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铁锋区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铁锋区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11-10 15:32:06

文档简介

初二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卷 2025.11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分,共 40 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5 BABBD 6—10 ADCCD 11—15 DBCCD 16—20 DDDA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小题,21 题 14 分,22 题 14 分,23 题 16 分,24 题 16 分,共 60 分)
21.(1)军事工业:③④ 民用企业:⑤⑥
(2)认识:认为兴办民用企业可以①引进机器生产(广购机器),与西方进行商业竞
争(“分西国之利”);②解决民众就业,促进社会发展(“养活数千人”)(答出一点,
言之有理即可); 影响:客观上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增加就业。
(3)主要体现:①参与主体是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举人,是群体性的政治行动;
②他们的共识是将抵御外辱(救亡)与改革内政(图强)合为一体等(意思相近,
答出一点,言之有理即可)
(4)文学界开始提倡新文字和反映时事、反映社会的新诗。(言之有理即可)
戊戌变法使更多仁人志士关心国家命运,促进了思想启蒙和民族意识的觉醒,对近
代教育和报刊事业的发展也产生了长远影响。(答出一点即可)
22.(1)背景:①清政府的压迫与剥削:转嫁战争赔款,加重人民负担; ②外国资本
主义侵略: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倾销:导致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③封建地主阶级
的压迫:土地兼并更为严重;④ 自然因素的影响:严重的水旱灾害,使人民生活
陷入绝境等(答出其中一点,言之有理即可); 标志:金田起义。
(2)振兴太平天国,实现国家富强(言之有理即可);《资政新篇》。
(3)因为义和团多持大刀长矛,无新式武器,所以与列强军队交战,伤亡惨重;
口号:扶清灭洋。
(4)一样(都失败了);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
中国近代史上的壮烈篇章。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23.(1)邓世昌;黄海海战; 精神:视死如归,舍生取义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无畏
的家国担当等;左宝贵(徐邦道、丁汝昌等)
(2)李鸿章,他力主加强海防,目的在于防范强势崛起的日本 或左宗棠,他强调塞
防与海防并重,也是着眼于解决阿古柏入侵的燃眉之急,遏制觊觎新疆的俄国及英
国的气焰; 左宗棠收复新疆
(3)政治理想:推翻专制政府,巩固民主政权;实现国内安定,国家独立富强。
“承诺解职”打破了封建时代权力终身制、世袭制的传统,展现了革命党人追求民
主共和、不恋权位的崇高理想;在当时错综复杂的政治形势下,过早让位以及对袁
世凯缺乏有效制约,客观上使革命成果面临威胁,反映出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
对反动势力估计不足等(言之成理即可)
(4)杰出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做出了杰出贡献,其努力推动了历史发展,展现了
民族大义等。
24.(1)鸦片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
(2)英法联军 ;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对圆明园内的文物进行了大肆掠夺(抢
劫,掠夺文物)等。
(3)《辛丑条约》;划定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
人居住(答出一点即可);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4)示例:选择东交民巷:该区域从丧失主权到成为文物保护单位,提醒我们落后
必然挨打,也体现当代中国尊重历史、面向未来的自信;使馆界成为“国中之国”,
直观展现国家主权沦丧的后果,警示强国必要性;青少年应树立主权意识,认识到
国家强大与个人命运息息相关;我们要从屈辱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以理性爱国精
神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等。(其他角度如选择圆明园,可从文明保护与国家
尊严切入;选择香港地名,可从主权与历史记忆切入,言之成理即可)
备注:人名、地名、国名、历史专有名词错字别字不给分,教师要严格把关。
{#{QQABAQAEgggoAJIAAAhCEQGiCAAYkAACCKgOgAAUMAAAwBFABCA=}#}初二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卷 2025.11 9.中法战争期间,一位年近七旬的清朝老将,在战况危急之时,手持长矛跃出战壕,扑向敌人。将士们
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45分钟 在其感召下,奋勇杀敌,最终取得镇南关大捷。这位临危受命、力挽狂澜的爱国将领是 ( )
2.全卷共两道大题,总分100 分 A.刘永福 B.刘铭传 C.冯子材 D.葛云飞
3.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 10.右图是小强同学记录的部分历史纲要,从笔记中可以看出 ( )
①美、日侵略台湾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他学习的主题是
②阿古柏入侵新疆部分地区
1.史料是历史研究的重要证据,某小组开展“近代抗争史”专题学习,下列可用于研究“虎门销烟”的 A.开眼看世界 B.瓜分狂潮 ③俄国出兵占领伊犁地区
最可靠的史料是 ( ) C.救亡图存 D.边疆危机
11.某地拟建辛亥革命纪念馆,以纪念在1911年间首先发动反清武装起义等革命事件,你认为这个地点
应该建在 ( )
A.广东广州 B.日本东京 C.江苏南京 D.湖北武昌
12.梁启超在回忆19世纪80年代的情形时说:“朝士皆耻言西学,有谈者,诋为汉奸,不齿士类”。而
到了19世纪末,却出现了“举国若狂,人人竞言西学”。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当时中国 ( )
A.虎门销烟(现代雕塑) B.林则徐等奏报销烟完竣(奏折) C.《虎门销烟》(连环画) D.《林则徐》(电影) A.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B.民族危机加深,救亡意识凸显
A.A B.B C.C D.D C.民主科学理念的推广 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在八年级某班历史课上,王老师为了便于学生记忆中国近代某不平等条约,编写了歌诀:“条约有四 13.某同学的学习卡片(如下图)有一段辛亥革命影响的记载,他写了三句话,如果按写对一句给1分的
项,割赔和开商。口岸有五处,广厦福宁上。”该条约的签订 ( ) 标准,他的学习卡片上的记载,可以得 ( )
A.使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B.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辛亥革命的影响: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制度的终结。拉开了
C.使西方列强侵略魔爪伸向中国西北 D.标志着清政府变成了“洋人的朝廷” 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
3.一位英国商人普莱斯在1843年来到中国,他可能做到的是 ( ) A.0分 B.1分 C.2分 D.3分
A.跟随英国兵船到南京巡查贸易 B.在上海销售钢琴 14.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史实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述。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C.自由深入长江三角洲的乡村直接收购生丝 D.在苏州租地建房 A.《天津条约》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通商口岸 B.辛亥革命后,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
4.有历史学家评论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俄国不需花费一文一钱,不必动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 C.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D.日军占领旅顺后,杀害了两万多中国人
何一个国家得到更多的好处。”这里“更多的好处”指 ( ) 15.“不把皇帝拉下马,历史就不能前进,目前的问题是:皇帝下了马,历史依旧徘徊不前。”“历史徘
A.得到巨额赔款 B.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徊不前”体现在 ( )
C.强迫清政府开放多处通商口岸 D.从中国抢走无数珍宝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被废除 B.建立《中华民国约法》
5.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 C.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D.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也。”这一规定的核心目标是建立一种 ( ) 16.“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这是1905年10月20日某报刊的发
A.基于功勋的等级分配制度 B.尊重土地私有权的传统秩序 刊词中的一段话。下列关于这一报刊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
C.发展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 D.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模式 A.创办于戊戌变法期间 B.推动了变法新思想的广泛传播
6.《瑷珲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性放弃领土主权最多的条约。此条约当时未经清政府批准,但后来 C.创办于新文化运动期间 D.宣传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在中俄《北京条约》中确认。据俄国记述,中国官员屈服是因为“一则中国虚弱无力,清王朝风雨飘摇, 17.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痛失宝岛。把台湾割让给日本依据的条约是 ( )
二则他们害怕我们联合英国”。材料反映了 ( ) A.《望厦条约》 B.《北京条约》 C.《黄埔条约》 D.《马关条约》
A.清朝内外交困无力应对强势外交 B.日本趁火打劫占领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18.如图为民国初年《民权画报》刊发的漫画《环游地球》,漫画反映的是 ( )
C.美国入侵华北地区 D.俄国在东北占有军事优势 A.中国同盟会成立
7.某班小王同学搜集了李鸿章、康有为、张謇、孙中山等人的相关史实。他复习的主题应该是 ( ) B.广州发动武装起义
A.自强求富 B.民主共和 C.实业救国 D.近代化探索 C.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8.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下令裁撤冗官冗员。一位京师的官员发现自己的职位被撤销,他最有可能( ) D.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胜利果实
A.支持变法,主动让贤 B.投身实业,创办工厂
C.对维新派产生强烈不满 D.加入强学会宣传变法
初二历史试卷第 1 页(共 6 页) 初二历史试卷第 2 页(共 6 页)
{#{QQABAQAEgggoAJIAAAhCEQGiCAAYkAACCKgOgAAUMAAAwBFABCA=}#}
19.时空观念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历史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4)根据材料四,概括指出“那个时期”的文学界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有人说戊戌变法是“大危
A.宋教仁遇刺→二次革命→帝制复辟→护国战争 B.宋教仁遇刺→护国战争→帝制复辟→二次革命 亡下的时代强音”,你如何理解?(2分)
C.帝制复辟→护国战争→二次革命→宋教仁遇刺 D.护国战争→帝制复辟→二次革命→宋教仁遇刺
20.下列是列强在华强租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情况表。 表格反映的史实是 ( )
国别 强租租借地 “势力范围” 国别 强租租借地 “势力范围”
英国 九龙、威海卫租借地 长江流域 日本 福建 22.一部近代史,是遭遇列强入侵的侵略史,也是顽强不屈的抗争史,在历史的抗争中我们常常能看到农
法国 广州湾租借地 广东、广西、云南 长城以北、新 民阶级的身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俄国 旅大租借地
德国 胶州湾租借地 山东 疆、东北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将大笔军费和巨额赔款全部转嫁给劳动人民。由于五口通商,外国的工业
A. 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B.中国人民的反抗 C.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D.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产品涌进中国,排斥了中国传统的家庭副业和手工业,使东南沿海地区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失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21题14分,22题14分,23题16分,24题16分,共60分) 去生计。同时,地主加紧了对农民的盘剥,土地兼并更为严重。1846—1850年,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各
21.在西方列强的洋枪利炮下,中国的国门被迫打开。面对民族危亡,中国社会各阶层前赴后继,为救亡 省都遭到严重的水旱灾害,广大农民家破人亡,陷入绝境。经过积极的酝酿和准备,1850年春夏间,洪
图存展开积极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秀全发布金田“团营令”。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金田宣布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
材料一: 洋务运动大事记(部分) ——摘编自李侃《中国近代史》
①1862年,成立专门培养翻译人才的京师同文馆。 材料二:洪仁玕之所以抛却在香港作为教会中人的平静生活,冒死投效与清军血战正酣的太平军的行列,
②1863年,在上海设立“广方言馆”,培养通晓外语的人才。 除了身为洪秀全族弟和心系攘夷大业的因素外,更为其拳拳报国之心所驱使,即试图在太平天国实施他
③1865年,在上海建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的近代化方案,使中国也走上富强之路。
④1866年,在福州建立福州船政局。
⑤1873年,轮船招商局正式成立。 ——摘编自夏春涛《洪仁玕的思想特征及其历史地位》
⑥1881年,开平煤矿全面投产。 材料三:1900 年 6 月,义和团进入北京后,“民间私藏武器者甚多,皆以仇教为名,沿街张贴揭帖,
材料二:“欲纺织洋布,必须广购机器而后能有益无损。且此事既可以分西国之利,又可以为中国多加 谓‘杀尽洋人,再与大清算账’。然初入京城时,义和团多持大刀长矛,无新式武器,与列强军队交战,
一项工匠”。一个企业“所用不下数百人”,即可以养活数千人。 伤亡惨重”。
——《申报》1876年3月18日 —— 摘编自《庚子记事》
材料三:中华民族的觉醒由1300多名举人在公车上书的呐喊声中宣告于世。……公车上书是民族危机刺 (1)根据材料一,概括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2分)洪秀全发动此次农民起义的开始标志是
激下的集群。他们的共识更多地来自于对民族前途的思考,并且把抵御外辱与改革内政合为一体,就其 什么?(2分)
所反映的时代意义来说是前代人们所不可比拟的。
——摘编自陈旭麓《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四:在那个时期开设的新式学堂和西学书院里,出过黄兴、蔡锷那样的民主革命的风云人物。…… (2)根据材料二,概括洪仁玕提出“近代化方案”的目的。(2分)请写出其为实施这一方案编订了哪
梁启超“笔端常带感情”……他把俚语、韵语、外国语熔为一炉,不受古来章法的限制,常能以动人心 一纲领文件?(2分)
弦的新文字风靡一时。黄遵宪的诗则以反映时事、反映社会而明显地区别于传统的旧诗。
——摘编自陈旭麓《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
(1)结合所学知识,请将材料一洋务运动大事记中的企业按照不同类别进行分类。(写出对应序号) (3)根据材料三,义和团以“仇教为名”发动斗争,但为什么“与列强军队交战,伤亡惨重”?(2分)
(4分) 结合所学知识,义和团提出的口号是什么?(1分)
军事工业: 民用企业:
(2)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有识之士对兴办近代民用企业有何认识?(2分)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
知识,分析洋务运动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4)有学者认为:“农民阶级的反抗如闪电划破夜空,虽未持久照亮前路,却让黑暗中的探索者知悉方
向。”上述两次农民阶级运动的结果是否一样?(1分)你认为它们“如闪电划破夜空”的历史意
义是什么?(2分)
(3)根据材料三,认为“公车上书”所反映的时代意义是“前代人们所不可比拟的”。这种“不可比
拟”主要体现是什么?(2分)

初二历史试卷第 3 页(共 6 页) 初二历史试卷第 4 页(共 6 页)
{#{QQABAQAEgggoAJIAAAhCEQGiCAAYkAACCKgOgAAUMAAAwBFABCA=}#}
23.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面对国家危亡挺身而出,他们或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或展现着不屈的意 【名称——时代的符号】
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香港的水坑口街,原名叫“波些臣街”(Possession Street)又名“占领街”……这标志着
材料一:2015年经过近两个月的水下考古工作,考古人员在黄海北部海底发现了甲午海战沉船致远舰中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那美丽的香港海湾被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以纪念英国对一个古
悬窗、炮弹等一些重要文物,再现百年前致远舰的英勇悲壮——舰长鼓励全舰官兵道:“吾辈从军卫国, 老文明的胜利。
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此舰,足以夺其气而成事。”率舰勇 ——《复兴之路(上)》
撞敌舰,最后与全舰将士同沉。 (1)材料一中“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2分)香港的港口和街道被英国
——2015年中国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对甲午海战沉船“致远舰”水下考古调查报告 冠名有何条约依据?(2分)
材料二:同治十三年(1874年)李鸿章上《筹议海防折》,提出朝廷应向海防倾斜。李鸿章力主加强海防,
目的在于防范强势崛起的日本。左宗棠强调塞防与海防并重,反对削减西北战费,也是着眼于解决阿古
柏入侵的燃眉之急,遏制觊觎新疆的俄国及英国的气焰。以后的实际历史演进,固然证明左宗棠收回相
当于六分之一中国领土面积的新疆,功在千秋,但李鸿章所担忧的东部沿海危机,最终也全面爆发。 【遗址——罪行的烙印】
——摘编自吴胜《“湘骡子”与“徽骆驼”:左宗棠和李鸿章30年恩怨》 材料二:
材料三: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
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
谨以此誓于国民。
——孙中山《临时大总统誓词》(1912年1月1日)
(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中指挥致远舰冲向敌舰壮烈牺牲的英雄人物。(2分)该人物是在哪次
战役中牺牲的?(2分)他的壮举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1分)结合所学知识,再写出一位你熟知的 图一:圆明园远瀛观复原图 图二:圆明园远瀛观残迹 图三:中国买回的圆明园牛首
中国近代史上的抗日民族英雄(1分) (2)图一到图二的变化记载了火烧圆明园的历史,其罪魁祸首是谁?(2分)这一事件发生在哪次战争
期间?(2分)图三见证了他们的什么罪行?(1分)
(2)材料二中李鸿章力主加强海防,左宗棠强调塞防与海防并重,你赞同谁的观点?并说明理由(2
分)根据材料二,概括左宗棠的主要英雄事迹。(2分) 【街道——屈辱的见证】
材料三:
北京市文物保护街区东交民巷,现存部分近代西式
建筑。某块碑文记载:“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界,以
为专与往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
(3)根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的政治理想(2分)结合所学知识,对于孙中山“解职”的承诺,你是如
界内居住……按照西历一千九百零一年……文内后附之
何看待的?请结合民国初年的历史状况,谈谈你的认识。(2分) 条款,中国国家应许,诸国分应自主,常留兵队分保使
馆。”
——摘录自近代某条约
北京市文物保护街区东交民巷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一谈对杰出历史人物的认识。(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某条约”是哪一条约?(1分)根据条约内容,列强在东
交民巷街区取得了哪些特权?(2分)该条约给中国社会性质带来了怎样的影响?(2分)
(4)有同学感慨:“这些历史痕迹不仅是伤痛的记忆,更是民族觉醒的教科书。”请任选材料中的一
24.历史的回响总是以各种形式出现于今天,某校历史兴趣小组以“历史的见证”为主题进行探究活动,
处历史痕迹(地名、遗址或街区),谈一谈你的认识。(2分)
请你参与其中并一起完成吧。
初二历史试卷第 5页(共 6页) 初二历史试卷第 6页(共 6页)
{#{QQABAQAEgggoAJIAAAhCEQGiCAAYkAACCKgOgAAUMAAAwBFABC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