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2张PPT。第23课 美术的辉煌课标要求:
欣赏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了解这些美术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第23课 美术的辉煌 美术:艺术门类之一。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颜色、纸张、画布、泥土、石头、木料、金属,木头等,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的视觉形象,以反映自然和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思想观念和感情的一种艺术活动。也叫造型艺术、视觉艺术。主要包括绘画、雕塑、工艺、建筑、书法、篆刻、设计、新媒体和摄影等类型。19世纪以来西方流行的主要美术流派 法国:大卫《马拉之死》、《拿破仑加冕》
法国:安格尔《泉》、《路易十三的誓愿》法国: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法国:米勒《拾穗者》、《播种者》
俄国:列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法国:莫奈《日出·印象》
荷兰:梵高《向日葵》
法国:塞尚《静物》
西班牙:毕加索《格尔尼卡》 此画创作于1905年,是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玫瑰色时期”的代表作之一。时年毕加索24岁,刚刚在法国巴黎附近的蒙马特尔定居不久。毕加索的油画《拿烟斗的男孩》2004年以1亿416万美元的天价拍卖,一举刷新绘画作品拍卖的世界记录,成为目前世界上最昂贵的画。 毕加索《拿烟斗的男孩》《向日葵》系列画是荷兰画家梵高在阳光明媚灿烂的法国南部阿尔勒小镇所作的。画家当时像闪烁着熊熊的火焰,满怀炽热的激情令运动感的和仿佛旋转不停的笔触是那样粗厚有力,色彩的对比也是单纯强烈的。然而,在这种粗厚和单纯中却又充满了智慧和灵气。 1987年,该系列画作之一,由日本安田水上火灾保险公司以4000万美元购得。梵高《向日葵》《静物》是法国著名画家保罗·塞尚(现代绘画之父)的画作。1999年,塞尚画作《静物》以6050万美元的价格在纽约拍卖成交,让全世界的艺术爱好者有机会观赏到大师的作品,同时也确认了他在世界美术界的地位。塞尚《静物》第23课 美术的辉煌文学家是以抽象化了的,即以观念来表现自己。但是画家以素描和色彩把自己感觉和知觉到的具体化。
——塞尚
艺术是一种使我们达到真实的假想。
——毕加索
科学揭示宇宙的奥妙,艺术揭示情感的奥妙。 ——吴冠中
名画欣赏的方法:
一题材:画面的内容;
二手法:色彩和精细度等;
三主题:作者的情感。法国画家大卫《马拉之死》
法国画家大卫《马拉之死》
画面以它的单纯、简洁打动人心。除了安详的人物、白色的浴巾、绿色的桌布、黄色的木箱,再没有太多累赘的图像。构图压得很低,上方的黑色占去了大片面积,营造出庄严、肃穆的气息。马拉如同过度疲劳而静静睡去一样,手中还握着鹅毛笔以及一份正待签署的申请书,上面写着:“1793年7月13日,玛丽·安娜·夏洛蒂·科黛致公民马拉:我十分不幸,指望能够得到您的慈善,这就足够了。”其中,玛丽·安娜·夏洛蒂·科黛正是凶手的姓名。木箱上的一些细节也值得注意,那里摆放着墨水瓶、鹅毛笔、几张纸币和一封便条,便条上写着:“请把这五个法郎的纸币给一位五个孩子的母亲,她的丈夫为祖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不论现实中的样子是否如此,这一切显然都是经过画家精心安排的,他意图通过道德和人格的感召来衬托谋杀的罪恶。作为纪念,画家在木箱下部题了两行字:“献给马拉,大卫。”拿破仑加冕式 《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是画家忠实记录1804年12月2日在巴黎圣母院隆重举行的国王加冕仪式的一幅油画杰作。为了巩固帝位,这位皇帝极其傲慢地让罗马教皇庇护七世亲自来巴黎为他加冕,目的是借教皇在宗教上的巨大号召力,让法国人民以至欧洲人民承认他的"合法地位"。在加冕时,拿破仑拒绝跪在教皇前让庇护七世加冕。而是把皇冠夺过来自己戴上。达维特为避免这一事实,煞费苦心地选用皇帝给皇后加冕的后半截场面。这样,既在画面上突出了拿破仑的中心位置(拿破仑站起来给皇后加冕),又没有使教皇难堪。身穿紫红丝绒与华丽锦绣披风的拿破仑,已经戴上了皇冠,他的双手正捧着小皇冠,准备往跪在他面前的皇后约瑟芬的头上戴去。约瑟芬身后的紫红丝绒大披风由两个贵族妇女提着。在拿破仑的背后坐着那位教皇庇护七世,他无力地坐着,默认这一情景。整个气势十分庄严,人物多达百人,每个人物形象以精确的肖像来描绘,这里有宫廷权贵、大臣、将军、官员、贵妇、红衣主教与各国使节。构图之宏大,场面之壮观,为画家以前的任何作品所没有的。达维特尽心竭力要画好这一幅鸿篇巨制,他找人帮他制作了一座模仿加冕全景的木偶模型盘,以便按照总体构思进行画面光线的调整。许多人被画家请到画室里来作模特儿。
路易十三的誓约这幅画描绘的是路易十三跪坐在云端的圣母面前表示对宗教的虔诚的情景。画中描绘路易十三捧着王冠和权杖向圣母发出誓言,誓言刻在一块金色版子上由两个小天使举着,画的上半部由两位天使拉开帷幕,圣母子高踞于天使驾着的云端之上俯视人间. 这幅画受到法国王室及保守势力的极度赞赏。(一)产生的时代背景
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法国社会剧烈动荡。资产阶级对古代希腊罗马英雄主义精神的追求
(二)特征
1、选择严峻的重大题材,对英雄主义精神的追求。
2、表现形式强调理性,注重画面的严整与和谐。
(三)代表
1、大卫:《马拉之死》《拿破仑加冕式》
2、安格尔:《泉》《路易十三的誓愿》一、新古典主义美术法国画家德拉克洛瓦 《自由引导人民》《自由引导人民》描绘的是硝烟弥漫的场面,画面中有受伤的、死去的人,却依然无法掩饰住人们为自由而战的渴望。整幅油画气势磅礴,色彩与明暗对比强烈,结构紧凑,用笔奔放,充分展现了浪漫派绘画的风格特点,具有强烈的感染力。用暗色作为主题,再加上神与人的共同奋斗,给人一种模糊、神秘的感觉。采取了顶天立地的构图形式。倒在地上的尸体、战斗的勇士以及高举法兰西旗帜的女子,构成一个稳定又蕴藏动势的三角形。象征自由、平等、博爱的三色旗位于等腰三角形的顶点,场面宏伟,构图组织井然有序。尽管革命遭受挫折,欧洲上空黑云滚滚,坚信革命一定会胜利,自由终将到来,作品成为代表法兰西民族精神的标志。二、浪漫主义美术(一)产生的时代背景
拿破仑统治结束后,人们对启蒙运动宣扬的理性王国越来越感到失望,开始寻求新的寄托
(二)特征
1、注重感情表现和画面整体的完整
2、强调色彩的作用
(三)代表
法国: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列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被烈日炙烤的焦黄的河岸上,一队蓬首垢面、衣衫褴褛的纤夫拖着沉重的脚步拉着货船,在酷日下精疲力竭的向前挣扎。他们中有老有少,个个都衣着破烂、面容憔悴。领头的是一位胡须斑白的老者,眼睛深陷,坚毅的面孔透出饱经风霜的智慧,但愁苦的表情仍然显示了他对于艰苦生活的无奈。走在最后的纤夫低着头垂着手,麻木地随着队伍向前挪动,似乎已经习惯了这样日日苦役般的生活。队伍中还有一个较为突出的形象,是处在队伍中部的一位少年,可以看出他才开始这样的工作不久,皱着眉头还不太习惯,他直起腰想用手松一松肩头紧勒的纤绳,毕竟年轻,还不甘心忍受这样的苦楚。其余的纤夫都弯着腰低着头,似乎已没有多余的力气再来表现点什么,在他们身上剩下的,惟有贫苦、艰难与无奈。
背景运用的颜色昏暗迷蒙,空间空旷奇特,给人以惆怅、孤苦、无助之感,切实深入到纤夫的心灵深处,亦是画家心境的真实写照,这对画旨的体现,情感的的烘托起了极大的作用。 因此本画的构图、线条、笔力等绘画技巧都是相当成功的。
米勒的《播种者》
1850 年,101x82.5cm,布面油彩,
波士顿美术馆收藏
米勒定居巴比松村的第一幅作品是《播种者》,画了一位顶天立地、身着红蓝短衫的青年农民,迈着雄健的步伐,在夕阳下撒播种子,他那深褐色的帽子与明朗的天空形成了强烈的明暗对比,倾斜的地平线和迈步的巨人形成有力的交叉。在米勒表现的农民题材中,始终将农民形象与土地紧密联系在一起,作为大地的主人突出在画面上。艺术批评家戈蒂埃看了这幅画以后指出:“播种者好像是用泥土本身塑造出来的一样。”从这幅画中我们看了农民和土地生命与共的关系。米勒 -《 拾穗者》 《拾穗者》便是最能够代表米勒风格的一件作品,它没有表现任何戏剧性的场面,只是秋季收获后,人们从地里拣拾剩余麦穗的情景。画面的主体不过是三个弯腰拾麦穗的农妇而已,背景中是忙碌的人群和高高堆起的麦垛。这三人与远处的人群形成对比,她们穿着粗布衣衫和笨重的木鞋,体态健硕,谈不上美丽,更不好说优雅,只是谦卑地躬下身子,在大地里寻找零散、剩余的粮食。然而,这幅内容朴实的画作却给观众带来一种不同寻常的庄严感。米勒一般采用横的构图,让纪念碑一般的人物出现在前景的原野上。三个主体人物分别戴着红、蓝、黄色的帽子,衣服也以此为主色调,牢牢吸引住观众的视线。她们的动作富于连贯性,沉着有序,布置在画面左侧的光源照射在人物身上,使她们显得愈发结实而有忍耐力。或许长时间的弯腰劳作已经使她们感到很累了,可她们仍在坚持。尽管脸部被隐去了,而她们的动作和躯体更加富于表情——忍耐、谦卑、忠诚。三、现实主义美术(19世纪中期)(一)背景:
19世纪中期,资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后,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使得人们及其先进的知识分子产生了不满和苦闷的情绪,因此,他们要求真实的表现现实,并且对现实加以暴露和批判。
(二)特征
注重表现社会现实
(三)代表
法国:米勒《拾穗者》《播种者》
俄国:列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
法国画家莫奈《日出·印象》这幅名画是莫奈于1873年在阿弗尔港口画的一幅写生画。《日出·印象》 描绘的是在晨雾笼罩中日出时港口景象。在由淡紫、微红、蓝灰和橙黄等色组成的色调中,一轮生机勃勃的红日拖着海水中一缕橙黄色的波光,冉冉升起。海水、天空、景物在轻松的笔调中,交错渗透,浑然一体。近海中的三只小船,在薄雾中渐渐变得模糊不清,远处的建筑、港口、吊车、船舶、桅杆等也都在晨曦中朦胧隐现。这一切,是画家从一个窗口看出去画成的。如此大胆地用“零乱”的笔触来展示雾气交融的景象。这对于一贯正统的沙龙学院派艺术家来说乃是艺术的叛逆。该画完全是一种瞬间的视觉感受和活泼生动的作画情绪使然,以往官方学院派艺术推崇的那种谨慎而明确的轮廓,呆板而僵化的色调荡然无存。这种具有叛逆性的绘画,引起了官方的反对。四、印象画派(19世纪60年代起——20C初期)(一)背景:
19世纪后半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一些青年画家对统治欧洲艺术的种种清规戒律表示不满,在科学证明“颜色是物体反射出来的光线”的启发下,主张户外写生,醉心于光和色的研究,强调捕捉光和色之下世界万物的“瞬间印象”,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
(二)特征
1、对光和色有浓厚的兴趣
2、表达丰富生命力和光色和谐
3、抒发个性,吸收东方艺术特点;
线条粗犷、形式夸张、色彩明快、富有装饰味
(三)代表
早期:
法国:莫奈《日出·印象》
后期:
法国:塞尚《静物》
荷兰:梵高《向日葵》
油画《格尔尼卡》,是毕加索作于20世纪30年代。画中右边有一个妇女举手从着火的屋上掉下来,另一个妇女冲向画中心;左边一个母亲与一个死孩;地上有一个战士的尸体,他一手握剑,剑旁是一朵正在生长着的鲜花;画中央是一匹老马,为一根由上而下的长刺刺杀,左边有一头举首顾盼的站着的牛,牛头与马头之间是一只举头张喙的鸟;上边右面有一从窗口斜伸进的手臂,手中掌着一盏灯,发出强光,照耀着这个血腥的场面。全画用黑、白与灰色画成。表现痛苦、受难和兽性。《格尔尼卡》(普拉多博物馆藏) 布面油画《格尔尼卡》,是毕加索作于1937 年的一件具有重大影响及历史意义的杰作。此画是受西班牙共和国政府的委托,为1937年在巴黎举行的国际博览会西班牙馆而创作。画中表现的是1937年德国空军疯狂轰炸西班牙小城格尔尼卡的暴行。作为一个具有强烈正义感的艺术家,毕加索对于这一野蛮行径表现出无比的愤慨。他仅用了几个星期便完成这幅巨作,作为对法西斯兽行的遣责和抗议。 现代主义美术,《那不勒斯来的男人》。作者以塑胶、蜡笔和拼贴造成一种仓促完成的效果,反映了作者对什么是艺术产生的困惑。五、现代主义美术(20世纪以来)(一)产生的时代背景
1、两次世界大战,给人们的心灵造成了巨大创伤;
2、快节奏生活加剧了人们的紧张感,使人们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
3、科学技术的发展拓展了艺术家认识世界的视野,他们开始用新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精神进行创作
(二)特征
反对传统和理性,重视艺术家的主观感受和表现形式,艺术上更趋于极端化
(三)代表
《格尔尼卡》毕加索(西班牙)法国雕塑家罗丹的雕像《思想者》,塑造了一个强有力的劳动男子。这个巨人弯着腰,屈着膝思想者 局部,右手托着下颌,默视下面发生的悲剧。他那深沉的目光以及嘴唇咬着拳头姿态,表现出一种极度痛苦的心情。他渴望沉入“绝对”的冥想,努力把那强壮的身体抽缩、弯压成一团。他的肌肉非常紧张,不但在全神贯注地思考,而且沉浸在苦恼之中。他注视着下面所演的悲剧,他同情、爱惜人类,因而不能对那些犯罪的人下最后的判决,所以他怀着极其矛盾的心情,在那深刻的沉思中,体现了伟大诗人但丁内心的苦闷。这种苦闷的内心情感,通过对面部表情和四肢肌肉起伏的艺术处理,生动地表现出来,例如那突出的前额和眉弓,使双目凹陷,隐没在暗影之中,增强了苦闷沉思的表情,有如那紧紧收屈的小腿肌腱和痉挛般弯曲的脚趾,有力地传达了这种痛苦的情感。这种表面沉静而隐藏于内的力量更加令人深思。梵高对唐吉拥有着炙热的友情,他创作了三幅唐吉老伯的肖像。这幅作品,唐吉从来未舍得将它出售。纯粹的颜色、互补对比的应用、鲜明的方向性笔触、平坦的空间,画家自由地运用了许多新印象派风格的要素。他选择描绘这位老人的最端正的正面姿态。静止不动,两手交叉在腹前,眼神恍如梦中,让人感受到人物的善良和谦虚。为向这位“颜料研磨工”表达敬意,梵高将他塑造得宛如一位日本智叟,将人物放在一个完全饱和的背景中。背景由一些鲜艳的日本彩色木版画构成,它们来源于和他弟弟提奥的个人收藏。马克·格特勒的《旋转木马》,属现代主义美术.。一战时期英国画家马克·格特勒的名画《旋转木马》中描绘的景象:被迫穿起制服,像机器人一样被所谓的“反恐战争”驱迫而在那里反复旋转,没有任何意义。19世纪以来西方流行的主要美术流派 1、新古典主义美术产生的时代背景:①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处于大革命前后的剧烈动荡中;②资产阶级追求古希腊罗马英雄主义精神。2、浪漫主义美术产生的时代背景:①工业革命开展,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社会矛盾尖锐;②人们对“理性王国” 感到失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 。19世纪中期,资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后,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使得人们及其先进的知识分子产生了不满和苦闷的情绪,因此,他们要求真实的表现现实,并且对现实加以暴露和批判。3、现实主义美术产生的时代背景:4、印象派美术产生的时代背景: A、社会经济的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B、科学技术的进步:光学领域出现新成就即“颜色是
物体反射出来的光线”。
C、思想上:一批青年画家以“不关心主题思想”为宗
旨,反抗保守陈腐的主题思想。
①两次大战,心灵创伤
②传统形式无法满足需求
③科技发展拓展艺术家视野5、现代主义美术产生的时代背景:1、(2013安徽)“反对用具体形象反映现实,而主张用抽象的语言——颜色和几何图形来表现艺术家主观心灵”,体现该主张的美术流派属于:
A.新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D高考 链接2、(2013江苏)下框内所叙内容为某美术流派具有的一些特征。 下列作品中属于该流派的是:
A. 《自由引导人民》
B. 《拾穗者》
C. 《向日葵》
D. 《格尔尼卡》D高考 链接3、(2010广东) “对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工业社会表示怀疑,不屑于表面的客观真实。致力于探索离奇别致的形式技巧。”具有这一创作精神的作者是:A. 雪莱: B. 毕加索C. 贝多芬 D. 巴尔扎克B高考 链接4、(2011山东) “我不会画天使,因为我从来没有见过他们”是19世纪法国画家库尔贝的名言,他的画风属于:
A.古典主义?? B.现实主义 C.印象主义?? D.现代主义 B高考 链接