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铜仁市思南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卷 (含部分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贵州省铜仁市思南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卷 (含部分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11-10 19:18: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贵州省思南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
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
2023年8月30日23时54分月球通过近地点,迎来了今年最大最亮的“超级满月”同时,天空上演土星伴月天文现象。完成下面小题。
1.形成此次天文现象的天体所属的最高级别天体系统是( )
A.地月系 B.银河系 C.太阳系 D.可观测宇宙
2.此次天文现象出现时,天体的相对位置与下列哪幅图表示的最接近( )
A. B.
C. D.
3.有人提出在月球建立基地从事科研、生产、生活及其他太空活动,以下条件中哪些是人类登月短期内维持生命必不可少的条件( )
①充足的液态水②适宜的月地距离③适宜的温度④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
⑤强大的通信技术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⑤
北京时间2020年11月24日凌晨4时30分,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成功将“嫦娥五号”探测器发射升空,并且将其顺利地送入轨道,开启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下列关于天体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由探测器带回地球的月壤样品是天体 B.运行在环月轨道上的“嫦娥五号”是天体
C.探月往返的宇宙空间属于河外星系 D.材料中呈现了三级天体系统
5.月球上一片荒凉,看上去并无生命迹象,而月球的邻居地球上却生机盎然,主要是因为月球( )
A.体积与质量太小 B.缺少太阳光照
C.宇宙环境不安全 D.风力流水侵蚀强烈
下图所示是一款新型太阳能衣服,该衣服用天然纤维制成,衣服上有太阳能电池板,可以给很多设备(包括手机、平板电脑和GPS终端)充电。完成下面小题。
6.我国下列地区中,太阳能衣服使用效率最高的是( )
A.四川盆地 B.长江中下游平原 C.东北平原 D.青藏高原
7.关于太阳辐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B.煤、石油的形成与太阳辐射相关
C.太阳辐射的电磁波对地球磁场影响明显,产生“磁暴”现象
D.太阳辐射是促进地球上水循环的主要动力
太阳与地球及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下图为2023年前6个月所有出现在太阳上的黑子延时摄影图、其中六月出现的太阳黑子比以往峰年的太阳黑子数量都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图示现象发生在太阳的( )
A.内核层 B.光球层 C.色球层 D.日冕层
9.图示状况出现时可能引发的现象是( )
A.地球上无线电长波通信受到干扰 B.地球磁场受到扰动产生磁暴
C.我国黑龙江省北部出现极光 D.我国各地全年降水异常
近期,《自然》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撰写的论文,论文指出人类是从鱼进化来的,从鱼到人演化过程需近5亿年。下图为人类进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人类出现的地质时期是( )
A.前寒武纪 B.石炭纪 C.侏罗纪 D.第四纪
11.人类是从鱼进化来的说明( )
①生物演化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 ②生物演化过程中,伴随着一些生物的衰退和灭亡
③生物演化由海洋向陆地扩展 ④生物演化过程受地理环境变化影响很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地震台站根据测到的地震波初期信息,可以快速估计地震参数,并在地震波到达之前将预警信息发送到手机用户。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四川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多地震感明显。下图为重庆市江北区某网友收到的地震预警信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此次泸定地震的震源位于( )
A.地核 B.上地幔 C.地壳 D.下地幔
13.在地震波到达之前将预警信息发送到手机用户,是因为( )
A.电磁波比地震波传播快 B.地震纵波比横波速度快
C.信息发布在地震发生前 D.地震波传播的介质不同
读“地球部分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4.图中A圈层的名称是( )
A.岩石圈 B.生物圈 C.大气圈 D.水圈
15.B圈层中最活跃的因素是( )
A.大气 B.水 C.土壤 D.生物
16.下列对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圈是由液态水组成的圈层 B.生物圈位于水圈和岩石圈之间
C.大气圈全部由气态物质组成 D.岩石圈由上地幔顶部和地壳组成
二、综合题
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太阳系中,火星环境与地球环境最为相似,因此人类首先选择火星作为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行星。下表为火星与地球的部分资料对比。
质量(地球为1) 体积(地球为1) 大气密度(地球为1) 公转周期/年 自转周期/天 与日平均距离/亿千米 表面平均温度/℃
地球 1 1 1 1 1 1.496 15
火星 0.11 0.15 0.01 1.88 1.03 2.279 -63
材料二 2019年4月17日,中国首个根据真实航天逻辑打造的“火星1号基地”在甘肃省金昌市正式开营。该项目由金昌市与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金昌星辰宇宙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深度合作建设,整体规划面积67平方公里,核心建设区5平方公里,总投资25.22亿元。
火星环境与地球环境最为相似,你认为表现在哪些方面?
指出火星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原因。
请说明“火星1号基地”建设的意义。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下面甲图为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示意图,乙图为地球表面各纬度全年和冬、夏半年太阳辐射总量示意图。
材料二:格尔木市(36°25′N,94°53′E)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属于大陆高原气候,年太阳总辐射量在6618~7356MJ/m2,年均日照时数在3200~3600小时,年平均气温4.3℃,年平均降水总量43mm,年平均降水天数27天。
据图乙描述地球表面全年太阳辐射分布规律,并说出主要影响因素。
与夏半年相比,说出冬半年太阳辐射量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指出图甲中B处的地形类型,并分析B处成为我国太阳辐射量贫乏区的原因。
近年来,政府着力推进太阳能光伏发电站建设。格尔木拥有大量的未利用荒漠化土地,地势平坦开阔。你是否赞成在该地大力建设太阳能光伏发电站?请根据材料信息说明理由。
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美地峡(下图)是指连接北美和南美大陆的狭窄陆地,形成时间晚于南、北美大陆,地形以山地为主,从成因看山岳地貌类型多样。中美地峡就像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的一道闸门:闸门关闭前,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海水可以通过该海域自由交换;闸门关闭后,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海水的交换受到限制。专家通过获取中美地峡两侧附近海域沉积地层的年龄、各地层形成时的海水性质和生物种群特征等信息,并进行比对,最终确定了中美地峡闸门关闭的时间。

从板块运动的角度说明中美地峡形成的原因。
列举中美地峡主要的山岳地貌类型并指出其成因。
请你为专家研究中美地峡闸门关闭时间的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月球深部物质是揭示其起源演化的关键。天文学家通过天然月震和人工地震波数据,确认月球具有与地球类似的圈层结构:从外至内分为月壳、月幔、月核,月壳平均厚度约65km。下图为月球内部地震波速度(S、P)及物质密度(M)变化示意图。
简述月球内部圈层结构与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异同。
描述地震波在月球内部传播的变化规律。
(3)推测月球月核的状态,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 D
解析: 根据“超级满月”所处的地月系和土星伴月所处的太阳系可知,地月系和太阳系都属于可观测宇宙的一部分,故此次天文现象的天体所属的最高级别天体系统是可观测宇宙,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答案: D
解析: 出现超级满月时,地球应位于太阳和月球之间,且地球的夜半球和月球的昼半球应是相对的位置;同时,土星位于地球外侧轨道,若其出现伴月情况,则说明土星与月球处于同一直线上,且土星的昼半球朝向地球的夜半球,具备以上条件的只有D图,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3.答案: A
解析: 人类登月后若想在短期内维持生命,需要充足的液态水供人类饮用,①正确;适宜的月地距离不是人类登月后维持生命的必要条件,②错误;人类需要适宜的温度来维持正常的体温,③正确;人类需要呼吸氧气,故需要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④正确;强大的通信技术不是维持人类生命的必要条件,⑤错误。①③④正确,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4.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天体系统的相关知识。运行在环月轨道上的“嫦娥五号”位于宇宙空间,属于天体。故B项正确;由探测器带回地球的月壤样品已经进入地球,不属于天体。故A项错误;探月往返的宇宙空间属于银河系。故C项错误;材料中呈现了地月系、太阳系二级天体系统。故D项错误。故选B。
5.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月球的相关知识。月球的体积与质量太小,无法吸引大气层,使得生物缺乏生存条件。故A项正确;月球与地球距离较近,并不缺少太阳光照。故B项错误;月球与地球一样,宇宙环境较为安全。故C项错误;月球上无大气和水,无风力作用和流水侵蚀。故D项错误。故选A。
6.答案: D
解析:
7.答案: C
解析:
8.答案: B
解析: 结合材料,图中现象是太阳黑子,太阳黑子发生在太阳大气层的光球层,B正确,ACD错误。故选B。
9.答案: B
解析: 太阳活动强烈的年份,耀斑发射的电磁波会扰乱地球电离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短暂的中断,故A错误。太阳活动强烈的年份,耀斑发射的电磁波会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B正确;我国黑龙江省纬度不是很高,出现极光的可能性少,C错误;太阳黑子与气候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不一定使我国降水增多,D错误。故选B。
10.答案: D
解析: 前寒武纪的生物有低等的菌、藻类植物,还没有人类出现,A错误;石炭纪处于古生代,还没有人类出现,B错误;侏罗纪处于中生代,还没有人类出现,C错误;第四纪处于新生代,使人类出现的地质时期,D正确。故选D。
11.答案: B
解析: 据图所知,人类是从鱼进化来,说明了生物演化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的变化,生物演化由海洋向陆地扩展,①③正确;从鱼进化到人这个演化过程中,生物在不断的进化,而不是衰退,③错误;从水生到陆生,受地理环境影响较大,④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2.答案: C
解析:
13.答案: A
解析:
14.答案: A
解析: 图中A圈层位于地表以下,属于地球内部圈层部分。地球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其中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合称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和水圈属于地球外部圈层。故选A。
15.答案: D
解析: 读图可知,B圈层为生物圈,生物圈中最活跃的因素是生物。故选D。
16.答案: D
解析: 水圈由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组成,A错误;生物圈包括水圈的全部、岩石圈上部和大气圈底部,B错误;大气圈又叫大气层,包括水汽、固体杂质和干洁空气,C错误;岩石圈指软流层之上的部分,包括上地幔顶部和地壳,D正确。故选D。
17.答案: (1)火星与太阳的距离与日地距离相差不大,温度不会太低;火星、地球自转周期比较适中,温度变化不大;具有大气层。
(2)气温太低、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没有液态水。
(3)旅游业,经济发展;就业;科研,教育。
解析: (1)提取表格信息,按质量、体积、大气密度等逐项对比分析:火星与太阳的距离与日地距离相差不大,温度不会太低;火星、地球自转周期比较适中,温度变化不大;都具有大气层,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2)地球上具有生命存在的自身条件:①日、地距离适中---使得地面有适宜的温度,水以液态存在;②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形成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③自转周期适中---使地球表面温度的日、年变化都较小。从地球适合生物生长的三大金锁链条件分析:火星气温太低,因此没有液态水;质量、体积太小,大气稀薄,因此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3)提取材料二信息:“火星1号基地”与金昌星辰宇宙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深度合作,说明“火星1号基地”建设可以促进旅游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与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合作,体现了科学研究和教育价值。
18.答案: (1)规律:太阳辐射量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影响因素:纬度
(2)差异:冬半年太阳辐射量小。原因:①冬半年较夏半年白昼时间短,太阳辐射量小;②冬半年较夏半年太阳高度角小,接受太阳辐射少。
(3)地形:四川盆地。原因:①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水汽含量多;②夏季阴天、雾天较多,日照时数短,太阳辐射弱;③海拔较低,大气层较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
(4)赞同。①地处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②晴天多,日照时间长;③荒漠化土地广,且地势平坦开阔,为太阳能光伏发电站建设提供了较好的土地资源;④政府的政策支持。
或不赞同。①格尔木为经济落后地区,资金不足,技术力量薄弱;②(交通通达度不高)光伏发电基础设施落后;③远离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距离市场较远;④生态环境脆弱,光伏电站建设会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
解析: (1)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大,穿越大气路径短,大气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总量大;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小,穿越大气路径长,大气削弱作用强,太阳辐射总量小,所以全球年太阳总辐射量从低纬向高纬递减,主要影响因素为纬度位置。
(2)读图可知冬半年太阳辐射量小。影响太阳辐射的纬度因素主要是太阳辐射强度以及日照时间,冬半年较夏半年白昼时间短,日照时间短,太阳辐射量小;冬半年较夏半年太阳高度角小,接受太阳辐射强度低。
(3)B处地形区名称是四川盆地,四川盆地太阳能十分匮乏,四川盆地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阴天、雾天较多,少晴天,日照时数短,太阳辐射弱;四川盆地地形较封闭,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水汽含量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海拔较低,大气层较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
(4)本题意在考查格尔木建设太阳能发电站的条件,评价开发条件一般要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去评价,有利条件即是赞同的理由,不利条件即是不同意的理由。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有利条件是格尔木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所以太阳能资源丰富;格尔木荒漠化土地广,且地势平坦开阔,为光伏发电提供了较好的土地资源;开发光伏发电建设土地成本低,又使荒地得到了开发利用,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太阳能光伏发电,清洁可再生,有利于推进碳减排的计划,因此有政府的政策支持;
不利条件有:格尔木位于青藏高原地区,经济不发达,资金不足,技术力量薄弱;青藏高原地区交通线路少,(交通通达度不高)光伏发电基础设施落后;青藏高原地区经济不发达,人口稀少,能源需求量少;而又远离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距离市场遥远,远距离超高压输电会产生电损;青藏高原生态环境脆弱,光伏电站建设会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
19.答案: (1)中美地峡位于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的碰撞挤压处,南极洲板块俯冲到美洲板块下方,美洲板块隆起形成陆地,连接北美和南美大陆,形成中美地峡。
(2)火山、褶皱山;原因:板块碰撞挤压,岩层弯曲隆起形成褶皱山,同时板块边缘地下岩浆喷发后冷却、凝固形成火山。
(3)地层是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在沉积岩的形成过程中,有些生物遗体或遗迹会在沉积物中保存下来,形成化石;同一时代的地层往往含有相同或相似的化石。因此可以通过研究地层和化石(生物种群特征),从而确定中美地峡闸门关闭时间。
解析: (1)中美地峡位于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的碰撞挤压处,南极洲板块为海洋板块,比较薄,而美洲板块比较厚,南极洲板块会俯冲到美洲板块下方,导致美洲板块隆起形成陆地,连接北美和南美大陆,形成中美地峡。
(2)中美地峡主要的山岳地貌类型是褶皱山和火山;根据上题可知,中美地峡位于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的碰撞挤压处,板块碰撞挤压,岩层弯曲隆起形成褶皱山,同时板块边缘地下岩浆沿着裂隙或岩石中的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岩浆冷却、凝固后形成火山。
(3)地层是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沉积岩的地层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一般先沉积的层在下,后沉积的层在上。在沉积岩的形成过程中,有些生物的遗体或遗迹会在沉积物中保存下来,形成化石,所以同一时代的地层往往含有相同或者相似的化石。生物总是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向复杂进化的,因此,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生物的化石。生物的生长过程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因此,由古生物形成的化石种类及特点不可避免地打上了当时地理环境的烙印。通过研究地层和它们包含的化石,科学家可以发现不同时期主要生命形式的特点及其变化、并以此了解地球的生命历史和古地理环境。因此,可以通过研究地层和化石(生物种群特征),从而确定中美地峡闸门关闭时间。
20.答案: (1)相同点:内部都可以分三个圈层。不同点:月壳厚度大于地球地壳;月幔、月核厚度小于地球地幔、地核。
(2)横波和纵波在65km处传播速度突然增加;65km-1200km处横波传播速度变化较小,纵波传播速度波动增加;1200-1400km处横波、纵波传播速度波动下降,横波在1400km处传播速度变为0;1500km处横波重新出现,至月心横、纵波传播速度变化均小。
(3)月核分为内核和外核,外核为液态,内核为固态。理由:横波不能通过外核,但内核处有横波存在;内核的密度远大于外核。
解析: (1)读材料可知,月球从外至内分为月壳、月幔、月核,由此可知,月球内部和地球内部一样,可划分为三个圈层。不同点:据材料联系已学知识可知,月壳平均厚度约65km,地壳的平均厚度为17千米,月壳的厚度大于地壳厚度;地幔(约为17-2900千米)厚度大于月幔(约为65-1400千米),地核(约为2900-6371千米)厚度大于月核(约为1400-1750千米)。
(2)读图,横坐标表示速度,依据波速的变化分段描述:由月球表面往下看,横波和纵波在65km处传播速度突然增加;65km-1200km处横波传播速度变化较小(曲线与纵坐标几乎平行),纵波传播速度有起伏,表现为波动增加;1200-1400km处横波、纵波传播速度表现为波动下降,而横波在1400km处传播速度减小为0;1400km至月心纵波传播速度变化较小,1500km横波重新出现后速度变化小。
(3)读月球地震波速度图,横波在深度1400km以下速度为0,说明该区域介质无法传播横波,推测其为液态;而在约1500km处横波重新出现,表明内核为固态;读月球物质密度分布图可知,1400km以下月球物质密度有明显的差异,横波为0时(外核)物质密度小,再往下(内核)物质密度大。故月核分为内核和外核,外核为液态,内核为固态。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