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2张PPT)
1506年在罗马出土,震惊一时,被推崇为世界上最完美的作品.
米开朗琪罗赞曰:“真是不可思议!”
《拉奥孔》
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知道: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
和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
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西方人文 主义思想
主要表现
起源
人是万物的尺度;认识你自己
阶段
中世纪
古代希腊
中世纪宗教神学束缚下的欧洲
神学阴影笼罩下黑暗的中世纪
基督教对人的观点是:亚当、夏娃偷吃禁果,证明肉体是罪恶的王国。上帝将人类的始祖逐出伊甸园,罚其在满是荆棘和蒺藜的大地上终身劳苦。人间不是幸福,人只有抑制自己的情欲和欢乐,忏悔错误,走完人生痛苦的历程,才能接近上帝,获得永恒的幸福。总之,人本身是鄙贱的,应该消极处世,把一切寄托于来世。
人是神的附属,为信仰而生活。
注:中世纪是指从西罗马奴隶制帝国灭亡到1500年左右的欧洲历史,是古代希腊罗马文明消亡与近代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之间的一段历史,被西方史学家称为“中世纪”。
随心所欲 禁欲苦行 无拘无束
压抑人性 张扬个性 麻木顺从
思想开放 愚昧迷信 以人为本
言论自由 神权至上 追求享乐
下面哪些词汇可以反映中世纪人们的精神状态
禁欲苦行
压抑人性 麻木顺从
愚昧迷信
神权至上
下面哪些词汇可以反映中世纪人们的精神状态
核心
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
【文艺复兴】Renaissance
一词来源于法语,意为“再生”,是指要复兴古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但事实上它并非是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简单模仿,而是一种创新,蕴含新的时代精神——人文主义精神。
它实质是新兴资产阶级在欧洲掀起的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艺术、文学、自然科学和建筑等各方面的思想文化运动。
核心:人文主义
宗教神学: 以神为中心 禁欲和来世 等级观念 蒙昧主义
人文主义: 以人为中心 现世的享受 自由平等 理性和科学
米开朗基罗
拉斐尔
新兴的资产阶级壮大
商品经济的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一、背景 首发地—意大利(约14世纪)
追求财富、现世享乐
关注人的本身的发展
以“神”为中心祈求来世幸福
基 督 教
资本主义萌芽形成条件和影响
1、意大利城市繁荣
2、鼓励发展工商业
3、城市拥有自治权
4、地理位置优越(地中海沿岸)
资产阶级形成并提出改革现状的要求
(现状和要求)
① 经济基础(根本):
资本主义萌芽
资产阶级壮大
文化环境(基础):
古希腊罗马的文化遗存
人才优势:
众多博学多才的学者
首发地—意大利(约14世纪)
人们在希腊、罗马的文化中找到了充满活力的思想和人性的光芒
丰厚的文化遗产和众多人才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
主要表现
起源
人是万物的尺度;认识你自己
阶段
中世纪
古代希腊
压制
禁欲苦行
神权至上
文艺复兴时期
人性的复苏
拉斐尔《雅典学园》
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成就
人物 代表作 思想内容
文学三杰
(先驱)
(人文主义之父) 最早提出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
薄伽丘
美术三杰 打破呆板的宗教气息
崇尚自由的人文气息
1、但丁与《神曲》
梦幻长诗
但丁(1265-1321)
《地狱》《炼狱》《天堂》
14000多行。
但丁从小得到了良好的教育,曾积极投身于佛罗伦萨的政治活动,担任过公职。后来,他因为反对教皇及其在佛罗伦萨的追随者,被判没收全部家产,终生放逐,最后客死他乡。
但丁对教皇尼古拉三世说:
“你留在这里(指地狱)吧,
因为你受的刑罚是公正的…… 因为你的贪婪使世界陷于悲惨, 把好人蹂躏,把恶人提升……
你们把金银作你们的上帝, 你们和偶像崇拜者有什么不同?”
《地狱》《炼狱》《天堂》
1、但丁与《神曲》
梦幻长诗
但丁(1265-1321)
率先抨击教会腐败
文艺复兴的先驱
14000多行。
薄伽丘
《十日谈》叙述了十个青年男女为躲避黑死病,在佛罗伦萨乡间一个别墅里住了十天,讲了一百个故事,故名《十日谈》。通过这些故事,作者揭露教会的黑暗和腐败,讽刺教士的奸诈和伪善,赞扬手工业者、商人的智慧和才干,歌颂真挚的爱情和高尚的情操。正如《神曲》为意大利诗歌奠定了基础一样,《十日谈》为欧洲近代短篇小说开了先河。
2、薄伽丘与《十日谈》
一位父亲丧妻后带着两岁的儿子隐居山间,皈依天主教。
儿子十八岁时,父亲第一次带他去佛罗伦城,儿子见到了皇宫、街道、车马等许多新鲜的事物。前面走来了一群美丽的姑娘,儿子问:“这是什么 ”
父亲怕儿子起邪念,骗到:“它们叫碧鹅,是祸水,不可接近” 。
儿子默然,走了很久冷不丁的说:“父亲,如果你爱我的话,看在主的份上,让我带一只碧鹅回家吧,它们是多么美丽可爱啊!”
《十日谈·第四天·故事一》
◆ 《十日谈》
郡主(绮思梦达)冲破封建门第观念,与仆人相恋,事情败露后,父亲暴跳如雷,将仆人关入地牢,痛骂女儿不顾身份,竟与下贱的奴仆相爱。绮思梦达却宁死不屈,并愤然驳斥父亲
绮思梦达的故事
“我们人类的骨肉都是用同样的物质造成的,我们的灵魂都是天主赐给的, 具备着同样的机能和一样的效用。 我们人类是天生一律平等的, 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
彼特拉克少年时非常喜爱文学、修辞,对古典作家的作品尤为倾倒。但其父亲希望他做一名法学家。1326年,他的父亲去世,彼特拉克得以放弃法学,自由地发展自己的爱好,后来成为享誉整个欧洲的著名作家。他的创作很丰富,其中《歌集》、《阿非利加》《意大利颂》等尤其著称于世。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
彼特拉克
3、 “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
彼特拉克热爱生活,热爱美
丽的大自然,反对中世纪教会长
期以来宣扬的禁欲主义。他喜欢
游览,尤其喜欢登高远眺,领略
自然风光。在风景秀丽的地方,
在远离城市喧嚷的田园山庄中,
彼特拉克挥笔写下了许多著名的
诗作。他一生的创作很丰富,其
中《歌集》对以后的欧洲诗歌产生了巨大而持久
的影响,彼特拉克因此被授予“桂冠诗人”称号。
他成为享誉整个欧洲的著名作家。
彼特拉克
4、拉斐尔与圣母图
中世纪
圣母图
5、达芬奇
与蒙娜丽莎
(达芬奇自画像)
83%开心
+9%厌恶
+6%恐惧
+2%愤怒
专家对《蒙娜丽莎》的解读
“对象的表情和含义,完全跟了你的情绪而转移。你悲哀吗?这微笑就变成感伤的,和你一起悲哀了。你快乐了吗?她的口角似乎在牵动,笑容在扩大,她面前的世界好像与你的同样光明同样快乐。”
—— 傅雷《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
《最后的晚餐》:耶稣从神坛上走下,坐在门徒们中间,讨论着共同的话题。取材于圣经,而且所有人物都变成现实生活中的人,形态与常人无异。
自由平等
人为中心
米开朗琪罗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博学的艺术大师。他集雕刻家、画家、建筑家、诗人于一身。他的艺术创作以现实主义方法和浪漫主义的幻想,表现当时市民阶层的爱国主义和斗争精神。
6、 “市民英雄的创造者”
中年的作《大卫》雕像,被认为是象征着为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力量。又在西斯廷教堂八百立方米的天花板上,连续工作四年,独立完成了《创世纪》的巨型天顶画。瓦萨里在为他做传记时,把他描述为等同于上帝创造力的“神人”。
雕像充分体现了一种顽强、坚定和正义的精神气质。他双眉紧锁,目光炯炯,全神贯注,显示出压倒一切敌人的威武姿态。是雕塑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米开朗基罗的《大卫》
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成就
人物 代表作 思想内容
文学三杰 但丁
(先驱) 《神曲》 表达对教会的憎恶
彼特拉克
(人文主义之父) 《歌集》 最早提出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
薄伽丘 《十日谈》 抨击禁欲\宣传平等\张扬个性
美术三杰 达芬奇 打破呆板的宗教气息
崇尚自由的人文气息
拉斐尔
米开朗琪罗
巧记:“特级 假日 听神曲”
莎士比亚
哥白尼
16世纪以后:高潮
文学艺术
科学
意大利
欧 洲 各 国
文艺复兴的扩展
西欧诸国的文艺复兴
国家 人物 作品 内容
英国
法国
德意志
西班牙
莎士比亚
拉伯雷
伊拉斯谟
塞万提斯
《奥赛罗》《李尔王》 《麦克白》 《哈姆雷特》 《罗密欧与朱丽叶》 《仲夏夜之梦》 《威尼斯商人》
《巨人传》
《愚人颂》
《堂吉柯德》
反映英国社会现实,发掘了人类复杂的精神世界和思想情感
提倡个性解放
揭露教士的愚昧和教皇贵族的贪婪
讽刺骑士制度,揭示教会专横、社会黑暗
莎士比亚 《哈姆雷特》
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1564—1616),英国大文豪,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悲剧喜剧作品,《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最优秀的悲剧作品之一。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哈姆雷特》故事梗概:古丹麦王国王子哈姆雷特求学回国后,发现正直的父亲已被叔父暗害,母亲被霸占,王位被篡夺,心爱的人受人挑破后发疯而死,他接二连三地承受了种种不幸、苦难, 甚至加害他阴谋诡计。
王子选择了复仇,并以与敌人同归于尽而告终,家庭、爱情、事业全部毁灭,连政权也落入旁人之手。
这种选择体现出什么样的精神?
宁可毁灭,也要抗争
即使同归于尽,也要展示人的力量
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
闪烁人文主义的光芒
“人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件作品! 理想是多么高贵, 力量是多么无穷, 仪表和举止是多么端正, 多么出色。 论行动,多么像天使, 论了解,多么像天神! 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哈姆雷特》英国莎士比亚
“赞美人、人的价值”
哥白尼
《天体运行论》(1543年初版)
自然科学借以宣布其独立并且好像是重演路德焚烧教谕的革命行动,便是哥白尼那本不朽著作的出版,他用这本书(虽然是胆怯地而且可说是只在临终时)来向自然事物方面的教会权威挑战,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
——恩格斯
哥白尼(波兰)——“太阳中心说”
布鲁诺(意大利)——发展哥白尼学说
“宇宙是无限的”
为科学献身的布鲁诺
1600年2月17日,布鲁诺被绑在罗马鲜花广场上活活地烧死。他的舌头被事先钉住,以防他临死前喊出什么异端的口号来。尽管这样,布鲁诺的名言还是流传了四百年而依旧震撼人心:你们在宣判的时候,比我听到判决时还要恐惧。
伽利略(1564-1642)
创立现代物理学研究方法(实验归纳和数学演绎相结合)
在天文观测中首次利用望远镜
奠定动力学基础
培根(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
“知识就是力量”
直接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探究:阅读教材思考文艺复兴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是什么
人文主义
中世纪神学 VS 人文主义
以神为中心
神学束缚
来世/禁欲
蒙昧主义
→ ← 以人为中心
→ ←现世/幸福
→ ← 平等自由
→ ← 理性/经验
要求现实享乐。
肯定人,注重人性。
宣扬人的自由意志和个性自由。
崇尚科学,追求知识。
材料一:文艺复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代。正如恩格斯所说:“在人文主义的伟大思想光辉和永恒艺术魅力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失了。”因为文艺复兴期间人文主义者的启发,欧洲随之而来的是商业革命,宗教改革,政治革命,并且开创了一个理性的时代,世界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思想,为近代科学的兴起奠定思想基础,文艺复兴后出现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开普勒发现行星运动三定律,伽利略自制望远镜观察天体等。
材料二:在16世纪初,当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已经达到高峰的时候,道德堕落跟随个性的高度发展成为了一种流行。道德心与利己主义混杂起来,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无法清晰的将荣誉感和对于荣誉的渴望区别开来。大多数的意大利城市国家都频繁的发生篡夺或谋反事件。阴谋,武装,联盟,行贿和背叛构成这一时期意大利的政治历史。在这里再也看不到用来支持西方合法君主的那种带有宗教色彩的忠诚,而是个人的声望,才能和心机组成的叛乱。这种精神常常表现出肆无忌惮的利己主义。
(1)积极方面:
性质是新兴资产阶级在欧洲掀起的一场反封建、反教会思想解放运动。
①思想:文艺复兴冲破了基督教神学束缚,把人从封建愚昧中解放出来,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唤醒人的自我意识,更多关注人及人生活的世界,为启蒙运动打下基础,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
②文学艺术:文艺复兴时期众多的精湛艺术成为人类艺术史上的的宝贵财富。
③自然科学:人文主义提倡科学实验,注重实践,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
(2)局限性: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成运动后期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和社会混乱;集中在知识分子中上层,群众基础薄弱;没有完全否定天主教会
【学思之窗】
请你就此谈谈文艺复兴时期思想家对宗教持什么态度?
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并揭露教会的腐朽、罪恶,但并未放弃天主教,而是表现为一种人性化的理想。人文主义者乐于接受教皇和教会的豢养,对教会势力抱和解的态度,不愿走上宗教改革的道路。
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
与上帝的直接对话
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袖珍国家——梵蒂冈,尽管面积仅有0.44平方公里,却是世界天主教的中心,图为圣彼得大教堂
经济特权:
裁决各国纠纷
法律的废止、帝王的废立
思想文化的控制垄断
罗马天主教会
---封建统治制度的精神支柱
政治特权
霸占欧洲三分之二的土地,征收什一税
教会最高行政权司法权
1、首发地:德国
2、背景
二、宗教改革(16世纪)
思想:文艺复兴解放思想
政治:民族主义观念的兴起,要求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打破天主教的控制。
经济: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摆脱束缚
宗教:教会压榨最严重(精神和财富)奶牛
导火线:出售赎罪券
英法等国王权加强,形成民族国家,教皇势力受到削弱,德国四分五裂,成为教皇搜刮的主要对象。
The Reformation
马丁·路德(1483—1546)德国宗教改革的推动者,亦是基督教路德宗(又称信义宗,Lutheran Church)的创立人。
他提出最有力的论点是“基督教的最终权威是《圣经》而非教皇”。他是第一位将圣经翻译成德语的人。加上活版印刷的推波助澜,各地开始将《圣经》翻译成当地语言,将《圣经》平民化和普及化。
与上帝直接对话——宗教改革
第27条 有人说当钱币一投入钱柜中叮当作响时,灵魂就超脱炼狱飞入天堂,这是宣传者的捏造。
第36条 每一个真诚悔改的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免罪。
第86条 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说。他认为,灵魂得救只需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路德选集》
《九十五条论纲》节选
思考:为什么说《九十五条论纲》的发表是宗教改革开始的标志?实质是什么?
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
信仰耶稣就可得救(核心)
《圣经》高于教会和教皇
简化宗教仪式,僧侣可还俗
国家的权力高于教会
建立民族教会
否定教皇和教会的权威
提高自身地位,追求平等
激发民族意识,得到封建诸侯支持。
实质:否定教会和教皇权威,强调人与上帝直接对话。带有浓厚人文主义意味,资产阶级要求人人平等的愿望通过宗教的形式表达出来。
3、主张
人文主义
4、性质
信仰即获救,人人皆教士
宗教改革外衣掩饰下的反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的政治运动。
5、影响 P29
破除对罗马教会的迷信
解放思想
传播和发展人文主义
促进民族国家的发展
基督教 (诞生于公元一世纪的罗马帝国)
东正教
公教(天主教)
第一次分裂1054年
东正教
天主教
新 教
第二次分裂
16世纪
路德教派、加尔文教、英国国教
宗教改革的扩展
小结 :比较这两次运动的异同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同
异 斗争
形式
范围
作用
都是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都是反封建、反天主教会斗争;都波及到西欧广大地区;都发展人文主义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借助复兴古典文化的形式,矛头指向教会的神学世界观;思想自由
披着宗教外衣,矛头直指罗马天主教会;以另一权威取代天主教权威
意大利开始;思想文化领域、社会层面
德国开始;政治,群众基础广泛
把人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天主教权威受到挑战。
教会对人们控制逐渐减弱;为以后资产阶级革命开辟道路。
一个根源:
两大运动:
一种精神:
共同影响:
资本主义萌芽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人文主义
解放思想
课堂检测1
◆(11年安徽)恩格斯指出任何新的学说“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最能印证其主旨的是
A.商品经济催生了欧洲近代启蒙思想
B.人文主义保留了天主教的神学色彩
C.古典文化孕育了意大利的人文主义
D.人民主权学说丰富了法国启蒙思想
课堂检测2
◆(12年广东)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说: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个人随性所至地扭或拉。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
A.教会是否腐败
B.信仰是否必要
C.信徒是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
D.《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
课堂检测3
在14-17世纪的欧洲和中国,都产生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其中《堂吉诃德》和《水浒传》的相同之处是
A.歌颂反抗斗争精神 B.揭露社会的黑暗
C.推崇人文主义 D.反映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要求
(12年重庆)伊拉斯谟借“愚人”之口说道:“如果你把生活中的快乐去掉,那么生活成了什么?它还配得上称作生活吗?”根据这句话,伊拉斯谟本意是要
A、抨击愚昧 B、倡导平等
C、讽刺贪淫 D、推崇人性
课堂检测4
经典例题
材料:“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观察都一样——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半醒状态。这层纱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偏见织成的,透过它向外看,世界和历史都罩上了一层奇怪的色彩……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
问题:(1 )材料中的“纱幕”指的是什么?
中世纪的神学世界观
(2)“烟消云散”指的是什么?
冲破神学束缚,人和人性从宗教束缚下解放出来
(3)“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的原因是什么?
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发生文艺复兴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