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
概念解析:国民革命是指 1924 至1927 年,在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合作领导下,中国人民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又称“大革命”。其高潮是以推翻北洋军阀,统一全国为目标的北伐战争。
哪两个党共同领导:
目的:
大革命高潮:
北伐战争目标:
国民党、共产党
反帝反封建
北伐战争
推翻军阀,统一全国
第15课 国共合作
与北伐战争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学习目标
1.知道国民党一大、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等基本史实重要的事件、人物、现象等,知道国民革命发生的时间、过程和结果,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2.运用史料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和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认识北伐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通过学习本课,感受大革命时期英雄们摧毁旧社会的壮烈之举、敢为人先的社会担当、紧追时代潮流的人生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情感。(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壹
国共齐心促合作
中共三大、国民党一大
一、国共齐心促合作
材料一: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在帝国主义和军阀的血腥镇压下失败,全国工人运动转入低潮。
材料二:当时的国民党,党员构成“非常复杂”,大多数党员都是以加入国民党为做官的捷径。国民党的指导思想、政治纲领、组织纪律,都存在严重的缺陷。孙中山痛感有彻底改造的必要。——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材料三:列宁领导的苏联也派人与孙中山联系,表示对他领导的革命斗争予以支持,并说服他与中国共产党合作。这些,使得处于困难和孤立境地的孙中山,豁然看到了光明。 ——陈伙成,《国共合作北伐记》
【任务一:史料研读】阅读下列材料,概括国共合作的背景。
①共产党:工人运动受挫,共产党需要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
②国民党:革命斗争多次失败,孙中山深感必须改组国民党。
③共产国际:得到了共产国际的支持和帮助
中共三大
·时间:
·内容:
1923年6月
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造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
合作方式
:党内合作
一、国共齐心促合作
1923年中共三大
——中共三大
一、国共齐心促合作
【任务二:读图说史】简述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可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内容等方面描述)
国民党一大
·时间、地点:
·参会党员:
·内容:
·意义:
1924年1月
广州
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建立。
李大钊、林伯渠、毛泽东、瞿秋白等
——国民党一大
知识链接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三民主义的演变
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没有明确提出反帝主张
明确提出反帝主张
方法手段: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对外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对内反对民族压迫
国家政权为一般平民所有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一、国共齐心促合作
贰
国共同心出成果
黄埔军校、北伐战争、工农革命
二、国共同心出成果
——黄埔军校的建立
时间
地点
校名
领导
历史功绩
1924年5月
广州黄埔
【任务三:读图说史】简述下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
军校总理(创建者)
校长
政治部主任
孙中山、蒋介石、周恩来
二、国共同心出成果
——黄埔军校的建立
时间
地点
校名
领导
历史功绩
1924年5月
广州黄埔
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
孙中山、蒋介石、周恩来
看黄埔军校大门的一副对联,你认为这样的办学理念可以培养出怎样的人,它的开设有怎样的意义
(国)张灵甫
(国)薛岳
(国)白崇禧
(国)胡宗南
(共)陈赓
(共)徐向前
(共)叶剑英
(共)林彪
国共名将代表
黄埔军校毕业的
培养出大批的军事和政治人才
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
作了准备
二、国共同心出成果——北伐胜利进军
1925年3月12日上午9时,孙中山病逝,享年59岁。孙中山临终前最后一句话是:“和平、奋斗、救中国。”
为继承孙中山遗志,1925年7月,汪精卫成立广州国民政府,并组建国民革命军,即“北伐军”,蒋介石任总司令。
国民革命军总司令
——蒋介石
国民政府主席
——汪精卫
二、国共同心出成果——北伐胜利进军
国民革命军北伐誓师大会,台上左一为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
【任务四:1.读图说史】 一句话描述下列场景(有哪些人?在做什么?)
·时间:
·事件:
1926年7月9日
广州国民政府誓师北伐。
蒋介石担任北伐总司令。
二、国共同心出成果——北伐胜利进军
【任务四:2.看视频,结合课本p71-73内容】找出北伐战争:
目的
讨伐对象
主要战场
著名将领
著名战役
推进路线
战绩
二、国共同心出成果——北伐胜利进军
开始时间
目的
讨伐对象
主要战场
著名将领
著名战役
推进路线
战绩
1926年7月
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湖南、湖北
叶 挺
汀(ting)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武昌战役
珠江流域
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长江流域
吴佩孚
兵力20万
孙传芳
兵力20万
张作霖
兵力35万
国民革命军兵力10万
材料一 8月30日,第四军叶挺独立团在炮火掩护下正面进攻贺胜桥,凌晨4时,各路进攻部队全部打响。敌军重机枪、山野炮同时进行拦截射击。但是北伐军战士奋力向前,势不可挡,破晓前攻破一线阵地。李宗仁战后回忆道“枪炮之声震耳欲聋,尤其机枪声紧密尤为各次战役所未见”,至上午11时,独立团终于占领了贺胜桥。
材料二 这次讨吴的成功,在大的范围说,是由于得到民众的援助。在湘经过的一、四、七、八各军纪律甚好,故于平江、株洲等役,民众每每扰乱敌之后方,间接给我军以莫大的援助。—蒋先云《北伐战况报告》
【任务五:史料研读】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北伐战争节节胜利的原因?
材料三:毛泽东说:“中国的革命,自从1924年开始,就由国共两党的合作起着决定的作用......中山先生四十年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取得了巨大成就。
③国共两党齐心协力(根本原因)
叶挺(1896—1946)
②广大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
①广大官兵英勇作战
二、国共同心出成果——工农运动蓬勃发展
随着北伐胜利进军,各地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1926.11
1927.1
湖南农民协会会员
1926.7
1926.11
湖北农民协会会员
农民运动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是大革命时期中国工人运动的一次壮举,是北伐战争时期工人运动发展的最高峰。在党的领导下最早由民众在大城市建立起来的革命政权。
农民武装队伍
工人运动
工农运动与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有何关系?
叁
国共离心成仇敌
四一二政变、七一五政变、南京国民政府
二、国共同心出成果——工农运动蓬勃发展
湖南农民协会提出了"一切权力归农会"的的口号,地主,土豪,劣绅被打倒,农会成了唯一的权力机关,封建势力被极大地遏制。
1924年7月,广州工人代表大会发动沙面数千洋务工人举行罢工,反对英法帝国主义者限制中国居民自由出入沙面租界的“新警律”。
触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帝国主义国家的利益
想一想:这些举动触动了哪些人的利益?
农 民
土豪劣绅
贪官污吏
铲除贪官污吏土豪劣绅
三、国共离心成仇敌——国民革命的失败
1、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叛变革命
①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蒋介石下令大肆捕杀
共产党和革命人士
李大钊就义
②1927年7月,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
1927年7月,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
“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
国民大革命失败
国共合作全面破裂
三、国共离心成仇敌——国民革命的失败
北伐的目的是打倒北洋军阀,统一中国,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但出现了以蒋介石为代表的新军阀,中国人们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没有完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北伐战争取得重大胜利,为什么说国民革命失败了?
三、国共离心成仇敌——国民革命的失败
2、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1927年4月
1928年4月
1927年9月
1928年12月
1928年6月
蒋介石建立
南京国民政府
代表大地主、
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分共清党”
镇压工农运动
“宁汉合流”
武汉国民政府与
南京国民政府合并
二次北伐
讨伐张作霖
日本制造
皇姑屯事件
张作霖被炸死
张学良东北易帜
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
南京政府
在名义上
统一了全国
三、国共离心成仇敌——国民革命的失败
材料一:农民在乡里造反,搅动了绅士们的酣梦……中层以上社会至国民党内部反动派,无不一言以蔽之曰“糟得很”。
——毛泽东《“糟得很”和“好得很”》
材料二:日本帝国主义者已摸清革命内部的矛盾和蒋介石的真实态度…力主拉拢蒋介石为帝国主义“维持秩序”,并帮助他巩固地位。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材料三:共产党在陈独秀的领导下,下令将解散工人纠察队,所有枪支交存国民党政府,致使革命在强大敌人的突然袭击下遭到惨重失败。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叛变革命;
(2)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
(3)中国共产党缺乏斗争经验,放弃了革命领导权。
教训:必须牢牢把握革命领导权,必须建立属于自己的革命武装
【任务六:史料研读】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
知识总结
中共三大
国民党一大
黄埔军校
国民革命军
北伐战争
1923
1924
1925
1926
走向何方?
1927
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课堂练习
1.(2024·江西·中考真题)1923年1月,孙中山和苏联代表越飞达成一项联合宣言:苏维埃政府再次确认有关放弃在华的特权与利益。这一宣言( )
A.确立了三民主义 B.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C.促进了国共合作 D.表明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2.(2024·云南·中考真题)孙中山对黄埔军校是抱有无穷希望的,他在军校的开学典礼上要求学生:“要从今天起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军校的创办( )
A.是实业救国思想的实践 B.为革命培养了大批人才
C.沉重打击清王朝的统治 D.实现了社会习俗的变革
C
B
课堂练习
3.(2024·宁夏·中考真题)北伐开始后,广东、江西等地的农民协会成立了运输队、担架队支援北伐军;湖南长沙、湖北武汉等地的工人成立敢死队、组织罢工配合北伐军攻城;上海工人先后发动三次武装起义,并最终取得胜利,迎接北伐军进入上海。这反映出( )
A.民主科学思想深入传播 B.工人阶级开始登上了政治舞台
C.工农群众支持北伐战争 D.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4.(2024·湖北武汉·中考真题)1927年,李大钊被捕入狱,面对各种酷刑,他严守党的秘密,写下自述表达了从事革命的初心:“钊感于国势之危迫,急思深研政理,求得挽救民族、振奋国群之良策。”这彰显出李大钊的优秀品质是( )
A.艰苦奋斗、勤俭节约 B.谦虚谨慎、不骄不躁
C.敢闯敢试、勇于创新 D.坚持真理、坚守理想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