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教学课件)(共27张PPT)---统编版高中历史(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教学课件)(共27张PPT)---统编版高中历史(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6.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11-11 10:11: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第12课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扩张与抗争
寻根溯源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的原因
1、必备知识:识记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扩张性)”“核心动力(三次历史进程)”“重要保障(技术军事优势)”;
2、关键能力:能通过史料分析,对比新航路开辟、两次工业革命对殖民扩张的不同影响,培养时空观念与史料实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客观认识殖民体系的“破坏性”(掠夺、压迫)与“客观影响”(世界市场联结),避免片面化历史认知;体会亚非拉人民反抗殖民的合理性,树立“尊重主权、反对霸权”的现代意识。
学习目标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政治体系:
经济体系:
殖民体系:
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在世界范围的确立
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超越了西欧和北美的范围,以空前的广度和深度开展起来。(英、法、美、德、意、俄、日等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与巩固)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新航路开辟特别是两次工业革命使亚非拉美成为资本主义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资本的输出场所,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是指被资本主义列强压迫、奴役的所有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庸国。开始于新航路开辟,初步形成于工业革命,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完全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回顾旧知:通过对第三、四、五单元的学习,回答下面的问题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包括哪三个部分? 资本主义发展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特点是什么?
增值利润
开放性
扩张性
1、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经历哪三个阶段?
2、哪些因素促进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形成?
3、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主导者和从属者?
资本主义自身的因素
殖民地半殖民地、附属国的因素
资本主义国家、亚非拉落后国家
寻根溯源:根据所学知识和搜集的资料(复习整理)
新航路开辟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增值利润,开放性,扩张性
任务一:
从资本主义需求出发分析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一、资本逐利,天性使然
任务二:分析新航路开辟是如何推动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
早期殖民的范围是什么?目标是什么?
任务二:根据课本43页-45页并结合地图,探究新航路开辟是如何推动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早期殖民的范围是什么?目标是什么?
新航路开辟提供地理前提
,打破世界隔绝,引发早期殖民掠夺,为殖民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二、核心动力,地理前提
范围:
美洲大陆
非洲沿海
亚洲商站
目标:
掠夺金银,
开拓市场,
掠夺劳动力
任务三:分组讨论
两次工业革命是如何推动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的?殖民目标发生了什么变化?
蒸汽轮船使航海速度提升3倍
珍妮纺纱机
蒸汽火车推动铁路运输的普及
二、核心动力——形成体系
第一组
1、工业革命如何推动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
2、资本主义国家殖民扩张目标有什么变化?
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提高工业生产效率,机器大生产带来的产能扩张与利润增长诉求,促进资本主义发展最核心的需求是拓展海外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从而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初步形成。
二、核心动力——初成体系
目标:原料产地+商品市场
1886年德国卡尔.本茨发明内燃机汽车“奔驰一号”
美国莱特兄弟发明“飞行者一号”
第二组:
1、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如何推动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形成?2、资本主义国家殖民扩张目标的变化?殖民范围的变化?
二、核心动力——终成体系
生产力飞跃,技术与军事优势强化, 资本输出成为核心驱动力,瓜分世界的竞争加剧,从根本上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终形成。
目标: 资本输出+垄断资源
范围: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纳入资本主义殖民体系,标志着该体系正式形成。
二、核心动力——终成体系
二、核心动力,终成体系
美国莫尔斯1837年发明的电报机
世界上第一款真正成功的以火药燃气为能源的自动武器,
该枪为英籍马克沁于1883年发明,1884年获得专利。
任务四:深入探究两次工业革命为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形成提供哪些科技与军事支持?
三、技术保障,“军事支持”
19世纪50年代出现了以蒸汽为主要动力的铁甲舰,具备长途续航能力和强大火力,可深入沿海港口甚至内河(如中国长江)。第二次鸦片战争中,铁甲舰对清朝木质战船形成碾压的优势。为列强武力打开亚非拉国家的国门,镇压殖民地反抗提供了关键工具。
蒸汽铁甲舰
科技与交通进步,军事实力的增强
“轮船(跨洋时间从3个月缩至2周)”“铁路(控制殖民地内陆),其“缩短距离、强化控制”的作用;
电力、内燃机等技术的应用,推动了汽车、飞机、电报(快速军事指挥)等发明, ”进一步缩短了世界各地的时空距离,使资本主义国家更便捷地控制和管理殖民地。马克沁机枪是世界上第一种真正成功的全自动机枪,其核心作用是通过持续、密集的火力,从根本上改变了近代战争的战术形态,大幅提升了军队的火力压制与杀伤能力。
技术与军事优势是殖民扩张“得以实现”的“硬性基础”,让列强能以极小代价征服落后地区。
近代中国的手工纺织
近代中国的牛耕
任务五:探究亚非拉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地、半殖民地、附属国的客观条件?
(角度:经济、政治、军事、资源等角度)
近代中国的经济
四、山雨欲来,风已满楼
慈禧一个人坐的八抬大轿
衣衫褴褛的农民
近代中国的政治
冷兵器PK热兵器
木帆船PK铁甲舰
近代的军事
经济因素:
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经济落后,以自然经济为主,生产技术落后,
无法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产品竞争。这使得它们容易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
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供应地,进而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政治因素:
封建制度腐朽,政治统治黑暗,内部矛盾重重,缺乏强大的中央集权
和有效的抵抗力量,难以组织起有效的反抗来抵御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和殖民统治
军事因素:
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军事力量薄弱,武器装备落后,军事战略和战术陈旧,无法与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军队相抗衡。
自然因素:丰富的自然资源、农产品、矿产、廉价的劳动力、广阔的市场等
三、山雨欲来,风已满楼
课堂小结
一、选择题:
1.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侵略扩张
B. 资本主义经济的开放性和扩张性
C. 亚非拉地区的落后与封闭
D. 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世界隔绝状态
B
练习巩固
一、选择题:
2. 下列因素中,不属于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直接原因的是( )
A.列强为争夺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对外扩张
B.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列强资本输出需求激增
C. 资本主义国家自身的政治制度优势
D. 列强通过武力征服、不平等条约控制殖民
C
练习巩固
1、基础作业:
绘制“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原因脉络图”(要求包含三大维度及具体史实);
2、拓展作业:
阅读史料《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与印度社会变迁》,写一段200字短文,分析“殖民扩张的破坏性与客观影响”(培养辩证思维)。
课后拓展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