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八年级期中模拟试卷(3)1-12课 适中程度(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八年级期中模拟试卷(3)1-12课 适中程度(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2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11-10 20:28: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期中模拟试卷(3)难度适中
一、选择题
1.他是太平天国天王,清末农民起义领袖。他领导的清朝末年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这里的他应是( )
A.洪秀全 B.洪仁玕 C.杨秀清 D.萧朝贵
2.下列人物,被誉为“中国民主革命第一人”的是( )
A.康有为 B.孙中山 C.陈独秀 D.蒋介石
3.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他们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他们的代表是( )
A.洪秀全、石达开 B.林则徐、关天培 C.曾国藩、李鸿章 D.邓世昌、丁汝昌
4.鸦片战争中,在虎门炮台壮烈殉国的将领是( )
A.林则徐 B.关天培 C.陈化成 D.邓世昌
5.下表是某不平等条约的部分内容,该条约是( )
内容 影响
割香港岛给英国 破坏中国领土主权
赔款2100万银元 加重中国人民负担
开放广州、厦门等五处为通商口岸 打开中国东南沿海门户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6.2024年是民族英雄邓世昌殉国130周年,可用于祭奠的诗句是( )
A.伟业庄严虎门口,炮声震落镇江关
B.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C.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D.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7.近代西方列强在一次打劫中国时,英法联军使劲地摇晃这棵结满果实的“晚清”大树,但许多果子却被另外一个人给拾走了。其中“被拾走的果子”最有可能指的是( )
A.被洗劫焚毁的皇家园林圆明园
B.被割占的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C.九龙半岛南端和巨额的赔款
D.遭抢夺的福州船政局等中国近代企业
8.学习历史,要学会区分“史实”与“结论”。以下关于孙中山的描述,属于“结论”的是( )
A.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 B.孙中山领导广州起义
C.孙中山在日本创立中国同盟会 D.孙中山是革命先行者
9.俄国十月革命后,最早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是
A.胡适 B.李大钊 C.毛泽东 D.周恩来
10.1906年冬爆发的萍浏醴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这次起义的主要领导人是
A.徐锡麟、黄兴 B.刘道一、蔡绍南 C.徐锡麟、蔡绍南 D.刘道一、秋瑾
11.1861年,法国文豪维克多·雨果在给巴特勒上尉的一封信中写道:“在您看来,维多利亚女王和拿破仑皇帝的联合舰队所进行的这次远征真是无上的荣耀,而且还是法兰西和英吉利共同分享的一次荣光……”材料中所谓的“荣耀”,表现为( )
A.割占香港岛 B.火烧圆明园 C.掀起瓜分狂潮 D.索银4.5亿两
12.《复兴之路》解说词中写道:“疯狂的帝国主义扩张没有给清王朝喘息的机会,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14年后,危机再次从海上来。这一次,侵略者直接逼近了大清国的首都。”材料中的“侵略者”是( )
A.英国侵略者 B.八国联军 C.英法联军 D.美俄联军
13.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其中维新派在天津创办的影响较大的报刊是( )
A.《国闻报》 B.《时务报》 C.《知新报》 D.《直报》
14.1906年至1911年,革命党人先后发动了十多次起义,这些起义的发动( )
A.显示武装斗争的决心 B.宣告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C.拥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15.道光十九年四月廿二(公元1839年6月3日),虎门海滩人潮涌动。钦差大臣林则徐并未沿用旧法焚烧鸦片,而是指挥兵勇先挖就两个方形大池,池底铺石,四周钉板,以防渗漏。随后,鸦片切片投入池中,浸泡半日,再将大量生石灰倾入,池水顷刻沸腾,鸦片尽化。待退潮时,打开涵洞,残渣随浪入海。这一精心设计的销烟流程,主要体现了林则徐( )
A.办事严谨务实,力求彻底销毁
B.广泛学习西方,应用先进科技
C.注重生态保护,避免烟毒残留
D.意图公开展示,震慑沿海民众
16.面对19世纪前期银钱比价的剧烈波动,清政府采取的应对措施可能是( )
A.鼓励民间开采铜矿 B.加大白银开采力度
C.严禁鸦片走私活动 D.放宽对外贸易限制
17.“《苏报》案的审理过程中,章太炎、邹容等人慷慨陈词,宣传革命道理,使许多原本对革命不甚了解的人受到感染。”这反映了《苏报》案在客观上( )
A.加速了清朝的灭亡
B.促进了革命思想的传播
C.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D.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8. 英国驻华公使包令在1854年致函外交部称:“我们必须获得进入广州城的权利。”这表明英国发动战争的直接目的是( )
A.扩大鸦片贸易 B.获取更多通商特权
C.传播基督教 D.帮助清政府改革
19.同学们准备将下面人物的言论补充编写为剧本台词。从中可以感受到的精神品质是( )
左宝贵:我之所以穿朝服,就是让士卒知道我还在,这样他们就会同敌人血战到底。 邓世昌: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
A.忧国忧民,敢于斗争 B.不怕牺牲,抵御外侮
C.无惧困难,顽强拼搏 D.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20.1895年张謇在《代鄂督条陈立国自强疏》中写道:“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则在实业。”1899年,张謇(光绪二十年状元)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初期以“设厂自救”“实业救国”为宗旨,投产后因“纱价上涨,销路甚畅”,带动周边出现多家纺织企业。材料体现张謇的核心主张是( )
A.放弃科举仕途,专注创办洋务企业
B.以实业为根本,走“实业救国”道路
C.优先发展教育、培养近代科技人才
D.发展海陆军备,抵御外国军事侵略
21.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不遗余力。以下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对应正确的是
A.邓世昌一一收复新疆 B.左宗棠一一黄海海战
C.李大钊一一新文化运动 D.谭嗣同一一辛亥革命
22.1843—1853年,广州港生丝出口量从1430担增加到3662担,而上海生丝出口量则从零增加到46655担。这源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 )
A.《南京条约》 B.《虎门条约》 C.《望厦条约》 D.《黄埔条约》
23.扬州面粉厂作为扬州近现代工业代表,对扬州近代工业发展影响深远。据《江苏省志1913年大事记》记载,1913年江苏有机制面粉厂12家,其中就有扬州1家,资本额280千元,日生产额1000包。1913年扬州面粉厂的发展,主要得益于( )
A.洋务运动创办民用企业 B.清政府放款民间设厂限制
C.辛亥革命后鼓励发展实业 D.列强忙于一战无暇东顾
24.某历史兴趣小组围绕“洋务运动的教育实践”这一主题,准备在公众号推送一篇文章,请为其选一幅合适的配图( )
A. B.
C. D.
25.正确评价历史人物是学习历史的一项重要内容。下列对历史人物的评价错误的是( )
A.左宗棠:收复新疆,洋务运动的代表之一,创办福州船政局
B.李大钊: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C.孙中山:成立同盟会,创建黄埔军校,提出“三民主义”
D.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创建人民军队,缔造中华人民共和国
二、材料题
26.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康有为。
错误: 改正: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清朝一批官员以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为手段,创办近代企业,建立新式海陆军,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在全国各地掀起了“师夷长技”的运动。
材料二 1898年6月11日,清朝皇帝按照维新派提出的办法,发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令,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等多个方面。变法遭到顽固派的强烈反对,历时103天就失败了,但是却影响了近代中国的进程。
(1)材料一中涉及的是哪一运动 该事件以什么为口号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请写出该事件中创办的民用企业三例
(2)材料二中涉及变法的名称是什么 材料中“皇帝”指的是谁 此次变法的性质是什么
(3)请为以上材料涉及的事件拟定一个学习主题。
28.19世纪60-90年代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李鸿章写给奕 和文祥的书信
材料二 夫习造轮船,非为造船也,欲尽其制造、驾驶之术耳;非徒求一二人能制造、驾驶也,欲广其传,使中国才艺日进,制造、驾驶展转授受,传习无穷耳。故必开艺局,选少年颖悟子弟习其语言、文字,诵其书,通其算学,而后西法可行于中国。
——左宗棠《密陈船政机宜并拟艺局章程折》
(1)材料一中李鸿章认为当前中国落后于西方的最主要方面是什么?如何改变这一落后局面?为此洋务派创办了哪些军事工业(举出一例)?
(2)材料二洋务派开办了民用企业中造轮船创办的企业名称是什么?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左宗棠认为“西法可行于中国”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他们的共同主张是什么?由此他们领导了哪一运动?根本目的是什么?客观上有何积极作用?
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军事工业如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民用企业如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等。这些企业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
材料二 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地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洋务运动的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的企业,其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
(1)根据材料一,列举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各一例,并指出洋务运动的技术来源。
(2)根据材料二,分析洋务运动的主观动机和客观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C B A C B D B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C A A A C B B B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C A C B B
26. 康有为 孙中山
27.(1)洋务运动;“自强”;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
(2)戊戌变法;光绪帝;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3)中国近代化探索
28.(1)方面:火器;
如何:学习外国利器;
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
(2)名称:轮船招商局;
条件:必须开设专门学堂,选拔聪明的少年子弟,学习西方的语言、文字、书籍和算学,培养掌握西方技术的人才。
(3)主张: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运动:洋务运动;
根本目的:维护和巩固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应对内忧外患。
积极作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培养了近代科技人才,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29.(1)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或福州船政局等);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或开平煤矿等)。
技术来源: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和设备。
(2)主观动机:维护清朝统治。
客观影响: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培养了技术人才,创办了近代企业,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3)历史作用: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它虽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为后来的变法维新和辛亥革命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和思想基础。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