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真题·江苏省】专项03 判断题-2025-2026学年五年级数学上册江苏省期中真题培优精练苏教版(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期中·真题·江苏省】专项03 判断题-2025-2026学年五年级数学上册江苏省期中真题培优精练苏教版(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0.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11-10 16:31: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让学习更有效 期中真题培优 | 数学学科
/ 让学习更有效 期中真题培优 | 数学学科
2025-2026学年五年级数学上册期中真题培优精练苏教版
(江苏省)专项03 判断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1.(24-25·五上·江苏盐城·期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三角形面积的2倍。( )
2.(24-25·五上·江苏盐城·期中)一个三角形的底扩大到原来的10倍,面积一定也扩大到原来的10倍。( )
3.(24-25·五上·江苏盐城·期中)气温﹣5℃比﹣6℃高。( )
4.(24-25·五上·江苏盐城·期中)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数位对齐。( )
5.(24-25·五上·江苏盐城·期中)盐城的土地总面积约为16931公顷。( )
6.(24-25·五上·江苏宿迁·期中)8.00和8,大小相同,意义不同。( )
7.(24-25·五上·江苏南京·期中)大于0.8而小于0.9的两位小数有9个。( )
8.(24-25·五上·江苏·课后作业)0.46和0.48之间只有1个小数。( )
9.(24-25·五上·江苏苏州·期中)拼成平行四边形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一定能拼成平行四边形。( )
10.(24-25·五上·江苏南京·期中)8.088保留两位小数是8.08。( )
11.(24-25·五上·江苏·期中)某地某一天12时的气温是﹣4℃,19时的气温比12时下降了2℃,19时的气温是﹣2℃。( )
12.(24-25·五上·江苏·期中)小数点后面的位数越多,这个小数就越大。( )
13.(24-25·五上·江苏·期中)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框架拉成长方形,它的周长不变,面积变小了。( )
14.(24-25·五上·江苏·期中)近似数3.50比3.5更精确。( )
15.(24-25·五上·江苏苏州·期中)在推导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时,都是将新知识转化成学习过的知识。( )
16.(24-25·五上·江苏·期中)中国人最先认识和使用负数。( )
17.(24-25·五上·江苏·期中)5个10、7个0.1和2个0.001组成的数是57.2。( )
18.(24-25·五上·江苏·期中)保留整数也就是要精确到个位。( )
19.(24-25·五上·江苏·期中)小明向北走50米记作﹢50米,﹣40米表示他向南走40米。( )
20.(23-24·五上·江苏常州·期中)计算0.8+0.2-0.8+0.2的结果是0。( )
21.(23-24·五上·江苏连云港·期中)把9先缩小到它的,再扩大到新数的100倍,结果是原来的10倍。( )
22.(23-24·五上·江苏常州·期中)5.998保留两位小数约是5.90。( )
23.(22-23·五上·江苏盐城·期中)9.5与9.50的大小和意义都一样。( )
24.(22-23·五上·江苏连云港·期末)公共汽车记录乘客变化情况下车3人记作﹣3,上车5人应该记作﹢5。( )
25.(22-23·五上·江苏盐城·期中)大于4.1而小于4.2的小数有无数个。( )
26.(23-24·五上·江苏盐城·期末)用1、3、9、0这四个数和小数点组成的小数中,最小的是1.039。( )
27.(23-24·五上·江苏盐城·期中)甲、乙两个冷库,甲冷库温度﹣18度,乙冷库温度﹣20度,乙冷库温度高。( )
28.(23-24·五上·江苏盐城·期中)整数部分没有最高位,而小数部分的最高位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位。( )
29.(23-24·五上·江苏盐城·期中)三角形的底扩大到原来的2倍,高也扩大到原来的2倍,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扩大到原来的4倍。( )
30.(23-24·五上·江苏·期中)在9.2,﹣8,0,7,﹣33中,正数有3个。( )
31.(23-24·五上·江苏·期中)0.02和0.020的大小相等,但计数单位不同。( )
32.(23-24·五上·江苏·期中)大于3.1而小于3.3的小数只有一个。( )
33.(23-24·五上·江苏·期中)温度计从﹣1摄氏度下降1摄氏度后是0摄氏度。( )
34.(23-24·五上·江苏·期中)小数中整数部分的最低位是个位,小数部分的最高位是十分之一。( )
35.(23-24·五上·江苏·期中)0.08500化简后是0.085。( )
36.(22-23·五上·江苏南通·期中)凌晨的最低气温是﹣3摄氏度,中午气温上升2摄氏度,是﹣5摄氏度。( )
37.(22-23·五上·江苏扬州·期中)一个三位小数取近似值约等于3.7,这个小数最大是3.744。( )
38.(23-24·五上·江苏·期中)如果一个两位小数的近似值是6.8,那么这个小数最大是6.79。( )
39.(23-24·五上·江苏·期中)两个不完全相同的梯形一定不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40.(23-24·五上·江苏·期中)25.6-9.9=25.6-10+0.1。( )
41.(23-24·五上·江苏·期中)0.9亿比990万小。( )
42.(23-24·五上·江苏·期中)﹣3℃表示的温度比0℃低。( )
43.(20-21·五上·江苏镇江·期中)将一个平行四边形沿高剪开,拼成长方形后,它的面积变大了。( )
44.(22-23·五上·江苏徐州·期中)北京市占地约2万m2。( )
45.(21-22·五上·江苏南京·期中)如果减数增加6.4,被减数不变,那么它们的差增加6.4。( )
46.(22-23·五上·江苏淮安·期中)8.00和8大小相同,意义也相同。( )
47.(21-22·五上·江苏盐城·期中)北京故宫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占地面积大约72平方千米。( )
48.(21-22·五上·山西临汾·期末)任何一个负数都比正数小。( )
49.(21-22·五上·江苏宿迁·期中)的计算结果是0。( )
50.(21-22·五上·江苏宿迁·期中)计数单位不同的两个小数,它们的大小一定也不相等。( )
51.(21-22·五上·江苏宿迁·期中)若4.5□6<4.6,则□里最大填4。( )
52.(21-22·五上·江苏宿迁·期中)没有最大的正数,也没有最大的负数。( )
53.(21-22·五上·江苏南京·周测)在平行四边形里面一个三角形,三角形的面积最多是平行四边形的一半。( )
54.(21-22·五上·江苏南京·周测)0.036的计数单位是0.01。( )
55.(21-22·五上·江苏南京·周测)两个梯形的高相等,它们的面积也相等。( )
56.(21-22·五上·江苏·单元测试)因为1里有100个0.01,所以9里就有900个0.01。( )
57.(20-21·五上·江苏泰州·期中)三角形的底扩大3倍,高扩大2倍,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扩大3倍。( )
58.(21-22·五上·江苏·期中)一个小数,它的整数部分的最低位是个位,小数部分的最低位是十分位。( )
59.(20-21·五上·江苏泰州·期中)《九章算术》中记载了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是“半广以乘正从”。( )
60.(20-21·五上·江苏·期中)用四舍法得到的近似数比原数小,用五入法得到的近似数比原数大。( )
/ 让学习更有效 期中真题培优 | 数学学科
/ 让学习更有效 期中真题培优 | 数学学科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
【分析】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底×高÷2。若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等底等高,则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但题目未说明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是否等底等高,因此无法确定两者的面积关系。
【解析】通过分析可得:
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三角形面积的2倍,但题目未明确两者底和高相等,因此该结论不一定成立。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2.×
【分析】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则三角形的面积是由底和高共同决定的,题目中说三角形的底扩大到原来的10倍,但未说明高的变化情况,因此面积的变化情况无法确定,举例说明即可。
【解析】由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可知,当三角形的底扩大到原来的10倍,高不变时,三角形的面积扩大到原来的10倍;当三角形的底扩大到原来的10倍,高缩小到原来的时,三角形的面积不变,所以一个三角形的底扩大到原来的10倍,面积不一定也扩大到原来的10倍,题目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3.√
【分析】正负数主要用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两种量,以0℃为分界点,气温高于0℃用“﹢”表示,正号可以省略,气温低于0℃用“﹣”表示,负数比较大小时,去掉负号后的数值越大负数越小,去掉负号后的数值越小负数越大,据此解答。
【解析】分析可知,因为5<6,所以﹣5℃>﹣6℃,即气温﹣5℃比﹣6℃高,题目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4.√
【分析】小数加减法计算时与整数加减法计算时一样,都是要把相同数位对齐,再从低位开始算起。小数加减法计算时不能将小数末尾对齐。则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解析】根据分析可知,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原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5.×
【分析】1平方千米=100公顷,根据生活经验,平方千米适合计量特别大的土地面积,例如:国土面积、城市面积;公顷适合计量较大的土地面积,例如:广场面积、校园面积、湖泊面积。盐城是一座城市,面积特别大,所以适合用平方千米计量,据此解答。
【解析】 据分析可知,盐城是一座城市,盐城的土地总面积应该约为16931平方千米,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6.√
【分析】根据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因此8.00和8的大小相同。但8.00的计数单位是0.01,8的计数单位是1,两者的意义不同。
【解析】根据分析可知,8.00和8,大小相同,意义不同。
故答案为:√
7.√
【分析】大于0.8而小于0.9的小数有两位小数、三位小数、四位小数……大于0.8而小于0.9的两位小数有0.81,0.82,0.83,0.84,0.85,0.86,0.87,0.88,0.89,共9个;大于0.8而小于0.9的小数有无数个,据此解答。
【解析】大于0.8而小于0.9的两位小数有0.81,0.82,0.83,0.84,0.85,0.86,0.87,0.88,0.89,共9个。题目叙述正确。
故答案为:√
8.×
【分析】在0.46和0.48之间的两位小数有0.47,在0.46和0.48之间的三位小数有0.461、0.462、0.463…,在0.46和0.48之间的四位小数有0.4611、0.4621、0.4631…,所以在0.46和0.48之间的小数有无数个,据此判断即可。
【解析】在0.46和0.48之间的小数有无数个。
故答案为:×
【点评】
9.×
【分析】两个大小相同,形状一样的三角形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或者说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据此解答即可。
【解析】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能拼成平行四边形,只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10.×
【分析】8.088保留两位小数,要对小数点后第三位上的数字8四舍五入,据此解答。
【解析】小数点后第三位上的数字8,四舍五入应向前一位进一。故8.088保留两位小数是8.09。题目叙述错误。
故答案为:×
11.×
【分析】以0℃为标准,低于0℃记为负,﹣4℃比0℃低了4℃,19时的气温比12时下降了2℃,在4℃的基础上又下降了2℃,据此确定低于0℃的温度,用负数表示即可。
【解析】4℃+2℃=6℃
某地某一天12时的气温是﹣4℃,19时的气温比12时下降了2℃,19时的气温是﹣6℃,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12.×
【分析】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的方法:(1)看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2)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也相同的,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以此类推。
【解析】根据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可知,小数的大小与小数部分的位数无关,原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13.×
【分析】把平行四边形框架拉成长方形,四条边的长度没变,所以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相等。
把平行四边形框架拉成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大于平行四边形的高;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可得出:长方形的面积大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解析】如图:
四条边的长度没变,则长方形的周长=平行四边形的周长;
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底
长方形的宽>平行四边形的高
长×宽>底×高
即长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框架拉成长方形,它的周长不变,面积变大了。
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14.√
【分析】求近似数时,小数的数位不同,精确度就不同,保留的小数数位越多,精确度就越高,据此结合小数的意义判断。
【解析】近似数3.50精确到百分位,表示350个0.01;近似数3.5精确到十分位,表示35个0.1,所以取近似值时,3.50比3.5更精确。
故答案为:√
15.√
【分析】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把它们分别转化为长方形进行推导;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是它们分别转化为平行四边形进行推导,因此,推导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将新知识转化成学习过的知识,据此解答。
【解析】根据分析可知,在推导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时,都是将新知识转化成学习过的知识。原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16.√
【分析】有关正负数的意义和正负数加减运算的记载,最早出现在《九章算术》中,其中的“方程”一章明确引进了负数,并给出了正数、负数的加减运算法则,称为“正负术”。《九章算术》在公元一世纪左右完成;国外最早提到负数的是7世纪印度数学家婆罗摩笈多。
【解析】由分析中内容可知:中国人最先认识和使用负数的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17.×
【分析】首先明确这个数字在小数的什么数位上和有几个计数单位,在对应数位写出即可,数位上没有计数单位的,就用0来占位。
【解析】由分析可得:5个10、7个0.1和2个0.001组成的数是50.702,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18.√
【分析】根据小数近似数的求法,保留整数,就是精确到个位,看小数点后面第一位,利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
【解析】保留整数也就是要精确到个位。
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19.√
【分析】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规定哪一个为正,则和它相反的就为负。据此判断。
【解析】小明向北走50米记作﹢50米,﹣40米表示他向南走40米。
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20.×
【分析】根据带符号搬家,原式化为:0.8-0.8+0.2+0.2,在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即可。
【解析】0.8+0.2-0.8+0.2
=0.8-0.8+0.2+0.2
=0.2+0.2
=0.4
所以计算0.8+0.2-0.8+0.2的结果是0.4,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21.√
【分析】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数的大小变化规律: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这个数就扩大到原来扩大到10倍、100倍、1000倍……,反之也成立。
把9先缩小到它的,就是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是0.9,再扩大到新数的100倍就是将0.9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是90,90是9的10倍。
【解析】把9先缩小到它的,再扩大到新数的100倍,结果是原来的10倍,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22.×
【分析】保留两位小数看小数点后的第三位上的数,如果小数点后的第三位上的数大于或等于5,则进一,小于5,则舍去,据此即可判断。
【解析】由分析可知:
5.998≈6.00
所以5.998保留两位小数约是6.00,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23.×
【分析】根据题意,应从数值大小和计数单位两方面来考虑。从数值大小看,根据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9.50去掉末尾的0后为9.5;从计数单位看,9.5的计数单位是0.1,表示95个0.1;9.50的计数单位是0.01,表示950个0.01,据此解答。
【解析】9.5与9.50的大小相等。因为9.50=9.5
但它们的意义不同。9.5表示95个0.1,9.50表示950个0.01
故答案为:×
24.√
【分析】正负数可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如果下车人数记为负,则上车人数记为正,据此分析。
【解析】公共汽车记录乘客变化情况下车3人记作﹣3,上车5人应该记作﹢5,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25.√
【分析】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据此确定大于4.1而小于4.2的小数的个数。
【解析】4.1=4.10=4.100=4.1000…
4.2=4.20=4.200=4.2000…
大于4.1而小于4.2的小数有4.11、4.12、4.111、4.112、4.1111、4.1112等无数个小数,所以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26.×
【分析】要使组成的小数最小,整数部分应为0,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上的数分别是1、3、9,所以最小的是0.139,原题说法错误。
【解析】由分析可知:
用1、3、9、0这四个数和小数点组成的小数中,最小的是1.039。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27.×
【分析】两负数比大小,不管负号,数值越大的负数越小,据此分析。
【解析】18<20,所以﹣18>﹣20,甲、乙两个冷库,甲冷库温度﹣18度,乙冷库温度﹣20度,甲冷库温度高,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28.×
【分析】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对应的数位分别是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
【解析】整数部分没有最高位,而小数部分的最高位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29.√
【分析】三角形面积=底×高÷2,根据积的变化规律,三角形的底扩大到原来的2倍,高也扩大到原来的2倍,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扩大到原来的(2×2)倍,据此分析。
【解析】2×2=4
三角形的底扩大到原来的2倍,高也扩大到原来的2倍,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扩大到原来的4倍,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30.×
【分析】大于0的数是正数,小于0的数是负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负数前面有负号,正数前面的正号可以省略,据此判断即可。
【解析】由分析可知:
在9.2,﹣8,0,7,﹣33中,正数有9.2和7,共2个。原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正负数的认识,明确正负数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31.√
【分析】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一个小数的计数单位由它的最低位决定。据此判断即可。
【解析】根据小数的性质可知,0.02和0.020的大小相等;0.02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0.020的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即0.02和0.020的计数单位不同。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考查了小数的性质及小数的计数单位。
32.×
【分析】根据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可知,3.1和3.3之间的一位小数有3.2;两位小数有3.21、3.22、3.23 ,三位小数有3.211、3.212 据此解答即可。
【解析】由分析可知:
大于3.1而小于3.3的小数有无数个。原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了小数比较大小方法的应用。如果题目中没有明确是几位小数时,在两个小数之间有无数个小数。
33.×
【分析】温度计中零下温度,数值越高温度越低;负数中数字越大,负数越小,据此可得出答案。
【解析】温度计从﹣1摄氏度下降1摄氏度,即﹣1 1=﹣2。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负数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负数的定义,进而得出答案。
34.×
【分析】如图:
,根据小数的数位和计数单位的认识进行分析。
【解析】小数中整数部分的最低位是个位,小数部分的最高位是十分位,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评】关键是理解数位和计数单位的联系和区别。
35.√
【分析】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填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解析】0.08500化简后是0.085,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评】关键是掌握并灵活运用小数的性质。
36.×
【分析】根据正负数的意义,气温低于0°C记为负, 则高于0°C记为正,气温上升2摄氏度,则在数轴上表示﹣3的点向右移动2个单位长度,即﹣1摄氏度。据此判断即可。
【解析】由分析可知:
凌晨的最低气温是﹣3摄氏度,中午气温上升2摄氏度,是﹣1摄氏度。原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正负数的意义及应用,明确正负数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
37.×
【分析】保留一位小数看百分位,小于5直接舍去,大于或等于5向前一位进一,据此确定最大的原三位小数。
【解析】一个三位小数取近似值约等于3.7,这个小数最大是3.749,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评】关键是掌握用四舍五入保留近似数的方法。
38.×
【分析】由已知条件可知这个两位小数“四舍五入”后是6.8,若近似值6.8是用“四舍”法得到的,则这个两位小数是6.84、6.83、6.82、6.81;若近似值6.8是用“五入”法得到的,则这个两位小数是6.75、6.76、6.77、6.78、6.79。即这个两位小数最大是6.84,最小是6.75。
【解析】如果一个两位小数的近似值是6.8,那么这个小数最大是6.84。即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评】用“四舍”法求近似数时,准确数大于近似数,准确数省略部分最高位上的数最大是4;用“五入”法求近似数时,准确数小于近似数,准确数省略部分最高位上的数最小是5。
39.×
【分析】两个不完全相同的梯形也可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举例说明即可。
【解析】
如图,两个不完全相同的梯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评】关键是熟悉梯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40.√
【分析】9.9=10-0.1,原式化为:25.6-(10-0.1),再根据减法性质,原式化为:25.6-10+0.1,据此解答。
【解析】根据分析可知:25.6-9.9=25.6-10+0.1。
原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评】熟练掌握小数加法运算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1.×
【分析】整数改写时,不是整亿的数,要在亿位的后边,点上小数点,去掉小数点末尾的0,并加上一个“亿”字。亿和万之间的进率是10000,因此将0.9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四位,将“亿”换成“万”,即可将0.9亿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比较即可。
【解析】0.9亿=9000万,因此0.9亿比990万大,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评】关键是掌握整数的改写方法,改写后的整数与原数相等,用等号=连接。
42.√
【分析】通常情况下,表示零上温度用正数表示,表示零下温度用负数表示。﹣3℃表示零下3℃,即﹣3℃比0℃低3℃。
【解析】0℃以上的温度用正数表示,0℃以下的温度用负数表示,所以﹣3℃表示的温度比0℃低。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评】记录温度时,0℃是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的分界点。
43.×
【分析】把一平行四边形通过剪、移、拼的方法拼成一长方形,面积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所以不会发生变化,由此判断。
【解析】将一个平行四边形沿高剪开,拼成长方形后,它的面积不变,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可以联系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来思考,实际操作和动手画一画会有助于理解。
44.×
【分析】根据面积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解答。
【解析】北京市占地约2万km2。
原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地选择。
45.×
【分析】如果减数增加,被减数不变,那么它们的差减少。
【解析】如果减数增加6.4,被减数不变,那么它们的差减少6.4,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需要学生掌握减法的计算并灵活运用。
46.×
【分析】根据小数的性质可知: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可知8.00和8的大小相同,但8.00的计数单位是0.01,8的计算单位是1;进而得出结论。
【解析】根据小数的性质可知:8.00和8的大小相同,但8.00的计数单位是0.01,8的计算单位是1,即计数单位不同;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考查了小数的性质及意义,应明确小数的性质。
47.×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国土面积(中国、省、市、区等)、海洋面积等特别大的面积适合用平方千米,广场、校园等稍大土地面积适合用公顷;可知计量北京故宫的占地面积应用“公顷”作单位,约72公顷。据此判断。
【解析】由分析得:
北京故宫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占地面积大约72公顷。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注意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以及数据的大小来确定计量单位。
48.√
【分析】根据正负数的意义:负数都小于0,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比正数小,据此解答。
【解析】根据分析可知,任何一个负数都比正数小。原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正负数的意义,根据正负数的意义进行解答。
49.×
【分析】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为:a+b=b+a。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结果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为(a+b)+c=a+(b+c)。整数加法运算律对小数同样适用。交换0.4和0.9的位置,计算出0.9+0.4 0.9+0.4的结果,再进行判断即可。
【解析】0.9+0.4 0.9+0.4
=(0.9-0.9)+(0.4+0.4)
=0.8+0
=0.8
故答案为:×
50.×
【分析】应用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性质是: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举例分析解答。
【解析】比如3.65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3.650的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根据小数的性质可知3.65和3.650的大小相等。
故答案为:×
【点评】考查了小数的性质的应用,学生应掌握。
51.×
【分析】根据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解答即可。
【解析】由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可知:4.5□6与4.6的整数部分相同,4.5□6的十分位是5小于4.6的十分位,所以□中所填的数不影响两数的大小,最大可以填9。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多位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的灵活应用。
52.√
【解析】负数的定义:比0小的数叫做负数,负数与正数表示意义相反的量;像+30,3.1415,+,10%……都是正数,前面的+可以省略;像﹣1……这样的数,是负数,负号不能省略。不存在最大的正数;不存在最小的负数,也不存在最大的负数,最大的负数无限接近于0,但不等于0。
故答案为:√
53.√
【分析】在平行四边形里面画一个最大的三角形,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高,此时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解析】在平行四边形里面一个三角形,三角形的面积最多是平行四边形的一半,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三角形的面积推导过程。
54.×
【分析】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0.001,据此判断即可。
【解析】0.036的计数单位是0.001,本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小数的计数单位,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
55.×
【分析】根据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可知影响梯形的面积的因素有两方面:一是上底加下底的和,二是高。据此解答即可。
【解析】由分析可知:
因为影响梯形的面积的因素有两方面,所以两个梯形的高相等,它们的面积不一定相等。
故本题说法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梯形的面积公式,熟记公式是解题的关键。
56.√
【分析】因为1里面有100个0.01,900里面有9个100,所以9里面有900个0.01,据此解答。
【解析】根据分析可知,因为1里面有100个0.01,所以9里面就有900个0.01。
原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小数的意义,根据小数的意义,进行解答。
57.×
【分析】积的变化规律积的变化规律:如果一个因数扩大若干倍,另一个因数不变,那么积也扩大相同倍数;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据此分析解答。
【解析】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根据积的变化规律,底扩大3倍,高扩大2倍,那么它们的积扩大了3×2=6倍。
故答案为:×
【点评】考查了三角形的面积,灵活应用积的变化规律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58.×
【解析】
由小数的数位顺序表可知:整数部分的最低位是个位,小数部分没有最低位;
原题干一个小数,它的整数部分的最低位是个位,小数部分的最低位是十分位,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59.√
【分析】广是指三角形的底边,正从是指底边上的高,整句话的意思是:三角形的面积等于高与底边边长乘积的一半,据此解答。
【解析】《九章算术》中记载了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是“半广以乘正从”。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历史上三角形的面积计算的研究有关的知识。
60.√
【解析】取一个数的近似数有两种情况:用四舍法得到的近似数比原数小,用五入法得到的近似数比原数大。
故答案为:√。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