南昌起义
1.背景:
材料:当时放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路只有两条: 或者拿起武器,进行武装反抗;或者迟疑犹豫,坐以待毙。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②中国共产党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中,开始认识到独立掌握革命武装力量的重要性。
国民革命时期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初期
党员 6万多人 1万多
工人组织成员 300万人 3万多
农民协会会员 910万人 大部分散落
①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 政策,激起了中国共产党和革命群众的极大愤慨和强烈反抗。
大革命失败前后革命力量的对比表
蒋介石发动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汪精卫“分共”
一、南昌起义
1.背景:
材料一:只有走(俄国) 十月革命的道路,才能救中国!
——《中共重大历史事件亲历记》(第一编172页)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人面前只有一个榜样。那就是已经成功的俄国革命, 而俄国革命正是从城市开始的,并且在城市首先成功……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走俄国革命道路:
开展以城市为中心的武装斗争
(城市→农村→全国)
③借鉴俄国十月革命成功的经验。
一、南昌起义
2.南昌起义概况:
时间
地点
领导人
经过
结果
1927年8月1日
江西南昌
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
发动起义
占领南昌
撤出南昌,南下广东
途中受挫
转战湘南,坚持斗争
革命军损失严重
占领
南昌城
受挫
思考:南昌起义占领了南昌城,为什么还要南下广东?
材料一:南昌起义后,汪精卫急令张发奎、朱培德等部向南昌进攻。由于起义军撤离南昌比较仓促,加上酷暑远征,部队减员较多。
材料二:大革命失败后,当时中共认为,广东军事地理上占有优势,工农运动也可称之为核心,加上财政丰裕,交通灵便,可以取广东为革命根据地。
①敌人包围南昌,敌强我弱,不撤离必然导致全军覆没
②广东曾经是国民革命根据地,群众基础较好,交通便利,利于寻找国际援助,南下准备夺取广州,重建革命根据地,然后再进行北伐。
①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第一枪。
南昌首义诞新军,
喜庆工农始有兵。
革命大旗撑在手,
终归胜利属人民。
——朱德 《纪念八一》
革命靠军阀的部队是靠不住的,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来打倒反革命。现在我们起义成功了,这里的军队归共产党领导。
——1927年周恩来
3.意义: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军徽
②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革命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
二、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
1.八七会议:
时间
地点
内容
意义
1927年8月7日
湖北汉口
①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
②决定在秋收时节组织农民发动武装起义;
③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论断。
为革命道路指明了方向
土地革命:指1927—1937年,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地主、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革命。
二、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
时间
地点
领导人
旗帜
目标
结果
2.秋收起义:
1927年9月
毛泽东
湘赣边界
工农革命军
攻打中心城市长沙
开始比较顺利,在攻打浏阳等县城时,受到严重挫折。为保存革命力量,放弃攻打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
西江月·秋收起义
——毛泽东(1927年)
军叫工农革命军,旗号镰刀斧头。
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
地主重重给压迫,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文家市决策
思考: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起义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俄国城市中心的革命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毛泽东指出:“由于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而且长期占据城市,所以农村是孕育革命的温床,而占全国人口80%以上的农民则是反帝反封建的主力军,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 ——刘丽欣:《农村包围城市理论》
这是由当时的国情决定的,中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敌人长期盘踞中心城市,城市敌人力量强,农村统治薄弱,将革命重心转移到农村有利于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
想一想:毛泽东为什么要把革命的重心从城市转移到农村?
地点
内容
影响
江西永新三湾
从组织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
①对部队进行改编,把原来的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 ②建立党的各级组织,将党支部建立在连队上; ③实行民主管理,在政治上官兵平等。
3.三湾改编:
毛泽东说过:“我们闹革命,光是跑来跑去是不行的,一定要有一个家,不然就很困难…我们以家为依托,不断向外发展,把我们四周的敌人一点点地吃掉、赶走,我们的日子慢慢地就好过了。”
——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
“家”指什么?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家”是哪里?
时间 1927年10月
地位
影响
4.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1927年10月
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根据地的序幕。
同志们,我们上山去,井冈山是个好地方!
问题探究:为什么选择在井冈山创建革命根据地?
材料一:井冈山地区位于罗霄山脉中段的湘赣边界,……周围五百余里,幅员广大。另外此处地势险要,森林茂密,只有几条狭窄的小路通往山内,进可攻,退可守。 ——杨奎松《中国近代通史 内战与危机(1927—1937)》
材料三:我们当前力量还小,还不能去攻打敌人重兵把守的大城市,应该先到敌人统治薄弱的农村,去保存力量,发动农民革命。——黄少群《从井冈山到延安毛泽东的奋斗史》
材料四:湖南、广东、湖北、江西等省,这些省份的许多地方,曾经有过很广大的工会和农民协会的组织,有过工农阶级对地主豪绅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许多经济的政治的斗争。 ——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群众基础较好
材料二:井冈山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森林覆盖率高达60℅,拥有各种植物3800多种。……,周围各县农业经济可供部队筹措给养。
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物产丰富,能保障物资供给
敌人力量薄弱
5.井冈山会师:
朱德、陈毅
率领的南昌起义的部分军队
毛泽东率领的
工农革命军
会师
湘南的
工农武装
中国工农
革命军第四军
改 称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意义:会师后的红军在井冈山开展武装斗争,
井冈山根据地不断巩固扩大。
时间:
1928年4月
队伍:
继承和发扬国民党第四军“铁军”的光荣传统
南昌起义—国民革命军
秋收起义—工农革命军
井冈山会师—中国工农红军
他是猪(朱),我是猪身上的毛。
——毛泽东 人家都说朱毛红军,朱离不开毛,朱离开了毛过不了冬。
——朱德
红米饭,南瓜汤,
挖野菜那个也当粮,
秋茄子,味好香,
餐餐吃得精打光。
干稻草来软又黄,
金丝被儿盖身上,
不怕北风和大雪,
暖暖和和入梦乡。
穿草鞋那个背土枪哟……
——红军歌谣
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
井冈山精神
三、工农武装割据
1.开创局面: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后遇到了哪些困难?如何解决?
材料一:贫农因长期地被摧残及感觉革命胜利无保障,不敢积极行动。
——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
材料二:1928年四月以后,湘赣边界的割据,正值南方统治势力暂时稳定的时候,湘赣两省派来“进剿”的反动军队,至少有八九个团,多的时候到过十八个团。
——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
材料三:根据地军民生活十分艰苦,尤其是红军,因为根据地内的土豪几乎打尽了,现金缺乏,从军长到伙,一律吃5分钱的伙食。但就是这每天5分钱的油盐柴菜钱,很快也难以为继了。
——《开创新道路创建井冈山革命革命据地》
①缺乏农民支持
②国民党武力威胁
③根据地经济困难
土地革命
(打土豪、分田地)
武装斗争
(游击战争)
根据地建设
(经济、军队、政权建设)
土地革命
武装斗争
根据地建设
(工农)
(武装)
(割据)
中心内容
主要形式
战略基地
前提: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工农武装割据
工农武装割据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井冈山道路
时间
地点
内容
意义
1929年12月
福建上杭县古田镇
确定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强调红军必须绝对服从党的领导
思想建党:不仅组织上入党,更要思想上入党(信念)(一颗红心献给党)
政治建军:枪听我的话,我听党的话(忠诚)
2.古田会议:
会议奠基的军队政治工作对军队生存发展起了决定性作用
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
1930年1月,毛泽东在古田写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标志着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革命政权的正确中国革命道路理论形成。
最大
最早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篇,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重大创举
3. 革命根据地扩大: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最大:中央根据地
最早:井冈山根据地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工农武装割据形成
4.成立中华苏维埃政府:
会议
时间 地点
内容
影响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31年冬
江西瑞金
①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定都瑞金。
②毛泽东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和中央执行委员会人民委员会主席。
中国共产党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中国国民党
南京国民政府
标志着国共政权对立的正式形成。
中国:先农村,后城市;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国情: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在城市,工人阶级人数少,力量小,不容易夺取城市获得胜利。而农村人口占中国的绝大多数。
俄国:先城市,后农村;城市包围农村。
国情:俄国是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在城市,工人阶级人数多,力量大,容易夺取城市获得胜利。
拓展延伸:中国为什么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两国国情不同,所以革命道路不通
中国近代史救国之路
走西方的道路
走俄国的道路
走中国自己的道路
李鸿章(洋务派) 康有为(维新派) 孙中山(革命派)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井冈山道路
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
失败
失败
成功
启示:从中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革命道路。
南昌起义
三湾改编
秋收起义
古田会议
八七会议
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
从组织上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领导
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巩固练习 将下列事件与其对应的内容或意义连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