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统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统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53.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11-11 09:48: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如图为1840—1920年英国农业人口变化示意图,导致图中所示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殖民掠夺 B.资产阶级革命
C.牛顿创立经典力学 D.工业化
2.19世纪,欧美人口急剧增长,欧洲国家推行大众教育,城市规模越来越大,环境污染严重,贫富分化加剧。以上叙述的是工业革命的( )
A.背景 B.过程 C.内容 D.影响
3.我们生活在一个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百姓有机会享受过去帝王将相也想象不到的文明和舒适的生活,但是工业化逐渐而且不可挽回地改变了大自然,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和生态危机。以上材料意在说明科学技术( )
A.促进经济发展 B.改善人们生活 C.造成环境污染 D.是一把双刃剑
4.下表是某位同学的部分学习笔记,他学习的内容主题应该是( )
城市化的浪潮
走进工厂的妇女
儿童接受学校教育
环境污染的加剧
……
A.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B.近代科学和教育的发展
C.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 D.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
5.“19世纪后期,英国的有钱人以乘坐汽船游览泰晤士河为时尚。汽船在河中冒着呛人的浓烟;岸边工厂排放的污水,也使河水变得污浊不堪。”材料中出现的这一现象表明工业化( )
A.造成了环境污染 B.推动大众教育的发展
C.促进了人口增长 D.有利于城市规模扩大
6.工业化国家在社会变化过程中,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采取的重要举措是( )
A.扩大城市规模 B.降低工人工资
C.发展大众教育 D.限制人口流动
7.随着蒸汽机的使用、工厂制的日益普及,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到1870年,英国城市人口的比例已达到70%。这表明工业革命( )
A.推动城市化 B.促进人口增长 C.带来环境传染 D.加剧贫富分化
8.在19世纪的英国,人口的地理分布逐渐改变,城市形成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巨大引力,城市的地位和作用大为增加。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工业革命的发生 B.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C.城市化进程加速 D.市民阶层兴起
9.如图所示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化的推动 B.城市化的加快 C.内燃机的应用 D.贫富分化加剧
10.19世纪30年代,英国立法规定满足一定年龄条件的童工须在周一至周五强制入学,为此,政府还创设了工厂视察制度,要求视察员监督工厂主;同时政府鼓励大工厂主举办工厂学校,并加大对教育的经费支持。这些举措( )
A.有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 B.适应了工业革命的需求
C.强化了纪律和时间观念 D.保证了生产效率和质量
二、填空题
11.城市化
(1)形成:工业革命后,随着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人口不断流向城市,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到 世纪后期,大部分英国人生活在城市中。
(2)变化:起初,城市通常缺乏统一的规划,城市环境很 。19世纪中期以后,城市环境改善,基础设施建立起来,人们 方式发生变化。
12.工业革命开始后,随着 和 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城市人口迅速增多。
13.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 队伍不断壮大。妇女走出家庭,成为工业劳动者,社会角色发生变化,为妇女 提高创造了条件。
14.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
(1)原因: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 的迅速增长。
(2)劳动力结构变化: 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放弃农业生产,专门从事工业和商业。越来越多的 走出家庭,成为工业劳动者。
(3)推广大众教育:为了适应 发展的需要,欧洲工业化国家开始推广 教育,教育的普及,提高了欧美各国的大众文化水平,促进了社会发展。1870年以后,英国、法国开始对儿童实行免费 教育。
15.工业革命推动了 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
三、综合题
16.有学者认为,发现人、发现女性、发现儿童是人类社会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蒙娜丽莎》

材料二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英国为例,到20世纪初,越来越多的妇女走出家庭,成为工业劳动者,她们的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这为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摘编自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三 由于认识到现代社会需要高技术和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力。因此,政府立法规定,儿童的主要任务是受教育而不是赚钱。例如,英国1881年规定,5至10岁的儿童必须接受义务教育。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简明新全球史》
(1)材料一是哪位画家的代表作?作品以现实人物为主题,人物形象神态自若,嘴角含着一丝微笑,富有生命的活力。这反映出文艺复兴时期人们怎样的精神追求?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请指出20世纪初英国妇女的社会角色和地位分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概括19世纪末工业化国家的儿童能够接受教育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分析说明儿童接受教育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7.18 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进行的工业革命,是一次技术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根据下列表格, 回答问题。
下表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成就(部分)
时间 发明成就
1765年 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纺纱机,将它命名为“①”,该机器的发明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② 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投入使用,为工业生产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
1825年 斯蒂芬森设计的蒸汽机车正式试车,标志着③时代的到来。
——根据统编版历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整理
(1)请将表一中的①②③内容补充完整。
下表2工业革命开始后的世界大事记(部分)
时间 史实
1802年 英国颁布世界上第一部工厂法
19世纪30、40年代 爆发法国里昂工人起义等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1848年 《共产党宣言》发表
1851年 英国有10个城市的人口超过了10万
1851年 英国建成总长约1万千米的铁路网
1864年 第一国际成立
1871年 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
——根据统编版历史教师教学用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整理
(2)请提取表格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史实,论证“工业革命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要求:运用史实,论证观点,条理清楚)
18.城市的出现是人类文明辉煌发展的见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欧洲城市兴起于封建主的土地上,居民主要是手工业者和商人。封建主经常把城市居民作为农奴对待,或者以领主身份干涉城市的经济活动,引起城市的不满。城市市民联合起来,通过多种手段(如行会)与封建主进行斗争,取得不同程度的自治权。…… 城市的兴起,有助于王权的强化和统一国家的形成。
——以上材料均整理自《经济与社会生活》教师用书
材料二 16世纪开始,曼彻斯特从军事要塞逐渐发展成为工商业城市。1830年已有棉纺厂99家,并开通世界最早的现代化铁路。1838年,设立议会和市政府,摆脱了封建管理体制。19世纪下半期,从传统的棉纺业衍生出许多新门类,开通了通海运河,可通往世界各地。20世纪初,不断与周围工业社区及城镇连接,发展为大城市。
——摘编自(英)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
材料三 从1860年到1910年的半个世纪,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在美国各地成长起来……商人、经纪人、律师、银行家、制造商控制了越来越多的城市财富,他们为了逃避城市中心区域的喧嚣、嘈杂和脏乱,搬进坐落于富人区的宽敞住宅,穷人住宅区内到处堆满垃圾。1890年,路易斯安那州通过《隔离乘车法》,要求在城市铁路交通中分离黑人和白人,不准黑人和白人乘坐同一车厢。
——原祖杰《相遇在城市:19世纪美国城市问题探源》
(1)材料一中,中世纪西欧城市市民为取得自治,与封建主进行斗争的“多种手段”有哪些?并简述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给西欧历史带来的深远影响。
(2)依据材料二概括曼彻斯特发展成为近代大都市的主要因素。
(3)材料三中,近代美国城市出现的社会问题有哪些?并结合具体史实说明1860-1910年的半个世纪,促成美国城市化急剧加速的主要原因。
四、材料题
19.发展是“硬道理”,发展也是“双刃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1900年之前的数十年,大众休闲文化的发展反映了西方社会的成熟。
有大胆醒目标题的报纸赢得了数以百万计的订户,犯罪、剥削、体育运动甚至喜剧成了每日的内容;大众戏院如雨后春笋般的建立起来,戏剧和音乐剧吸引了数量众多的爱好者;度假成了可以经常享用的日用品、而不限于传统节日,经营海边度假村成了一桩大生意。
足球、橄榄球和棒球由学童的游戏变成成年人的竞技项目。它们虽然建立在传统竞技的基础上、但有新的规则和仲裁。以大规模生产建设的橡胶球、专业运动队和体育场馆为基础的体育设施很快成为重要产业。赛场上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竞争以及规则纪律等被看作是这个时代对日常工作和军旅生涯的有效准备。但体育运动也存在非理性的团体忠诚,传递出了刺激和暴力。
1896年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强调竞争和民族主义——在雅典举办,1901年超过十万人观看了一场英国的足球锦标赛。
——摘编自【美】皮特·斯特恩斯《全球文明史》
(1)列出西方大众休闲文化的主要内容。
(2)西方大众休闲文化为什么“在1900年之前的数十年”广泛兴起?
(3)怎样看待这一时期西方大众休闲文化的兴起?
《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D D A A C A A A B
1.D
【详解】根据图片和所学知识可知,从1840年开始,英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呈现下降趋势。这是因为英国开启了工业革命,在19世纪中期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完成了工业化,实现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人口逐渐转化为从事工业的工人,D项正确;英国从17世纪下半叶开始与荷兰、法国等发生了一系列殖民战争,时间上与图表所示时间不符,排除A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于1640年,结束于1688年,时间上与图表所示时间不符,排除B项;牛顿创立经典力学是属于自然科学领域,排除C项。故选D项。
2.D
【详解】据题干“19世纪,欧美人口急剧增长,欧洲国家推行大众教育,城市规模越来越大,环境污染严重,贫富分化加剧。”和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把人类社会带进了“电气时代”,促进了生产力的进一步飞跃,促进了人口的增长和大众教育的普及,但是在工业化进程中,西方国家也出现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严重,社会贫富分化加剧。因此,材料叙述的是工业革命的影响,D项正确;工业革命的背景指工业化前的条件、原因等(如资本积累、殖民扩张),而非工业化后的结果,排除A项;工业革命的过程指技术革新(如蒸汽机、纺织机发明)和生产方式转变的具体阶段,排除B项;工业革命的内容指工业革命进程中的措施、成就等,而非其引发的社会变化,排除C项。故选D项。
3.D
【详解】根据材料“我们生活在一个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百姓有机会享受过去帝王将相也想象不到的文明和舒适的生活”可知,科技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化,但材料中“但是工业化逐渐而且不可挽回改地变了大自然,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和生态危机”说明科技也带来环境污染、资源等问题,因此材料意在说明科技是一把双刃剑,D项正确;促进经济发展是对部分材料的解读,并未体现“但是工业化逐渐而且不可挽回改地变了大自然,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和生态危机”,排除A项;改善人们生活是对部分材料的解读,并未体现“但是工业化逐渐而且不可挽回改地变了大自然,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和生态危机”,排除B项;造成环境污染是对部分材料的解读,但并未体现“我们生活在一个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百姓有机会享受过去帝王将相也想象不到的文明和舒适的生活”进步的一面,排除C项。故选D项。
4.A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城市化浪潮是工业化推动人口向城市聚集的结果;走进工厂的妇女体现了工业革命后女性进入劳动力市场,改变社会劳动力结构;儿童接受学校教育是工业化进程中对劳动力素质要求提高,推动教育发展的体现;环境污染加剧是工业化带来的负面效应。这些都反映了工业化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社会变化,A项正确;表格中 “走进工厂的妇女”“城市化的浪潮”“环境污染的加剧” 等内容与近代科学和教育发展无关,排除B项;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主要通过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等政治事件体现,强调政治制度变革,与表格中城市化、妇女就业、教育及环境等内容无关,排除C项;“走进工厂的妇女” 只是工业化过程中妇女角色变化的一个表现,不能涵盖 “城市化的浪潮”“儿童接受学校教育”“环境污染的加剧” 等其他内容,排除D项。故选A项。
5.A
【详解】据材料 “汽船在河中冒着呛人的浓烟”可知,汽船燃烧燃料产生的废气对空气造成了污染;据材料“岸边工厂排放的污水,也使河水变得污浊不堪”可知,工厂排放的废水污染了河流。这些描述直接体现了工业化过程中,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等活动对环境造成的破坏,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任何关于教育方面的内容,没有提到工业化与学校教育、教育普及程度、教育制度改革等大众教育发展相关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提及工业化对人口出生率、死亡率以及人口迁移等方面的影响,没有给出任何能够表明人口增长与工业化之间关系的线索,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描述工业化带来的城市人口增加、城市面积扩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与城市规模扩大相关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A项。
6.C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工业化国家在社会变化过程中,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采取的重要举措”,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以后, 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 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提高了欧洲各国的大众文化水平, 促进了社会发展,C项正确;扩大城市规模,与城市化发展相联系,与题干内容“对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采取的重要举措”,不符,排除A项;降低工人工资,涉及薪酬,与题干内容“对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采取的重要举措”,不符,排除B项;限制人口流动,与工业化国家在社会变化过程中的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7.A
【详解】据材料“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可知,城市人口越来越多,城市人口比例上升,农民人口占比下降,这是城市化现象,A项正确;工业革命促进人口增长,材料不是强调总人口的增加,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工业革命带来环境传染,但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工业革命加剧贫富分化,但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8.A
【详解】据所学可知,工业革命(18世纪末至19世纪)带来了生产方式的巨大变革,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工厂制度兴起。工厂主要集中在城市,需要大量劳动力,因此吸引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工业革命是导致城市化和城市地位提升的根本原因,A项正确;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发生在17世纪,早于题目描述的19世纪现象,资产阶级革命主要涉及政治权力的转移,与人口地理分布的变化无直接因果关系,排除B项;城市化进程加速是题目描述的现象本身(人口向城市集中、城市地位提升),而非原因,排除C项;市民阶层兴起时间是中世纪晚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9.A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分析可知从1871年到1910年城市人口增长迅速,结合所学知识,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进行不断推进,A项正确;城市人口增长是城市化的表现,材料强调的是原因,排除B项;内燃机的应用直接推动交通的发展,排除C项;贫富分化加剧也是工业革命的影响,与城市人口增长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0.B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英国在教育上采取的一系列措施适应了工业革命对人才的需求,排除B项;题干措施是为了适应工业革命的需要,体现不出有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排除A项;强制入学、设立视察制度,举办工厂学校,加大教育投入是为了培养工业革命所需人才,提高工人整体素质,这些举措体现不出强化了纪律和时间观念,排除C项;这些举措不能直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排除D项。故选B项。
11. 农村 19 差 生活
【详解】(1)根据所学城市化的形成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后,随着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到19世纪后期,大部分英国人生活在城市中。
(2)根据所学城市化的变化知识可知,起初,城市通常缺乏统一的规划,城市环境很差。19世纪中期以后,城市环境改善,基础设施建立起来,人们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12. 工业 商业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开始后,随着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城市人口迅速增多。
13. 工人阶级 社会地位
【详解】工业革命后,从事工业的人口数量增多,从事农业的人口数量下降,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妇女走出家庭,成为工业劳动者。她们的社会角色发生变化,为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14. 人口 工人 妇女 工业化 大众 义务
【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放弃农业生产,专门从事工业和商业。越来越多的妇女走出家庭,成为工业劳动者。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欧洲工业化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教育的普及,提高了欧美各国的大众文化水平,促进了社会发展。1870年以后,英国、法国开始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15.生产力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所以答案是:生产力。
16.(1)画家:达·芬奇;
精神追求: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其它符合题意且言之成理亦可)
(2)变化:妇女走出家庭,成为工业劳动者,妇女社会地位提高了。
原因:工业革命的影响。
(3)原因:现代社会的需求(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政府立法。(其它符合题意且言之成理亦可)
意义:提高社会整体文化水平;提升文明程度;促进社会的发展等。(答出一点即可,其它符合题意且言之成理亦可)
【详解】(1)画家:根据材料一“《蒙娜丽莎》”结合所学可知,《蒙娜丽莎》是意大利作家达·芬奇的代表作。精神追求:14世纪中叶的意大利兴起了文艺复兴运动,其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
(2)变化:根据材料二“以英国为例,到20世纪初,越来越多的妇女走出家庭,成为工业劳动者,她们的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这为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创造了条件。”可知,妇女走出家庭,成为工业劳动者,妇女社会地位提高了。原因:据材料二“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可知,妇女地位的提高是因为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3)原因:根据材料三“由于认识到现代社会需要高技术和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力。因此,政府立法规定,儿童的主要任务是受教育而不是赚钱。”可知,由于现代社会的需求(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政府立法使儿童能够接受教育。影响: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提高社会整体文化水平;提升文明程度;促进社会的发展等。
17.(1)珍妮机;1785年;铁路
(2)示例一:
选择史实:英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工厂法;英国建成了总长约1万千米的铁路网
论述:英国开工业革命之先河,传统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取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交通领域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为社会带来了更为快捷、廉价、便利的交通,使生产和市场之间更加密切,到19世纪中期,英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因此,工业革命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示例二:
选择史实:19 世纪30、40年代,爆发法国里昂工人起义等欧洲三大工人运动;1864年第一国际成立
论述: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产阶级越来越富有,工人待遇却很差,造成了新的社会矛盾,广大工人为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提高政治地位积极斗争,并在第一国际成立后,努力把各国工人阶级的斗争联合起来,工人运动在欧洲发展起来。因此,工业革命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示例三:
选择史实:19 世纪30、40年代,爆发法国里昂工人起义等欧洲三大工人运动;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论述:工业革命后,工人运动兴起,马克思与恩格斯一起讨论各种理论和欧洲工人运动,1848年马克思与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有了科学理论指导,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发展。可以说工业革命客观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因此,工业革命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示例四:
选择史实: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1871年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的成立
论述:18世纪后期起,法国、德国等国先后进行工业革命,进入资本主义社会,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无产阶级在创造了巨大社会财富的同时却相对日益贫困。这促成了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诞生,也进行了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实践。因此,工业革命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示例五:
选择史实:英国有10个城市的人口超过了10万;英国建成总长约1万千米的铁路网
论述:工业革命提供更便捷有效的动力,使工厂摆脱自然条件束缚,工业城市出现,人口更加;交通领域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为社会带来了更为快捷、廉价、便利的交通,这些集中推动了英国的城市化进程。因此,工业革命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详解】(1)①:根据材料“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纺纱机”和结合所学可知,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纺纱机,将它命名为“珍妮机”。
②:根据材料“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投入使用,为工业生产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和结合所学可知,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投入使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
③:根据材料“斯蒂芬森设计的蒸汽机车”和结合所学可知,1825年斯蒂芬森设计的蒸汽机车正式试车,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到来。
(2)示例一:根据题干可知观点为“工业革命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根据材料的信息和结合所学可知,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英国最终确立了现代工厂制度,英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工厂法,在交通领域,铁路时代来临,建成了总长约1万千米的铁路网,改变了以往的交通方式,可见,工业革命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根据观点,运用历史实对观点进行论述,可从工业革命的影响、现代工厂制度建立、铁路时代的到来的作用、影响等方面分析作答,注意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最后,简要地对论述加以总结即可。
示例二:根据题干可知观点为“工业革命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根据材料的信息和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的发展,使社会贫富分化加剧,广大工人为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提高政治地位进行斗争,马克思主义诞生后,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可见,工业革命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根据观点,运用历史实对观点进行论述,可从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第一国际成立的背景、影响等方面分析作答,注意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最后,简要地对论述加以总结即可
示例三:根据题干可知观点为“工业革命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根据材料的信息和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的发展,使社会贫富分化加剧,广大工人为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提高政治地位进行斗争,《共产党宣言》的发表、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提供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可见,工业革命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根据观点,运用历史实对观点进行论述,可从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共产党宣言》发表的背景、影响等方面分析作答,注意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最后,简要地对论述加以总结即可。
示例四:根据题干可知观点为“工业革命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根据材料的信息和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后,出现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随着社会贫富分化加剧,欧洲爆发了三大工人运动,表明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他们迫切需要革命理论的制度,《共产党宣言》的发表、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提供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可见,工业革命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根据观点,运用历史实对观点进行论述,可从《共产党宣言》、巴黎公社的背景、影响等方面分析作答,注意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最后,简要地对论述加以总结即可。
示例五:根据题干可知观点为“工业革命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根据材料的信息和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的发展,推动了城市化进程,英国有10个城市的人口超过了10万,铁路时代的到来,提供了更加便利的交通,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可见,工业革命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根据观点,运用历史实对观点进行论述,可从工业革命的影响、城市化进程、铁路时代的到来的作用、影响等方面分析作答,注意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最后,简要地对论述加以总结即可。
18.(1)斗争方式:包括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意义∶西欧城市工商业发达,市民阶级逐渐形成,后发展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有助于统一国家的形成,为资本主义发展及欧洲步入近代社会准备了条件。
(2)因素:交通便捷;工商业的发展;工业革命的推动;制度突破。
(3)贫富分化加剧;环境污染与卫生状况差;种族歧视严重。原因:美国内战,废除了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统一,为美国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新技术、新发明应用于工业生产,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加快城市化(工业化)进程。
【详解】(1)手段:由题干材料“城市市民联合起来,通过多种手段(如行会)与封建主进行斗争,取得不同程度的自治权。”并结合所学可知,中世纪西欧城市市民为取得自治,与封建主进行斗争的手段有包括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影响:由题干材料“城市的兴起,有助于王权的强化和统一国家的形成。”并结合所学可知,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促使市民阶级逐渐形成,后发展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有助于统一国家的形成,为资本主义发展及欧洲步入近代社会准备了条件。
(2)因素:由题干材料“开通了通海运河,可通往世界各地。”“1830年已有棉纺厂99家,并开通世界最早的现代化铁路。”“1838年,设立议会和市政府,摆脱了封建管理体制。”可知,曼彻斯特发展成为近代大都市的主要因素是交通便捷;工商业的发展;工业革命的推动;制度突破。
(3)社会问题:由题干材料“商人、经纪人、律师、银行家、制造商控制了越来越多的城市财富,他们为了逃避城市中心区域的喧嚣、嘈杂和脏乱,搬进坐落于富人区的宽敞住宅”“穷人住宅区内到处堆满垃圾”“1890年,路易斯安那州通过《隔离乘车法》,要求在城市铁路交通中分离黑人和白人,不准黑人和白人乘坐同一车厢。”可知,近代美国城市出现贫富分化加剧;环境污染与卫生状况差;种族歧视严重等社会问题;原因:结合所学可知,1860-1910年的半个世纪,促成美国城市化急剧加速的主要原因有美国内战,废除了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统一,为美国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新技术、新发明应用于工业生产,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加快城市化(工业化)进程。
19.(1)内容:大众报刊、戏院演出、海滨度假、现代体育运动(足球、橄榄球、棒球、奥运会)。
(2)原因:工业革命推动经济发展,大众收入增加;城市化进程加快,休闲时间增多;科技进步(如印刷术、交通技术)促进文化传播;商家投资休闲产业。
(3)积极:培养团队精神与规则意识;促进体育产业发展;丰富大众文化生活。
消极:存在非理性竞争与暴力倾向;强化民族主义情绪。
【详解】(1)内容:根据材料“有大胆醒目标题的报纸赢得了数以百万计的订户”可知休闲文化的内容为大众报刊;根据材料“大众戏院如雨后春笋般的建立起来,戏剧和音乐剧吸引了数量众多的爱好者”可知休闲文化的内容为戏院演出戏剧和音乐剧;根据材料“度假成了可以经常享用的日用品、而不限于传统节日,经营海边度假村成了一桩大生意”可知休闲文化的内容为海滨度假;根据材料“足球、橄榄球和棒球由学童的游戏变成成年人的竞技项目”可知休闲文化的内容为现代体育运动,如足球、橄榄球、棒球、奥运会等。
(2)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生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提升,人们收入增加,闲暇时间增多;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大众收入,使得休闲文化发展;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进程,人口集中于城市,对休闲娱乐的需求增长;科学技术的技术进步,如印刷术、交通发展(如铁路)便利了报纸发行和旅游活动;.社会观念变化人们对休闲的重视逐渐成为社会共识,因此商家投资休闲产业。
(3)积极:根据材料“赛场上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竞争以及规则纪律等被看作是这个时代对日常工作和军旅生涯的有效准备”可知意义为培养团队精神与规则意识;根据材料“足球、橄榄球和棒球由学童的游戏变成成年人的竞技项目。它们虽然建立在传统竞技的基础上、但有新的规则和仲裁”可知意义为促进体育产业发展;根据材料“大众戏院如雨后春笋般的建立起来,戏剧和音乐剧吸引了数量众多的爱好者;度假成了可以经常享用的日用品、而不限于传统节日”可知意义为丰富大众文化生活。
消极:根据材料“但体育运动也存在非理性的团体忠诚,传递出了刺激和暴力”可知意义为存在非理性竞争与暴力倾向,强化民族主义情绪。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