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2课《论语》十二章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2课《论语》十二章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1-11 23:24: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2课《论语》十二章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文学文化常识填空。
(1)《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的一部_________体作品,是 _________家经典著作,记录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言行,共______篇。东汉将它列为“七经”之一,宋代把它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称为“四书”。
(2)孔子,名_________,字_________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____________(时代)思想家、 ______ 、教育家,___________学说的创始人。孔子晚年致力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使之成为中国第一部_________(体裁)历史著作。
2.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肱( ) 笃志( ) 好之者( ) 一箪食( )
人不知而不愠( ) 思而不学则殆( ) 传不习乎( )
学而不思则罔( ) 逝者如斯夫( ) 吾( )日三省( )吾身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学而时习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七十而从心所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三十而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四十而不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五十而知天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不亦说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
(1)不亦君子乎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人格高尚的人
(2)可以为师矣
古义:_____________ 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
(3)饭疏食,饮水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4)匹夫不可夺志也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6. 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
(1)学而时习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饭疏食,饮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温故而知新 故: _________ 新: _________
7.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1)知 人不知而不愠 __________________
温故而知新__________________
(2)从 七十而从心所欲__________________
择其善者而从之__________________
(3)志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__________________
匹夫不可夺志也__________________
(4)为 可以为师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人谋而不忠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其 仁在其中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不善者而改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
(1)不亦说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思而不学则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必有我师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义而富且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运用对比的手法,赞美了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
(2)《〈论语〉十二章》中阐明“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青年一代更应珍视时光,深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论语〉十二章》),时间的流逝如同滔滔江水,昼夜不息,不容片刻的浪费。
(4)班级进行文化建设,需要在黑板上方悬挂一幅书法作品,其内容要能激励同学们坚定志向、广学善思,小文推荐了《〈论语〉十二章》中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 。
(5)在新生开学典礼上,校长发表讲话:“‘立志’是我们迈向美好未来的第一步,你的志向有多坚定,你就能走多远。正如《〈论语〉十二章》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同学们要树立远大志向,抵制住诱惑,坚定不移地为梦想奋斗!”
(6)中国人历来看重的“德行”主要指的是人们为人处世的道德准则和处理事情的方式。比如面对义与利的选择,孔子认为应该秉持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 ” (《〈论语〉十二章》);别人不理解自己的时候,孔子认为正确的态度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十二章》)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教材母题]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阅读理解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论语》十二章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⑥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⑦.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⑧.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⑨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⑩.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人不知而不愠( )
(2)吾日三省吾身( )
(3)思而不学则殆( )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12、翻译下列句子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3. 请你仿照示例将下面表达的思想相同或相近的句子用线连起来,并选择一组写出你的理由。
①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A. 传不习乎?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B.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③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C. 饭疏食,饮水,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示例:我选择③和C,理由是两则语录都讲到了安贫乐道的思想。
我选择___________和_______ (只填序号),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选择___________和_______ (只填序号),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李勉同学是一个很勤奋的学生,但自从升入初中以来,长时间的努力学习并没有使他的成绩有所提高,为此他很苦恼。某天,组长翻开他的作业本发现他订正的错题都只有答案,而没有错题分析。如果你是组长,你会选择用下面的哪句话来引导李勉正确科学地学习?请说明理由。[教材母题改编]
A.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B.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孔子适①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②似尧③,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④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
太史公曰:“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可谓至圣矣!”
(选自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有删改)
【注释】①适:到……去。②颡(sǎng):额头。③尧:与下文皋陶、子产、禹都是古代贤者。④累累:颓丧的样子。
15.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郑人或谓子贡曰 ___________________
(2)其项类皋陶 ___________________
(3)子贡以实告孔子 ___________________
(4)孔子欣然笑曰 ___________________
16.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与弟子相失 与儿女讲论文义
B. 其肩类子产 人不堪其忧
C. 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 取之,信然
D. 累累若丧家之狗 友人惭,下车引之
17.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孔子独立郭东门。
(2)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
孔子在《〈论语〉十二章》中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你认为本文中的孔子做到这一点了吗?为什么?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练习。
【甲】
甲骨文的“友”,字形像两只右手靠拢在一起,表示“朋友”的意思。《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友”字:“同志为友。从二又。相交友也。”
【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选自《〈论语〉十二章》)
【丙】
管仲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①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②天下,管仲之谋也。
(选自《史记 管晏列传》,有删改)
【注释】①进:推荐,荐举。②匡:正,纠正。
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解释
吾日三省吾身 音随义转:xǐng (1)_____________
传不习乎 词类活用 (2)_________________
管仲事公子纠 查阅词典:①事情;②服事,侍奉;③从事 (3)_____(只填序号)
管仲之谋也 成语迁移:出谋划策 (4)_______________
20. 用“/”给【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及 小 白 立 为 桓 公 公 子 纠 死 管 仲 囚 焉
21. 用现代汉语翻译【乙】【丙】两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管仲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请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在交友上获得的启发。
答案
1.(1)语录 儒 孔子及其弟子 二十 《大学》 《中庸》 《孟子》 (2)丘 仲尼 春秋末期 政治家 儒家 编年体 (2)gōng dǔ hào dān yùn dài chuán Wǎng fú wú xǐng 3.(1)按时温习 (2)生气,恼怒 (3)想要,希望 (4)诚信
(5)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6)迷惑,疑惑 (7)命令 4.(1)说,同“悦”,愉快
(2)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5.(1)指有才德的人 (2)可以凭借 (3)冷水 (4)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 6.(1)名词作状语,按时 (2)名词作状语,每天 (3)名词作动词,吃 (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5)形容词作名词,学过的知识 形容词作名词,新的理解和体会 7.(1)了解 知道,懂得
(2)听从,顺从 跟随,引申为学习 (3)有志 志向 (4)动词,担任,充当介词,替,给 (5)指示代词,那 人称代词,他们的 8.(1)语气词,表反问,相当于“吗” (2)连词,表承接,就 (3)兼词,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4)连词,表并列,又 9.(1)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2)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3)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4)博学而笃志 , 切问而近思 (5)三军可夺帅也 , 匹夫不可夺志也 (6)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0.(1)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 (2)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凭借(这一点)担任老师了 (3)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浮云一样。(4)懂得某种学问和事业的人不如喜爱这种学问和事业的人,喜爱这种学问和事业的人不如以这种学问和事业为快乐的人。
11.(1)生气 (2)反省 (3)危险(4)喜好
12. (1)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2)时间就像这奔流的河水一样,不论白天黑夜不停地流逝。
13.示例一:① B 两则语录都讲到了要坚定志向。 示例二:② A 两则语录都提到了要温习知识。
14.我选择A 句。A 句讲的是孔子提倡的一种学习方法,告诉我们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否则就会收效甚微。这句话可以引导李勉同学学思结合,重视对错题的分析思考,从而有效地提高成绩。
15.(1)对……说 (2)像 (3)告诉 (4)愉快的样子
16.A
17.(1)孔子独自站在外城的东门下。(2)但(他)说(我)像丧家之犬,对极了!对极了!
18.示例:做到了。“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展现出君子的宽容大度与平和心态。本文中的孔子听到别人将他形容为“丧家之狗”时,不仅没有生气,反而欣然接受,体现出他的宽容大度和平和心态。
19.(1)自我检查、反省 (2)动词作名词,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3)② (4)谋略
20.及 小 白 立/ 为 桓 公 /公 子 纠 死/ 管 仲 囚 焉
21.(1)人家不了解(我),(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君子吗? (2)管仲年轻时经常和鲍叔牙交往,鲍叔牙知道他贤能。
22.从【甲】表格中的“同志为友”可知,志同道合的人才能成为朋友;从【乙】文中的“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可知,与朋友交往要讲诚信;从【丙】文中鲍叔牙和管仲的故事可以看出,真正的朋友能够理解、包容对方,在对方有困难时能伸出援手,并且不嫉妒对方的才能,积极举荐对方。所以,在交友上我们应寻找志同道合之人,以诚信为本,理解、包容朋友,在朋友有困难时给予帮助,不嫉妒朋友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