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八年级期中模拟试卷(2)1-12课较易(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八年级期中模拟试卷(2)1-12课较易(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7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11-10 20:34: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期中模拟试卷(2)难度较易
一、选择题
1.如下是小明正在阅读的一本名人传记的目录。据该传记的目录,推测这本名人传记应是( )
目录第一章 青少年时代(1866—1892) 第二章 推翻封建帝制,创建共和民国(1892—1911) 第三章 中国第一个总统 (1911—1912) 第四章 殚精竭虑捍卫革命果实(1912—1919) 第五章 掀起国民革命高潮 (1919—1925) 第六章 呕心沥血献身国家和平统一(1924年前后)
A.梁启超 B.宋教仁 C.孙中山 D.袁世凯
2.洋务运动期间创办的新式海军中,规模最大的是( )
A.南洋海军 B.北洋海军 C.福建海军 D.广东海军
3.中国同盟会成立的地点是( )
A.上海 B.东京 C.广州 D.武昌
4.1888年,北洋舰队正式成军。这一时间可以表述为( )
A.18世纪七十年代 B.18世纪八十年代
C.19世纪七十年代 D.19世纪八十年代
5.下面文件的核心内容是( )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
A.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B.建立君主专制政权
C.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D.实现男女完全平等
6.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是( )
A.林则徐 B.魏源 C.曾国藩 D.李鸿章
7.“所谓条约制度:外国人通过条约 ‘合法’地剥夺榨取、管束控制中国。这个制度的起点正是鸦片战争后的第一组条约。”下列属于“第一组条约”的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瑷珲条约》 D.《勘分西北界约记》
8.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在《新青年》杂志上提出的两大口号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自强”“求富”
C.“民主”“科学” D.“实业救国”
9.陈独秀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两位先生”指的是( )
A.民主与科学 B.自由与平等 C.自强与求富 D.维新与变法
10.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说道:“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其中“政治革命”是指( )
A.实现民族主义 B.实现民生主义 C.实现民权主义 D.实现民主主义
11.《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民族危机空前加剧,列强掀起瓜分狂潮。严复在《救亡决论》中痛陈“中国之所以不振者,在不知群谊之故”,并首次提出“救亡”口号。这一现象表明该条约( )
A.引发列强集体侵华 B.导致经济命脉丧失
C.推动民族意识觉醒 D.促使清廷彻底改革
12.以下可用于研究中国近代史最可信的史料是( )
A. B.
C. D.
13.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的是( )
A.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B.先进知识分子思想觉醒
C.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 D.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14.袁世凯牺牲国家民族大义,接受了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 的大部分内容,换取日本的支持,实现其皇帝梦,后来袁世凯众叛亲离,在绝望中死去。( )
A.“三十六项” B.《塘沽协定》 C.“二十一条” D.《善后大借款》
15.孙中山组织成立的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的地点在( )
A.南京 B.东京 C.檀香山 D.汉口
16.英法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明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以下各项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
A.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B.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C.强迫签订不平等条约 D.列强获取大量赔款
17.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 )
A.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B.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C.表达了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愿望
D.揭露了英法联军的侵略行为
18.1845年英国输华棉布数量较1840年增加5倍以上,导致农民破产、自然经济解体,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
A.鸦片贸易合法化 B.外国商品大量涌入
C.《南京条约》签订 D.太平天国运动冲击
19.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1854年,石达开、杨秀清等人向洪秀全报告:士兵日益增多,应设法解决军粮问题,要求“照旧交粮纳税”。洪秀全同意了他们的奏请。这说明( )
A.先进领导人向西方寻求真理 B.平均分配土地的原则难以施行
C.旧有封建土地所有制被废除 D.义和团没有认清清政府的本质
20.中国民族工业的“短暂的春天”出现在( )
A.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B.洋务运动期间 C.维新变法期间 D.辛亥革命期间
21.历史学家陈旭麓在其专著中写到:“1840年,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蹒跚地走入近代。随后的一百余年里,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这场“炮口的逼迫下”的历史事件( )
A.大大加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
B.使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C.推翻了中国封建专制制度
D.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2.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社会各阶层先后提出不同的救国方案,推动近代化进程。其中标志着中国从“器物革新”向“制度变革”转变的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23.1860年10月,法国随军记者比托拍摄的北京城墙照片附注写道:“联军士兵正用斧头劈开承德避暑山庄的檀香木大门,而咸丰皇帝的印章散落满地。”英国《伦敦新闻画报》同期刊文称:"紫禁城的琉璃瓦在炮火中剥落,这是对'天朝'最羞辱的惩罚。"这一历史场景最可能发生于( )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中法战争期间 D.义和团运动期间
24.19世纪70年代,中国边疆形势严峻。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建立行省;1885年清政府在台湾建立行省。新疆、台湾建省的主要目的是( )
A.巩固国防以应对边疆危机 B.削弱地方权力以巩固中央
C.促进边疆地区的经济开发 D.促进边疆地区的文化繁荣
25.“150年前,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中华民族从未屈服,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进行可歌可泣的抗争。孙中山先生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孙中山为中华民族作出的彪炳史册的贡献是( )
①建立同盟会②提出三民主义③发动武昌起义
④领导广州起义⑤出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⑥成立兴中会
A.①②④⑤⑥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⑥ D.①②③⑤
二、材料题
26.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民主革命的历史。请对下列说法进行判断。并改正。
(1)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开办一些近代民用工业。( )
(2)在西方列强的瓜分狂潮中,法国强租广州湾,划长江流域为“势力范围”。( )
(3)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
(4)武汉会战使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
(5)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盛赞俄国十月革命“是世界革命的新纪元,是人类觉醒的新纪元”“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天下”
(1)材料一中的“他”是谁?他在文章里宣传的是什么思想?
材料二 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13所大专院校3000多爱国学生在天安门集会,随后举行游行示威。他们高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取消二十一条”等口号。
——摘编自周策纵《五四运动史》
(2)材料二中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是哪句口号?为这场运动最后取得胜利起了主要作用的主力军是什么人?
材料三 七月南湖,水涟涟,烟雨楼台雨如烟。水涟涟,雨如烟,荷花深处摇来一只船。摇来一只船,哎……南湖的船啊,党的摇篮。
——歌曲《南湖的船,党的摇篮》
(3)材料三指的是哪次重大事件?有什么标志性的意义?请写出其中后来对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做出最大贡献的代表人物。
28.屈辱、抗争在中国近代交织,构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4.5亿,是个意味深长的数字,也许经过核算,也许根本就是对国人的侮辱,合计当时大清国每人罚一两,老太后的一时糊涂,板子却打在大清国每个子民的屁股上。
——《历史的转弯处:晚清帝国回忆录》
材料三

图1 图2
(1)材料一中的“这场战争”是指哪一历史事件?“这场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2)材料二中“4.5亿”这个数字来源于哪一不平等条约?该条约除赔款外,还涉及哪些内容?
(3)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与材料三两位人物相关的历史事件。
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近代化探索历程: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军事与科技;1898年戊戌变法,尝试政治制度改革;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1915年新文化运动,解放思想、传播新思想。
——摘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材
(1)根据材料,洋务运动的主要学习内容是什么?
(2)材料中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B D A B A C A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A C C B A B B B A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D B B A A
1.C
【知识点】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中国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2.B
【知识点】洋务运动的内容
3.B
【知识点】中国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4.D
【知识点】洋务运动的内容、纪年方法
5.A
【知识点】《天朝田亩制度》
6.B
【知识点】洋务运动的背景、目的
7.A
【知识点】《南京条约》的内容
8.C
【知识点】《新青年》、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9.A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10.C
【知识点】中国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11.C
【知识点】《马关条约》的签订、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12.A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
13.C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4.C
【知识点】帝制复辟
15.B
【知识点】中国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16.A
【知识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17.B
【知识点】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18.B
【知识点】鸦片战争的影响
19.B
【知识点】《天朝田亩制度》
20.A
【知识点】中国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21.D
【知识点】鸦片战争的影响
22.B
【知识点】戊戌变法的性质和影响
23.B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24.A
【知识点】左宗棠收复新疆、台湾设省
25.A
【知识点】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中华民国建立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6.(1)错误,“自强”改为“求富”
(2)错误,“长江流域”改为“广东、广西、云南”
(3)错误,“正式形成”改为“初步形成”
(4)正确
(5)错误,“8月15日”改为“9月2日”
【知识点】《马关条约》的签订、洋务运动的内容、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伟大意义
27.(1)人物:李大钊。思想:马克思主义。
(2)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阶级:工人阶级。
(3)重大事件:中共一大。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人物:毛泽东。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五四运动的扩大、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28.(1)事件:鸦片战争。变化:中国由独立自主的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条约:《辛丑条约》。内容: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 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 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 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3)事件:图1,太平天国运动,图2,黄海海战(或甲午中日战争)。
【知识点】《辛丑条约》的签订、鸦片战争的影响、洪秀全与“拜上帝会”、黄海海战
29.(1)学习内容:西方军事技术与科学技术
(2)主要作用:解放思想,传播民主、科学思想和马克思主义,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思想基础。
【知识点】洋务运动的内容、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