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课件 (共5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课标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课件 (共5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9-20 10:42: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1张PPT。6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走进一个时代中世纪的欧洲随心所欲 禁欲苦行 无拘无束
压抑人性 张扬个性 麻木顺从
思想开放 愚昧迷信 以人为本
言论自由 神权至上 追求享乐 下面哪些词汇可以反映中世纪人们主要的精神状态?一、文艺复兴 (一)文艺复兴的背景 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观察都一样——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半醒状态。这层幕纱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偏见织成的,透过它向外看,世界和历史都罩上了一层奇怪的色彩……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
——〔瑞士〕雅·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请思考:材料中“纱幕”指的是什么?神学世界观为什么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 材料一 14世纪时,意大利中、北部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崛起的商人阶级由于拥有财富而创造了为财富服务的新思维,提出了关照人的生命与尊严的价值观。
材料二 14、15世纪的意大利具有不可多得的人才优势,丰厚的文化遗产也是文艺复兴产生的重要条件。意大利是古罗马的故乡,境内保留许多古罗马的建筑遗址和典籍。拜占庭(东罗马)帝国灭亡后,深通古希腊文化的学者和大量典籍流入意大利,研究和鉴赏古希腊、罗马文化,在意大利蔚然成风。
材料三 (中国的)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廉价的纸张很快取代了欧洲长期使用的书写材料羊皮和小牛皮,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欧洲人还借鉴中国的印刷术,造出自己的活字印刷机。 请回答: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文艺复兴产生于意大利的原因是什么? 基督教垄断西欧文化,人们生活在蒙昧之中中国造纸术和印刷术传入欧洲,极大地推动了欧洲文化的传播。
意大利较多地保留了古希腊、古罗马文化新生的资产阶级产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背景技术:地理:阶级:经济:思想:■时间合作探究: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实质是什么呢?
它是古罗马文化的再生吗? 文艺复兴是反映欧洲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解放运动,是对古希腊、罗马文化中人文主义精神的继承和发展。 了解一群“巨人”文艺复兴前三杰 薄伽丘彼得拉克但丁 《十日谈》的开端叙述10个青年男女为躲避黑死病,在佛罗伦萨乡间一个别墅里住了10天,讲了100个故事,故名《十日谈》。文艺复兴前三杰 1.薄伽丘:《十日谈》 郡主(绮思梦达)冲破封建门第观念,与仆人相恋,事情败露后,父亲暴跳如雷,将仆人关入地牢,痛骂女儿不顾身份,竟与下贱的奴仆相爱。绮思梦达却宁死不屈,并愤然驳斥父亲:“我们人类的骨肉都是用同样的物质造成的,我们的灵魂都是天主赐给的,具备着同样的机能和一样的效用。我们人类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
——薄伽丘《十日谈》
(1)材料歌颂了绮思梦达的什么精神?
(2)材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冲破封建教条,追求平等,追求爱情幸福的精神。肯定人的欲望,歌颂自然的人性的人文主义思想。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表现形式
是从肯定人的欲望和歌颂自然的人性
开始的。《歌集》之六
我那迷途的欲念执着而又疯狂
正在追逐她那飘忽不定的形象
她轻盈自如而又无拘无束
不停的在我踟蹰的脚步前跳荡
?
我劝告我的欲望不要胡追乱撞
但它不听我的劝阻,一味任性倔强
看来规劝是徒劳无益的
因为爱神的本性向来富有反抗 彼 特 拉 克追求爱情,追求现世幸福这些诗句体现了作者什么思想?文艺复兴巨匠的风采1.薄伽丘:《十日谈》 2.但丁:《神曲》3.彼特拉克 :人文主义之父 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住在永恒之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文艺复兴前三杰 文艺复兴后三杰 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1.达·芬奇:《蒙娜丽莎》 人的感情之美1.达·芬奇:《最后的晚餐》 写实的手法;人的丰富感情2.米开朗琪罗:《大卫》《摩西》 对比两幅雕像有什么差异?中世纪人物大卫从萎靡到充满力量文艺复兴巨匠的风采3.拉斐尔:《西斯廷圣母》 《中世纪圣母子》拉斐尔《草地上的圣母子》歌颂自然之美、人性之美对比两幅油画在背景、色彩、表情方面有什么差异?《 圣母子 》《绿野圣母》《纱罩圣母》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贵!在才能上多么无限!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歌颂人的伟大、高贵这段话反映了作者什么思想?文艺复兴巨匠的风采“人文主义之父” 《哈姆雷特》
代表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薄伽丘《神曲》彼特拉克《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米开朗琪罗《西斯廷圣母》“画圣”莎士比亚《十日谈》但丁达·芬奇《大卫》《摩西》拉斐尔一、文艺复兴 (二)文艺复兴的内容 文艺复兴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 人性现世幸福平等个性解放根据表格,你能告诉我什么是人文主义吗? 感受一种精神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思想:人文主义 核心是提倡人性、反对神性。
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世的幸福,而不是教会强调的灭人欲,以便死后升入天堂;
它倡导个性解放,反对盲从盲信的愚昧思想。 材料一?文艺复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代。正如恩格斯所说:“在人文主义的伟大思想光辉和永恒艺术魅力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失了。”?
? 材料二?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思想,为近代科学的兴起奠定思想基础,文艺复兴后出现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开普勒发现行星运动三定律,伽利略自制望远镜观察天体等。
材料三?在16世纪初,当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已经达到高峰的时候,道德堕落跟随个性的高度发展成为了一种流行。这种精神常常表现出肆无忌惮的利己主义。 思考:根据材料分析文艺复兴产生什么影响?(三)文艺复兴的影响 1.文艺复兴的进步作用:
(1)冲破了基督教神学的桎梏,传播了人文主义,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宗教改革奠定基础;
(2)推动了当时文学、艺术、自然科学发展。 2.不足:过分推崇个人主义,导致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和社会混乱。 在人文主义的伟大思想光辉和永恒艺术魅力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失了。
——恩格斯引发一场改革梵蒂冈(拉丁语意为 “先知之地”)是全世界天主教的中心——以教皇为首的罗马教廷的所在地。是世界上最小的国家,面积仅0.44平方公里,但它却有着目前全世界最大的一座教堂——圣彼得教堂。二、宗教改革材料一 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月亮,它的光是向太阳借来的。 ——教皇英诺森三世(1160—1216) 材料二:在中世纪的西欧,天主教会是最有势力的封建主集团。天主教会拥有天主教世界地产的1/3,并在自己的领地上享有政治和经济特权。它采用各种手段搜刮钱财,如征收什一税、特赦税,出售宗教特许状、赎罪券等。
——根据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等材料教会经济实力强大。请回答: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一)宗教改革的背景 材料三:
1、被告人如不承认“罪行”,就反复用刑拷问。
2、一切有利于被控告人的证词都不能成立。
3、被告可以不经审判便予处死。
4、被告认罪之后,如又否认,即不再审讯,予以烧死。
——《宗教裁判所审讯条例》(节选)结合材料一、二分析中世纪天主教会在思想领域处于何种地位?天主教会是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取得了精神独裁的地位。 材料四:买卖圣职的现象在教会中始终存在,16世纪达到了肆无忌惮的地步… …据统计,1521年有2000多个神职可以用金钱买到。教会内部贿赂成风,教皇的选举与贿赂、争权夺利结下了不解之缘,几乎所有的教皇都是靠贿赂枢机主教当选的.——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现代史编》(上卷)这是15世纪末荷兰画家所作的一幅油画。画中描绘了修士和修女们在野宴中纵情声色的情景,反映了当时人们对教会的讽刺和嘲弄。 油画《愚人船》(一)宗教改革的背景 材料一 16世纪初,德意志仍然没有统一的国内市场。再者,德意志在宗教改革前,是罗马教会最忠实的奴隶,德国都受教会的压榨最深。罗马教廷每年从德国榨取的财富达30万古尔登(德国钱币名称),等于1497年德皇所征税额的21倍。德意志因此被称为“教皇的奶牛”。 思考:宗教改革为什么首先兴起于德意志呢? 宗教改革背景 “16世纪初,大约四分之一的法国,二分之一的德国以及二分之一以上的意大利的财产都掌握在教会手中。在德国,教会的土地占了一半。”
——马克垚
“经济因素是宗教改革运动产生的重要动因,教会帝国需要财政上的保证,所以教会深深卷入世俗社会的经济活动……教会也过多干涉了世俗社会的司法事务……教会不愿意放弃世俗化的做法,所以,教会自我改革的通道堵塞了。”
—朱孝远
宗教改革背景(1)文艺复兴的影响;
(2)天主教会对欧洲特别是德意志的压榨;
(3)导火线:罗马教皇出售赎罪券。宗教改革内容
路德认为,人的灵魂的得救要靠自己虔诚的信仰。他主张人人有权读和理解《圣经》,人人得可以和上帝直接对话。他强调《圣经》的目的是为了宣布基督徒是自有的,对基督徒来说自由是上帝最神圣的话。他的思想和主张体现了人的信仰的主观性及自由权利。
根据材料,归纳路德主张。(二)宗教改革内容
1、人的得救不在于任何行为,而在于是否信仰上帝;
2、最高权威不是罗马教廷,而是《圣经》;
3、所有的信徒都是牧师;
4、无论是神职人员还是普通信众,只要恪尽职守,同样具有神圣性。(二)宗教革命的内容 马丁·路德与教皇特使之间的论战之一
特使:每一个基督徒必须要持斋、守贞、忍让、服从教会、遵守教规、购买赎罪券、加入修道院修道等,才能得到上帝的恩典,灵魂才能升入天堂。
?
路德: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 思考:教皇与路德之间的区别在哪里?从“因行称义”到“因信称义” 罗马教会马丁·路德因行称义因信称义、信仰得救教徒神职人员上帝间接对话、得救直接对话、得救  在路德“因信称义”的潜台词里包含着解放人的个性的革命主张。它从神学角度论证了宗教的和现实的人身依附的不合理性。
       ——罗竹风《宗教通史简编》本质是为加强罗马天主教会的绝对权威,是为封建宗教神学的精神垄断而服务的上帝“因信称义”的实质——否定教皇的权威 使人获得精神自由和灵魂得救自主权,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二)宗教革命的内容 马丁·路德与教皇特使之间的论战之二
特使:“圣礼”是把上帝的恩典传授给圣徒们必不可少的媒介,如果没有我们尊贵的主教和教士,你们的灵魂就永远不能得到上帝的饶恕。
路德:我们要废除旧教会制度,一切仪式从简,建立人人有权读《圣经》、人人可通上帝的“廉价教会” 。 思考:教皇与路德之间的区别在哪里?从坚持旧宗教仪式到简化宗教仪式,
人人都可以阅读和解释《圣经》。 (二)宗教革命的内容 马丁·路德与教皇特使之间的论战之三
特使:人是上帝的奴仆,人世间的一切都要受上帝主宰。教会是代表上帝来管束人世的,不管什么人,不管他是国王、贵族还是骑士,都要受教会的神喻。
?
路德:我们应该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思考:教皇与路德之间的区别在哪里?从教会权利高于世俗权利到世俗权力高于教会权力。 宗教改革前,关于教皇和皇帝的权力,有这样一种形象的比喻: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宗教改革后,人们换了一种说法:上帝的归上帝,凯撒(泛指皇帝)的归凯撒。这种变化在本质上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政治:天主教会的神权受到打击,世俗王权得到加强,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三)宗教改革影响 宗教改革时,英国国王亨利八世没收教会财产出售给贵族和租地农场主,得到土地的人往往以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土地。这部分教会土地的资本主义化加速了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 经济:有利于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思想:促进了西欧社会的思想解放。宗教改革影响 为欧洲从中世纪向现代社会迈进开辟了道路,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转型。 政治:天主教会的神权受到打击,世俗王权得到加强,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
经济:有利于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思想:促进了西欧社会的思想解放。 为欧洲从中世纪向现代社会迈进开辟了道路,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转型。宗教改革影响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发展反封建 受封建制度和思想阻碍反神权反王权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路德宗教改革加尔文宗教改革英国国教改革小结 思考:
我们应如何传承“人文精神”?按照原来定的方向,脚踏实地,描写人的生活,描写人的感情,站在人的角度上写作。
——莫言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