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新部编版第1课《鸦片战争》课时评价作业(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历史上册新部编版第1课《鸦片战争》课时评价作业(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11-10 22:19: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历史上册新部编版第一课《鸦片战争》课时评价作业
一、选择题
1.“包藏祸心英吉利,七万里外轮船至。互市高楼鬼岛连,挟山奇货通天智。洋烟流毒剧堪哀,茶药曷换洋米来。”这首诗反映的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英军没有流血就占领了定海……一看那里的大炮上刻着的制造年代和制造者的姓名……上面刻着‘Richard Philip 1601’。原来炮龄已经二百四十年了。”这段材料可以用来佐证( )
A.英军在鸦片战争中不战而胜 B.清军战败的原因
C.清军引进了西方先进的军事武器 D.清政府的软弱
3.鸦片战争后,中国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下列组合搭配正确的是( )
A.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协定英商进出口货物税款
B.第二次鸦片战争—《北京条约》—允许设厂
C.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领事裁判权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增开天津为商埠
4.有学者描述鸦片战争:“中国禁烟触发战争,但战争非为保护鸦片,实则另有所图,”“另有所图”指( )
A.扩大资本输出 B.抗议中国禁烟
C.打开中国市场 D.促进友好往来
5.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的谈判代表在停泊于南京江面的英国军舰上,与英国人签订了条约,标志着一场战争的终结。此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虎门条约》
C.《望厦条约》 D.《天津条约》
6.《南京条约》有关条款规定:英商在五个通商口岸应纳进出口货物,必须“秉公议定责例”,实际上就是确定中英双方协议订立税率的原则,而且中国必须听从英方的意见。这一规定使清政府丧失了( )
A.领事裁判权 B.关税自主权 C.地方管理权 D.司法管辖权
7.1841年5月30日,广州三元里义勇“刀斧犁锄,在手即成军器”,儿童妇女“喊声亦助兵威”。直到英国援军到达,英军才撤回四方炮台。这一事件体现的是( )
A.中国独立主权遭到破坏 B.中华民族的反抗斗志
C.清朝封建专制制度腐朽 D.农民阶级的盲目排外
8.作为大清唯一继承皇位的嫡子皇帝,他有一定的天赋,提倡节俭,但收效甚微;强烈禁烟,但以败告终,由于禁烟触犯到了英国的利益,英国派舰队入侵,他一开始也毫不畏惧。但是随着财政日趋紧张,他对军费变得苛刻了,打下去的决心也开始慢慢动摇了。材料中所述的皇帝是( )
A.咸丰帝 B.道光帝 C.光绪帝 D.宣统帝
9.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欣然接受了英国提出的5%的核定关税,其原因是,现有关税平均只有2%到4%,这个税率比现有的税率还高,尽管非正规的杂费很高。这一史实本质上反映出( )
A.清政府的国家主权意识淡薄 B.五口通商加速商品经济解体
C.英国侵略推动近代经济发展 D.近代条约制度是最平等的条约
10.下图可知,如图时期的中国( )
A.仍然保持闭关锁国 B.完全卷入世界市场
C.自然经济固若金汤 D.社会性质发生改变
11.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等平条约是( )
A.《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12.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它使中国( )
A.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D.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13.下列资料能作为研究虎门销烟最可信证据的是( )
A.虎门硝烟邮票 B.虎门旅游纪念手册 C.虎门销烟纪念浮雕 D.虎门销烟池遗址
14.与“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相关的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虎门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5.以下内容是一位历史人物的部分经历,这位历史人物是( )
1785年 1823年 1839年 1841年
生于 福建侯官 擢升江苏按察使。 决冤狱,抑豪强 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收缴的烟土; “探访夷情”,主持翻译西方书刊 遣戍伊犁 积极筹边
A.戚继光 B.徐光启 C.魏源 D.林则徐
16.这场战争开始于鸦片走私,它迫使中国放弃传统的朝贡外交体系,以西方国家主张的方式与其交往。这场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允许鸦片贸易合法化 B.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C.割占中国香港岛 D.消灭清政府,瓜分全中国
17.有诗曰:“割让香港作基地,巨额赔款大窟窿。五口通商狮子口,门户开放虎狼行。”该诗反映的不平等条约是( )
A.《马关条约》 B.《天津条约》 C.《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18.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的某次战争是“中西关系质变的临界点”,同时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这次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二、材料题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39年的这场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可能轻易放过的”。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1842年8月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条约的主要内容有:开放广州、厦门和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节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一壁。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一中的“运动”指的是哪个事件?有人说,没有这场“运动”就不会有这场战争,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2)请把材料二《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补充完整。任选条约其中一项主要内容,说明其给中国带来怎样的危害?
(3)为什么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从这场战争中认识到,青年学生应怎样做?
20.下列四幅图片截取于某位讲课老师的PPT课件,请认真阅读并回答问题:
请回答:
(1)图一说明鸦片输入中国前,中英之间的贸易往来是怎样的?图二说明英国为改变不利局面采取了什么措施?
(2)阅读图三中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说鸦片的大量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哪些危害?
(3)据图四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直接目的和根本目的是什么?
21.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位英国人也说:“‘奴隶贸易’比起‘鸦片贸易’来,都要算是仁慈的。我们没有毁灭非洲人的肉体……没有败坏他们的品格、腐蚀他们的思想,也没有毁灭他们的灵魂。可是鸦片贩子在腐蚀、败坏和毁灭不幸的人的精神存在以后,还杀害他们的肉体……。”
——马克思《鸦片贸易史》
材料二 据估计,到1838年,中国4亿人口中超过1%的人有了鸦片烟瘾,并造成了白银大量外流、生产下降、失业蔓延、官场腐败等;清王朝晚期,八旗军已不是建军初期那样的生力军了,尤其是地方部队,大部分士兵成为无战斗力的"双枪兵"(长枪和烟枪)。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鸦片的输入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
材料三 烟毒问题是近代中国十分严重的社会问题,禁烟禁毒与近代历史相伴始终,鸦片战争前后道光皇帝、林则徐、黄爵滋、邓廷桢、魏源等人都曾经主张禁毒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禁毒措施。
(2)在上述历史人物中,林则徐采取的最有成效的禁烟措施是什么?有什么历史意义?
材料四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3)材料四体现了林则徐哪些优秀品质?
材料五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贩毒、吸毒诱发的盗窃、抢劫、诈骗、卖淫和各种恶性暴力犯罪严重危害着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治安秩序。面对这一严峻形势,1987年6月12日至26日,联合国在维也纳召开由138个国家的3000多名代表参加的麻醉品滥用和非法贩运问题部长级会议,会议提出了“爱生命,不吸毒”的口号,与会代表一致同意将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以引起世界各国对毒品问题的重视,同时号召全球人民共同来解决毒品问题。同年12月,第42届联大通过决议,正式将每年的6月26日确定为国际禁毒日。
(4)近年来我国吸毒人数呈上升趋势,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青少年怎样做呢。
材料六 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炮声震撼了中国,也震撼了亚洲。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5)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六中“这场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并说明为什么“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新部编版第一课《鸦片战争》课时评价作业》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A C A B B B A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C A D B D B C A
1.A
2.B
3.A
4.C
5.A
6.B
7.B
8.B
9.A
10.D
11.C
12.A
13.D
14.B
15.D
16.B
17.C
18.A
19.(1)事件:虎门销烟。观点:不同意。原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开辟中国市场、倾销工业产品和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虎门销烟仅仅是英国发动战争的借口而已。
(2)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危害: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等。
(3)原因: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认识:勿忘国耻,奋发图强。
20.(1)状况:英国向中国输入的毛、棉织品很难卖出去;相反,它要从中国购买大量茶叶、生丝、瓷器。在正常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的贸易地位或者说是贸易顺差。
措施:向中国走私鸦片。
(2)危害:白银大量外流;严重影响清政府的财政收入;加重人民负担;严重摧残人的身心健康;削弱军队战斗力。
(3)直接目的:保护鸦片贸易,扭转对华贸易中的不利地位。
根本目的: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21.(1)使吸食鸦片烟者保受精神折磨,丧失人格和品德;使白银大量外流,造成严重的财政危机;腐蚀统治机构,造成官场腐败;腐蚀人民体质,造成劳动能力和生产能力下降;削弱军队战斗力。总之,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答对其中两点)
(2)虎门销烟;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3)不畏强权,不惧生死,爱国精神
(4)加强品德修养,凝练坚强意志;加强体育锻炼,强健体魄;主动宣传国家禁毒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普及禁毒防毒知识;积极参加当地禁毒组织、学校开展的”远离毒品、珍惜生命”主题活动,充分认识毒品的危害,远离毒品,爱惜生命。(答对其中一点)
(5)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