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9课-新文化运动 课件 (共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9课-新文化运动 课件 (共1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9-19 18:42: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8张PPT。天凉了,注意穿衣,勿裸同学们好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民主共和,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新文化运动(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追求民主和科学)第9课 新文化运动—— 学习西方先进思想文化

1,从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

2,袁世凯等鼓吹的孔子之道,封建思想。
一、背景:(阅读课本P40)新旧思潮发生激烈冲突
(直接原因) 3,出现了一大批进步知识分子,
如陈独秀、李大钊等 ①兴起标志:
②代表人物:
③指导思想(两面大旗):
④活动基地:
⑤主要阵地: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陈独秀 李大钊 鲁迅  胡适《新青年》北京大学“民主”和“科学”①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②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③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④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1、前期内容:资产阶级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P41)
2、后期内容(发展): 1918年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三、新文化运动的内容(课本P41)①人物:
②代表作:李大钊(他是中国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人)《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四、新文化运动的意义(评价):
1,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条件。(积极)
2,不过也有对东西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消极)单元小结袁世凯《大总统祭圣告令》 2 本大总统躬膺重任,早作夜思,以为政体虽取革新,而礼俗要当保守。环球各国,各有所以立国之精神,秉诸先民,蒸为特性。中国服循圣道,自齐家、治国、平天下,无不本于修身。
――《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 《青年杂志》,从第二卷开始,《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思想阵地。 返回陈独秀胡 适李大钊鲁迅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ScienceDemocracy民主科学新文化运动的口号(德先生) (赛先生)新文化的核心内容 返回北京大学返回主要活动基地旧道德 新道德(“打倒孔家店”)旧道德:
指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
德。其核心内容是三纲五常。历代
统治者以此来束缚人们的思想。
新道德:指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等返回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敏锐观察,利用文学作品揭露专制制度和纲常礼教的黑暗
《狂人日记》对“吃人”的礼教的揭露
发表《我之节烈观》一文,对贞节观念批判返回胡适: 《文学改良刍议》
陈独秀:《敬告青年》鲁迅:《狂人日记》是第一篇白话小说李大钊:《孔子与宪法》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返回李大钊成为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