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模拟卷一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2026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模拟卷一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11-10 16:01: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卷一
历史
(考试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测试范围:八上新教材第1~12课。
第Ⅰ卷 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一位外国历史学家表示:"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就来到了,可是它并不是为了维持鸦片贸易而进行的斗争,它不过是一个持续了二十年,并且要决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的斗争的开端。"他意在说明()
A.虎门销烟的主要影响 B.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源
C.中英正当贸易的开始 D.闭关锁国政策的终结
2.观察下图战争形势图,战后清政府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3.有人评价“此战英国侵略者用微不足道的代价在中国得到了他们梦寐以求的好处不但打开了中国市场,还使得香港岛成为他们的殖民地,达一百五十多年之久。”“此战”对中国最突出的影响是()
A.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B.严重侵犯了中国的领海和领土主权
C.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发生了变化 D.中国开始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丧失了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鸦片输入量也随之剧增,1863-1864年为69800担,到1879年就增至104900多担,其货值等于当年外贸进口总值的半数。可见,第二次鸦片战争()
A.使中国领土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B.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C.使中国完全沦为列强的殖民地 D.使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5.用图示法理清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是学习历史常用的一种方法。下面方框内①②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A.①义和团运动 ②《天朝田亩制度》 B.①太平天国运动 ②《资政新篇》
C.①太平天国运动 ②《天朝田亩制度》 D.①辛亥革命 ②《民报》
6."老将稀龄更猛威,镇南关外马如飞。先士卒,出兵奇,凉山直捣凯歌归。"诗中的"老将"是()
A.冯子材 B.左宝贵 C.邓世昌 D.左宗棠
7.徐中约在其《中国近代史》中写道:“1894年的那场"成中国之巨祸的大败,让学者、官员甚至是皇帝和皇太后,都认为需要一场更彻底的变革。”这说明,“1894年的那场大败”()
A.唤醒了国人挽救国家危亡的意识 B.引起了中国社会风俗发生新的变化
C.冲击了中国传统的旧式官僚体制 D.推动了社会文化的革新和思想解放
8.下图出自汪敬虞《近代中国工业史资料》,该图反映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开办工厂的限制 B.甲午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洋务运动中大量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 D.《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9.《复兴之路》写道:"那个烦闷的夏天,又一次见证旧制度的腐朽,刽子手挥刀砍下了六颗爱国者的头颅,也砍断了所有试图通过改良实现救国自强的人们的幻想。"该事件()
A.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B.阻碍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C.标志着戊戌变法的失败 D.扼杀了近代化探索之路
10."很多汉人目睹了清政权毫无希望的领导能力后转向了革命,革命成了国家唯一的希望。而孙中山提倡的、一直被有身份的中国人当成非法行动来回避的武力推翻清王朝,这个时候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和支持。"出现这一变化的背景是()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北京条约》的签订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
11.章士钊在《孙逸仙·自序》中写道:“孙逸仙者,近今谈革命者之初祖,实行革命者之北辰,此有耳目者所同认……”,此语旨在说明()
A.孙中山是“反清英雄第一人” B.孙中山是革命党公认的领袖
C.孙中山是武昌起义的领导者 D.孙中山是黄花岗起义的指挥者
12.孙中山在1916年说道:"何以不曰中华共和国,而必曰中华民国?此民字之意义,为仆研究十余年之结果而得之者。……国民者,民国之天子也。"由此可见,孙中山强调
A.民主主义 B.民族主义 C.民权主义 D.民生主义
13.下图反映的军事行动取得了胜利,并引发各省纷纷响应。最终,革命行动()
A.推翻了北洋政府 B.终结了封建专制 C.结束了清朝统治 D.创建了人民军队
14.下表是中华民国颁布的一些法令条例,据此可推断民国政府()
法令条例 出处
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未去辫者……限二十日,一律剪除净……以违法论 《剪辫令》
初等小学校,可以男女同校;小学读经科,一律废止 《普通教育暂行办法》
A.确立了主权在民 B.推动中华民族思想解放
C.推动近代化进程 D.封建残余思想已被清除
15.如图中一系列历史事件主要反映的是(  )
A.革命力量的汇集 B.民主共和的潮流 C.封建制度的终结 D.政治中心的转移
八年级(1)班某同学整理了如下课题笔记。请据此回答第16、17题。
16.护国战争、护法运动中的"国""法"分别是指()
A.中华民国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民国和《中华民国约法》
C.中华民国和三民主义 D.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三民主义
17.据示意图内容判断,该同学学习的主题是()
A.袁世凯复辟帝制三部曲 B.民主与专制的不断斗争
C.北洋军阀的割据与混战 D.辛亥革命后的政治建设
18.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言:“循斯现象,于人身则必死,于社会则必亡,欲救此病……是在一二敏于自觉、勇于奋斗之青年,发挥人间固有之智能,抉择人间种种之思想……。这段话中“种种之思想”在新文化运动中表现为()
A.自强求富 B.变法图强 C.实业救国 D.民主科学
19.陈独秀强调:孔子之道已"不适于今世".尊孔必然会导致专制复辟。李大钊指出:"非掊击孔子,乃培击专制政治之灵魂也。"由此可知,新文化运动把儒家传统道德作为矛头所向的根本原因是()
A.儒家思想比资产阶级的思想落后 B.儒家思想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儒家思想是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 D.北洋军阀推崇儒家思想进行尊孔复辟
20.民国八年六月,《新闻报》载,“此次沪上风潮始由学生罢课,继由商人罢市,近日将有劳动工人同盟罢工。”文中史事()
A.支持了北伐的胜利进军 B.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C.结束了国民党反动统治 D.为新的革命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
21.1919年北洋军阀政府教育部主事的条陈中写道:"此次罢学风潮,近因由政治问题发生。"条陈中说的"罢学风潮"和"政治问题"分别是指()
A.五四运动、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B.新文化运动、十月革命爆发
C.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中共诞生 D.五四运动、中共诞生
22.1918年,李大钊回到家乡,亲戚问他:“你在北京干啥?”李大钊浅浅一笑说:“点种。”亲戚听了有些莫名其妙,“庄稼人种地要点种,你点什么种?”他回答:“革命的火种。”次年,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首次较为全面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由此可知,李大钊是中国()
A.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 B.中体西用主张的践行者
C.报刊与杂志发展的推动者 D.实业救国思想的宣传者
23.1920年初,郑振铎等温籍学生返乡创办《新学报》,刊发了一系列文章(见表)。这可以印证()
《新学报》刊发的主要文章
期号 主要文章
第1期 《破除社会阶级》 《学校为什么不应该设读经科》
第2期 《达自由的路》 《中国妇女的解放问题》
第3期| 《社会化的教育》 《可造的世界》
A.洋务运动影响温籍学生 B.新文化新思想得到传播
C.早期党组织在浙南成立 D.俄国道路成为青年共识
24.如图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的工人刊物。中国共产党创办工人刊物的主要意图是()
A.抨击维新变法思想 B.宣传民主共和思想
C.提倡通俗的新文学 D.启发工人阶级觉悟
25.董必武在《南湖题诗》中写道:"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诗中所述事件()
A.宣告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B.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C.倡导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 D.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
第Ⅱ卷 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
26.近代探索·冲击回应。八年级(1)班同学开展项目化学习,请你参与完成。(11分)
【项目名称】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项目目标】通过查阅资料、绘制知识结构图进行自主、合作学习,并展示成果,形成对"早期现代化初步探索"的认识。
【项目任务】
任务一:一组同学搜集了如下一组资料进行布展。
①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炮厂炮房 ②湖北军政府旧址 ③《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④《青年杂志》一卷一号目录 ⑤"明定国是"诏书 ⑥北京大学红楼旧址
(1)问题1:史料按类型可划分为文献史料(主要指历史遗址)、实物史料、口述史料和图像史料等。请你将上述史料进行分类。(填序号)(3分)
文献史料: ;
实物史料: ;
图像史料: 。
(2)问题2:简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历史地位和《青年杂志》的发行为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作出的贡献。(3分)
任务二:二组同学总结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的特点并绘制了如下知识图谱。
(3)问题3:请将任务一中的史料与如下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活动一一对应,并结合上述知识图谱,概括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5分)
研究主题 探索活动 史料
中国近代化探索"器物"篇 洋务运动 ①
中国近代化探索"制度"篇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中国近代化探索"思想"篇 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 ⑥
27.抗击侵略·救亡图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英国人克服了这些困难,逼近镇江城的时候,才充分认识到:驻防旗兵虽然不通兵法,可是决不缺乏勇敢和锐气。这些驻防旗兵总共只有一千五百人,但却殊死奋战,直到最后一人……如果这些侵略者到处都遭到同样的抵抗,他们绝对到不了南京。
——恩格斯《英人对华的新远征》
(1)材料一中,作者赞扬了驻防旗兵怎样的精神?他认为中国军队所进行的抵抗具有什么性质?(2分)
材料二
沿海水师,率皆老弱无用,军器率多残缺,并不修整。又战船率用薄板旧钉,遇击即破,并不及夷器之凶利坚固,作何抵御?似此废弛,何以肃边威远? ——《鸿胪寺卿黄爵滋敬陈六事疏》 (甲午海战中)李鸿章认为"列强必有区处,必有收场",命令部下"静守勿动","保舰勿失"。 ——《中国近代史编》 中国人在鸭绿江上(指黄海海战)是可以得胜的,假使他们的炮弹不是实着泥沙。这不是海军提督的过错,而是军需局的坏蛋官吏的罪恶。 ——摘编自《甲午战争的历史教训》(1835年)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屡次失败的原因。(4分)
材料三1900年6月,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八国联军乘火车由天津向北京进犯,遭到义和团和清军顽强阻击,义和团和清军在廊坊等地将之围困,发起攻击。据一些侵略者事后回忆说,义和团都是"朴实农民""其中很多是孩子",他们手持大刀、长矛、抬枪进攻,"没有一点害怕或犹豫",面对来复枪和机关枪的射击,还是"勇猛冲锋"。在中国军民的阻击下,西摩尔联军给养完全断绝,"进京之路,水陆皆穷",被迫夺路回逃。
——摘编自刘宗绪《历史学科专题讲座》
(3)根据材料三,归纳义和团和清军阻击八国联军的方式。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义和团运动的重要影响。(4分)
28.工业发展·历史缩影。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由于早期工业化以抵御外侮为最初动机,兴办军事工业以增强军事力量便成了工业化的第一步,清政府从1865年开始大规模创办军事工业﹣﹣中国的工业化是通过移植西方资本主义的产业和经济制度逐渐展开的,洋务运动中产生的新式工业,基本上都是通过引进西方的设备、技术、人才,乃至资金和组合方式而开办的。
——摘编自虞和平《中国近代通史(第3卷)》
材料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给予资产阶级财产占有和人身安全的自由权利,使民族工商业者的身份地位有所改变。南京临时政府鼓励民间开办银行,为工商业提供贷款服务;裁撤厘金、苛税;劝用国货、抵制洋货;等等。改易服饰的浪潮,给近代工商业发展提供了巨大商机,对服装衣帽等行业产生了巨大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消耗,不仅使欧洲列强减少了对华的商品输出,腾出部分中国市场,而且更需要大批的中国轻工业产品输入欧洲。
——摘编自蒋立文《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走向"黄金时代"的真正动因》
材料三:据估计,1913年中国近代工业企业共有698家,资本总额33082万元。到1920年,近代工业企业达到1759家,资本总额50062万元。中国的产业工人在1913年只有60多万人,到"五四"之前,达到了200多万人。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工人阶级逐渐成长,并于五四时期开始表现出不可低估的阶级力量。
——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早期工业化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中的作用。(4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2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1913-1920年中国工业的发展状况。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五四时期工人阶级是如何"表现出不可低估的阶级力量"的。(4分)
(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认识。(2分)
29.救亡图存·上下求索。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中,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各阶层开始探索中华崛起之路。(17分)
【资产阶级·辛亥革命】
(1)有人认为:"武昌起义是革命形势比较成熟的结果"。结合下列图片对此观点进行说明。(3分)
《辛丑条约》签订场景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分布和革命党人领导的武装起义
陈天华《警世钟》《猛回头》
【无产阶级·中共成立】
(2)根据表格,概括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的共同特点,并回答中共一大召开的意义。(6分)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部分代表基本情况
姓名 出生年份 参会年龄 备注
董必武 1886 35 在上海参加了五四运动;创建了武汉共产党早期组织
李汉俊 1890 31 与陈独秀等先后发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
毛泽东 1893 28 北京大学图书馆助理员,五四运动参加者,在湖南筹建俄罗斯研究会、湖南社会主义青年团和共产党早期组织
陈潭秋 1896 25 五四运动爆发后,领导了武汉地区的爱国学生运动,与董必武 在武汉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
王尽美 1898 23 五四运动参加者,在济南秘密组织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参与共产党早期组织
邓恩铭 1901 20 与王尽美等在济南组织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发起济南共产党早期组织
刘仁静 1902 19 北京大学学生,参加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和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
【时代要求·主题探索】
(3)如下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关键词图示,从图中任选三个关键词,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凝练一个观点,并对该观点加以阐述。(8分)(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观点:
论述: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B A D B C A A D C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C C C B A B D C D
21 22 23 24 25
A A B D B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
26.(11分)
【答案】(1)文献史料:③④⑤(1分) 实物史料:②⑥(1分) 图像史料:①(1分)
(2)历史地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1分)
《青年杂志》:吹响新文化运动的号角;宣传民主和科学思想,猛烈抨击封建的旧道德和旧文化;推动了白话文运动的兴起;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共2分)
(3)戊戌变法:⑤(1分) 辛亥革命:②③(1分) 新文化运动:④(1分)
特点:变革由浅入深;历程曲折;民众参与程度逐渐提高。(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共2分)
27.(10分)
【答案】(1)精神:抗击英国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1分)
性质:是反侵略斗争,具有正义性。(1分)
(2)原因:军队战斗力不强,武器装备落后,海防废弛;领导者的战略失误;清政府的腐败。(每点1分,共4分)
(3)方式:武力围困,攻击侵略军;手持大刀、长矛、抬进攻。(2分)
影响:义和团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2分)
28.(12分)
【答案】(1)特点:以抵御外侮为最初动机;以兴办军事工业为开端;以移植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主要途径。(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共2分)
作用: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使中国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共2分)
(2)原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保障资产阶级权利,提高了民族工商业者的地位;南京政府采取鼓励发展工商业的措施;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减少对华商品输出,为中国轻工业产品提供了市场。(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共2分)
(3)状况:企业数量、资本总额、工人总数增加。(答出任意一点即可,2分)
说明:工人阶级后期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工人阶级的参与是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等等。(答出任意一点即可,2分)
(4)认识: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促进了工人阶级的发展壮大。(言之有理即可,2分)
29.(17分)
【答案】(1)说明:《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迅速传播,出现了一些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建立,组织发动一系列的武装起义。(每点1分,共3分)
(2)共同特点:都是年轻的知识分子;都组织和参与了各地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很多人领导和参加了五四运动;都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共2分)
意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答出任意一点得2分,共4分)
(3)示例:
观点: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有反侵略、求独立的时代需求。(2分)
论述:19世纪末,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甲午战败,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华民族意识觉醒,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维新变法运动,要求变法图强;1915年新文化运动发端,先进青年知识分子追求民主科学,希望从思想文化方面解救中国;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青年学生要求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伟大革命运动。
综上所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具有反侵略、求独立的时代需求。(6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