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卷三
历史
(考试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测试范围:八上新教材第1~10课。
第Ⅰ卷 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近代随着列强的入侵,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下示意图反映的现象是()
A.列强侵占了中国大量的领土 B.中国的赔款金额逐渐增加
C.列强侵略势力逐渐深入腹地 D.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2.如图,老师以“烟”与“火”作为叙事的线索,揭示了鸦片战争的()
A.爆发原因 B.战争性质 C.历史影响 D.前因后果
3.与下表目录(节选)最匹配的书名是()
目录第一章林则徐的禁烟活动 第二章骤然而至的战争 第三章广州的“战周” …… 第七章中英《南京条约》引发的忧虑
A.《清朝禁烟整治》 B.《鸦片战争始末》 C.《中国鸦片历史》 D.《圆明园的倾诉》
4.林则徐《致姚椿、王柏心》:(译文)英军器良技熟,清军大炮射程不及人、进攻速度不如人、运兵速度也不如人,我们光靠胆壮心齐,就算岳飞和韩世忠在世也是无可奈何。这表明他认为鸦片战争清朝失败的原因是()
A.制度落后政治腐败 B.武器战术方面落后 C.君臣自大闭目塞听 D.政府应对战争不力
5.观察下表,导致表中税率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1843年前后中国主要进口货物的税率统计表
货物 单位 旧税率 新税率 减少百分率
棉花 担 24.19 5.56 77.02
棉纱 担 13.38 5.56 58.45
头等白洋布 匹 29.93 6.95 76.78
A.闭关锁国政策的延续 B.鸦片走私的冲击
C.《南京条约》的签订 D.自然经济的解体
6.近代某条约规定: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据此判断该条约()
A.方便了英国殖民者打开中国市场 B.标志着列强侵略深入到中国腹地
C.导致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D.见证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
7.从1842年《南京条约》到1895年《马关条约》、1901年《辛丑条约》,这一系列条约对中国造成的共同影响是()
A.被迫割让领土 B.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C.被迫开埠通商 D.被迫开设工厂
8.有一学者认为,近代中国曾出现过一系列努力,旨在改造政权到某一程度,使之一方面得以顺利参加近代世界的种种活动,另一方面又无须彻底改变中国传统价值观念和体现这些观念的制度。最能佐证该学者观点的是()
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9.邓世昌对部下说:我们从军卫国,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我们虽然牺牲了,但可以壮国家的声威。”该历史场景出现在()
A.定海战役 B.黄海海战 C.辽东半岛战役 D.威海卫战役
10.19世纪末我国掀起了第一次办报高潮。下表中的报纸主要宣传的思想是()
时间 1895年 1896年 1897年
报纸 《万国公报》 《时务报》 《国闻报》
A.中体西用思想 B.维新变法思想 C.民主革命思想 D.实业救国思想
11.1895—1898年间,强学会、农学会、南学会、兴儒会等纷纷成立。这些民间团体的出现表明()
A.中央权力的下移 B.救亡路径的创新 C.革命力量的发展 D.社会转型的完成
12.1895年,康有为上书痛陈,值此千年变局,“病症已变而犹用旧方”,未有不危者。为此,康有为开出的“新方”是()
A.师夷长技 B.民主科学 C.变法图强 D.实业救国
13.戊戌变法时进化论的传入动摇了“天不变,道亦不变”的传统教条,民权思想的传播动摇了“君权神授”的专制思想,成为汹涌的社会思潮。这说明戊戌变法()
A.促进了思想解放 B.推翻了专制制度 C.挽救了民族危亡 D.实现了主权在民
14.明末清初,受古代“格物致知”的影响,时人将“science”译为“格致”。19世纪末,梁启超等效仿日本的做法,将“science”译为“从事科学,讲求政艺。”这体现出词语翻译()
A.因地域差异而不同 B.翻译者随意性很强 C.具有明显不确定性 D.受时代背景的影响
15.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其中明确清晰的“时间顺序”是其重要一环。根据教材大事年表,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第二次鸦片战争 ②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③义和团运动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①③④ D.①②④③
16.有俄国记者记述了1900年6月天津火车站发生的一幕:月光照耀着这些莽汉,照耀着他们的大刀和旗帜。一排子弹射过去,大旗倒下了,又举了起来……这描写的是()
A.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 B.左宗棠收复新疆
C.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 D.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17.金冲及在《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中指出:辛亥革命使中国人抛弃了对皇帝的崇拜,促使人们敢于发表以前不敢说的主张,民众心理有了巨大变化。这反映了辛亥革命()
A.推动了思想解放 B.带来了生活方式的改变
C.推翻了封建制度 D.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18.历史学家陈旭麓评述道:“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在新旧递嬗的历史进程里留下了自己不可磨灭的影响。”他评述的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19.蔡元培先生1925年曾经撰写过一副挽联:“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挽联中的“先生”指的是()
A.曾国藩 B.谭嗣同 C.李鸿章 D.孙中山
20.有学者认为:与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农民起义和改朝换代的战争相比较,辛亥革命的斗争场景并不是特别壮观与惨烈,但它的历史地位与意义却不同寻常。对材料中“不同寻常”理解正确的是()
A.终结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彻底改变了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
C.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D.完全消除了封建道德礼教的束缚
21.《母亲》是一部以辛亥革命为背景的小说,文中描写母亲在革命友人的帮助下忍痛放足,成为一名独立自强的新女性。这一情节折射了辛亥革命()
A.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促进民族工业发展
C.提高了社会的医疗水平 D.促进民众思想解放
22.2025年3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逝世100周年,下列材料与他相对应的是()
A.变法图强开民智,饮冰室里著华章。 B.虎门怒焰彰忠骨,林公清风拂九州。
C.举义秋收擎火炬,引航长征挽巨澜。 D.革命先行倡共和,先生遗志耀中华。
23.辛亥革命前,在一般人心目中,提倡无君无父的民主,简直是大逆不道;辛亥革命后,民主取代君主成为社会的共识。这一变化反映了辛亥革命()
A.促进民众思想解放 B.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C.冲击封建传统陋习 D.改变中国社会性质
24.“它(辛亥革命)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这表明,辛亥革命()
A.动摇封建礼教统治地位 B.促进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C.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D.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25.“上海街头遍悬五色旗,市民互道‘共和万岁’。然苏北乡民闻‘皇帝退位’,惊问‘真龙天子安在?’,仍向县衙跪拜如故。”这则报道意在说明()
A.清朝灭亡的必然性 B.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C.资产阶级的妥协性 D.民主革命的先进性
第Ⅱ卷 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
26.某班举办了一期主题为“侵略·反抗·探索”的手抄报展,以下是其中部分同学的优秀作品节选。结合所学,回答问题。(11分)
节选一:
节选二:
节选三:
事实证明,旧式的农民战争,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以及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摘编自李颖《文献中的百年党史》
(1)节选一的时间轴中,“战争一”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战争四”失败后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什么?(3分)
(2)依据节选二,说出该人物的主要功绩是什么?此外,他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写出这场运动的名称。(2分)
(3)节选三中的“改良主义”和“民主革命”分别说的是什么历史事件?(2分)
(4)从上述三则节选中,你能得出哪些结论?(4分)
27.思想启蒙·民主共和。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中国近代以来的思想解放和理论探索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发生和演变的。甲午战争以来,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社会遭遇"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仁人志士从救亡图存、民族独立、民族复兴的目的出发,开辟了现代化之路。……在中国近现代思想、理论的演变中,始终存在着一种内在的历史逻辑,即不同的历史时代面对的主题和任务不同,也就有了不同的思想与理论成果。
——摘编自杨全顺《中国近代启蒙思想演进的逻辑与特点》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近代思想解放和理论探索的历史背景及目的,并谈谈思想理论与时代的关系。(6分)
材料二:一场全国规模的革命想取得哪怕是部分的成功,都需要在人们面前提出一个与以往不同并被众多人接受的新的理想和目标,使人们燃起新的希望,深信目前的处境尽管艰难,但这种状况是可以改变的。……这就需要有新的社会力量站在民族解放运动的前头。辛亥革命与此前的戊戌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不同的地方,就在这里。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辛亥革命中"新的理想和目标"与"新的社会力量"的具体内涵。(3分)
材料三:孙中山晚年颇为深刻地认识到,建立共和,民权何由而发达?则从团结人心,纠合群力始。可是,十年以前,非特一般人不知共和为何物,即知识阶级亦鲜解共和真理,更有甚者,许多人不但不知共和的好处,反而希望清朝复辟……"至于欧美的风土人情和中国不同的地方是很多的,如果不管自己的风土人情是怎么样,便像学外国的机器一样,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那便是大错。"
——董方奎《评孙中山晚年政体思想的飞跃》
(3)根据材料三,归纳孙中山认为中国民主共和政体失败的原因。这表明近代中国探索民主道路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什么?(3分)
28.企业发展·社会变迁。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国家财政收入不增加,军事工业便不可能发展。而国家要增加财政收入,必须首先使国家宣起来。在这种形势下,洋务派提出"欲自强先求富",强调以"富"为基础和"兴办民用工业以求富"的主张。……但因为企业受到清王朝及官僚的控制,其生产规模、利润分割要听命于清王朝。
——摘编自赵德馨著《中国近现代经济史:1842-1949》
材料二:甲午战后,外国帝国主义通过《马关条约》等不平等条约进一步攫取了贷款权、设厂权、扩大通商权、筑路开矿权、广设银行权等特权。帝国主义凭借这些新老特权,对中国实行大规模的资本输出和扩大商品输出。其结果,就是牢牢地控制了中国工业品的市场,使民族工业在国内市场上遭受双重压力。
——摘编自庄鸿铸《甲午战争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
材料三:荣氏企业是中国最具有典型性的民族资本企业,主要经营面粉和棉纱,1902年荣氏兄弟开设了保兴面粉厂。1905年5月,上海掀起抵制美货运动,又促使荣氏兄弟筹设纱厂,成立振华纺织有限公司。1911年辛亥革命后,又在上海创设福新面粉厂,1915年创建申新纱厂,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粉纱两业空前兴旺,其面粉企业生产能力占全国粉厂的23%,荣家企业纱锭占全国棉纱厂的11%,荣氏企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摘编自李占才、张凝《著名实业家荣氏兄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洋务运动创办的近代企业主要有哪两种类型。创办这些企业的目的是什么?(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甲午战后中国民族工业面临的困境。(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3分)
(4)综合上述材料,从经济近代化的角度,谈谈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给我们的启示。(2分)
29.中国人民·力量无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人民的侵略和奴役,封建主义势力对农民群众的剥削和压迫,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爆发。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在打击清王朝的同时还与外国侵略者进行了坚决的斗争,维护了国家主权和尊严,鼓舞了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摘编自郑师渠主编《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19世纪中后期中国的边疆危机及应对
地理方位 危机表现 应对
西北 阿古柏率兵侵占新疆大部分地区 ①收复新疆、新疆建省
西南 中法战争爆发后,法军直逼中越边境 冯子材取得镇南关大捷
东南 美、日、法等国侵略台湾 爱国官兵和台湾人民奋起反抗、台湾建省
材料三:"中国群众……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摘编自《瓦德西拳乱笔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太平天国运动与以往农民战争的不同之处。(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表格中①处人物是谁?简述清政府在台湾和新疆建省的意义。(5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使瓦德西认为中国"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的历史事件,并分析其积极影响。(3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认识。(2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C A B B C A B A B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C A D C D A B D A
21 22 23 24 25
D D A D B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
26.(11分)
【答案】(1)改变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分)《辛丑条约》。(1分)
(2)收复新疆。(1分)洋务运动。(1分)
(3)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1分)辛亥革命。(1分)
(4)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中国人具有反抗和探索的精神;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革命道路的选择要符合国情;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等。(答出两点,4分)
27.(12分)
【答案】(1)背景:西方列强的人侵,民族危机的加剧。(2分)
目的:救亡图存、追求民族独立与民族复兴。(2分)
关系:思想反映一个时代的呼声;思想引领时代的发展;时代的发展推动思想的进步。(言之有理即可,2分)
(2)"新的理想与目标":进行资产阶级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制度。(2分)
"新的社会力量":资产阶级革命派。(1分)
(3)原因:民主共和思想没有深人人心(或缺乏共和政治的社会基础);缺乏对共和思想的认识;封建专制思想的束缚;国民素质较低;缺乏对国情的正确认识;等等。(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共2分)
问题:提高国民素质。(1分)
28.(13分)
【答案】(1)类型: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2分)
目的:军事工业创办的目的是"自强",通过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增强军事力量,抵御外侮;民用企业创办的目的是"求富",一方面为军事工业解决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另一方面增加国家财政收入。(4分)
(2)困境:甲午战后,列强加紧对华资本输出和扩大商品输出,使民族工业在国内市场上遭受双重压
尊力。(2分)
(3)特点:总体来说比较落后;资金少、规模小、技术落后;行业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轻工业;地区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共3分)
(4)启示:国家独立是经济近代化的前提;政府政策支持很关键;要不断创新与适应市场;等等。(言之有理即可,2分)
29.(14分)
【答案】(1)不同:在反封建的同时,又担负起反对外来侵略的任务;太平天国的一些领导人开始向西方学习,探索中国独立、富强的途径。(4分)
(2)①:左宗棠。(1分)
清政府在台湾建省的意义:加强了台湾的海防地位,强化了对台湾的治理,推动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2分)清政府在新疆建省的意义:加强了中央对新疆的管辖,巩固了西北边防,维护了边疆稳定和国家统一。(2分)
(3)历史事件:义和团运动。(1分)
积极影响: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2分)
(4)认识:中国人民有强烈的反抗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推动中国不断发展进步的动力源泉;有国家强大,才能更好地抵御外敌,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言之有理即可,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