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后,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德国支持奥匈,俄国支持塞尔维亚,法国和英国随即卷入战争。这表明一战爆发的原因之一是( )
A.帝国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 B.军事集团的连锁反应
C.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D.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
2.如下图是某同学为某历史研究主题活动所绘制的漫画,该漫画反映了( )
《德国的“不满”》
A.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 B.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
C.殖民地人民的英勇反抗 D.欧洲各国开展军备竞赛
3.一战期间,英国失去了1/4的对外投资,法国失去了1/3的对外投资,德国失去了全部对外投资。由此可见,第一次世界大战( )
A.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 B.推动了和平主义思潮的盛行
C.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 D.促进了科技发展
4.如表的统计数据告诉我们,第一次世界大战( )
持续时间 参战国 卷入人口 伤亡人口 经济损失
4年多 30多个 约15亿 3000多万 3000多亿美元
A.导致了战后世界格局的改变 B.交战双方具有非正义性
C.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灾难 D.为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
5.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的战役是( )
A.马恩河战役 B.萨拉托加战役 C.凡尔登战役 D.索姆河战役
6.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俄国爆发十月革命,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②萨拉热窝事件
③德国投降 ④凡尔登战役
A.④②①③ B.②③④① C.④①②③ D.②④①③
7.2016年5月29日,两个100年前在凡尔登付出巨大牺牲的国家的元首共同缅怀双方牺牲的战士,这两个国家应该是( )
A.英国和法国 B.法国和俄国 C.俄国和德国 D.德国和法国
8.“欧洲正在奔向奴役和毁灭。两年以来,它一直疯狂的沿着这条灾难的道路越走越远……”罗曼·罗兰于1916年11月在《战时日记》中所说的“奔向奴役和毁灭”开始于( )
A.拿破仑执政 B.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C.希特勒上台 D.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9.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法两国军队展开了一场历时约10个月的阵地战。这场战役异常惨烈,交战双方损失近百万人。由于死亡人数太多,这场战役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这场战役发生的地点是( )
A.萨拉热窝 B.凡尔登 C.莫斯科 D.斯大林格勒
10.“第一次世界大战持续了四年多,给欧洲带来了极其深刻的危机,欧洲的海外市场也由于在战争中发展起来的美洲和亚洲的工业竞争而不断萎缩……欧洲对世界经济的控制力不断减弱……”这段材料主要想说明( )
A.一战造成了大量伤亡和财产损失
B.一战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觉醒
C.一战严重破坏了世界市场
D.一战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
二、填空题
1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间 发展不平衡的加剧。
(2)导火索: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和妻子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普刺杀。 事件成为一战的导火线。
(3)爆发:1914年7月28日, 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和俄、英、法等国很快参战。
12.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1)背景
①在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欧洲主要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它们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瓜分世界。
②为了夺取更多的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欧洲列强展开激烈争夺。
(2)根本原因:各帝国主义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3)形成
①三国同盟:1882年正式形成。由 、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
②三国协约:20世纪初, 分别与法国、俄国缔约,建立起三国协约。
(4)影响: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 ,冲突不断。
13.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战争主要在 战场进行,形成了东、西、南三条战线。后来逐渐扩大到非洲、亚洲等地。1917年, 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大大增强了协约国的力量。接着中国、巴西也宣布加入协约国一方(中国派出十几万劳工到欧洲战场,为协约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牺牲);1917年,俄国爆发 ,不久,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14.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和结果
(1)战场:最初集中在欧洲战场,后来,战争逐渐扩大到非洲、亚洲等地。
(2)主要战役:1916年,德、法之间的 交战双方损失近百万人,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
(3)变化:1917年,美国参加 一方。 爆发十月革命,不久,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4)结束:1918年11月,德国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 的失败而结束。
(5)性质: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次规模空前的战争,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 帝。
(6)特点:这场战争历时4年多,先后参战的国家共计30多个,约15亿人卷入战争。新式武器装备的使用,造成了 。
(7)影响: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 。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 。
15.1918年11月,德国投降,战争以同盟国失败而结束。主要战役: ,有“绞肉机” “地狱” “屠场”之称。
三、综合题
16.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发生在欧洲且波及全世界的大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4年8月,当战争爆发时,一位德国官员绝望地评论:“这一切都来自这种该死的联盟体系,他们的较量是现代战争的祸根。”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英、美、德、法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比重的变化及在殖民地面积上所占位次如下表所示:
国家 1870年 1913年 在殖民地面积上所占位次(1913年)
英国 31.8% 14% 1
美国 23.3% 35.8% 5
德国 13.2% 15.7% 4
法国 10% 6% 2
材料三 凡尔登战役中一位战地记者写道:“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击毁的大炮,几个月来都是如此。”在这场战役中,法国战死31.5万人,德国战死28万人,可以辨认的尸体不超过16万……大战历时四年多,将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亿人口卷入战争……双方死伤达3000余万人,经济损失3400多亿美元。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四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在战后应该审判的是它们;而英国、法国、俄国是世界秩序的保护者,应该肯定,美国是见义勇为者,应该表扬。
(1)材料一中“战争”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该死的联盟体系”包括哪两个联盟?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1870年英国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的原因是什么?材料反映怎样的实质问题?
(3)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三,指出凡尔登战役有什么称号?据材料三,概括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特点。
(4)材料四中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评价是否正确?结合所学知识,请阐述原因?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4年8月,当战争爆发时,一位德国官员绝望地评论:“这一切都来自这种该死的两大联盟体系。它们是现代战争的祸根。”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中“两大联盟”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2)你是否同意材料中关于一战原因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18. “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持之以强,企业持之以赢,人民赖之以好。”科技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会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威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蒸汽机引起了欧洲生产的革命……英国引领了这一历史发展的潮流,取得了技冠群雄、傲世全球的辉煌成果。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科技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目标是……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
——摘编自冯绍奎《科技革命与世界》
材料二 尽管师夷长技的主张遭到强烈反时,但统治者面对着接踵而来、一次比一次严重的内忧外患,为生存计还是不得不实践这一主张。首先从军事利器的引进仿制逐渐推广到全面学习西方大工业所需的科学技术的层次和阶段。
——雷顿《取静集》
(1)材料中英国率先完成了“生产的革命”,为开辟海外市场,从而引发了中国近代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爆发?英国除蒸汽机外,还取得了哪些“技冠群雄“的成果?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科技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在航天领域,首次实现太空行走的宇航员是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举出这一时期在“军事利器的引进仿制”方面的一个实例。与此同时,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正在开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其中什么发明促进了现代塑料工业的诞生?
(3)在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欧洲主要国家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瓜分世界,从而引发了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浩劫,这次“浩劫”指的是什么?请分析其产生的根本原因。
四、材料题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表:英、美、德、法四国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的比重(%)
国家时间 英国 美国 德国 法国
1870年 31.8 23 13.2 10
1913年 14 38 16 6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根据材料,分别概述1870-1913年英国、德国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比重的变化。
(2)小红同学认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主要原因。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A A C C D D B B D
1.B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后,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德国支持奥匈,俄国支持塞尔维亚,法国和英国随即卷入战争”和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前形成三国同盟(德、奥匈、意 )和三国协约(英、法、俄 )两大军事集团。奥匈向塞尔维亚宣战,德国因同盟关系支持奥匈,俄国因协约关系支持塞尔维亚,法、英又因协约关系卷入,体现军事集团间的连锁反应,使局部冲突升级为世界大战,B项正确;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体现为英、法、德等国在经济实力、殖民地占有等方面的矛盾,材料没有涉及,排除A项;题干中是帝国主义国家间的战争卷入,并非被压迫民族争取独立的民族解放运动,排除C项;极端民族主义侧重民族间的对立、排外等情绪,题干主要是军事集团体系下的国家联动参战,没有体现民族主义情绪,排除D项。故选B项。
2.A
【详解】从图片的内容可得出,西方国家正在瓜分世界,但因为利益分配不均,德国不满足于其获得的利益,导致西方国家间矛盾的激化,为之后的一战爆发埋下伏笔,A项正确;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是指英国、美国、法国等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这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德国的不满,不是殖民地人民的不满与反抗,排除C项;材料强调瓜分世界,而不是军备竞赛,排除D项。故选A项。
3.A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一战期间,英国失去了1/4的对外投资,法国失去了1/3的对外投资,德国失去了全部对外投资”可知,欧洲大国英法德对外投资都大幅下降,这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A项正确;一战对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破坏,推动了和平主义思潮的盛行,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项;一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推动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但与题干主旨欧洲优势地位的动摇不符,排除C项;一战客观上推动上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但不符和题干主旨,排除D项。故选A项。
4.C
【详解】根据表格信息“参战国30多个”“卷入人口约15亿”“伤亡人口3000多万”“经济损失3000多亿美元”和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4年多,先后参战的国家共计30多个,约15亿人卷入战争,超过当时世界总人口数的一半,可见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灾难,C项正确;一战后的世界格局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材料没有涉及,排除A项;仅从持续时间、参战国、卷入人口、伤亡人口、经济损失等信息,无法得出“交战双方具有非正义性”的结论,排除B项;仅从持续时间、参战国、卷入人口、伤亡人口、经济损失等信息,无法得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为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C项。
5.C
【详解】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6年,德、法两国军队在法国的凡尔登展开了一场历时10个月的阵地战,这场战役异常惨烈,交战双方死伤70多万人,因此凡尔登战役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C项正确;马恩河战役、索姆河战役虽然发生在一战期间,但没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排除AD项;萨拉托加战役是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的转折点,排除B项。故选C项。
6.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俄国爆发十月革命,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1917年11月;萨拉热窝事件是1914年;德国投降是1918年;凡尔登战役1916年,所以排序是②④①③,D项正确;ABC项时间排序错误,排除ABC项。故选D项。
7.D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2016年”“100年前”“凡尔登”,可知材料反映的是1916年发生在凡尔登的战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破坏性最大、时间最长的战役,德、法双方损失近百万人,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D项正确;凡尔登战役的交战双方是德国和法国,没有英国,排除A项;凡尔登战役的交战双方是德国和法国,没有俄国,排除B项;凡尔登战役的交战双方是德国和法国,没有俄国,排除C项。故选D项。
8.B
【详解】依据题干“1916年11月”“《战时日记》”“两年以来,它一直疯狂的沿着这条灾难的道路越走越远……”结合所学知识,材料反映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作者认为1914年欧洲发生第一次世界大战,会导致欧洲地位的不断下降。结合课本所学,1914年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战争主要在欧洲战场进行。从1914年战争的爆发,到1916年,欧洲战场进行了数次战役,给欧洲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死亡人数无数,B项正确;拿破仑执政的时间是1799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1933年希特勒上台出任德国总理,建立了法西斯专政,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间是1939年,标志是德国闪击波兰,排除D项。故选B项。
9.B
【详解】根据材料“德、法两国军队展开了一场历时约10个月的阵地战”“绞肉机”“地狱”“屠场”,结合所学可知,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破坏性最大,时间最长的战役。战事从1916年2月21日延续到12月19日,德、法两国投入100多个师兵力,军队死亡超过25万人,50多万人受伤。伤亡人数仅次于索姆河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B项正确;萨拉热窝这一地点涉及的事件是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的导火线,1914年6月28日在巴尔干半岛的波斯尼亚发生,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这两个地点涉及的事件分别是莫斯科保卫战和斯大林格勒保卫战都是二战的战役,与材料无关,排除CD项。故选B项。
10.D
【详解】根据材料“给欧洲带来了极其深刻的危机”“欧洲对世界经济的控制力不断减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后欧洲势力削弱,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和优势地位,D项正确;一战造成了大量伤亡和财产损失,侧重一战伤亡和损失,但材料未提及,排除A项;材料强调一战对欧洲的影响,并未涉及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觉醒,排除B项;材料重点在于欧洲控制力减弱,而非市场整体破坏,排除C项。故选D项。
11. 政治经济 萨拉热窝 奥匈帝国
【详解】(1)根据所学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知识可知,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2)根据所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的知识可知,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和妻子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普刺杀。萨拉热窝事件成为一战的导火线。
(3)根据所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的知识可知,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和俄、英、法等国很快参战。
12. 德国 英国 扩军备战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1882年,由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的三国同盟正式形成;20世纪初英国分别与法国、俄国缔约,建立起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冲突不断。
13. 第一次世界大战 欧洲 美国 十月革命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14年7月,因为萨拉热窝事件,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战争主要在欧洲战场进行,形成了东、西、南三条战线,后来战场逐渐扩大到非洲、亚洲等地。当战争进行到1917年,局势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美国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大大增强了协约国的力量,接着中国、巴西等国也宣布加入协约国一方,其中中国派出了十几万劳工到欧洲战场,为协约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同时,因为战争的影响,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最终退出了一战。故答案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美国;十月革命。
14. 凡尔登战役 协约国 俄国 同盟国 帝国主义战争 大量人员的伤亡 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 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详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和结果
(1)战场:最初集中在欧洲战场,后来,战争逐渐扩大到非洲、亚洲等地。
(2)主要战役:根据所学知识,1916年,德、法之间的凡尔登战役交战双方损失近百万人,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极为惨烈的一场战役。
(3)变化:根据所学知识,1917年,美国参加协约国一方,进一步改变了战争的力量对比,同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成立了苏维埃政府,并与同年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4)结束:根据所学知识,1918年11月,因国内外形势恶化,德国最终宣布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随之以同盟国的失败告终。
(5)性质:根据所学知识,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次规模空前的战争,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战争规模空前,历时4年多,先后有30多个国家卷入,约15亿人受到战争波及,其性质是帝国主义战争,主要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世界霸权。
(6)特点:根据所学知识,这场战争历时4年多,先后参战的国家共计30多个,约15亿人卷入战争;新式武器装备的使用,造成了大量人员的伤亡,参战国众多及新式武器应用带来的损伤更凸显战争的惨烈。
(7)影响:根据所学知识,第一次世界大战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15.凡尔登战役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期间,凡尔登战役有“绞肉机” “地狱” “屠场”之称。
16.(1)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两个联盟:同盟国、协约国。
(2)原因: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实质: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3)称号:“绞肉机”“地狱”“屠场”
特点:双方投入兵力多,战争规模大;伤亡人数多,异常惨烈。
(4)观点:不正确。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是一场为争夺世界霸权而进行的帝国主义战争,双方都应该受到审判。
【详解】(1)导火线:根据材料一“1914年8月,当战争爆发时”和所学知识可知,这就是萨拉热窝事件。这一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所以,材料一中“战争”爆发的导火线是萨拉热窝事件。
两个联盟:根据材料一“这一切都来自这种该死的联盟体系,他们的较量是现代战争的祸根”和所学知识可知,1882年,由德国、奥帝国和意大利组成的三国同盟正式形成;20世纪初,英国分别与法国、俄国缔约,建立起三国协约。这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冲突不断。所以,“该死的联盟体系”包括同盟国、协约国两个联盟。
(2)原因: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人类进入“蒸汽时代”。19世纪中期,英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所以,1870年英国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的原因是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实质问题: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比重31.8%到14%;在殖民地面积上所占位次第1;德国在殖民地面积上所占位次派第4。由此可以,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3)称号: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可知,1916年,德、法两国军队在法国的凡尔登展开了一场历时约10个月的阵地战。这场战役异常惨烈,交战双方损失近百万人。由于死亡人数太多,凡尔登战役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所以,凡尔登战役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
特点:根据材料三“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击毁的大炮,几个月来都是如此。”“大战历时四年多,将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亿人口卷入战争”和所学知识可知,概括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特点为双方投入兵力多,战争规模大;伤亡人数多,异常惨烈。
(4)观点、原因:根据材料四“而英国、法国、俄国是世界秩序的保护者,应该肯定,美国是见义勇为者,应该表扬”和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次规模空前的战争,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所以,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评价是不正确。原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是一场为争夺世界霸权而进行的帝国主义战争,双方都应该受到审判。
17.(1)名称:三国同盟、三国协约。
(2)A、不同意。理由: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联盟体系(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是一战爆发的重要原因。
B、同意。理由:因为联盟体系(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最终导致了一战的爆发
【详解】(1)名称:根据材料“这一切都来自这种该死的两大联盟体系。它们是现代战争的祸根。”和所学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后期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他们之间的斗争愈演愈烈,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形成以后,疯狂扩军备战,1914年6月,一战爆发。
(2)A、根据材料“这一切都来自这种该死的两大联盟体系。它们是现代战争的祸根。”,我不同意这个观点。理由:结合所学可知,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联盟体系(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是一战爆发的重要原因。
B、根据材料“这一切都来自这种该死的两大联盟体系。它们是现代战争的祸根。”,我同意这个观点。理由:结合所学可知,因为联盟体系(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最终导致了一战的爆发
18.(1)事件:鸦片战争;成果:珍妮机、火车;宇航员:翟志刚。
(2)实例:创办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安庆内军械所等;发明:赛璐珞。
(3)浩劫:第一次世界大战;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详解】(1)事件: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英国率先完成了“生产的革命”指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完成后,英国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成果:根据所学可知,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发明了珍妮机、火车等。
宇航员:根据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科技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在航天领域,首次实现太空行走的宇航员是神舟七号的宇航员翟志刚。
(2)实例:根据“首先从军事利器的引进仿制逐渐推广到全面学习西方大工业所需的科学技术的层次和阶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洋务运动,在“军事利器的引进仿制”方面的例子有创办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安庆内军械所等。
发明:根据所学可知,1869年美国人海厄特发明了赛璐珞的制造技术,现代塑料工业诞生。
(3)浩劫:在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欧洲主要国家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瓜分世界,从而引发了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浩劫,这次“浩劫”指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
原因:根据所学可知,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19.(1)变化:英国下降,德国上升并超过英国(或德国上升)。
(2)【示例一】
判断:我同意小红的观点。
理由: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英、法等国实力相对下降,美、德等国实力上升并后来居上。英、法占据了世界大多数的殖民地(或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列强要按实力重新瓜分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的冲突和矛盾不断加剧,形成了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冲突不断,最终导致了一战的爆发。
【示例二】
判断:我不同意小红的观点。
理由: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各国综合国力发生变化。列强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形成了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冲突不断。萨拉热窝事件成为一战的导火索,最终导致了一战的爆发。我们应全面、客观、辩证地看待一战爆发的原因。
【详解】(1)变化:根据表格,1870年英国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的比重达到31.8%,德国只占到13.2%;到了1913年,英国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的比重降到14%,而德国上升到16%,超过英国,所以变化是英国下降,德国上升并超过英国。
(2)观点及理由:小红同学认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主要原因,表达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即可,如果同意小红的观点,理由是我同意小红的观点。理由: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英、法等国实力相对下降,美、德等国实力上升并后来居上。英、法占据了世界大多数的殖民地(或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列强要按实力重新瓜分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的冲突和矛盾不断加剧,形成了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冲突不断,最终导致了一战的爆发。如果不同意小红的观点,可以举例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各国综合国力发生变化。列强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形成了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冲突不断。萨拉热窝事件成为一战的导火索,最终导致了一战的爆发。我们应全面、客观、辩证地看待一战爆发的原因。言之有理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