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课件: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66张PPT) (共6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课标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课件: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66张PPT) (共6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9-20 10:37: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66张PPT。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15世纪前后—20世纪初)必修2 本单元主要介绍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1、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西葡荷、英法美等殖民国的崛起与殖民战争。
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战争与两次工业革命。
???? 高考展望:本单元是近年来高考的命题热点。由于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
复习时,要联系当今世界的全球化来复习和分析,重点把握新航路开辟的条件及其影响、殖民扩张的主要方式与世界市场的联系、两次工业革命的对比、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单元核心内容】: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单元基本线索】:
15世纪前后—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生、发展的历史进程与殖民扩张、市场开拓的过程。 世界市场:是指在世界范围内通过对外贸易联系起来的各国市场的总和。
广义上指世界范围内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
狭义上指国际商品交易的场所或领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既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国内市场,也包括资本主义国家控制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市场。
★ 世界市场的概念:★ 早期殖民扩张的概念: 是指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即工业革命以前的欧洲列强在亚、非、拉美的侵略扩张活动。当时的殖民国家主要有西、葡、荷、英、法等五个国家,其中大多数为封建国家。第1课时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与
世界市场的拓展 一、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与条件:通过阅读材料进行归纳总结。材料一:1500年左右,随着欧洲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货币日益取代土地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标志,货币成为普遍的交换手段。结论: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材料二:贵金属黄金成为人人都渴求的东西。哥伦布说过:“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了黄金,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结论:欧洲出现“寻金”热(实质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需求)。材料三:1453年,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攻占君士坦丁堡,占领巴尔干、小亚细亚以及克里木等地区,从而控制东西方之间的通商要道。不但帝国军队肆意抢劫商旅,而且帝国当局还规定对过往商品课以重税。结论:土耳其控制东西方商路,陆上商路受阻。材料四:在欧洲西南端的西班牙于1492年收复了阿拉伯人在伊比利亚半岛上的最后一个据点。信奉天主教的西班牙人从长期的穆斯林统治下获得了解放,但在斗争中也产生了强烈的宗教情绪:热衷于传播天主教,使穆斯林和其他异教徒皈依天主教。结论:教会鼓励人们去遥远的东方传播天主教。一、开辟新航路(一)开辟原因(必要性):——世界市场雏形出现:1、经济根源(根本):
2、社会根源:
3、直接原因(商业危机):
4、政治需求:
5、宗教动力:欧洲人的“寻金热” 、《马可·波罗行纪》的诱导。葡、西统治者支持掠夺财富以加强在欧洲的地位。传播天主教。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控制了东西方的商路。西欧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二)条件(可能性):
1、客观:
2、主观:航海技术与造船技术的进步、地理知识的提高。葡萄牙、西班牙王室的支持。 小明的老师发明了一台“时间倒流机”,让小明回到15世纪的欧洲。在街道上,小明与一个自称是达·迦马的大胡子交谈起来,但小明很快发现这个人不是真正的达·迦马,而是一名骗子。
小明:达·迦马先生,你能告诉我远航的原因吗?
达·迦马:当然可以,像其他伟大的航海家一样,我希望通过我的航行来证明地球是圆的,并寻找通往东非的新航路,为欧洲人寻找更多的黑奴。此外,我还希望为我的祖国——西班牙开辟新的土地。当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把伊斯兰教传播到新的国度。
问题:请找出“达·迦马”谈话中的4点史实错误。考考你眼力 1)新航路的方向不是通往“东非”,而是通向亚洲(或东方)
2)新航路的开辟不是“为欧洲人寻找更多的黑奴”,而是寻找黄金
3)达·迦马不是“为西班牙开辟新的土地”,而是为葡萄牙
4)不是为了“伊斯兰教的传播”,而是为了天主教的传播一、开辟新航路(三)开辟经过:(时间、人物、国别、线路、支持者)——世界市场雏形出现: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葡萄牙意大利葡萄牙葡萄牙西欧-好望角西欧-美洲西欧-好望角-印度环球航行葡萄牙
王室西班牙
王室葡萄牙
王室西班牙
王室第一个发现新大陆东方航路实现环球航行1492-1493年1487-1488年1498年1519-1522年太 平 洋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亚 洲欧 洲非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印度麦哲伦海峡太 平 洋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亚 洲欧 洲非洲大洋洲北美洲一个中心两个方向两条航线四个人物欧洲东西西欧—非洲(好望角)—印度西欧—美洲—亚洲—西欧 哥伦布、麦哲伦 迪亚士、达·伽马二、新航的路开辟问题2:新航路开辟的过程怎样? 1992年哥伦布达到美州500年,许多国家进行庆祝活动,但是美洲印第安人的后裔强烈不满,他们打出一条标语:“你们的庆祝就是我们的苦难。” “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没有了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恳殖区,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将会缓慢的多,英国也不可能成为发动工业革命的国家…没有把世界连成整体的地理大革命,也不可能出现推动否定旧传统的思想解放运动” ——《全球通史》思考:新航路开辟带来了哪些影响? 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一、开辟新航路(四)影响(评价):——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①地理大发现,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冲击了教会神学理论(开创了人类发现时代)。1、对世界:②结束了世界各地的相对孤立,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2、对欧洲:3、对亚非美:双重性:①商业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引起“商业革命”。
②货币贬值,物价上涨,引发“价格革命”。
③开始殖民扩张与掠夺(开始资本的原始积累)。加速西欧封建制的解体,促进资本主义发展。①带来深重的灾难:政治控制、经济掠夺等。 ②冲击了当地落后文化和生活方式。15世纪欧洲人绘制的地图三、新航的路开辟的影响问题3:新航路开辟对欧洲、对殖民地、对世界分别产生了哪些影响?(结合新史观解释)对欧洲的影响(1)地理大发现:西方史学家对15-17世纪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和发现新大陆的统称(同一时期“人的大发现”指什么?)。(2)商业革命(社会史观):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商品种类日益增多;商业经营方式也发生变化;欧洲商路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3)价格革命:货币贬值、物价猛涨,打击了封建地主、农民、富了资本家(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4)社会进步: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对殖民地的影响消极性: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阶级斗争史观)。客观进步性:传播了欧洲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思想观念。对世界的影响(1)地圆学说: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3)世界市场雏形(全球史观):结束了世界相对孤立状态,各地文明开始会合交融,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欧洲商人开始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商业联系,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2)文明交融(文明史观):促使欧洲文明与亚洲、非洲、美洲文明交融汇合。(4)向近代化迈进(近代化史观):人类活动舞台由大陆走向海洋,改变世界各区域文明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规模和性质,是人类走向近代化的最初起步。★郑和下西洋与西欧航海家航行的比较:船队庞大、人数众多船只少、人数少宣扬国威(政治目的)
发展中外友好关系
获得外国的珍宝特产掠夺财富(经济目的),
开拓市场,封建性政治行为的贡赐贸易(友好方式) 资本主义经济行为
的海外殖民(暴力掠夺)积极:促进与亚洲国家友好往来,积极:促进资本主义时代的来临,开创了人类发现时代消极:贡赐贸易无益于国计民生,远洋航海业衰落 消极:造成亚、非、拉美的长期贫困落后 二、早期殖民扩张(一)主要参与国:——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二)概况:1、“海上马车夫”——荷兰(商业殖民帝国):①兴起条件:
②简况:◆地理:位置优越,濒临大西洋商业区。
◆经济:是欧洲最富庶地之一。
◆技术:经商传统。
◆政治:1581年摆脱西班牙统治而独立。二、早期殖民扩张——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二)概况:1、“海上马车夫”——荷兰(商业殖民帝国)②简况:成立垄断性贸易公司(如东印度公司);
参与殖民争夺。17世纪时,荷兰成为世界范围的商业殖民帝国从葡萄牙手中夺取好望角印度、马六甲、锡兰、印尼、台湾新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殖民地“海上马车夫”(17世纪)二、早期殖民扩张——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二)概况:1、“海上马车夫”——荷兰(商业殖民帝国):2、“日不落帝国”——英国(世界殖民霸主):地理优越:处大西洋航运中心。
经济雄厚:重商主义政策、工场手工业发达。
政治制度先进:较早确立先进资本主义制度。
军事后盾:有欧洲最强大的海军。①兴起原因:
②表现:(手段、确立过程和结果?)方式:
◆过程:
◆结果:参与殖民争夺、组织垄断性贸易公司。1588年,与西“无敌舰队”之战——英开始走殖民扩张之路。17世纪初,成立垄断性贸易公司,相继在印度和北美建殖民地(北美:弗吉尼亚等13个)。17世纪中,三次英荷战争——英夺取海上贸易霸权。
(起因:英颁布《航海条例》)18世纪中,英法七年战争——英确立世界殖民霸权。
(结果:英国夺得法属加拿大、新法兰西、印度等地)18世纪中期,英国最终确立世界殖民霸权,自称“日不落帝国”。二、早期殖民扩张——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二)概况:2、“日不落帝国”——英国(世界殖民霸主):②表现:(手段、确立过程和结果?)18世纪中期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早期殖民扩张的小结:以美洲为主非洲和亚洲地理优越
较早扩张17世纪的商业殖民帝国15世纪末—16世纪17世纪被称为“海上马车夫”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地理优越 经济发达 政治独立
经商传统成为当时欧洲最富国,掠夺的财富未转化为资本,很快衰落18世纪中期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以亚洲为主全球范围地理优越、经济
雄厚、制度先
进、军事后盾 从西荷英法殖民战争中获得什么启示?1、各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殖民战争爆发的主因。
2、先进的社会制度优胜于落后的社会制度,工业文明优胜于农业文明,商业资本不敌工业资本(工业国优胜于商业国)。
★ 从西荷英法殖民战争中得到的启示:教皇分界线属葡萄牙属西班牙(高考广东)1494年,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教皇仲裁下,划定了一条如图所示的分界线。这意味着
A.两国当时的航海成果得到
承认
B.大西洋是两国争夺的焦点
C.其他国家被永远排除在殖
民争夺之外
D.开辟新航路的主要目的是
传播基督教
答案:A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引发殖民战争。二、早期殖民扩张——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三)扩张的原因、方式和影响:①野蛮的掠夺财富;
②贩卖黑奴;
③种族屠杀;
④组建垄断性贸易公司;1、原因:
2、方式:
3、影响: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①对西欧殖民国:
②对亚非拉殖民地:
③对世界: 为其提供了资本、市场、原料,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发展。双重性。★ 黑奴贸易(三角贸易):欧洲非洲美洲 出程:枪支、廉价工业品廉、杂物等中程:奴隶归程:金银、烟草、蔗糖三角航程一次航行六个月,做三次买卖,获得100%-300%。三、世界市场的拓展问题3:西欧殖民扩张有何影响(结合新史观解释)?世界市场是如何进一步拓展?影响 4、市场拓展:西欧国家在越来越多的地方建立殖民地;与世界各地更多的地方建立了直接的贸易联系。 1、对殖民地:给殖民地带来了深重灾难,种族灭绝、奴隶贸易、抢劫国库(阶级斗争史观);也传播了西方先进技术和思想观念(文明史观)。2、对欧洲:大量财富流入欧洲,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近代化史观)。3、对世界: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全球史观)。感恩与谢罪,道德与现实的审判 美洲黑人的的后代:“感谢当年对祖先的贩卖,要不,我们还在非洲受苦。”白人的后代:
约翰·霍金斯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贩子,16世纪时从非洲大陆上捕掠了成千上万名黑人,将他们贩卖到了欧洲和美洲等地。 2006年霍金斯的后代为祖先的贩奴行为深感羞耻,来到冈比亚,模仿非洲奴隶被捕捉后囚禁的方式在身上绑上铁链,跪在25000名非洲人面前,为祖先谢罪,请求宽恕。今天,对黑奴贸易的认识:阶段划分:
早期:以积累原始资本为主要目标,掠夺财富为主要
手段(新航路开辟至工业革命以前);
中期:以争夺商品销售市场与原料产地为主要目标,
商品输出为主要手段,(工业革命期间);
后期:以寻求投资场所,积极展开对外资本输出为目
标,划分势力范围、强占殖民地为主要手段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后)。
评价:(提示)
具有破坏性(早期)和建设性(中后期)双重性。★ 对资本主义殖民扩展的认识:殖民扩展与掠夺;
贩卖黑奴。★ 资本主义积累原始资本的主要途径:第2课时两 次 工 业 革 命工业革命的概况:机器生产取代手工生产,工厂制度代替手工工场。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珍妮机的问世。三、工业革命1、前提:(一)工业革命(英国)的前提和条件:2、条件: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①市场:
②技术:
③劳动力:
④资金、原料:圈地运动(国内)、殖民贸易和扩张(国外) 工场手工业的发展(直接原因)。圈地运动。 圈地运动、殖民贸易和掠夺。——可能性——必要性可 能 性——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三、工业革命(二)工业革命的进程:棉纺织业的技术革命(珍妮机的问世);
冶金、采煤等其他行业的革命;
1785年瓦特的改良蒸汽机出现;
交通运输业的革命;
1840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19世纪中期,法、美等国也相继完成工业革命。动力革新,工业革命进入崭新阶段“蒸汽时代” 拉开工业革命的序幕蒸汽轮船、火车的出现——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三、工业革命(三)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P30、必修三P哈格里夫斯珍妮纺 纱机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瓦特推动机器的发明和推广,进入新阶段富尔顿史蒂芬孙蒸汽轮船蒸汽机车推动以蒸汽为动力的时代到来◆特点:①从英国一国到多国;②蒸汽机为动力;③主要在轻工业(棉纺织业)部门;④发明者主要为技工,科学理论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⑤工厂制。改良蒸汽机作用:突破对人力、畜力和自然地理自然条件的限制。——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材料: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有惊人的发展。以英国为例,从1770年到1840年,每个工人的生产率平均提高20倍,……英国原棉消耗量从1800年的5200万磅,到1840年的45590万磅。生铁产量1720年为25000吨,1840年增至139400吨。生产力极大提高 工业革命前后,农业、工业在英国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变化农业工业经济结构之变农业工业 工业革命前 工业革命后 工业革命前后,英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材料:1760年,英国5-10万人的城市只有一个,1851达到13个;1851年,1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已经有7个。特别是新兴工业城市的发展,如曼彻斯特、利物浦、格拉斯哥等等。1851年,英国的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城市人口总和已经超过农村人口,城市人口比重达到50.2%,初步实现城市化。生活方式之变上班途中的童工 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指出:“新生的工业能够这样成长起来,只是因为它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了作坊,从而把中等阶级的劳动分子变成工人无产者,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厂主;它排挤了小资产阶级,并把民间的一切差别化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社会关系(阶级关系)之变三、工业革命(四)工业革命的影响:1、性质:既是技术革命,又是社会革命。2、作用(积极):①生产力:
②社会关系:
③人类生产、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发生巨大变化:
④世界格局:社会生产力极大提高,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出现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制度兴起;
生产方式: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
生活方式:开始城市化进程;
思想观念:自由主义盛行、马克思主义诞生。
经济结构:农业比重减少,工业比重渐增。欧美资产阶级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起其统治,世界市场初步(基本)形成。——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三、工业革命(四)工业革命的影响:1、性质:既是一次技术革命,又是一次社会革命。2、作用(积极):3、后果(消极):加快了殖民扩展和争夺的步伐(频繁发动侵略战争);
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环境与人类生存环境恶化,影响了人类可持续发展。——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四、第二次工业革命(一)原因:——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自然科学研究成果的促进。(直接原因)工业革命促进殖民扩张,积累了大量资金。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已确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初步形成。1、政治:2、科技:3、资本:4、市场:(二)概况:1、时间:2、标志:3、范围:19世纪70年代——20世纪40年代。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制成发电机。欧美多国同时进行。四、第二次工业革命(三)主要成就:——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化肥、染料等合成材料发电机、电动机、电灯、电车等机器与产品的涌现使人类跨进了“电气时代”有线电报、电话、无线电通信技术使人类有了更加便捷的联系方式生产力飞跃发展,促进新交通工具的创制内燃机、柴油机、
汽车、飞机丰富了人们物质生活炼钢技术提高了了钢铁的质量①多国同时进行;
②内燃机为动力;
③主要在重工业(钢铁工业)部门;
④发明者主要为科学家,科学理论与工业生产
紧密结合;
⑤垄断组织(公司制)。★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四、第二次工业革命(四)影响:——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作用(积极): 2、后果(消极):重化工业取代轻工业成主要生产部门。①生产力:
②生产关系:
③生产结构:
④世界格局: 生产力高度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产生垄断组织,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矛盾加剧,世界性战争阴影弥漫;
自然环境与人类生存环境进一步恶化,严重影响了人类可持续发展。含义:大企业间为控制生产与市场以获取更大利润而结成的经济联合体。这种控制是通过订立各种协议规定价格、划分市场、分配产量来实现的。
原因: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根本原因);
②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直接原因);
③企业竞争求生存的需要。
方式:
表现:
目的:
实质:★ 垄断组织:兼并或相互联合。控制某一种或几种产品的产量、价格和市场。资本家追求更多的利润。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垄断组织的影响(续上):积极:
适应了资本主义大生产要求,有利于扩大生产规模、改善企业经营管理,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
消极:
降低广大居民生活水平、推动帝国主义更加疯狂的殖民扩张,导致世界各国矛盾不断升级、战争叠起。五、两次工业革命的对比:
(一)相同: (表现?)(二)不同:(主要从其特点比较)影响相同: 都直接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生存环境、社会经济结构及世界格局等多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如直接把人类带入工业文明社会、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恶化自然和人类环境等。1、科学与技术结合的程度:第一次:发明者主要为技工,科学理论与技术尚
未真正结合;
第二次:发明者主要为科学家,科学理论与工业
生产紧密结合。五、两次工业革命的对比:
(二)不同:2、产业结构侧重点:
3、广度及进程:
4、动力与生产组织(深度):第一次:主要在轻工业(棉纺织业)部门,开创
“蒸汽时代”和“纺织时代”;
第二次:主要在重工业(钢铁、石化工业)部门,
开创“电气时代”和“钢铁时代”。第一次:英国开始,局限于少数国家,持续时间长,
进展缓慢;
第二次:欧美诸国几乎同时展开,规模更加广泛,
发展也比较迅速。第一次:蒸汽机为动力,开创工厂制;
第二次:电力和内燃机为动力、产生垄断组织
(公司制)。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经济的发展需要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3.政治对经济具有反作用。4.经济的发展需要雄厚的资金。5.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走人类可持续发展之路。★ 两次工业革命的认识与启示:★ 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总看:工业文明对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冲击有破坏性和建设性双重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
①政治: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双半”社会。
②经济:近代工业产生、社会生活变迁。
③思想文化:主张西学。
第二次工业革命:
①政治: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双半”社会。
②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③思想文化:救亡图存运动高涨。形成原因:
(1)物质基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推动力量:两次工业革命(内在动力)
长期的殖民扩展与掠夺(外在动力)。
(3)技术条件:交通和通讯事业的不断发展。
形成途径:
(1)武力殖民扩张;
(2)殖民贸易(如:倾销商品、掠夺原材料与人口
及资本输出等)。★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开辟新航路(15世纪后期-16世纪早期)
——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 早期殖民扩张(16-18世纪中期)
——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
◆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正式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生产力发展角度:促进了实际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
道德角度:亚非拉国家饱受列强的控制和剥夺,是这类国家经济畸形、长期贫困落后、灾难深重的总根源。
人类文明演进角度:客观上冲击了这些国家或地区落后的社会经济体制,传播了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生产技术和文化,促使人类向现代文明转化,有利于世界文明的交融和发展。★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 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认识:内容:
包括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内的确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逐渐形成、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三部分。
过程:
①17世纪中—19世纪初: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期间。
②19世纪初—19世纪70年代:工业革命期间。
③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
途径:
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殖民扩展。
实质:
经济体系。1.1494年,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教皇仲裁下,划定了一条分界线,即今天的“教皇子午线”。这意味着
A.两国当时的航海成果得到承认
B.大西洋是两国争夺的焦点
C.其他国家被永远排除在殖民争夺之外
D.开辟新航路的主要目的是传播基督教A2.16—17世纪,英国物价上涨了256%,工资上涨了145%。地租涨幅远远低于物价涨幅。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①英国成为海上霸主;②工业革命;③殖民掠夺;④奴隶贸易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D3、(北京文综)博物馆陈列着三张图片。下列按图片顺序对应的信息,不准确的一组是
A.哈格里夫斯 史蒂芬孙 卡尔·本茨
B.人工动力 蒸汽动力 燃油动力
C.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初 19世纪60年代
D.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C4. (高考广东)某论文把巴拿马运河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等作为重要证据。该论文的主题最可能是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B.美国经济的崛起
C.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D.工业革命在欧洲扩散
5. (高考广东)从交通运输的角度看,代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是
A. 蒸汽机车 B. 内燃机车
C.电力机车 D.汽车AA(高考浙江文综)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学者们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
材料一:(美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大的市场……美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供工业革命使用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们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概括该学者认为工业革命的爆发首先需要满足的三项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满足这三项因素,从而促成了工业革命的首先爆发。(9分)①三项因素:市场、资金、劳动力。市场:殖民扩张(海外市场)、圈地运动(国内市场)
资金: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
劳动力:圈地运动和行会较早的瓦解。材料二 :瓦特机发明前,英国工业生产动力主要是水力……这样的动力缺陷是明显的。 煤炭是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来源……(大不列颠拥有)“供应不会枯竭的优质煤炭”。(引者按:若干代以后真的还是“供应不会枯竭”吗?) 英国工业革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囱多余教堂尖顶的图景。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一些学者已经为工业化对环境的影响感到不安了。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里埃指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暖。在他以后,瑞典学者阿伦尼乌斯提出了“温室应”。 ——德尼兹·加亚尔《欧洲史》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蒸汽机的创制对历史发展的直接影响。(13分) (2)积极影响:
①极大的提高了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②推动了燃料工业,机械制造业,冶金业,材料工
业的革命;
③随着汽船和蒸汽机车的发明,出现了交通运输业
革命,联结世界经济的纽带逐渐形成;
④蒸汽机的时候用,使工厂规模扩大,加快了城市
化进程;
消极影响:
①导致煤的大量开采和使用,蕴含了“能源问题”;
②加剧了环境污染,影响了人类“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