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罗江中学校 2024-2025 学年度高三下高考模拟考试(二)语文
科目试卷
说明:
1. 考试时间 150 分钟,试卷满分 150 分。
2. 开考前,请在试卷上和答题卡上都要填写好自己的个人信息,然后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的规定区域填写,
用 0.5mm 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的指定区域书写。
3. 考试结束后,只交回答题卡即可。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 9 小题,共 37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与宇宙起源于一次大爆炸类似,现今中国的地理格局则与一次大碰撞息息相关。约 6500 万年前,印度
板块与欧亚板块相撞,撞击速度极快,能量极大,引发了超大幅度的地表隆起。地球上最高、最年轻的高
原——青藏高原诞生了。青藏高原平均海拔超过 4000 米,地壳厚度可达 80 千米。其环境之独特,可与地
球南、北极并列,被称为“第三极”。
在青藏高原上,许多巨大的山脉次第隆起,囊括了地球上 14 座 8000 米级山峰、绝大多数的 7000 米级
山峰,以及数不胜数的 5000~6000 米级山峰。因此,这次大碰撞堪称 5亿年来最重要的造山事件。然而,
大碰撞的“洪荒之力”还没有释放完毕。青藏高原诞生的同时,大碰撞的力量也开始向外围扩散。此前已
经有了一定海拔高度的另一些地方也受到挤压,进一步抬升,包括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至
此,中国大地上出现了显著的三级阶梯。青藏高原海拔最高,为第一级阶梯;海拔为 1000~2000 米的内蒙
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等,构成了第二级阶梯;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以东,大部分海拔在 500
米以下,为第三级阶梯。中国地理格局就此形成。三级阶梯的差异,使得地貌景观极富变化。万千山岭、
大美江河,就在这三级阶梯上依次显现。
大碰撞对中国的影响不止于地貌。科学家们发现,作为大碰撞的最大产物,青藏高原的上空生成了一
台超级“风机”,它将颠覆原本控制中国的行星风系。如果不考虑地形等诸多因素,地球上接近地面的大
气将以一种非常规律的方式流动,这便是行星风系。在北纬 30°附近的亚热带地区,行星风系控制下的气
流不断从高空下沉至地面。温度越来越高,水汽也越来越不易凝结,难以形成降雨。受此影响,北纬 30°
附近出现了大面积的干旱地带,从北非到西亚,几乎连成一片。如果没有意外,同样位于北纬 30°附近的
中国南方地区,也会比现在干燥得多。
但是“意外”还是降临了。平均海拔超过 4000 米的青藏高原,比平原地区接收到的太阳辐射更多。夏
季,高原表面吸收的太阳能不断加热地表上方的空气。大气受热上升,地面气压降低,高原开始“抽吸”
外围的气流进行补给,一个大型“抽风机”制造完成。南亚季风、东亚季风都被“抽吸”进入大陆。南亚
第 1页,共 12页
{#{QQABIQIEggCAAIJAAQhCEQWQCgMYkACCCIgOABAQMAIAgRNABCA=}#}
季风裹挟着大量的水汽弥漫群山。气流或从山间峡谷鱼贯而入,形成汹涌的水汽通道;或在喜马拉雅山脉
南缘聚集,形成大量降水。东亚季风从海洋深入中华腹地,充沛的水汽驱散了北纬 30°的干旱,一个烟雨
江南诞生了。但大自然是追求平衡的,烟雨江南诞生的同时,青藏高原也阻挡了印度洋水汽的北上。地处
内陆而干旱少雨的中国西北地区变得更加干旱。不仅如此,冬季,强劲的西风也受到青藏高原的阻挡,不
得不改变路径。它吹起西北沙漠中的沙尘,沿着青藏高原北部边缘向东推进,沙尘颗粒在太行山以西、秦
岭以北降落,形成了黄土堆积厚度最高达 400 米的黄土高原。烟雨江南,大漠西北,再加上气候高寒的青
藏高原,中国的三大自然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就此成形。
高原“抽风机”重塑了中国的气候。一座“超级水塔”又在高原上竖立起来,中国的水系也将为之一
变。随着海拔的上升,青藏高原大气层中的水汽凝结,形成了大量降雪。降雪日积月累,压实形成冰川,
厚度可达数百米,犹如绝境长城。其长度从几千米到几十千米不等,如一条条巨龙,沿着山谷倾泻而下,
又好像树枝一样延伸,漫流无际。青藏高原究竟有多少冰川?答案是 4 万多条。其覆盖面积约 4.4 万平方
千米,占全国冰川面积的 80%以上。青藏高原还拥有地球上海拔最高、数量最多的高原湖泊群。如此众多的
冰川、湖泊,再加上地下水、地表河流,青藏高原化身为一座平均海拔超过 4000 米的“超级水塔”。当水
塔的闸门打开时,水流便可以高屋建瓴之势向四周奔流,中国乃至亚洲的水系布局由此奠定。在中国西北
部,石羊河、黑河、疏勒河,流向河西走廊,塔里木河则汇入塔里木盆地,它们各自滋润出一片绿洲。在
中国东部,黄河、长江顺着三级阶梯奔流而下,孕育出中华文明;在中国西南部,澜沧江、怒江、独龙江、
雅鲁藏布江、象泉河、狮泉河及孔雀河,流出国门,成为亚洲诸多文明的源泉。
最后该轮到生命登场了。可是,像青藏高原这样的高寒之地,又将如何对生命产生影响呢?西藏阿里
扎达盆地,沟壑纵横,看起来干旱荒芜,了无生机。2010 年,科学家在这里发现了几块化石,它们属于世
界上已知最古老的豹类——布氏豹。一些科学家认为,豹亚科动物起源于青藏高原,它们曾走下高原,进
入东亚、南亚,演化出了古中华虎、云豹;后又进入美洲,演化出了美洲豹;还进入非洲,演化出非洲狮、
花豹。不仅豹亚科,许多“北极动物”同样起源于青藏高原。原来,随着青藏高原的隆升,高原上的动物
们为适应寒冷的环境,不断演化,譬如长出厚厚的皮毛。距今 260 万年前,大冰期降临,原本温暖的北极
地区变得寒冷。但在青藏高原上的动物们早已适应寒冷的环境,包括北极狐、披毛犀在内的动物,顺利从
青藏高原扩散到北极,并开辟出了全新的家园。如今,在青藏高原广袤的土地上,在众多的垂直山地之间,
依然生活着中国 40%的维管植物、43%的陆栖脊椎动物,堪称中国生物多样性的基石。
大碰撞碰出了一个“大中国”,并影响到中国的地貌、气候、水系、生命等诸多方面,且这一影响目
前还在继续。
(摘编自星球研究所/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这里是中国》)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第 2页,共 12页
{#{QQABIQIEggCAAIJAAQhCEQWQCgMYkACCCIgOABAQMAIAgRNABCA=}#}
A. “洪荒之力”在文中是指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相撞后产生的巨大能量。
B. “意外”在文中是指青藏高原的地形给中国的气候带来的一系列影响。
C. “超级水塔”的“超级”体现在水资源的数量、覆盖面积和海拔方面。
D. “北极动物”在文中指的是起源于青藏高原的动物。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类似于宇宙起源于一次大爆炸,现今中国的地理格局则与一次大碰撞息息相关。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无一不受到大碰撞的巨大影响。
B. 位于北纬 30°附近的中国南方地区由于受到青藏高原的影响,气候变得适宜,而世界上同纬度地区的其
他一些地方,却降雨骤减,出现了大面积的干旱地带。
C. 青藏高原冰川有 4 万多条,长度从几千米到几十千米不等,厚度可达数百米,其覆盖面积约 4.4 万平方
千米,占全国冰川面积的 80%以上。
D. 青藏高原的隆升对生物圈的演化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为物种的起源、全球迁徙创造了条件,奠定了第三
极和更广阔地区生物多样性的基石。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年轻的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在青藏高原产生之前就已经有了一定的海拔高度,
受到挤压后土层堆积厚度进一步增加。
B.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大兴安岭分别属于第一阶梯、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这三级阶梯就是根据海拔
不同所进行的分类。
C. 行星风系是指地球上接近地面的大气的一种流动方式,它的流动本来是非常规律的,但特殊的地形等因
素会打破其规律。
D. 较之高原,平原地区接收到的太阳辐射更少,因此行星风系控制下的气流可以从高空下沉至地面,这让
降雨难以形成,气候会变得较为干燥。
4.东部季风区夏季气候的主要特点是什么?青藏高原在其气候的形成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5.好的科普文应该具备哪些要素?请结合文本材料进行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林冲与差拨一同辞了管营,两个取路投草料场来。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
扬卷下一天大雪来。早来到草料场外,推开门,到那厅里,只见那老军在里面向火。差拨说道:“管营差
这个林冲来,替你回天王堂看守,你可即时交割。”老军拿了钥匙,引着林冲,分付道:“仓廒内自有官
司封记。这几堆草,一堆堆都有数目。”老军都点见了堆数,又引林冲到草厅上。老军收拾行李,临了说
第 3页,共 12页
{#{QQABIQIEggCAAIJAAQhCEQWQCgMYkACCCIgOABAQMAIAgRNABCA=}#}
道:“火盆、锅子、碗、碟,都借与你。”林冲道:“天王堂内,我也有在那里,你要便拿了去。”老军
指壁上挂一个大葫芦,说道:“你若买酒吃时,只出草场投东大路去,三二里便有市井。”老军自和差拨
回营里来。
林冲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寻思:“却才老军所说,二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
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
东,那雪正下得紧。
行不上半里多路,看见一所古庙,林冲顶礼道:“神明庇佑!改日来烧钱纸。”又行了一回,望见一
簇人家。林冲住脚看时,见篱笆中挑着一个草帚儿在露天里。林冲径到店里。主人道:“客人那里来?”
林冲道:“你认得这个葫芦么?”主人看了道:“这葫芦是草料场老军的。”林冲道:“原来如此。”店
主道:“即是草料场看守大哥,且请少坐;天气寒冷,且酌三杯,权当接风。”店家切一盘熟牛肉,烫一
壶热酒,请林冲吃。又自买了些牛肉,又吃了数杯。就又买了一葫芦酒,包了那两块牛肉,留下些碎银子,
把花枪挑了酒葫芦,怀内揣了牛肉,叫声“相扰”,便出篱笆门,依旧迎着朔风回来。看那雪,到晚越下
得紧了。
再说林冲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场门口,开了锁,入内看时,只叫得苦:那两间草厅
已被雪压倒了。林冲寻思:“怎地好?”放下花枪、葫芦在雪里;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
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林冲把手床上摸时,只拽的一条絮被。林冲钻将出来,
见天色黑了,寻思:“又没打火处,怎生安排?”想起离了这半里路上有个古庙,可以安身:“我且去那
卫宿一夜,等到天明,却做理会。”把被卷了,花枪挑着酒葫芦,依旧把门拽上,锁了,望那庙里来。入
得庙门,再把门掩上。傍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拨将过来靠了门。入的里面看时,殿上塑着一尊金甲山神,
两边一个判官,一个小鬼,侧边堆着一堆纸。团团看来,又没邻舍,又无庙主。林冲把枪和酒葫芦放在纸
堆上,将那条絮被放开,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雪都抖了,把上盖白布衫脱将下来,早有五分湿了,和毡
笠放供桌上。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却把葫芦冷酒提来,慢慢地吃,就将怀中牛肉下酒。
正吃时,只听得外面必必剥剥地爆响。林冲跳起身来,就壁缝里看时,只见草料场里火起,刮刮杂杂
地烧着。当时林冲便拿了花枪,却待开门来救火,只听得外面有人说将话来。林冲就伏门边听时,是三个
人脚步响,直奔庙里来;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住了,再也推不开。三人在庙檐下立地看火。数内一个道:
“这条计好么?”一个应道:“端的亏管营、差拨两位用心!回到京师,禀过太尉,都保你二位做大官。
这番张教头没得推故了!”一个道:“林冲今番直吃我们对付了!高衙内这病必然好了!”又一个道:“张
教头那厮,三回五次托人情去说‘你的女婿没了’,张教头越不肯应承,因此衙内病患看看重了。太尉特
使俺两个央浼二位干这件事。不想而今完备了!”又一个道:“小人直爬入墙里去,四下草堆上点了十来
个火把,待走那里去!”那一个道:“这早晚烧个八分过了。”又听一个道:“便逃得性命时,烧了大军
第 4页,共 12页
{#{QQABIQIEggCAAIJAAQhCEQWQCgMYkACCCIgOABAQMAIAgRNABCA=}#}
草料场也得个死罪!”又一个道:“我们回城里去罢。”一个道:“再看一看,拾得他一两块骨头回京,
府里见太尉和衙内时,也道我们也能会干事。”
林冲听那三个人时,一个是差拨,一个是陆虞候,一个是富安。自思道:“天可怜见林冲!若不是倒
了草厅,我准定被这厮们烧死了!”轻轻把石头掇开,挺着花枪,左手拽开庙门,大喝一声:“泼贼那里
去!”三个人都急要走时,惊得呆了,正走不动。林冲举手,胳察的一枪,先倒差拨。陆虞候叫声:“饶
命!”吓得慌了手脚,走不动。那富安走不到十来步,被林冲赶上,后心只一枪,又倒了。翻身回来,陆
虞候却才行得三四步,林冲喝声道:“奸贼!你待那里去!”劈胸只一提,丢翻在雪地上,把枪搠在地里,
用脚踏住胸脯,身边取出那口刀来,便去陆谦脸上阁着,喝道:“泼贼!我自来又和你无甚么冤仇,你如
何这等害我!正是‘杀人可恕,情理难容’!”陆虞候告道:“不干小人事;太尉差遣,不敢不来。”林
冲骂道:“奸贼!我与你自幼相交,今日倒来害我!怎不干你事?且吃我一刀。”把陆谦上身衣服扯开,
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七窍迸出血来,将心肝提在手里。回头看时,差拨正爬将起来要走,林冲按住喝
道:“你这厮原来也∕的歹,且吃我一刀。”又早把头割下来,挑在枪上。回来把富安、陆谦头都割下来,
把尖刀插了,将三个人头发结做一处,提入庙里来,都摆在山神面前供桌上,提了枪,便出庙门投东去。
文本二:
叙事性的文学作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讲故事,而故事的好坏主要是由故事的情节决定的。好听的
故事该有精彩的情节,有出其不意的发展,一个意外接一个意外,最主要的是通过所有的冲突,一个个人
物活起来了。
文学作品的“真”指向文艺作品的内容真实、态度真诚,它是对文艺作品可信度的反映。艺术立足生
活真实,反映时代要求。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之精神,优秀文艺作品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是折射时代精神
的镜子,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文艺的性质决定了它必须以反映时代精神
为神圣使命。
(摘自李昕撰《优秀文艺作品的评判标准》)
6.下列对小说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军临行之际将日常所用之物留给林冲,酒店老板赠送林冲酒肉,这些小人物之间的温情为当时黑暗的
社会增添了一抹亮色。
B.作者将林冲手刃仇敌地方选在山神庙,既是故事情节合情合理发展的需要,也暗含了作者的某种思想,
是作者匠心独具之所在。
C.“拨将过来靠了门”“轻轻地把石头搬开”,一“拨”一“掇”两个动词,将林冲初入山神庙和听到阴
谋时不同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 5页,共 12页
{#{QQABIQIEggCAAIJAAQhCEQWQCgMYkACCCIgOABAQMAIAgRNABCA=}#}
D.文中采用语言、动作、心理、肖像等各种细节描写,将一个屡遭迫害、最终被逼走向反抗道路的形象立
体地塑造了出来。
7.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和《祝福》中,都有对雪景的描写,这些环境描写在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和暗示人
物命运上有相同之处。
B.《变形记》最突出的艺术特征是整体荒诞而细节真实,中心事件荒诞,陪衬中心事件的环境真实,与《林
教头风雪山神庙》相反。
C.林冲在雪夜被逼上梁山和蒲松龄《促织》中成名因促织而家破人亡的深层社会原因有相通之处,都表明
了作者的创作意图。
D.《水浒传》作为“侠义小说”的源头以及“英雄传奇小说”的代表,塑造了以林冲、武松等为代表的一
百零八位英雄好汉形象。
8.金圣叹评点《水浒传》中人物道:“鲁达粗鲁是性急,史进粗鲁是少年任气,李逵粗鲁是蛮,武松粗鲁
是豪杰不受羁靮。”在节选文字中,林冲手刃仇敌时动作的“粗鲁”展现了他怎样的内心?请结合文本加
以分析。
9.文本二提出了优秀文艺作品应具备的重要品质。请结合文本二的内容,简要分析文本一从哪些方面体现
了这些品质。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齐助楚攻秦,取曲沃。其后,秦欲伐齐,齐、楚之交善,惠王患之,谓张仪曰:“吾欲伐齐,齐、楚
方欢,子为寡人虑之,奈何?”张仪曰:“王其为臣约.车.并币,臣请试之。”张仪南见楚王,曰:“今齐
王之罪其于敝邑之王甚厚,敝邑欲伐之,而大国与之欢。大王苟能闭关绝齐,臣请使秦王献商于之地,方
六百里。若此,则是北弱齐,西德于秦,而私商于之地以为利也,则此一计而三利俱至。”楚王大说,宣.
言.之于朝廷曰:“不穀得商于之田,方六百里。”群臣闻见者毕贺,陈轸后见,独不贺。楚王曰:“不穀
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陈轸对曰:“臣见商
于之地不可得,而患必至也。”王曰:“何也?”对曰:“夫秦所以重王者,以王有齐也。今地未可得而
齐先绝,是楚孤也,秦又何重孤.国.?且先绝齐,后责地,必受欺于张仪。是西生秦患,北绝齐交,则两国
兵必至矣。”楚王不听,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口无言,以待吾事。”楚王使人绝齐。张仪反,秦使人
使齐,齐、秦之交阴.合.。楚因使一将军受地于秦。张仪知楚绝齐也,乃出见使者曰:“从某至某,广从六
里。”使者反报楚王,楚王大怒,欲兴师伐秦。陈轸曰:“伐秦,非计也。王不如因而赂之一名都,与之
第 6页,共 12页
{#{QQABIQIEggCAAIJAAQhCEQWQCgMYkACCCIgOABAQMAIAgRNABCA=}#}
伐齐,是我亡于秦而取偿于齐也。”楚王不听,遂举兵伐秦。秦与齐合,楚兵大败于杜陵。故楚之土壤士
民非削弱,仅以救亡者,计失于陈轸,过听于张仪。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二》)
10.下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角的一项是(3分)
A. 不穀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
B. 不穀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诺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
C. 不穀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
D. 不穀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约车意思是约定派车,“约”与《鸿门宴》“与诸将约”的“约”字含义相同。
B. 宣言指特意宣扬某种言论,使人周知,与后来用作文告的“宣言”含义不同。
C. 孤国指孤立的国家,“孤”与《赤壁赋》“泣孤舟之嫠妇”的“孤”字含义相同。
D. 阴合意思是暗中联合,“阴”与《岳阳楼记》“朝晖夕阴”的“阴”字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秦国想要攻打齐国,但又担心楚国作梗,因为齐国曾经帮过楚国,齐楚关系密切。秦惠王希望张仪考虑
如何应对,张仪答应尝试出使楚国。
B. 张仪见到楚王,提出楚国如果能与齐国断交,秦王就会下令献上商于之地六百里,又可以削弱齐国,还
能得到秦国的恩惠,这是一举三得的事情。
C. 楚国群臣祝贺将得商于之地六百里,陈轸不以为然,认为秦看重楚是因为楚有齐为后援,若先绝齐后索
地,一定受骗,齐秦两国都将攻打楚国。
D. 张仪返回,秦王随即派人与齐联合,拒不给楚国六百里地,楚王大怒,起兵伐秦,秦齐合力大败楚兵。
楚国失败是因为没有听从陈轸而误信张仪。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楚王不听,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口无言,以待吾事。”
(2)张仪知楚绝齐也,乃出见使者曰:“从某至某,广从六里。”
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11 分。
破 阵 子
陆 游
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蜡屐登山真率饮,筇杖穿林自在行。身闲心太平。
第 7页,共 12页
{#{QQABIQIEggCAAIJAAQhCEQWQCgMYkACCCIgOABAQMAIAgRNABCA=}#}
料峭余寒犹力,廉纤细雨初晴,苔纸闲题溪上句,菱唱遥闻烟外声。与君同醉醒。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人以“空花”“昨梦”喻指过往的虚无,“看破”“放轻”宣示自己告别过志。
B. 词人着屐挂杖、登山穿林,一个远离尘世、悠游自在的山野隐逸形象跃然纸上。
C. 细雨初晴的春日,依然会使人感觉到寒冷,但这并没有影响词人的轻松自得。
D. 词人在最后表示,希望远方友人能与自己同饮共醉,表达了真挚的思念之情。
15.这首词是如何表现人闲适心情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四、默写: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中“______?______”两句,问答之间交代了主人公忧思的缘由。
(2)诸葛亮在后世深受推崇,如陆游《书愤》中“______,______”两句,就表达了对他由衷的赞叹。
(3)古代诗歌中往往用不同季节来表现时序更替、光阴流逝,如“______,______”。
五、语言表达: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20 分。
天是越来越冷了,祥子似乎没觉到。心中有了一定的主意,眼前便增多了光明;在光明中不会觉得寒冷。
地上初见冰凌,连便道上的土都凝固起来,处处显出干燥,结实,黑土的颜色已微微发些黄,像已把潮气
散尽。特别是在一清早,被大车轧起的土棱上镶着几条霜边,小风尖溜溜的把早霞吹散,露出极高极蓝极
爽快的天;祥子愿意早早的拉车跑一趟,凉风飕进他的袖口,使他全身像洗冷水澡似的一哆嗦,一痛快。
有时候起了狂风,把他打得出不来气,①可是他低着头,咬着牙,向前钻,像一条浮着逆水的大鱼;风越
大,他的抵抗也越大,似乎是和狂风决一死战。猛的一股风顶得他透不出气,②闭住口,半天,打出一个
嗝,仿佛是在水里扎了一个猛子。打出这个嗝,他继续往前奔走,往前冲进,没有任何东西能阻止住这个
巨人;他全身的筋肉没有一处松懈,像被蚂蚁围攻的绿虫,全身摇动着抵御。这一身汗!等到放下车,直
一直腰,吐出一口长气,抹去嘴角的黄沙,他觉得他是无敌的,他刚从风里出来,风并没能把他怎样了!
17.文中有三个重叠形式“处处、微微、早早”,说说它们和“处、微、早”相比,语意上各自有什么不同。
18.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表现力。文中有两处画横线部分,请任选一处,分析其中
的逗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
19.语言文字运用 I 和 II 中画波浪线部分,都有“像……似的”,说说二者表意上的不同。
(1)不过我们也不能过于依赖互联网,像互联网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似的。
(2)使他全身像洗冷水澡似的一哆嗦,一痛快。
第 8页,共 12页
{#{QQABIQIEggCAAIJAAQhCEQWQCgMYkACCCIgOABAQMAIAgRNABCA=}#}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 1(本题共 2 小题,7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8 题。
那时,小镇上的人们和其他地方的人们一样,一律到照相馆留影。而且,小镇只有一家照相馆。照相而入
“馆”,① ,这样的场所不大不小,半家常、半神秘,不单规模、形制上端庄含蓄,其幽暗也给人一种②
的高贵感,牵动人心,令人神往。自上中学后,我曾和多位好友去照合影,进了这个面积不大的地方,交
费、开票、整理衣服,就要坐到照相的凳子上了,大家经常会发出这样的问话:我脸洗得干净吗?眼睛亮
吗?牙齿露出来好,还是不露出来好?我们男孩平时不大在意的问题,照相的时候会一下子冒出来。不过
没关系,旁边总会有别的人提醒:你脸上粘了个东西,你头发乱了,你牙上有韭菜。那时,小镇上的孩子
们不可能有什么照相的条件,只得依赖照相馆来存放我们的青春、温情、期待。照完相,我们会依然惦记
着这件事,甚至兴奋得晚上睡不着,③ 地想看到照片上的自己,等待在取相单上所标的“某月某日下午三
点”或“某月某日上午十点半”那个时刻看到照片。在我的记忆中,取相片这件事从来没有出现过忘记或
滞后的情况。照片即将从简陋的纸袋里抽出来的那一刻,我们经常心脏狂跳不止。
20.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 分)
21.文中画横线的两处,都由三句话并列而成,但第一处主语“我”只出现一次,第二处主语“你”再三出
现,二者的表达效果有什么差别?请简要说明。(4 分)
六、作文: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60 分。
22.根据要求,完成写作。
小时候人们喜欢发问,长大后往往看重结论。对此,有人感到担忧,有人觉得正常,你有怎样的思考?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不少于 800 字。
第 9页,共 12页
{#{QQABIQIEggCAAIJAAQhCEQWQCgMYkACCCIgOABAQMAIAgRNABCA=}#}
四川省罗江中学校 2024-2025 学年度高三下高考模拟考试(二)
语文科目参考答案
1~3.D、B、C、
4 第一问:东部季风区高温多雨。第二问:影响大气循环;东亚季风被“抽吸”进入大陆,带来充沛
的水汽,形成大量降水。
5①科学性:在介绍科学知识的过程中,运用较多的科学术语和科学研究成果;②逻辑性:从根本成因
到后续影响,主次分明,逻辑清晰;③严谨性:对关于科学判断的陈述加以适当界定,列出关键数字,更
加精准;④通俗性: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运用打比方等手法,将青藏高原的特点等专业性内容生动形象
地呈现。
6~7D、B、
8①林冲的粗鲁是英雄末路的悲愤。如听到三人阴谋后,忍不住一枪一个将仇敌戳倒在地,后又将仇敌
的头割下来,将三个人的头发结做一处。这些行为都是他忍无可忍、英雄末路的悲愤的体现。
②林冲的粗鲁是遭遇陷害后亲手杀敌的快意。如杀死陆谦时,将他“上身衣服扯开,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
剜,七窍迸出血来。将心肝提在手里。”看似血腥粗鲁的行为,实则是对无行小人的痛恨,以及亲手诛杀
敌人的快意。
9①故事情节的精彩。风雪夜山神庙手刃仇敌,故事层层铺垫,处处设伏,时时有意外,逐步将故事
推向高潮。
②创作内容的真实和创作态度的真诚。文章以大量心理、动作、环境描写,讲述了林冲幸运躲过谋害并报
仇雪恨的经历,让人感受到一个真实的被逼上梁山的形象。
③时代精神的折射。以林冲被逼无奈而走上反抗道路的经历为线,从人物命运的变化上反映了“官逼民反”
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时代风貌。
10~13.B、A、B、①楚王不听从,说:“我的事办好了!你还闭嘴不言,等待我的好事吧。”
②张仪知道楚国与齐国断了交,于是出来接见使者说:“从某地到某地,纵横六里。”
14~15.D
放下对浮名追求后的轻松,登山穿林带来的内心宁静,写诗饮酒和友人同醉醒等日常生活的平淡闲适。
16.(1)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
(2)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第 10页,共 12页
{#{QQABIQIEggCAAIJAAQhCEQWQCgMYkACCCIgOABAQMAIAgRNABCA=}#}
(3)示例一:日月忽其不淹兮 春与秋其代序。示例二:荏苒冬春谢 寒暑忽流易。 示例三:岭外音书
断 经冬复历春。 示例四:送了春归又送秋 人间随处寄悠悠。
17.①“处”表示地方,重叠后表示每一个地方;②“微”表示轻微,重叠后表示更加轻微;④“早”
表示时间靠前,重叠后表示时间非常早。
18 第①处:①逗号让划线处成为三个独立语句,对三个动作起到强调作用;②逗号标示的停顿,使三
个动作不再具有流畅性,表现了前行的艰难。
第②处:①逗号让划线处成为三个独立的语句,强调闭住口和打嗝间隔时间长,打嗝不顺畅;②让“透不
出气”的感觉更强烈。
19①“像互联网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似的”的意思是互联网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像……似的”表
示看似是,但其实不是,总体上表示否定。②“像洗冷水澡似的”是打比方,表示“凉风飕进他的袖口”
的感觉就如同“洗冷水澡”一样,“像……似的”表示“与……相似”。
20①顺理成章②难以名状③迫不及待、
21①第一处三句话共用一个“我”,比较紧凑,体现了说话者的急切,也照应了下文“一下子冒出来”,
三句话很可能是一个人连续说的。(2 分)②第二处三句话有三个“你”,比较松散,显得说话者不慌不忙。
三句话很可能不是一个人说的,不是连续说的。
22.【参考范文】
于探索中获新知,于总结中得规律
年幼懵懂时,对未知的世界充满好奇;长大成人后,在总结经验中得出规律。爱发问,善总结,这是
一个人成长成熟的标志,也是人类历史发展前进的必由之路。
因为爱发问,人类以积极的眼光去探索浩瀚宇宙,并在不断探索中发现了一个个宇宙奥秘。因为善总
结,人类以冷静的头脑分析事物的发展规律,并在突破与超越中破解了一个个自然之谜。
对未知的好奇与探索,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原动力之一。回望人类的发展
进化史,因为对未知事物的探索欲望,所以人类慢慢学会了用火取暖、磨制石器、冶炼铁器,培养出了解
决难题的信心和勇气,有了不畏险阻、勇攀高峰的志气。放眼今天助力祖国发展的英雄人物,从“两弹一
星元勋”邓稼先,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谁不是在努力探索中一点点前进,最终取得了举世瞩目的
成绩?也许他们在探索时,也曾有过惶惑与恐惧,但更多的必定是勇气和决心。哪怕探索的道路困难重重,
他们也一路坚持,奉献自己的整个人生,使祖国终于能够昂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对历史经验的总结,是人类在生命的进程中习得的本领,也是引领人类发展走上正确道路的不二法门。
1921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时,毛泽东通过总结历史的发展规律,对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唯一的正确道路坚信
第 11页,共 12页
{#{QQABIQIEggCAAIJAAQhCEQWQCgMYkACCCIgOABAQMAIAgRNABCA=}#}
不疑,又在经历过与国民党反动派的战斗洗礼后,总结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最终带领全国人民赢得了翻身解放,带领中华民族走向了繁荣富强。今天的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
路上昂首阔步,不断前进,以辉煌璀璨的发展成就让整个世界瞩目。
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不应为发问与总结孰优孰劣而徒自烦恼,而应当认识到这是人生道路上两个
必经的发展阶段。在探索未知时,我们应不忘初心,以先辈为榜样,勇于开拓,善于创新;在总结自身成
长经验时,我们应全面着眼,以未来为准绳,坚定信心,明确方向。这样才能培养出足够的胆识和勇气,
才能收获独属于自己的明天的辉煌。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只要我们爱发问,善总结,一定会迎来前途的
一片光明!
第 12页,共 12页
{#{QQABIQIEggCAAIJAAQhCEQWQCgMYkACCCIgOABAQMAIAgRNAB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