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9-19 19:58: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5-2016学年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50分)
1.下面对隋朝特点的简短总结中,哪个最为全面且符合实际?(  )
A.经济繁荣
B.短暂而繁荣
C.二世而亡
D.节俭盛行
2.唐朝贫苦农家子弟郑宪经过多年寒窗苦读,终于考中进士,入朝为官。他有可能经历(  )
①他的父亲用曲辕犁犁地
②他曾经用筒车浇灌庄稼
③他的名字曾经刻在了大雁塔下的塔墙上
④他家可能摆着唐三彩。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3.下列叙述不属于科举制影响的是(  )
A.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B.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C.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因为进±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D.抑制了士族门阀,不利于巩固中央集权
4.电视剧《贞观长歌》再现了唐朝贞观年间社会经济的繁荣景象,当时在位的皇帝是(  )
A.隋文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5.“百尺长虹横水面,一弯新月出云霄”,这座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是隋朝的(  )
A.赵州桥
B.玉带桥
C.宝带桥
D.泸定桥
6.我国是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世界上现存最早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是唐朝时印刷的(  )
A.《甘石星经》
B.《金刚经》
C.《唐律疏议》
D.《黄帝内经》
7.下列各少数民族政权建立的先后顺序是(  )
①契丹    ②党项族    ③女真族。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②①
8.早在北宋前期,四川地区的商业就十分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这种纸币是(  )
A.会子
B.关子
C.交子
D.人民币
9.现在我国在促进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的同时,加强对进出口贸易的管理,严格海关报关制度.早在宋朝时期为了贸易,加强对海外贸易的管理,在主要港口所设立的机构是(  )
A.都护府
B.市舶司
C.宣政院
D.理藩院
10.英国作家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改变了世界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引起了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一个宗教派别、一个赫赫有名的人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他说的“这三种东西”是(  )
①地动仪
②印刷术
③造纸术
④火药
⑤指南针.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②④
11.如图人物是我国杰出的发明家毕升,他的重大发明是(  )
A.指南针
B.雕版印刷术
C.活字印刷术
D.火药武器
12.全书网络“善可为法,恶可为戒”的历史事实,以与历代朝政兴衰得失相关的政治、军事、民族为主要内容,这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该著作是(  )
A.《史记》
B.《资治通鉴》
C.《金刚经》
D.《窦娥冤》
13.“今我朝罢丞相,…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材料中的“我朝”是指(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明朝
14.假如你生活在宋代,不可能看到的情景是(  )
A.岳飞在郾城大败金军
B.供住宿的邸店很多
C.东京城内的市民在“瓦子”里娱乐
D.许多读书人在书房里钻研八股文
15.“丝绸之路”“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等展示的学习主题是(  )
A.弘扬沸法
B.民族融合
C.中外交往
D.开发南洋
16.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下列图示反映出这些变革的趋势是不断强化(  )
 唐朝中央机构示意图
明朝中央机构示意图
军机处内景
A.专制皇权
B.监察权力
C.丞相权力
D.地方权力
17.把“锦衣卫、东厂和西厂”、“军机处”、“文字狱”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此单元的主题应是(  )
A.专制集权的加强
B.思想控制的加强
C.文化专制的强化
D.特务统治的强化
18.清朝下列皇帝在抗击外来侵略、平定国内叛乱和分裂势力、维护国家统一的斗争中做出了杰出贡献
是(  )
A.顺治帝
B.康熙帝
C.雍正帝
D.道光帝
19.抗击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下列事件发生在清朝前期的是(  )
①戚继光抗倭
②郑成功收复台湾
③雅克萨之战
④虎门销烟。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④
20.乾隆在位期间进行了十次大规模战争,合称为“十全武功”,而他也自称为“十全老人”.下列战争发生在乾隆帝时期的是(  )
A.靖难之役
B.收复台湾
C.雅克萨之战
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21.下列中国古代历史发展时期,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隋唐时期
②秦汉时期
③夏商西周时期
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⑤春秋战国时期
⑥明清时期
⑦辽宋夏金元时期.
A.③②⑤①④⑦⑥
B.③⑤①④②⑦⑥
C.③⑤②④①⑦⑥
D.③⑤②①④⑦⑥
22.从元朝开始,历代中央政府都重视对西藏地区的管辖.元朝和清朝管辖西藏地方事务的机构或官员分别是(  )
A.宣政院、伊犁将军
B.澎湖巡检司、乌里雅苏台将军
C.宣政院、驻藏大臣
D.澎湖巡检司、驻藏大臣
23.清朝政府在边疆地区设置机构,进行了有效的管辖。其中伊犁将军管辖的区域是(  )
A.西藏
B.黑龙江
C.蒙古
D.新疆
24.中医学是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的是(  )
A.《齐民要术》
B.《伤寒杂病论》
C.《本草纲目》
D.《九章算术》
25.现存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的长城建成于(  )
A.战国时期
B.秦朝时期
C.宋朝时期
D.明朝时期
 
二、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27分)
26.读图明史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杰出人物则对社会发展起重大作用。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名人堂”。
(一)贤君荟萃
如图1、2、3所示
(1)唐太宗和清高宗在位期间,都推动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请各举一例。
(2)明太祖和清高宗为加强思想控制各采取了什么措施?
(二)名将云集
如图4、5、6所示
(3)岳飞在《满江红》中写到:“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句中的“匈奴”指的是哪一少数民族?该族建立的政权与南宋达成怎样的和议?
(4)戚继光说过:“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海波”指的是什么?我们如何评价戚继光?
(5)“孽子孤臣一稚儒,填膺大义抗强胡。丰功岂在争明朔,确保台湾入版图。”这是张学良将军赞扬郑成功的诗句。郑成功使“台湾入版图”的具体时间是哪一年?驱逐的侵略者是谁?后来,清政府又是怎样管辖台湾的?
(6)这三个人身上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三)文艺骨干
如图7、8、9所示
(7)颜真卿是唐朝著名的书法家。他在书法史上的地位如何?与颜真卿齐名的另一书法家是谁?
(8)张择端描绘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繁荣景象的作品是什么?
(9)吴承恩的代表作《西游记》,描写的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唐僧”的历史原型人物是谁?“取经”的地点是哪里?
(四)民族使节和外交家
如图10、11、12所示
(10)文成公主和亲的少数民族在当时叫什么?和亲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1)鉴真东渡渡到哪里?举例说明唐文化对该国产生的影响。
(12)郑和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航海家。支持郑和远航的是哪一位皇帝?郑和远航到过哪些国家和地区?起到了什么作用?
 
三、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23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远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无。
﹣﹣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信函材料二:洋船至宁波者甚多,将来番船云集,留住日久,将又成一粤省之澳门矣。            ﹣﹣粤海关志材料三::浙民习俗易嚣,洋商错处,必致滋事。
﹣﹣《清高宗圣训》(1)上述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清朝统治者什么样的思想?产生这种思想的根源是什么?
(2)在上述思想的影响下,清朝统治者实行了什么政策?造成了什么样的严重危害?
(3)此政策下,清政府管理对外贸易的唯一机构是什么?
28.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天下之广,海内之重,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衷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谓既多,不亡何待?
﹣﹣《贞观政要 政休》材料二
“一代天骄”结束了蒙古草原部落间的纷争,建立强大的蒙古帝国,忽必烈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首领当皇帝的统一王朝。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材料三
自秦始皇置宰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顽,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史纪事本末》材料四
设立军机处,由皇帝选调亲信组成,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完全凭皇帝裁决。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请回答
(1)材料一所说的是哪朝的行政制度?列出该朝著名的丞相两名。
(2)材料二中忽必烈统一后在全国实行的是什么行政制度?该朝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称为什么?
(3)材料三中废除丞相制度的皇帝是谁?从材料三中找出他废除丞相的两点理由。(从材料中摘抄,但抄整段材料不给分)
(4)材料四中设立军机处的皇帝是谁?从材料一到材料四中国行政制度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
 
2015-2016学年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50分)
1.下面对隋朝特点的简短总结中,哪个最为全面且符合实际?(  )
A.经济繁荣
B.短暂而繁荣
C.二世而亡
D.节俭盛行
【考点】隋朝的建立.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隋朝的理解.
【解答】隋文帝时,政治清明,经济繁荣,他的年号是开皇,史称“开皇之治”;后期隋炀帝的暴虐无道,终于导致隋末农民大起义,618年隋朝灭亡,时间短暂,所以说是繁盛一时.
故选B.
 
2.唐朝贫苦农家子弟郑宪经过多年寒窗苦读,终于考中进士,入朝为官。他有可能经历(  )
①他的父亲用曲辕犁犁地
②他曾经用筒车浇灌庄稼
③他的名字曾经刻在了大雁塔下的塔墙上
④他家可能摆着唐三彩。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考点】科举制的创建及影响;盛唐的社会气象.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唐朝科举制的准确识记.
【解答】由所学得知科举制它是从隋朝以后的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从隋代开始实行,唐朝得以完善,到清光绪三十一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为止.所以这四项属于唐朝时期,因此都能经历.①②是唐朝时期的生产工具;③唐朝时期建造,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④唐朝时期最有名的陶瓷.
故选A.
 
3.下列叙述不属于科举制影响的是(  )
A.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B.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C.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因为进±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D.抑制了士族门阀,不利于巩固中央集权
【考点】科举制的创建及影响.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科举制的影响.
【解答】实行科举制,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人才不断更新,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因此不利于巩固中央集权的说法是错误的.
故选D.
 
4.电视剧《贞观长歌》再现了唐朝贞观年间社会经济的繁荣景象,当时在位的皇帝是(  )
A.隋文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考点】贞观新政和贞观之治.
【分析】本题考查唐太宗的相关知识.
【解答】题干关键信息是“电视剧《贞观长歌》再现了唐朝贞观年间社会经济的繁荣景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重用贤相房玄龄、杜如晦,重用谏臣魏征等,调整统治政策,出现“贞观之治”.
故选B.
 
5.“百尺长虹横水面,一弯新月出云霄”,这座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是隋朝的(  )
A.赵州桥
B.玉带桥
C.宝带桥
D.泸定桥
【考点】隋唐时期的建筑水平.
【分析】本题考查了赵州桥的历史地位.
【解答】隋朝杰出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这座桥设计科学,跨度很大,桥面平缓,便于交通,造型也很美观,七百多年以后,欧洲人才建成类似的桥.
故选A.
 
6.我国是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世界上现存最早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是唐朝时印刷的(  )
A.《甘石星经》
B.《金刚经》
C.《唐律疏议》
D.《黄帝内经》
【考点】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分析】本题考查了雕版印刷术的相关史实.
【解答】题干“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868年印制的《金刚经》是现存的世界上最早的标有年代的雕版印刷品.
故选B.
 
7.下列各少数民族政权建立的先后顺序是(  )
①契丹    ②党项族    ③女真族。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②①
【考点】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金、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
【解答】10世纪初,契丹族建立契丹国,后改名为辽.生活在西北地区的党项族,11世纪前期建立西夏.12世纪初,女真族阿骨打建立金.
故选A.
 
8.早在北宋前期,四川地区的商业就十分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这种纸币是(  )
A.会子
B.关子
C.交子
D.人民币
【考点】中国古代货币演变历程.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交子的认识.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北宋前期,四川地区的商业十分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进一步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故选C.
 
9.现在我国在促进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的同时,加强对进出口贸易的管理,严格海关报关制度.早在宋朝时期为了贸易,加强对海外贸易的管理,在主要港口所设立的机构是(  )
A.都护府
B.市舶司
C.宣政院
D.理藩院
【考点】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宋代时期,我国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
【解答】宋代时期,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贸易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而都护府是汉唐时期管辖西域的机构,宣政院是元朝时期管辖藏族地区事务的机构,理藩院是清朝时期管理少数民族地区事务和外交事务的机构.
故选B.
 
10.英国作家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改变了世界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引起了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一个宗教派别、一个赫赫有名的人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他说的“这三种东西”是(  )
①地动仪
②印刷术
③造纸术
④火药
⑤指南针.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②④
【考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和外传.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注意识记相关的知识点.
【解答】题目材料所述是考查宋元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发明.宋元时期,北宋的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宋元时期火药广泛应用于战争.
故选C.
 
11.如图人物是我国杰出的发明家毕升,他的重大发明是(  )
A.指南针
B.雕版印刷术
C.活字印刷术
D.火药武器
【考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活字印刷术的相关内容.
【解答】图中人物是北宋平民毕升,他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比欧洲早400多年.
故选C.
 
12.全书网络“善可为法,恶可为戒”的历史事实,以与历代朝政兴衰得失相关的政治、军事、民族为主要内容,这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该著作是(  )
A.《史记》
B.《资治通鉴》
C.《金刚经》
D.《窦娥冤》
【考点】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司马光和《资治通鉴》,识记相关的知识点.
【解答】《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这部书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司马光在书中总结了许多历史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
故选B.
 
13.“今我朝罢丞相,…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材料中的“我朝”是指(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明朝
【考点】明朝君权加强的措施.
【分析】本题考查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解答】题干关键信息是“不许立丞相”.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明太祖时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
故选D.
 
14.假如你生活在宋代,不可能看到的情景是(  )
A.岳飞在郾城大败金军
B.供住宿的邸店很多
C.东京城内的市民在“瓦子”里娱乐
D.许多读书人在书房里钻研八股文
【考点】宋代的社会生活.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宋代的社会生活.
【解答】宋代商品经济发达,人们生活气象万千.假如生活在宋代可以看到:岳飞在郾城大败金军;供住宿的邸店很多,东京城内的市民在“瓦子”里娱乐.明朝出现的八股文,所以宋代的读书人不能钻研八股文.
故选D.
 
15.“丝绸之路”“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等展示的学习主题是(  )
A.弘扬沸法
B.民族融合
C.中外交往
D.开发南洋
【考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郑和下西洋.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我国对外交往的相关史实.
【解答】此类归纳主题的问题,学生首先要从题干所给的事件中寻找它们的相同点.“丝绸之路”是汉朝通西域交往的一条商道;“鉴真东渡”反映的是唐朝与日本的交往;“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所以这三件事的相同之处反映的都是中国各朝代与外国的交往.故此题选择答案C.
 
16.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下列图示反映出这些变革的趋势是不断强化(  )
 唐朝中央机构示意图
明朝中央机构示意图
军机处内景
A.专制皇权
B.监察权力
C.丞相权力
D.地方权力
【考点】三省六部制;明朝君权加强的措施;清朝君主集权强化的主要措施.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君主专制的强化.
【解答】上图反映的唐朝三省六部制,是中央集权制的完善;明朝废除了宰相制度,使六部直接归皇帝指挥,是君主专制的加强;清朝设立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所以上述图示反映出这些变革的趋势是专制皇权的不断强化.
故选A.
 
17.把“锦衣卫、东厂和西厂”、“军机处”、“文字狱”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此单元的主题应是(  )
A.专制集权的加强
B.思想控制的加强
C.文化专制的强化
D.特务统治的强化
【考点】明朝君权加强的措施;明朝的八股取士和清朝的文字狱.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明朝设立“锦衣卫、东厂和西厂”,清朝设置“军机处”、“文字狱”均反映的是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加强.
故选A.
 
18.清朝下列皇帝在抗击外来侵略、平定国内叛乱和分裂势力、维护国家统一的斗争中做出了杰出贡献
是(  )
A.顺治帝
B.康熙帝
C.雍正帝
D.道光帝
【考点】雅克萨之战与《尼布楚条约》;平定准格尔分裂势力.
【分析】本题考查了康熙帝组织雅克萨之战.
【解答】题目直接设问考查在抗击外来侵略、平定国内叛乱和分裂势力、维护国家统一的斗争中做出了杰出贡献的清朝皇帝.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强占雅克萨和尼布楚.为了保卫祖国边疆不受侵犯,康熙帝两次命令清军水陆并进围攻雅克萨,击毙侵略军头目托尔布津.
故选B.
 
19.抗击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下列事件发生在清朝前期的是(  )
①戚继光抗倭
②郑成功收复台湾
③雅克萨之战
④虎门销烟。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④
【考点】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与《尼布楚条约》.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清朝时期的反侵略斗争.
【解答】“郑成功收复台湾”发生在明末清初;“雅克萨之战”发生在清初康熙年间;而戚继光抗倭是元末明初发生的;虎门销烟发生在清朝后期.
故选B.
 
20.乾隆在位期间进行了十次大规模战争,合称为“十全武功”,而他也自称为“十全老人”.下列战争发生在乾隆帝时期的是(  )
A.靖难之役
B.收复台湾
C.雅克萨之战
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考点】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和设置伊犁将军.
【分析】本题考查了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解答】题目直接设问考查下列战争发生在乾隆帝时期的选项.乾隆帝时,回部上层贵族大和卓与小和卓发动反清叛乱,在维吾尔等族人民的支持下,清军经过两年战斗,平定了大小和卓分裂祖国的叛乱.
故选D.
 
21.下列中国古代历史发展时期,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隋唐时期
②秦汉时期
③夏商西周时期
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⑤春秋战国时期
⑥明清时期
⑦辽宋夏金元时期.
A.③②⑤①④⑦⑥
B.③⑤①④②⑦⑥
C.③⑤②④①⑦⑥
D.③⑤②①④⑦⑥
【考点】史实辨析题.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我国古代历史发展顺序的认识.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①隋唐时期
是指公元6世纪末期到公元10世纪初期,②秦汉时期是从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3世纪,③夏商西周时期是从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221年,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从公元三世纪到公元6世纪,⑤春秋战国时期是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56年,⑥明清时期
是从1368年到1840年,⑦辽宋夏金元时期从907年到1368年,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是③⑤②④①⑦⑥.
故选C.
 
22.从元朝开始,历代中央政府都重视对西藏地区的管辖.元朝和清朝管辖西藏地方事务的机构或官员分别是(  )
A.宣政院、伊犁将军
B.澎湖巡检司、乌里雅苏台将军
C.宣政院、驻藏大臣
D.澎湖巡检司、驻藏大臣
【考点】元巩固统一的措施;册封达赖、班禅与设置驻藏大臣.
【分析】考查元朝和清朝设立的管辖西藏地方事务的机构.
【解答】本题考查的是自古我国就重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西藏自古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元政府在中央设宣政院,负责管理藏族地区的行政事务.清朝开始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故答案C是正确的.
故选C.
 
23.清朝政府在边疆地区设置机构,进行了有效的管辖。其中伊犁将军管辖的区域是(  )
A.西藏
B.黑龙江
C.蒙古
D.新疆
【考点】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和设置伊犁将军.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清朝设立伊犁将军管辖新疆.
【解答】在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后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故选D.
 
24.中医学是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的是(  )
A.《齐民要术》
B.《伤寒杂病论》
C.《本草纲目》
D.《九章算术》
【考点】明朝三部科学巨著.
【分析】本题考查了医药学巨著《本草纲目》.
【解答】题目直接设问考查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的著作.李时珍是明代杰出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他用27年时间访采四方、考察辩正,改正了前人关于药物的许多错误和含混的记录,著成《本草纲目》,全书共收1897种药物,附药方11000多则,插图1600幅,被誉为“东方医学世典”.
故选C.
 
25.现存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的长城建成于(  )
A.战国时期
B.秦朝时期
C.宋朝时期
D.明朝时期
【考点】北京紫荆城和明长城.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明长城的起止点.
【解答】为了防御蒙古骑兵南下,明朝先后花了近二百年的时间修筑长城.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全长六千多千米,气势宏伟的长城.
故选D.
 
二、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27分)
26.读图明史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杰出人物则对社会发展起重大作用。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名人堂”。
(一)贤君荟萃
如图1、2、3所示
(1)唐太宗和清高宗在位期间,都推动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请各举一例。
(2)明太祖和清高宗为加强思想控制各采取了什么措施?
(二)名将云集
如图4、5、6所示
(3)岳飞在《满江红》中写到:“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句中的“匈奴”指的是哪一少数民族?该族建立的政权与南宋达成怎样的和议?
(4)戚继光说过:“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海波”指的是什么?我们如何评价戚继光?
(5)“孽子孤臣一稚儒,填膺大义抗强胡。丰功岂在争明朔,确保台湾入版图。”这是张学良将军赞扬郑成功的诗句。郑成功使“台湾入版图”的具体时间是哪一年?驱逐的侵略者是谁?后来,清政府又是怎样管辖台湾的?
(6)这三个人身上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三)文艺骨干
如图7、8、9所示
(7)颜真卿是唐朝著名的书法家。他在书法史上的地位如何?与颜真卿齐名的另一书法家是谁?
(8)张择端描绘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繁荣景象的作品是什么?
(9)吴承恩的代表作《西游记》,描写的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唐僧”的历史原型人物是谁?“取经”的地点是哪里?
(四)民族使节和外交家
如图10、11、12所示
(10)文成公主和亲的少数民族在当时叫什么?和亲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1)鉴真东渡渡到哪里?举例说明唐文化对该国产生的影响。
(12)郑和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航海家。支持郑和远航的是哪一位皇帝?郑和远航到过哪些国家和地区?起到了什么作用?
【考点】材料解析题;唐朝的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隋唐时期的书法和绘画艺术;南宋和金的对峙;宋元的绘画艺术成就;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明朝的八股取士和清朝的文字狱;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在台湾的建制;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和设置伊犁将军.
【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唐太宗和清高宗推动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措施的知识点.
(2)本题考查的是明太祖和清高宗加强思想控制措施的知识点.
(3)本题考查的是岳飞抗金和宋金议和的知识点.
(4)本题考查的是戚继光抗倭的知识点.
(5)本题考查的是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知识点.
(6)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
(7)本题考查的是唐朝书法成就的知识点.
(8)本题考查的是《清明上河图》的知识点.
(9)本题考查的是《西游记》的知识点.
(10)本题考查的是文成公主入吐蕃的知识点.
(11)本题考查的是唐朝与日本关系的知识点.
(12)本题考查的是郑和下西洋的知识点.
【解答】(1)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入吐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的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唐太宗时期设立的安西都护府,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清高宗时期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设伊犁将军,加强了清政府对西部地区的管辖.
(2)明太祖时期,为加强思想控制,科举考试中实行八股取士的制度.八股取士制度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们的聪明才智.清高宗时期,为加强思想统治,大兴文字狱.文字狱的兴起,造成了社会的恐怖,摧残了人才,禁锢了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的社会进步.
(3)岳飞是南宋初年的著名抗金英雄.岳飞在《满江红》中“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句中的“匈奴”指的就是女真族建立的金政权.后来宋金议和,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的局面形成.
(4)明朝中期以后,海防松弛,倭寇骚扰东南沿海地区,明政府派戚继光到东南沿海地区抗击倭寇.“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中的“海波”指的就是东南沿海的倭患.戚继光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他抗击倭寇的业绩,将永载史册.
(5)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1662年,郑成功驱逐了荷兰殖民者,收复了台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管辖.台湾府的设立,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6)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例如:学习岳飞、郑成功和戚继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斗争,淡泊名利的精神等.(言之有理即可)
(7)颜真卿是唐朝著名的书法家,他创立了雄浑敦厚的新书体“颜体”.他是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同一时期,与颜真卿齐名的另一书法家是柳公权.柳公权博采众长,别出新意,自成“柳体”.他的字方折峻丽,骨力劲健.
(8)张择端是北宋著名的画家,他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是我国美术史上的不朽作品.
(9)明朝中期,吴承恩以唐朝时期玄奘西游天竺的故事,创作了我国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西游记》.因此说《西游记》中“唐僧”的历史原型人物是玄奘.“取经”的地点是天竺.
(10)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入吐蕃,嫁给了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吐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11)唐玄宗时期,应日本僧人的邀请,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唐朝时期,日本多次派遣遣唐使到中国,学习唐朝的文化.他们回国后,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他们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在社会生活上至今日本人还保留了唐朝人的某些风尚等.
(12)明朝前期,国力强盛,为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郑和前后七次下西洋,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比欧洲航海家的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故答案为:
(1)唐太宗:文成公主入吐蕃或设立安西都护府.清高宗: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或设伊犁将军(各举一例即可).
(2)明太祖:八股取士.清高宗:大兴文字狱.
(3)女真族.宋金议和,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
(4)东南沿海的倭患.民族英雄戚继光的抗倭业绩,将永载史册.
(5)1662年.荷兰.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6)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斗争,淡泊名利的精神.(言之有理即可)
(7)他是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柳公权.
(8)《清明上河图》.
(9)玄奘.天竺.
(10)吐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11)日本.文化方面:参照汉字,创制日本文字(或唐诗、书法等在日本的广为流传);社会生活方面:饮食、服饰、茶道、重阳节登高习俗,还保留了唐朝的某些风尚等(任一点即可).
(12)明成祖.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三、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23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远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无。
﹣﹣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信函材料二:洋船至宁波者甚多,将来番船云集,留住日久,将又成一粤省之澳门矣。            ﹣﹣粤海关志材料三::浙民习俗易嚣,洋商错处,必致滋事。
﹣﹣《清高宗圣训》(1)上述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清朝统治者什么样的思想?产生这种思想的根源是什么?
(2)在上述思想的影响下,清朝统治者实行了什么政策?造成了什么样的严重危害?
(3)此政策下,清政府管理对外贸易的唯一机构是什么?
【考点】材料解析题;闭关锁国政策;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阐述见解题.
【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闭关锁国政策原因的知识点.
(2)本题考查的是闭关锁国政策影响的知识点.
(3)本题考查的是闭关锁国政策的内容.
【解答】(1)材料“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远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无”,是乾隆帝致英国国王清朝统治者的信函,反映是的是清朝统治者自持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的思想.材料“洋船至宁波者甚多,将来番船云集,留住日久,将又成一粤省之澳门矣.”出自《粤海关志》,反映的是清朝统治者担心外国商船的到来,会使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外国的侵犯.材料“浙民习俗易嚣,洋商错处,必致滋事.”出自《清高宗圣训》,反映的是清朝统治者害怕沿海居民同外国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产生这种思想的根源是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在社会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2)清朝统治者盲目自大,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外国的侵犯和害怕沿海居民同外国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的思想,导致了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行.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使清政府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落伍了.
(3)在清朝推行闭关锁国政策期间,清政府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贸易的通商口岸,并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
故答案为:
(1)自持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犯;害怕沿海居民同外国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产生这种思想的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主导地位.
(2)闭关锁国政策;危害:清政府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落伍了.
(3)广州十三行.
 
28.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天下之广,海内之重,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衷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谓既多,不亡何待?
﹣﹣《贞观政要 政休》材料二
“一代天骄”结束了蒙古草原部落间的纷争,建立强大的蒙古帝国,忽必烈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首领当皇帝的统一王朝。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材料三
自秦始皇置宰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顽,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史纪事本末》材料四
设立军机处,由皇帝选调亲信组成,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完全凭皇帝裁决。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请回答
(1)材料一所说的是哪朝的行政制度?列出该朝著名的丞相两名。
(2)材料二中忽必烈统一后在全国实行的是什么行政制度?该朝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称为什么?
(3)材料三中废除丞相制度的皇帝是谁?从材料三中找出他废除丞相的两点理由。(从材料中摘抄,但抄整段材料不给分)
(4)材料四中设立军机处的皇帝是谁?从材料一到材料四中国行政制度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
【考点】材料解析题;唐太宗的纳谏和用人;贞观新政和贞观之治;元巩固统一的措施;民族分化政策与民族融合;明朝君权加强的措施;清朝君主集权强化的主要措施;阐述见解题.
【分析】(1)本题考查唐朝的行政制度和著名宰丞相.
(2)本题考查元朝的行省制度和回族的形成.
(3)本题考查明太祖废除丞相及其原因.
(4)本题考查军机处的设立和君主集权的强化.
【解答】(1
)据材料“以天下之广,海内之重,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衷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谓既多,不亡何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所说的是唐朝的行政制度,隋唐时期进一步完善了前朝的三省制,开创了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是西汉以后长期发展形成,至隋朝正式确立,唐朝进一步完善.唐朝的著名丞相有房玄龄,杜如晦,唐太宗任用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为丞相,人称“房谋杜断”.
(2
)材料二中忽必烈统一后在全国实行的是行省制度,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唐朝以来,不少定居中国的阿拉伯人和波斯人,信仰伊斯兰教,他们同汉、蒙古、畏吾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到元朝时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3
)据材料“自秦始皇置宰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顽,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太祖废除丞相,原因是汉、唐、宋时期,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废丞相后,五府、六部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4
)材料四中设立军机处的皇帝是清朝雍正帝,军机处由皇帝选调亲信大臣组成,从材料一到材料四中国行政制度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一变化说明了君主专制集权不断加强,到清朝达到顶峰,
故答案为:
(1
)唐朝;房玄龄、杜如晦.
(2
)行省制度;回族.
(3
)明太祖;原因:①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4
)雍正帝;君主专制集权不断加强,到清朝达到顶峰.
 
2016年9月19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