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八年级期中模拟试卷(5)1-12课困难程度(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八年级期中模拟试卷(5)1-12课困难程度(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11-10 20:58: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期中模拟试卷(5)难度困难
一、选择题
1.“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它指的是( )
A.鸦片战争 B.火烧圆明园 C.第二次鸦片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2. 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侵略中国的国家是有( )
A.英国、日本 B.法国、英国 C.日本、法国 D.德国、英国
3.在同盟会影响下爆发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是( )
A.萍浏醴起义 B.武昌起义 C.广西起义 D.黄花岗起义
4.历史学家中国人民大学首任校长吴玉章在回忆录中沉痛地写道:“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它使全中国都为之震动。从前亡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材料中的“亡国条约”是哪一战争后签订的(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 D.甲午中日战争
5.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动者是( )
A.英、法 B.美、俄 C.英、俄 D.日、俄
6.在“行走的思政课”研学活动中,老师带领同学们追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选出他们行至上海能了解的史事( )
A.中共一大 B.八七会议 C.秋收起义 D.红军长征
7.通过对下面鸦片战争过程(部分)与甲午中日战争过程(部分)的对比,我们可以得出的经验教训是( )
1840年6月 英军抵达并封锁珠江口 1840年7月 攻占浙江定海(今舟山) 1841年8月 攻占福建厦门 1842年6月 攻陷江苏吴淞口(今上海宝山) 1894年9月 黄海海战,日军夺取制海权 1894年11月 旅顺陷落 1895年1—2月 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1895年3月 辽东半岛沦陷
A.应加强海防建设 B.应积极引进外国资本
C.应学习西方技术 D.应主动实行对外开放
8.史料的可信度直接影响历史结论。若要客观研究太平天国运动,应优先选用( )
A.洪仁玕撰写《资政新篇》时的手稿
B.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金田起义浮雕
C.清朝官方编纂的《剿平粤匪方略》
D.当代影视剧《太平天国》的剧本
9.下列表格中,1914-1921年民族资本出现变动的主要原因是
《1900-1921年民族资本与外国资本投资机器面粉厂比较》
1900-1913年 1914-1921年
设厂数 资本额(万元) 设厂数 资本额(万元)
民族资本 58 912.7 98 2321.3
外国资本 49 1100.2 25 696.5
A.晚清政府大力扶持 B.临时政府政策鼓励 C.列强放松经济侵略 D.国民革命推动发展
10.导致图中1916年-1919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济发展状况出现的客观原因是
A.“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B.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C.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D.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11.1862年初,当太平军进军上海的时候,洋枪队配合英法在上海的正规军、清军进行抵抗。清政府赐给华尔官衔,称洋枪队为”常胜军”。这反映了( )
A.清政府已经沦为列强统治工具
B.清政府与外国势力结成长期军事同盟
C.洋枪队成为清朝主要军事力量
D.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12.张老师在讲授《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时,按其发展阶段设计了四个标题:“千呼万唤始出来、小荷才露尖尖角、忽如一夜春风来、无可奈何花落去。”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对应的时期是( )
A.洋务运动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D.戊戌变法时期
13.《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这一条款( )
A.加剧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B.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
C.损害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D.便利了列强控制中国外交
14.1861年汉口茶商李福记在账本中记载:“今年经九江运往上海的茶叶比去年减少七成,洋商直接到汉口收购更加便利。”与这一变化有关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瑷珲条约》
15.《北京条约》和《天津条约》都签订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二者在内容上的共同点不包括
①赔款②割让土地③开埠通商④设立使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某历史人物去世后,时人撰写挽联:“抗孙黄以做总统,先临时、后正式、旋改国号,一片心称皇呼帝,忽焉取消,我也笑鳌入紫泥。”这反映出当时( )
A.清廷压迫百姓 B.复辟行径不得人心
C.军阀割据混战 D.封建制度业已终结
17.学习历史需要区分历史叙述中的历史史实和历史解释。以下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
B.1954年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1915年开启的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D.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18.有史学家指出:“如果说鸦片战争主要是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持续 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的社会中枢。”关于这句话理解最为正确的是( )
A.鸦片贸易合法化 B.侵略军控制北京城
C.失去更多领土主权 D.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1918年,李大钊回到家乡,亲戚问他:“你在北京干啥?”李大钊浅浅一笑说:“点种。”亲戚听了有些莫名其妙,“庄稼人种地要点种,你点什么种?”他回答:“革命的火种。”次年,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首次较为全面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由此可知,李大钊在中国( )
A.第一次高高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 B.践行中体西用的主张
C.积极地推动报刊、杂志及书籍的发展 D.宣传维新变法的思想
20.1862年《北华捷报》记载:“戈登的常胜军装备着英国火炮,而淮军士兵正用俄国步枪瞄准苏州城墙。”李鸿章奏折中写道:“借洋兵之力,克复苏杭,夷人索要的码头权竟比战费更重。”法国海军司令卜罗德在给本国政府的报告中称:“我们训练清军使用克虏伯大炮,但长江航行权必须作为回报。”太平天国运动最终失败的关键因素是( )
A.中外军事力量联合镇压 B.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C.天京事变导致内部分裂 D.北伐战略决策失误
21.有学者认为“李大钊‘与时俱进’、‘与时俱化’的思想,出发点是号召人们把握住‘今’、把握住‘现在’。正是因为有了这一思想,他结合时代发展和中国国情实际,在随后的革命实践活动中、在理论创新方面做出了骄人的成就”。该学者强调李大钊重视( )
A.联系群众 B.建设 C.时间观念 D.实践活动
22.下而是20世纪初中国纱厂盈利指数示意图,造成指数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B.“实业救国"思想开始出现
C.国民政府颁布奖励实业法令
D.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推动
23.欧战前后我国农商部注册工业公司年别表(见下表)所呈现的历史现象
A.推动民族工业实现独立 B.有利于工业全面发展
C.保证共和政治顺利实施 D.为社会变革积蓄力量
二、材料题
24.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西方列强的侵华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探索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历史学家马士说:“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就到了。”
——摘自百度文库
材料二 日本海军总司令伊东祐亨致书大清国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阁下:
时局变化太大了,我和阁下友谊不减,今天给你写(劝降)信不是私仇,只为国事……清国海陆二军,连战连败,如果虚心平气考察一下,原因很是简单。阁下那么聪慧,怎会不知。清朝之所以会有今天的失败,不是某位大臣一己之罪呀,这都是因为你们朝廷墨守陈规不知变通导致的。
(注:此信写于1895年1月23日。19天之后丁汝昌自杀,此后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摘编自唐德刚《从晚清到民国》
(1)谁领导了材料一中的“禁烟运动”?马士所说的“战争果然就到了”是指什么战争?这场战争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的这封信写于哪次战争期间?这次战争后签订的条约对中国领土有何破坏?从材料看,伊东祐亨认为“清朝之所以会有今天的失败”的原因何在?
25.【戏剧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材料一
杂剧融合音乐、歌舞、动作、念白多种艺术形式,在大城市和地方郡邑的集市、繁华市区、勾栏瓦舍等场所演出,为广大民众所喜爱。 茶园是营业性演剧场所,各剧目在此轮番上演,内容通俗,包罗万象,吸引了大批观众,激发了茶园的兴盛,展示着商业的繁茂。
材料二
20世纪初,戏剧出现新变化。革命派把戏剧作为宣传革命的武器,改革传统戏剧内容,编写和上演反映救亡、革命等时代精神的新剧目,把邹容、秋瑾等革命党人的形象搬上舞台,戏剧改良进入高潮。20世纪20年代以后,梅兰芳等京剧名角出国表演,向国外观众展示京剧的魅力,京剧逐步走向世界。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编写组《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戏剧的特点,并结合所学,概括戏剧对当时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20世纪初我国戏剧出现新变化的社会背景。
26.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青岛市拥有丰富多样的历史文化资源。让我们一起来一场“近代青岛”的研学活动吧!
材料一:
1897年11月14日,德军登陆栈桥 租借胶澳者,德人也,而所以酿成胶澳之租借者,乃列强竞霸之趋势使然……自甲午中东之役,中国一战而败,于是四围之高气压乘势压迫,倡言瓜分,毫无忌惮,而俄德英法四国尤为虎视眈眈……——摘编自《胶澳志》
材料二:
青岛康有为故居 他们仍然认为,改革中国的儒家文明,就可以满足现代的需要。康有为的一位弟子在下面这段话中清楚地说明了这一激进观点:一般说来,当帝国的权力来自一个人时,它便软弱;而当它来自千百万人民时则强大。——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五四广场 雕塑造型既像火炬,又像升腾中的旋风,意味着是 点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火种”,是席卷全国的爱国主义飓风。——“五月的风”雕塑创作者黄震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提取相关历史信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为实现“帝国的权力”“来自千百万人民”的愿望,康有为等人做了怎样的努力。并分析这些努力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请在“ ”填写合适的内容。并分析它与青岛之间的关系。
(4)请你就“如何充分发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提出合理化建议。
27.请依据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150-20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性;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五四运动》(绘画) 浙江嘉兴红船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A D A A A A C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C A B C B C B A A
题号 21 22 23
答案 D D D
1.A
【知识点】鸦片战争的影响
2.B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
3.A
【知识点】武昌起义
4.D
【知识点】《马关条约》的签订
5.A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
6.A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7.A
【知识点】鸦片战争的经过、黄海海战、旅顺大屠杀
8.A
【知识点】史学理论、《资政新篇》
9.C
【知识点】中国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10.B
【知识点】中国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11.D
【知识点】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12.C
【知识点】中国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13.A
【知识点】《辛丑条约》的签订
14.B
【知识点】《天津条约》的签订
15.C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
16.B
【知识点】帝制复辟
17.C
【知识点】史学理论、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18.B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
19.A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0.A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21.D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2.D
【知识点】中国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23.D
【知识点】中国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24.(1)人物:林则徐。
战争:鸦片战争。
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领土破坏: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原因:清政府墨守陈规、不思变革。
【知识点】《马关条约》的签订、林则徐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的影响
25.(1)特点:艺术形式多元、演出场所广泛、受众群体广泛。作用: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刺激商业繁荣、成为民众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
(2)背景:民族危机加深,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兴起;西方思想传入;京剧等剧种的成熟;民众文化需求转变,关注救亡等现实。
【知识点】元曲、京剧、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6.(1)信息:德国强占胶州湾;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2)努力:康有为等人进行了戊戌变法。影响: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等。
(3)内容:五四运动。关系:五四广场是为纪念五四运动而建,五四运动的发源地之一是青岛。
(4)建议:加强对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和利用;开展多种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等。
【知识点】戊戌变法的经过、戊戌变法的性质和影响、列强瓜分中国狂潮、五四运动的扩大
27.
题目:从“伟大觉醒”到“伟大开端”
面临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和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径,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爱国学生掀起五四运动,他们的爱国斗争得到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广泛拥护,工人阶级逐渐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军,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 五四运动的胜利发展使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他们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使得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结合起来。五四爱国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为革命力量的集中奠定了基础。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后来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继续进行,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纲,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大会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成立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当选为中央局书记,这样,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知识点】五四运动的爆发、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