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江苏省徐州市沛县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6分)
1.如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A.①隋朝建立②隋灭陈,统一全国③开凿大运河
B.①隋灭陈,统一全国②隋朝建立③开凿大运河
C.①开凿大运河②隋朝建立③隋灭陈,统一全国
D.①隋朝建立②开凿大运河③隋灭陈,统一全国
2.虽然武则天诛杀公卿,独断专权,但史学家还是肯定了她的功绩.其原因是武则天( )
A.创立殿试制度
B.重用有才之人
C.打击大族势力
D.促进社会发展
3.如图为《雁塔题名》拓片图(部分),雁塔题名是科考及第后新科进士的最高荣耀.下列关于科举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创立并完善于隋唐时期
②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吏
③为读书人创造了绝对公平的竞争机会
④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如图是唐朝画家阎立本所绘的《步辇图》.图中反映的接见后,成就了民族关系上的哪次和亲( )
A.汉高祖把公主嫁给匈奴单于
B.王昭君嫁给匈奴呼韩邪单于
C.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D.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
5.复旦大学钱文忠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位伟大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筑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阔,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这位伟大僧人是( )
A.释迦牟尼
B.玄奘
C.鉴真
D.郦道元
6.学生甲:“堂堂中原王朝,在没有战败的情况下与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妥协议和,不仅称兄道弟,还岁币绢帛,这难道不是一种耻辱?”学生乙:“客观上说,这次议和取得了通过战争没有取得的结果.之后的一百多年里,双方之间再无大规模战事,礼尚往来、榷场贸易、互通有无,不也造福百姓?”据此可知,两位同学谈论的“议和”出现在下列哪两个政权之间( )
A.宋、辽
B.宋、夏
C.宋、金
D.辽、夏
7.某校举办宋代历史专题手抄报比赛,一位同学摘录了有关太湖流域水稻、棉花和茶叶的种植史资料,又搜集了如图三幅图片,这些材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发达的农业生产
B.繁荣的南方经济
C.精巧的手工技艺
D.独特的活字印刷
8.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从美食姝角度展示了颇具魅力的民族饮食文化.早在宋代,中化饮食文化已空前繁荣,那时人们的主要饮食习惯包括( )
①主食类:北方以粟麦(面食)为主,南方以稻米为主
②肉食类:北方吃羊肉为主,南方以猪肉或鱼为主
③饮茶之风盛行
④欧美的饮食方式备受欢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明朝朱棣雄才大略,励精图治,将明朝的影响力推向了历史的高峰。下列与朱棣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创立了内阁
②组建军机处
③宣扬大明国威
④修建了北京紫禁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0.“看我抓一把中药服下一贴骄傲”“让我来调个偏方专治你媚外的内伤”。这是周杰伦弹唱的中国风系列歌曲《本草纲目》中的歌词。下列对于《本草纲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
B.是明朝医学家、药学家李时珍所著
C.是我国明清时期科技成就的典型代表
D.堪称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
11.下列诗词所评述的历史现象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杜甫《忆昔》
②“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
③“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毛泽东《沁园春 雪》
④“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唐)皮日休。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④①②③
D.②④①③
12.每个时期都留下了属于自己的文化印迹.2013年9月,《北宋遗风,汴绣艺术精品展》在广东举行.在此次展览中,你能发现的是( )
A.
《史记》
B.
《天工开物》
C.
《清明上河图》
D.
《三国演义》
13.神舟十号飞船于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搭载三位航天员飞向太空,升空后再和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对接,承载中国航天梦,再次演绎飞天之旅。“飞天”是源于位于甘肃的世界上现存最大石窟中的一幅壁画。请问,如果我们要去参加这幅壁画,应去( )
A.莫高窟石窟
B.龙门石窟
C.云冈石窟
D.大足石刻
二、非选择题.
14.史实与推论:科学全面地解读史料,可以得出正确的历史推论。请对下面表格中的推论作出判断,并把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正确的填涂“A”,错误的填涂“B”。
史实
推论
正确与否
(1)唐太宗曾说:“此木虽曲,得绳则正;为人君虽无道,受谏则圣。”
虚心纳谏是贞观年间政治清明的重要保证。
______
(2)尺带珠丹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与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
说明西藏地区从唐朝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
______
(3)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我国的这一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人称它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科举制的实行满足了中小地主参政的愿望,扩大了地主阶级的统治基础,有利于政权的巩固。
______
(4)宋辽议和后,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
和平局面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______
(5)“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蒙古秘史》
人民盼望统一,铁木真统一蒙古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
______
(6)“……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赵翼《檐曝杂记》
军处是清朝最重要的中央决策机构。
______
15.情景分析:分析下列情景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情景一:清朝时,一位曾发誓来中国绝不下跪的外国使节,在看到太和殿时却一改初衷虔诚跪地,并说:“我跪的不是中国的皇帝,而是中国伟大的建筑。”
分析:让这位外国使节跪地的这个中国伟大的建筑是指今天的哪里?
情景二: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字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
分析:培根提到的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面貌和状态的三种东西,分别是指中国的哪些发明?
情景三:赵州桥位于河北省赵县境内,全长50多米,款9米多,主拱跨度为37米多。明朝祝万祉写诗形容赵州桥“百尺高虹出水面,一轮新月出云霄”被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为世界十二处“国际土木工程历时古迹”。
分析:赵州桥是哪朝哪位杰出工匠设计和主持建造的?
16.综合探究题: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以后就着手建立和健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巩固其对全国的统治,此后,中国历代帝王不断强化这种政治体制,此制度在中国延续了2000多年。
材料一:如图1
材料二:如图2
材料三:令我朝罢丞相,设六郡……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颉颃指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总之,所以稳定。
﹣﹣【明】朱元璋《皇明祖训》
材料四:“始设军需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迷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1)材料一:是隋朝时期开始实行的什么制度?其中“三省”的长官相当于秦朝时期的宰相,请问“三省”
中的尚书省职责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元朝为统治空前辽阔的疆域采取了什么行政制度?为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治理,分别设置哪些机构来管理今西藏和台湾地区?
(3)材料三反映了明太祖为加强皇权采取的哪项措施?
(4)材料四中的军机处在哪位皇帝设置?并依据材料回答军机处的职能。
(5)为加强君主专制,清朝统治者在思想控制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2015-2016学年江苏省徐州市沛县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6分)
1.如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A.①隋朝建立②隋灭陈,统一全国③开凿大运河
B.①隋灭陈,统一全国②隋朝建立③开凿大运河
C.①开凿大运河②隋朝建立③隋灭陈,统一全国
D.①隋朝建立②开凿大运河③隋灭陈,统一全国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隋朝的兴衰史实.
【解答】依据所学,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589年隋朝灭掉南方的陈朝,实现了国家统一.为巩固隋朝统治,加强南北交通,公元605年﹣610年,隋炀帝征发民工几百万,开凿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
2.虽然武则天诛杀公卿,独断专权,但史学家还是肯定了她的功绩.其原因是武则天( )
A.创立殿试制度
B.重用有才之人
C.打击大族势力
D.促进社会发展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武则天的统治措施.
【解答】武则天在位时期,重用人才,奖励农业生产,促进了唐朝经济的发展,她的统治被称之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虽然武则天诛杀公卿,独断专权,但史学家还是肯定了她的功绩.其原因是武则天在位时的统治措施促进社会发展,故选D.
【点评】注意识记武则天的政绩: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中国封建社会杰出的女政治家,主要政绩为:她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保持了唐朝政治经济政策的延续和稳定,促进了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3.如图为《雁塔题名》拓片图(部分),雁塔题名是科考及第后新科进士的最高荣耀.下列关于科举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创立并完善于隋唐时期
②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吏
③为读书人创造了绝对公平的竞争机会
④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科举制度的相关知识.
【解答】结合所学可知,隋朝创立了科举制,隋炀帝时设立进士科,用分科考试选拔官吏,到唐朝时经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又进一步完善了科举制.隋唐的选官制度﹣﹣科举制,为读书人创造了相对公平的竞争机会,相对来说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所以③为读书人创造了绝对公平的竞争机会是错误的,ABD选项都有③,排除.故选C项.
【点评】要注意识记积累科举制度的相关知识:创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发展于明朝,废除于清末.
4.如图是唐朝画家阎立本所绘的《步辇图》.图中反映的接见后,成就了民族关系上的哪次和亲( )
A.汉高祖把公主嫁给匈奴单于
B.王昭君嫁给匈奴呼韩邪单于
C.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D.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步辇图》的准确识记.
【解答】公元640年(贞观十四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仰慕大唐文明,派使者禄东赞到长安求婚.《步辇图》描绘的是禄东赞朝见唐太宗时的场景,之后,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A项发生在西汉;B项发生在东汉;D项是唐中宗在位时期,课本上没有体现.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识图能力.
5.复旦大学钱文忠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位伟大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筑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阔,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这位伟大僧人是( )
A.释迦牟尼
B.玄奘
C.鉴真
D.郦道元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玄奘.
【解答】贞观初年(唐太宗时),他从长安出发,历经艰险,前往天竺,在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贞观后期,携带大量佛经回国.他的事迹符合题干中“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筑而成的求知之路”的主题.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需要灵活运用玄奘西行天竺求取佛经的经历.
6.学生甲:“堂堂中原王朝,在没有战败的情况下与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妥协议和,不仅称兄道弟,还岁币绢帛,这难道不是一种耻辱?”学生乙:“客观上说,这次议和取得了通过战争没有取得的结果.之后的一百多年里,双方之间再无大规模战事,礼尚往来、榷场贸易、互通有无,不也造福百姓?”据此可知,两位同学谈论的“议和”出现在下列哪两个政权之间( )
A.宋、辽
B.宋、夏
C.宋、金
D.辽、夏
【分析】本题考查澶渊之盟和考生的信息提取能力.
【解答】由“中原王朝”“少数民族政权”“没有战败”“岁币”可以看出,他们讨论的是宋辽之间的澶渊之盟.
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威胁东京.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御驾亲征,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
辽宋议和,辽朝撤兵,两方达成和议,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故选A.
【点评】学生需要熟练掌握“澶渊之盟”的背景、过程、影响.
7.某校举办宋代历史专题手抄报比赛,一位同学摘录了有关太湖流域水稻、棉花和茶叶的种植史资料,又搜集了如图三幅图片,这些材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发达的农业生产
B.繁荣的南方经济
C.精巧的手工技艺
D.独特的活字印刷
【分析】本题考查了宋代南方经济繁荣发展的情况.从材料中的信息可知,南方水稻、棉花、茶叶、瓷器、造船、纸币等说明南方农业、手工业、商业都有较大发展.这样就知道南方经济繁荣的状况了.
【解答】由图中的瓷器、造船及纸币的出现,知道宋代制瓷业、造船业发达,商业繁荣;都是在南方,说明了南方经济繁荣.A、C、D项都描述片面.
故选B.
【点评】本题旨在让学生了解宋代南方经济繁荣的表现,知道宋朝经济发达.
8.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从美食姝角度展示了颇具魅力的民族饮食文化.早在宋代,中化饮食文化已空前繁荣,那时人们的主要饮食习惯包括( )
①主食类:北方以粟麦(面食)为主,南方以稻米为主
②肉食类:北方吃羊肉为主,南方以猪肉或鱼为主
③饮茶之风盛行
④欧美的饮食方式备受欢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宋代的饮食文化.
【解答】联系所学可知,早在宋代,中华饮食文化已空前繁荣.北方以粟麦(面食)为主,南方以稻米为主;北方吃羊肉为主,南方以猪肉或鱼为主;饮茶之风盛行.宋代没有受欧美的饮食方式的影响.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史料的分析能力.注意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联系所学作答.
9.明朝朱棣雄才大略,励精图治,将明朝的影响力推向了历史的高峰。下列与朱棣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创立了内阁
②组建军机处
③宣扬大明国威
④修建了北京紫禁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明成祖朱棣.
【解答】明成祖朱棣创立了内阁,为宣扬大明国威,派郑和下西洋,下令修建了北京紫禁城.组建军机处的清朝雍正帝.
故选C.
【点评】掌握明成祖的历史功绩.
10.“看我抓一把中药服下一贴骄傲”“让我来调个偏方专治你媚外的内伤”。这是周杰伦弹唱的中国风系列歌曲《本草纲目》中的歌词。下列对于《本草纲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
B.是明朝医学家、药学家李时珍所著
C.是我国明清时期科技成就的典型代表
D.堪称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
【分析】本题考查明朝三部科学巨著.
【解答】A.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
,正确.
B.是明朝医学家、药学家李时珍所著,正确.
C.是我国明清时期科技成就的典型代表,正确.
D.堪称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不正确,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指的是《天工开物》.
故选D.
【点评】掌握历代伟人、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的生活年代、成就及别称.
11.下列诗词所评述的历史现象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杜甫《忆昔》
②“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
③“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毛泽东《沁园春 雪》
④“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唐)皮日休。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④①②③
D.②④①③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词所评述的历史现象发生的先后顺序.
【解答】①“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是唐玄宗统治前期的盛世景象;
②“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是指宋代的陶瓷制造业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瓷器制作精美,说明宋代瓷器的制作精湛;
③“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是对蒙古族政权的建立者成吉思汗的称颂;
④“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是对隋朝大运河开凿的评价.
故正确排列顺序是④①②③.
故选C.
【点评】本题借诗词来考查所评述的历史现象,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掌握诗句中的历史是解题的关键.
12.每个时期都留下了属于自己的文化印迹.2013年9月,《北宋遗风,汴绣艺术精品展》在广东举行.在此次展览中,你能发现的是( )
A.
《史记》
B.
《天工开物》
C.
《清明上河图》
D.
《三国演义》
【分析】本题考查了北宋艺术成就的代表《清明上河图》.
【解答】题干中给出了一个时间限定条件:北宋,而四个选项中《史记》成书于西汉,《天工开物》成书于明朝,《三国演义》成书于元末明初,只有《清明上河图》创作于北宋.
故选C.
【点评】本题较为简单,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北宋张择端创作《清明上河图》.
13.神舟十号飞船于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搭载三位航天员飞向太空,升空后再和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对接,承载中国航天梦,再次演绎飞天之旅。“飞天”是源于位于甘肃的世界上现存最大石窟中的一幅壁画。请问,如果我们要去参加这幅壁画,应去( )
A.莫高窟石窟
B.龙门石窟
C.云冈石窟
D.大足石刻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敦煌莫高窟的石窟艺术.
【解答】敦煌莫高窟所藏艺术珍品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瑰宝.窟内众多的泥塑造像与壁画,生动地展现出敦煌艺术的奇特神韵和无穷魅力,特别是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图案,被赞誉为“天衣飞扬,满壁风动”,成为敦煌壁画的象征.
故选A.
【点评】熟练掌握敦煌莫高窟的艺术特征,对比其它石窟艺术进行学习.
二、非选择题.
14.史实与推论:科学全面地解读史料,可以得出正确的历史推论。请对下面表格中的推论作出判断,并把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正确的填涂“A”,错误的填涂“B”。
史实
推论
正确与否
(1)唐太宗曾说:“此木虽曲,得绳则正;为人君虽无道,受谏则圣。”
虚心纳谏是贞观年间政治清明的重要保证。
A
(2)尺带珠丹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与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
说明西藏地区从唐朝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
B
(3)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我国的这一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人称它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科举制的实行满足了中小地主参政的愿望,扩大了地主阶级的统治基础,有利于政权的巩固。
A
(4)宋辽议和后,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
和平局面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A
(5)“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蒙古秘史》
人民盼望统一,铁木真统一蒙古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
A
(6)“……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赵翼《檐曝杂记》
军处是清朝最重要的中央决策机构。
B
【分析】(1)本题考查了贞观年间政治清明的原因.
(2)本题考查了唐朝与吐蕃的关系.
(3)本题考查了科举制的相关知识.
(4)本题考查了宋辽议和的作用.
(5)本题考查了铁木真统一蒙古的背景.
(6)本题考查了军机处的相关知识.
【解答】(1)由唐太宗的话“此木虽曲,得绳则正;为人君虽无道,受谏则圣”可知,唐太宗认识到了受谏的作用,唐太宗是历史上善于纳谏的典型代表,由此可知,虚心纳谏是贞观年间政治清明的重要保证.故(1)正确.
(2)材料中“尺带珠丹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与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反映的是唐朝与吐蕃的关系日益密切,但吐蕃还不是唐朝的行政区,到了元朝,西藏才正式成为中国的行政区.故(2)错误.
(3)由材料“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可知,科举制的实行满足了中小地主参政的愿望,扩大了地主阶级的统治基础,有利于政权的巩固.故(3)正确.
(4)由材料“宋辽议和后,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可知,宋辽议和后带来的和平局面,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故(4)正确.
(5)由材料“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可知,当时蒙古人民厌恶战争,渴望统一,铁木真统一蒙古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故(5)正确.
(6)结合材料和所学知,军机大臣的主要职责是跪受笔录、上传下达,他们没有什么决策权力,只能忠实地履行皇帝交给他们的任务,所以说“军处是清朝最重要的中央决策机构”是不正确的.
故答案为:
(1)A;
(2)B;
(3)A;
(4)A;
(5)A;
(6)B.
【点评】识记相关的基础知识,注意培养从史实中推理出历史结论的能力.
15.情景分析:分析下列情景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情景一:清朝时,一位曾发誓来中国绝不下跪的外国使节,在看到太和殿时却一改初衷虔诚跪地,并说:“我跪的不是中国的皇帝,而是中国伟大的建筑。”
分析:让这位外国使节跪地的这个中国伟大的建筑是指今天的哪里?
情景二: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字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
分析:培根提到的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面貌和状态的三种东西,分别是指中国的哪些发明?
情景三:赵州桥位于河北省赵县境内,全长50多米,款9米多,主拱跨度为37米多。明朝祝万祉写诗形容赵州桥“百尺高虹出水面,一轮新月出云霄”被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为世界十二处“国际土木工程历时古迹”。
分析:赵州桥是哪朝哪位杰出工匠设计和主持建造的?
【分析】(1)本题考查故宫.
(2)本题考查古代的四大发明.
(3)本题考查李春设计的赵州桥.
【解答】(1)“清朝”“太和殿”是解题关键.紫禁城位于北京城中心,即今故宫,是明清两代皇帝居住的地方,气势恢宏,建筑精美.题干中的太和殿是故宫的核心建筑.因此,这位外国使节看到太和殿后所赞叹的“伟大的建筑”指的就是故宫.
(2)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指南针主要用于航海上,火药主要用于军事上,印刷术、造纸术主要用于文化的传播上.据题干信息“第一种在文字方面”可知是印刷术,据题干信息“第二种在战争上”可知是火药,据题干信息“第三种在航海上”可知是指南针.
(3)隋朝李春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这座桥设计科学,跨度很大,桥面平缓,便于交通.
故答案为:
(1)故宫.
(2)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3)李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大型石拱桥.
【点评】本题掌握故宫、古代的四大发明、李春设计的赵州桥相关知识.重点分析材料.
16.综合探究题: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以后就着手建立和健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巩固其对全国的统治,此后,中国历代帝王不断强化这种政治体制,此制度在中国延续了2000多年。
材料一:如图1
材料二:如图2
材料三:令我朝罢丞相,设六郡……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颉颃指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总之,所以稳定。
﹣﹣【明】朱元璋《皇明祖训》
材料四:“始设军需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迷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1)材料一:是隋朝时期开始实行的什么制度?其中“三省”的长官相当于秦朝时期的宰相,请问“三省”
中的尚书省职责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元朝为统治空前辽阔的疆域采取了什么行政制度?为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治理,分别设置哪些机构来管理今西藏和台湾地区?
(3)材料三反映了明太祖为加强皇权采取的哪项措施?
(4)材料四中的军机处在哪位皇帝设置?并依据材料回答军机处的职能。
(5)为加强君主专制,清朝统治者在思想控制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分析】(1)本题考查了三省六部制的相关知识.
(2)本题考查了元朝的行省制及对边疆地区管辖的措施.
(3)本题考查了明太祖加强皇权的措施.
(4)本题考查了军机处的设立时间及其职能.
(5)本题考查了清朝统治者在思想控制方面采取的措施.
【解答】(1)观察图1可以看出,图中有三省还有六部,很显然这反映的是隋朝开始实行的三省六部制,三省中,中书省掌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
(2)观察图2可以看出,元朝为统治空前辽阔的疆域采取了行省制度.据所学知,为了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元朝政府在中央设立了宣政院,负责管理藏族地区的行政事务,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为了加强对台湾的管辖,元朝政府设立了澎湖巡检司.
(3)由材料三“今我朝罢丞相,设六部…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颉颃指相抗衡),不敢相压”
可知,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以此来加强皇权.
(4)据所学知,为了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由材料四“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可知,军机处的职能是承旨、出政.
(5)为了加强君主专制,清朝统治者还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大兴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故答案为:
(1)三省六部制;执行.
(2)行省制度;宣政院;澎湖巡检司.
(3)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
(4)雍正;承旨、出政.
(5)大兴文字狱.
【点评】识记中国古代不同朝代为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措施及影响.
2016年9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