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渺茫(miǎo) 省悟(shěng) 玄虚(xuán) 求神拜佛(fó)
B.麻醉(zuì) 笼罩(lóng) 譬如(pì) 腐草为萤(yíng)
C.诓骗(guàng) 脂粉(zhī) 脊梁(jǐ) 自暴自弃(bào)
D.墨守(mò) 压榨(zhà) 灌溉(gài) 根深蒂固(dì)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懒惰 懦夫 奉养 走头无路
B.祟拜 陡然 探求 哑口无言
C.创意 灵感 汲取 众叛亲离
D.凶险 视察 停滞 持之一恒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
B.事实既已水落石出,谣言当然不攻自破。
C.富有创造力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
D.莫高窟是无数大师前仆后继,用智慧和汗水建造出来的一座恢宏的艺术宫殿。
4.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
B.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
是诬蔑。
C.走进美丽的鲁迅公园,我禁不住停下脚步驻足欣赏。
D.我们是要在平凡上造出不平凡,在单调上造出不单调。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
B.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
C.认为“我不具有创造力”的人当中,有的觉得创造力仅仅是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他们的,从而进行自我压制。
D.罗丹说:“恶是枯干。”汗干了,血干了,热情干了,僵了,死了,死人才无意于创造。
6.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构成排比。
思考是一种启迪心智的旅行,深入的思考能够活跃你的头脑,拓展你的思维,沉淀你的智慧,丰盈你的精神;阅读是一种照亮心路的对话,广泛的阅读能够 , , , 。
请仔细阅读下面这幅漫画,用简洁的语言说出它的寓意。
8.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具书,就是按一定次序把有关知识信息加以汇编,专供检索查考的书籍。各类工具书都有特定的功用,遇到不同的疑难可以有选择地利用各类工具书。《现代汉语词典》就是中学生常用的工具书之一,它收录的条目包括字、词、词组、成语和其他熟语等,基本反映当前现代汉语词汇的面貌。在字形、词形、注音、释义等方面都遵从通行标准或通用原则,力求规范化。
《现代汉语词典》“壶”条目:壶(壺)hú名 陶瓷或金属等制成的容器,有嘴儿,有把儿或提
梁,用来盛液体,从嘴儿往外倒:茶~|酒~|喷~。 (Hú)姓。
[材料二] 《现代汉语词典》首任主编、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凡是‘现代’词典都要跟上时代,不断修订。”
《<现代汉语词典>2012年第6版说明》:“配合释义增补了近百幅古代器物方面的插图”是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之一。
《现代汉语词典》“罍”条目:
(1)下列表述,不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
A.工具书是专供检索查考的书籍,遇到不同的疑难可以有选择地利用各类工具书。
B.《现代汉语词典》在字形、词形、注音、释义等方面都遵从通行标准或通用原则。
C.《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的条目力求规范,全面反映当前现代汉语词汇的面貌。
D.《现代汉语词典》作为“现代”词典之一,也要不断进行修订,跟上时代发展。
(2)《现代汉语词典》“壶”条目:“( )”内的“壺”字表示 ,“茶~”中的符号“~”代替 .
(3)《现代汉语词典》“罍”条目,为什么要配图 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
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古诗词,回答问题。
行香子·树绕村庄
秦观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9. 对本词的赏析与理解,下列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词极富动感地描绘了作者乘兴徜徉所见的田园风光,表达了词人对农村春景的喜爱之情。
B. 词人在村庄中、池塘边,伴着东风,安闲自在地步行。
C. 词上片侧重描述静态景物,静中有动;下片侧重描绘动态景象,静景动景又互相映衬。
D. 这首词格调轻快,辞藻华丽,用繁复的修饰将村野风光随着词人的脚步次第展开。
10. 面对大好春光,秦观挥笔写下此词。请结合词句本身,谈谈划线句所展现的景色特点。
(二)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
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 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11.写出选段阐述的主要观点。
作者认为我们从古以来就不乏“中国的脊梁”,请你写出一个具体的事例。
13.下列对选段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段重点是从正面论述,采用的是先破后立的论证方式。
B.“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 ”“这一类的人们”指从古以来中国的脊梁。
C.“……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一句中的“所谓”一词,表达了作者对“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正史”的蔑视和否定。
D.选段中作者开头说“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接下来提出“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的观点,并广泛举例,证明此观点。但透过字里行间我们不难发现,当时的鲁迅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这一问题确实还是存在疑问的。
(三)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材料一:
①对于经济学是不是科学,学界争论颇多。达尔文曾这样解释科学:“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作出结论。”科学的本质取决于研究方法。判断经济学是科学的主要依据在于它在对经济现象和规律的探索过程中运用了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
②首先,经济学和其他自然科学一样采用实证方法,超脱了价值判断,以客观态度研究经济现象。在十九世纪之前,经济学是以道德学说的面目出现的。十九世纪中期之后,英国经济学家西尼尔和法国经济学家萨伊等努力使经济学摆脱价值判断,成为一门实证科学,走上了科学化之路。现在,实证经济学已成为经济学的主流。其次,经济学成功的运用了教学工具以确保研究方法的科学性。经济学家把经济现象作为若干经济变量变动的结果,进而分析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探讨经济运行规律。最后,经济学在某种假设之下分析社会现象并得出结论,再用事实来检验结论,上述方法与自然科学运用的研究方法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③现代经济学的历史仅二百余年,与典型的自然科学相比,它还是年轻而不成熟的,但他发现的许多规律已经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英国哲学家波普尔曾对经济学的科学化作出高度评价,他认为:“尽管那些落后的社会科学还需要找到自己的伽利略,而经济学却已经却已经历过自己的牛顿革命。”
④但也有人对此提出质疑:经济学经常做出错误预测,这能是科学吗?确实经济学的预测经常失误,然而气象学作出的错误预测恐怕比经济学多得多,又有谁否认气象学是科学呢?
材料二:
①很多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与自然科学是一致的,因此经济学是科学的。还有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如同心理学、历史学一样,经济学还不能称为严格意义上的科学。其实,判断经济学是否属于科学,先要弄清科学的特征。一般而言,科学至少具备这样几个条件,一是研究对象是客观的物质世界,二是研究态度力求客观公正,最大限度地摆脱价值判断的干扰,三是研究方法,主要是实证和逻辑推理。
②如果从这几个方面来考察,我们会发现经济学和典型的科学间还存在着较大的距离。虽然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采用实证、逻辑推理等方法,有着向典型的科学靠拢的倾向,但是在研究对象上,经济学和自然科学是完全不同的,自然科学研究的是无感情、无意志的物质世界,而经济学研究的是有感情、有意志的人所从事的经济活动。前者的研究对象具有机械性,只要某一条件发生变化,就会相应出现可预见的结果。但人的活动常常是相互冲突的。和物质世界的因果律相比,人类社会的因果关系要复杂得多。因此,相较于自然科学,经济学的研究结论要更为多元。在研究态度上,经济学家的研究不可能不指向自己的价值判断,不可能不存在着相当的意识形态色彩。在研究方法上,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经济学也不能完全照搬自然科学的方法,而必须找到适合于本学科的研究方法,比如田野调查法等。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不得不承认,经济学永远无法成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科学。
③那么,抛弃了科学主义以后,经济学还剩下些什么呢?我认为经济学家们要努力调整心态,要意识到经济学适合历史学相似的学问是。是不是可以这样认为,经济学和历史学一样,都是对人类活动的研究,研究者都会并持一定的价值观,他们的结论也都很难具有自然科学那样的客观性,而这正是社会科学的价值所在。
14.根据材料二,以下研究课题最适合运用“田野调查”方法的一项是( )
A.土壤酸碱环境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B.全球主要构造带地震活动的状态
C.多巴胺分泌对人情绪波动的影响
D.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传传承情况
15.材料二的作者想找著名经济学家的言论来佐证自己的观点,以下最有可能引用的一项是( )
A.经济学是价值的侍从和实践的仆人
B.经济学以求得人类快乐为最终目的
C.经济学现象的研究只需要保持立场中立,而不必宣称什么应该,什么不应该
D.科学思考的艺术就是做出假设,从而使复杂的世界简单化,解释起来更容易
16.能依据文意做出推断的一项是( )
A.依据材料一,经济学的科学性主要在于对经济现象做变量分析
B.依据材料一,在波普尔看来部分社会科学的科学化尚未完成
C.依据材料二,数学研究比经济学研究更复杂更机械化
D.依据材料二,经济学和历史学的结论都不具有客观性
17.材料一第④段运用气象学的事例进行反驳,试图通过推翻他人质疑的隐含前提______________来反驳“经济学不是科学”。
18.针对“经济学是不是科学”这个问题,两则材料持不同观点进行论证,你认为哪个论证更有说服力?请结合材料说明理由。
(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说 “正”
李建永
①每一个汉字的组成结构部分,往往都包含着丰富的意蕴。“正”字由“一”与“止”构成,故其本义乃“守一以止”。东汉许慎《说文》讲:“正,是也。从止,一以止。徐锴曰:‘守一以止也。’”
②那么,“一”是什么 何以守“一”
③《说文》讲:“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其大意与老子《道德经》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相近。我倒觉得,由于《易·乾卦》的六个阳爻(yáo),是由六个“一”组成的,因而“一”体现的正是《易·乾卦·文言》中阐释的“刚健中正”。故我认为,“一”的本义乃“刚健中正”。
④“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对生长于天地之间的人来说,“刚健中正”的“正”来自“中”,正气来自中气,中气源自养气,正如孟子所谓“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儒家讲正心诚意,修齐治平,就是从自身的“养中持正”做起,蕴藉涵养胸中之正气,氤氲醇化为道德、智慧和力量,不仅德润自身,裨益家庭,而且成就事业,造福人民。
⑤然而,理论不能只停留于理论阶段,理想也不能仅止于理想化。迄今为止,在塞北的许多村庄,每逢村干部换届选举以及其他事宜的投票活动,仍然沿用老辈人传法,画下一个个“正”字来计票,这种计票方式,倒不完全因为“正”字恰好五画方便记数,其注重并寻求的正在于“正”字所蕴含的传统政治文化意义。
⑥孔子曰:“政者,正也。”政治的全部要义,就在于一个“正”字。而“正”者“守一以止”,当“止”于“刚健中正”。“刚健”乃精诚坚守,一以贯之;“中正”乃公平正义,一身正气。至于“守一以止”的“守”,对为政者来说,既要求秉持公道正义,不越雷池半步的操守与坚守;亦包含我疆我理守土有责,对岗位事业的担当与使命。特别是各级机关单位的一把手——尤其是主政一方或一个方面的主官,“一”与“正”一身双荷,担子艰巨,责任重大,位高权重,影响深远,在其能否“守”“止”之间,不仅关乎一己之荣辱,同时还关系到一项事业的成败,关系到一方土地乃至一个系统的安危。“政”与“正”相较,多了一个反文旁,意为敲打、敲击、打击。所以,监督、约束、制约乃至惩治、法治、制裁等等,也是为政者必须接受的要求。
⑦俗话说:“出家如初,成佛有余。”可见“止一”不易,“守一”更难;更何况有人明知故犯。倘若有的人——特别是官员,不甘“守”,不愿“止”,不肯“养中持正”以厚德载物,不能“刚健中正”以自强不息,必然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现实中有太多反面教材给人以警示:迷失航向、偏离正道、贪赃枉法、行险侥幸者,就会像俗语所言“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
⑧其实,做人做官,一个道理。
(选自2016年12月9日《人民日报》,有改动)
19.请用自己的话归纳本文的中心论点。
20.文章对“为政者”提出了哪些要求
21.文章第⑦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请简析其作用。
请你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怎样“养中持正”。
三、写作
23、生活中,你是更关注事情的开始,还是结果 你可曾思考过两者的关系 阅读下面这组言论,按要求完成写作。
·出发,才能到达。——朱兆瑞
·只有知道了书的结尾,才会明白书的开头。——叔本华
·大自然中一切的结束都喻示着新的开始。——QQ经典说说
·我是环绕着一个圆圈而行的,越接近终点也就越接近起点。——狄更斯
这些言论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 请你写一篇文章,可讲述经历,可抒发情感,可阐述观点,也可……
要求:(1)任选一个角度立意,题目自拟。(2)文体自选,诗歌不少于16行。(3)不少于600字。(4)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
答案
1、D 2.C 3.D 4.C 5.B 6.(示例)丰富你的知识 开阔你的眼界 陶冶你的性情 净化你
的灵魂 7.(示例)①随着知识的增长,人的疑惑也不断增多。②带着疑问学习,才能走得更高更远。③如果只知埋头苦读,而不去关注周围的人事和外部世界,疑惑反而会更多。8.(1)C
(2)“壶”字的繁体字 “壶”字(本字) 该词的词类是名词(3)“罍”是古代盛酒的器具,现代已不常见,配图能够让人更直观地了解。
9.D
10.面对大好春光,秦观挥笔写下此词。请结合词句本身,谈谈划线句所展现的景色特点。两句词展现了百花齐放、莺歌燕舞的美好春景,色彩明丽(鲜艳/多/丰富)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生意盎然)
11.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12.(示例1)杜甫忧国忧民,心忧天下,为民请命。
(示例2)玄奘不畏艰险,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取得真经。
(示例3)袁隆平埋头苦干,长期潜心研究杂交水稻,终于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13.D 14.D 15.A 16.B
17.科学是不允许经常做出错误预测的
18.(1)相对材料一,材料二更全面,从研究对象、研究态度、研究方法三方面明确科学的特征,并以此作为判定标准,全方位考察经济学的科学性。(2)论证过程更注重分析说理,抓住研究对象的特殊性这一关键,辨析了经济学与自然科学的差异。(3)论证更完善,在否定经济学是科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经济学的社会科学属性,指出其独特价值。(4)并且语言表达更为严谨,因此材料二的论证更有说服力
19.人应刚健中正(人应具有正义、正气)。
20.秉持公道正义,不越雷池半步的操守与坚守(要秉持公道正义,有不越雷池半步的操守与坚守);我疆我理守土有责,对岗位事业的担当与使命(对自己的岗位事业有担当和使命);接受监督、约束、制约乃至惩治、法治、制裁。
21.道理论证(引证法)。引用俗语通俗地阐述了不坚守正义,就会产生严重后果的道理,进而论证了本文要坚守正义的论点,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性。
22.(示例)要有正气,有责任与担当;要守正气,守住底线,不忘初心,不随波逐流;要接受别人的批评与监督,听取别人好的意见。
23.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